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时间:2024-10-20 11:38:41 记忆 我要投稿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共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忆中的美食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共15篇)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1

  新村这地方,美食无处不在,不仅有清甜可口的意大利糖水,更有原滋原味的特色腐竹啊什么的。虽然这一直都没有美食节,可这里的美食却又层出不穷。

  我最熟悉的就是腐竹了,因为以前,朋友家对面就是一家做腐竹的老传统,每天都会在那旁边的空地上,每天都看那老爷爷做,那的腐竹是很不错的,就连香港TVB都到那拍过节目呢!

  说到制作过程,那是纯手工的。因为就是手工生产,所以不会像工厂知道那样有大量的防腐剂啊什么化学品,让人吃得放心,味道也自然许多。

  在那有四个锅,锅下面是烧柴火的,可见是真的老传统了,锅里是豆浆,锅旁都配备有风扇。

  那里的豆浆也是原生态手工的。黄豆泡水、去皮、磨制,然后加水成浆。热豆浆在风扇的作用下,豆浆的表面就会有一层显而易见的黄黄的东西,无论是看起来还是摸起来,都像一张软纸一样,那就是腐竹的前身。腐竹有很多种做法,但一般情况都是制作者会用刻刀先从那软皮中间把它割开,在圆锅里,割开之后就是半圆的`了。

  然后制作者就会熟练地从最恰当的地方将她挑起,挂在过上方早已准备好的竹子上。因为是有几个锅,这个锅挑完了,又可以去挑另一锅,挑完四锅后,第一锅又浮着腐竹了。当竹子挂满后,就会拿出去晒晒,过几天,就会成为真正的好腐竹了。

  新村腐竹,称得上是腐竹中的极品了,远近闻名,所以早上都会有很多人都特地前来购买腐竹,远的近的都有。

  生产腐竹,不仅可以卖腐竹,也还能卖豆浆呢!真是一举两得!

  新村的腐竹,真是值得品味!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2

  我儿时很喜欢吃桂花藕,一盘桂花藕,蒸得粉中透着浅紫的藕片摆在洁白的瓷盘上。藕孔中填着软嫩的糯米,瓷盘上淋着金黄的、裹着几朵花瓣的桂花蜜,用筷子轻轻夹起一片,会看到细细的丝线从藕片中被拉长,滴落着香甜的桂花蜜。

  小孩子都喜欢吃香甜软绵的东西,我也不例外。若是放学回家能嗅到空气中有那沁人心脾的香甜弥散,我便会高兴地欢呼雀跃。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繁重的学业使我来到了离学校更近的外婆家。外婆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一辈子见惯了西北的风沙和暴雨,说话做事总能带着一股子让人眼前一亮的干练。

  但她不会做桂花藕。

  这种本应独属于江南水乡的、带着淮南气息的甜甜糯糯的菜肴,外婆没吃过,更没做过。因而我那仿佛浸在桂花蜜里的童年似乎就此戛然而止了。

  日复一日的学习也使我逐渐淡忘了儿时萦绕在鼻息和嘴角的`甜蜜味道,直到那一日。

  一个在普通不过的午后,我推开外婆家门,那种清淡的、熟悉的香甜又钻入我的鼻翼。我顿时来了精神,撂下书包直奔厨房。果然,外婆正背对着我,矮小的身躯前后忙碌着,手边摆着一罐桂花蜜。

  “知道你喜欢吃,一直想学来做给你。这第一次完工的成品不知道味道咋样。快来尝尝!”外婆见了我开心地挥手招呼。她笑得那样慈祥而和蔼,连眼角的笑纹都焕发着精气神。

  我瞪大了双双眼,抓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尝了一片。刹那间,香甜、软糯和桂花的清香一齐充盈在口腔。看着外婆的双眼,那双饱经风霜的浑浊的眼中又迸发出了微光——那是在见到我满意而幸福的面部表情后油然而生的一种满意与幸福。

  我快乐所以她快乐。

  我几乎不舍得将那块藕一气吞下,非要细细慢慢地品,非要体验那甜中裹挟着的每一分爱意与关怀。析出的丝丝缕缕的爱意与关怀在我心尖汇合,形成一股足以让我徜徉其中的洪流。

  那盘桂花藕的余韵久久徘徊在我心中,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甜。那是一种不会随着时间而消散的、最深切的甜。那是来自我外婆的爱。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3

  每每过年回到老家,总能吃到老家的特有美食——豆花。

  老家在山里,家里的大厨是在铜梁土生土长的奶奶。每次回家,爷爷奶奶总要准备一桌丰盛的美食为我们一家接风洗尘。当然,每次餐桌上最显眼的位置,也一定摆着拿一大碗豆花。看到那鼓囊囊的一碗豆花,我却没有像爸爸妈妈一样欣喜,只是不在意的咂咂嘴,将视线转向餐桌上其他的佳肴,那才是我真正爱吃的——辣子鸡的红油晶莹亮滑,骨头汤的味道醇香浓郁,水煮鱼的颜色绚丽诱人……一桌子美食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可今年,因为奶奶生病,爷爷又因要准备年夜饭而无暇准备迎接我们的饭菜,往常的那些佳肴都成了泡影,等待我们的只有那一大盆鼓囊囊、赖巴巴的豆花,孤零零的躺在桌上,活像趴在路边的流浪狗,又野又不干净。可是那时的我早已饿得发慌,只能强压下拒绝的`心理,迟疑的将筷子伸向它。

  这东西实在不讨人喜欢,说他像豆腐,可它又像常见的豆腐不大一样。不像豆腐表皮光滑,颜色洁白,也不如豆腐无论凉拌,还是采取各种烹饪方式,都让人很有食欲。只说豆花凝固后的样子——像癞蛤蟆一样,身上长满了疙瘩,以及总是泛着点黄,看上去没有一点弹力,就像不良小贩在市场捡的豆腐渣子,实在令人难以生出好感。

  第一次吃豆花时,我可没觉得好吃,只是觉得它比较下饭罢了。可再次吃,却没想到它竟像口香糖一样,越嚼越有劲,越吃越有滋味。蘸水的辛辣和豆花的清爽碰撞在一起,让每一个味蕾都警惕了起来,再细细品尝,还能尝出一股糯米的香甜。我开始后悔了,为什么我以前没有尝试过呢?两次,三次……桌上的那碗豆花被一扫而空。

  在美味的诱惑之下,我决定向奶奶请教如何制作豆花:黄豆用开水发熟,把水和着黄豆用石磨磨成一碗糨糊,再用白纱布将其过滤成豆浆,最后加入卤水搅拌就行了。豆浆在卤水的作用下慢慢凝成块。豆花本没有味道,需要调蘸料一起吃。油辣椒,酱油,榆香(一种薄荷)调好淋在豆花上,简直就是人间美味。这样的一道美食,却只需要如此简单的工艺,实在是令人惊叹。

  其实,同样无数的美食都是这样:鱼腥草、儿菜,包括豆花。这些不被“城里人”熟知的菜品,成了山里人餐桌上的主角,甚至征服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就像光怪陆离的世间百态,往往是平凡造就不凡。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4

  我最喜欢吃的美食是烤鸭。经过高温烘烤,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油滑多汁的鸭皮和鲜美的鸭肉,再加上一点酱料,吃进去满嘴流油。但对我来说好,最好吃的还不算这个。

  吃了鸭肉后必定要点鸭架泡饭,白中杂黑的汤汁,咕噜咕噜冒着泡。白的粥,绿的'菜,一撮黑胡椒碎末,热气腾腾地冒着诱人的香气,等它凉下来的这十分钟大概是最让人垂涎欲滴的时刻了,看着它逐渐地安静下来,香味从浓郁到清淡,却一直缓缓散发着让人不忍离开的香气。一定要先喝汤,再把粥和菜混着吃,最后再细品鸭肉。在口中,汤顺滑流过,粥和菜慢慢嚼,鸭肉细细尝。

  现在每当吃到鸭架泡饭,除了美味还有满满的回忆。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5

  餐桌上,我最爱的红烧肉端了上来,热气腾腾,鲜香浓郁。可这,却不再是太外婆的味道……

  小时候我最爱吃肉,只要有肉吃,仿佛什么不开心的事都像大风天的一朵云,“哗”一下就散了。而那时候,爸爸妈妈很忙。印象中,陪伴我最多的就是太外婆了。

  太外婆的锅仿佛有魔法,将各种食材、调料加进去,总能变出美味的菜肴。但最让我着迷的就是太外婆的红烧肉。五花肉洗干净,切小块,焯水去沫沥干。冰糖在油锅中煸炒到溶解呈现焦糖色,再倒入肉块上色。接着加入料酒、生抽、老抽、大料等,煨到肥肉中的油都被逼了出来,五花肉显现出晶莹透润,一盘美味的红烧肉就可以出锅了。有时太外婆还会加入玲珑的鹌鹑蛋作为点缀,别具特色。

  “太婆,太婆。”我收拾好玩具,冲向厨房:“今天中午吃什么啊?”懵懂的我瞪大眼睛期待着太外婆的“戏法”,她拉着我的小手来到餐桌前,揭开盖在菜碗上的盘子,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烧肉出现在我的眼前。焦糖色的红烧肉,色泽油亮,肉香四溢,碧绿的小葱星星点点地撒在上面,顿时色香味儿俱全,让人垂涎欲滴。

  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块肉放入嘴里,浓油赤酱的厚重布满了味蕾。肉里带着丝丝甜味,入口即化,软嫩酥烂,即便是肥肉,也一点不腻,肉皮更是唇齿留香。而红烧肉的汤汁用来拌饭是再好不过了,褐色的酱汁带着一层猪油,裹在颗颗晶莹白胖的米饭上,咸中带甜,葱香清新,这样的米饭我总能吃上两大碗。

  太外婆见我爱吃,便隔三差五地给我做。每次见我狼吞虎咽吃肉的模样,她就会宠溺地摸摸我的'头:“慢点吃,太婆的肉肉都给宝宝。”每当我不高兴时,太外婆也会给我烧一顿红烧肉,因为她知道,只要咬上一口这酥烂的红烧肉,所有的烦恼都会飞走。

  几度寒暑。每当金黄的枯叶在窗外飞舞,就仿佛太外婆又来到窗前,她是来瞧我了吗?每当我吃红烧肉的时候,我又会想起她,闭上眼睛,太外婆甜甜、暖暖的笑容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6

  风轻轻地吹来了,思绪便又飘回那还在小学的日子里,那段与祖母一起走过的童年。

  印象中,祖母并不适合烹饪。祖母会做的菜也不多,大约只有炒、蒸、煮之类的菜品,但她仍然为我换着花样。因此我小时候的每餐都与别人不同。但我仍乐在其中。

  炎热的午后,鸣蝉在树上唱着响亮的歌。六岁的我已经上了幼儿园,好不容易盼到了暑假,却还有作业。不过毕竟年少,作业自然也不会多。没过多长时间,我便扔下作业与同伴疯玩去了。傍晚,孩子们踏着斜阳回家了。

  回家后,祖母端起一个小碗走过来,我不记得那时祖母说了些什么了,只知道我喝了一口便又吐了出来。因为那是寡淡无味儿的,那时只喜欢吃糖或甜的东西,于是那绿豆汤的.味道,便是我儿时最厌恶的味道了。

  多年以后,我渐渐长大,那碗绿豆汤已经被我淡忘。直到有一天祖母再次揭下了它的面纱。

  那也是一个夏天,一个特别炎热的夏天。鸣蝉仍不知疲倦的在树上唱着。只是季节未变,鸣蝉未变,变得是这沧桑的岁月。祖母白发又多了我也长大了,作业也更多了。九岁的我正写着作业炎热的风吹过,不由得让正在写作业的我厌烦。不知从什么时候,祖母已在我身后,为我摇着扇子。

  我仍流着汗,我知道祖母看见了。她起身去了厨房。不一会儿,她端着一个碗小心翼翼的走了过来。她说:“休息一下吧。”说完,把碗递给我来,我接过祖母的碗喝了一口,一股清香在口中蔓延。我惊呼一声:“绿豆汤。”祖母笑着点点头。这个味道打开了我的记忆之门,我便想起了儿时那个最讨厌的味道,以及幼稚的儿歌。

  这个炎热的夏季,我竟喜欢了儿时最讨厌的绿豆汤了,而儿时的厌恶已经完全消失。

  岁月是无情的,常常在我们的不经意间溜走。似水亦流年,这样的岁月经不起我们的不经意。绿豆汤是甜的,浓浓的亲情在我心中流淌。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7

  从小,我便很喜欢吃焖罐肉,但那是我一年到头吃不到几次的美食,因为那是老家的菜。

  老家是山区,为了能改善生活,家家户户都会养猪,养了一年的猪到了过年前会宰杀,然后储存起来供来年食用。但是新鲜的猪肉放不久就坏了,为了方便保存,人们便“发明”了焖罐肉。

  去年回老家,我有幸看到了姥姥制作焖罐肉的全过程。姥姥将买好的猪肉清洗干净,在肉上均匀地抹些许盐,并放入盆中腌制数天,再将肉放到室外晾晒以便能去除水分。嘴馋的我,已经是迫不及待了。两天后,只见姥姥麻利地将一长条肉切成一个个“小胖子”,再将一个个“小胖子”放入锅中,只见他们逐渐变得金黄,我的口水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姥姥不停翻炒,待到从肉中脂肪中炒出的油已经漫过肉,姥姥便连肉带油放进一个陶罐里封存。我也依依不舍的向我的“朋友”道别。

  若你真想品尝焖罐肉的真正的美味,要静等些日子才好,姥姥说刚炒好的肉口感和味道不好,等肉在罐中封存一个月后,味道才是最好的。开罐的日子终于到了,只见姥姥打开罐盖,一阵浓郁的肉香铺面而来。姥姥把肉连着油一起舀起放入锅中,“呲啦”一声油炸开了。姥姥不慌不忙的将多余的油倒出来,再加入姜片和萝卜等食材一起翻炒片刻,加些开水用小火慢炖,从那袅袅的蒸汽中便能闻到那香味。30分钟后,肉香味弥漫整个屋子,全家人的目光好似都聚集到了厨房。撒上切好的蒜苗,大火收汁后便可以起锅了。金黄的焖罐肉、雪白的萝卜、翠绿的蒜苗构成了一副垂涎欲滴的画面。“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便抢先夹了一块焖罐肉,热汁便从肉中喷出来了,我连忙放下筷子。姥姥看到我狼狈的样子,便笑了出来,我也笑了。一老一小的笑声让家乡那本来寒冷的冬天变得温暖。

  记得母亲有一次在菜场特地买了带皮的猪肉,准备想用家乡的传统的方法做一次焖罐肉。虽说技艺没有姥姥那样的熟练,但是成品的样子与姥姥做的差不了多少。数天后,全家人都迫不及待的想尝尝母亲的手艺。但是口感与味道远没有姥姥做得好。母亲觉得自己做的.没有错,但是全家人都很纳闷为什么味道和口感会差这么多。

  后来才得知,焖罐肉做好后是要放到约1个月才是最好吃的。原来经过热油罐闷、封存后口感与味道才是最好的。

  可能有一些东西就像焖罐肉一样,需要等待,需要沉淀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陈酒比新酒口感更好,味道更香。知识不经过沉淀,无法真正地应用到生活中去造福人类,造福社会。这是闷罐肉教给我的哲理。

  了解了焖罐肉制作过程的我,觉得这实在是太麻烦了。仅仅为了保存就要费这么大的力,为什么现在的人们还这样做,冰箱不是更简便吗?那时,我的答案是,这是传统。

  随着思想逐渐的成熟,我又想起了那个问题,我也觉得那时的答案,太肤浅了。有一些不好的传统,我们应该去舍弃,比如一些繁琐的礼节,而且这种舍弃,是从潜意识中发出的。但是为什么人们丢弃那么多东西,却始终没有丢弃制作焖罐肉这种看似十分复杂,十分繁琐的古老做法呢?这个问题一直埋藏在我的心中,久久没有解开。

  后来,我去查阅资料,科学探究焖罐肉为什么放几个月都不会坏,才得知盐可以使微生物与细菌脱水并死去,而放入陶罐中的肉与外界的空气接触的甚少,从外界照射的光也不会照射到肉上。油也保存了其香味与口感。经过高温炒熟的肉类含有的细菌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所以焖罐肉存放几个月后,口感与营养依然鲜美。这可能就是古人的智慧吧。有一些传统我们是不能抛弃的,因为这里面有古人的智慧和经验。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一些传统工艺濒临失传,而传统工艺又是我国作为文明古国的一个名片,所以保护传统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记忆中的味道在我的记忆中、在我的味蕾中、在我的血液中存在着。

  愿在将来,还能品尝到焖罐肉,还能记起那存于记忆中的味道……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8

  我记忆中的道道美食是在我们学校门口的小摊上的小吃。

  每到放学的时候,我就手里拿着钱一蹦一跳地跑到校门口买那些小摊上的小吃。虽然家长说过那些食品非常不卫生,但是我们还是我行我素,把家长的话忘到一边去了。

  那时,我总是会跑到卖臭豆腐的小摊前,买一份“臭气十足”的臭豆腐。那个卖臭豆腐的`老奶奶十分和蔼,她做的豆腐味道十足,很受欢迎,小摊旁总是排着长长的队。

  还有小蛋糕,那小蛋糕的样子十分好看:外面金灿灿的,里面是鸡蛋。吃起来软软的,甜甜的,很是好吃。五元四元三元的都有。放学买一份边走边吃,所有的烦恼忧愁都撒在了马路上,一切烟消云散了。

  还有很多别的小吃,凉面、鸡柳、煎饼……全部都从我的脑子里复活起来了。真想找它们一一叙旧,可它们又太调皮了,谁也不来见我——因为我确实很久没有去买来吃了。

  随着年级越升越高,我在小摊前徘徊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曾经的那些美食都留在了记忆里……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9

  走遍各国,尝遍各国美食,这一直是我的心愿。而这次欧洲之行,的确没让我失望:牛排烤得恰到好处,令人垂涎欲滴;点心也风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太好吃了!”是我初到欧洲时时时挂在嘴边的话。

  于是,我出道欧洲的几天里,每餐都吃牛排,餐后也一定吃一份特色的点心。连着吃了几天,我对当地的美食渐渐乏味了:牛排似乎只剩花里胡哨,点心似乎也甜的发腻。

  到了后面几天里,我脑海中时时出现的竟全都是家乡的美食:令人神清气爽的`排骨汤;香气扑鼻的蒸菜;甜而不腻的红糖饼……而在这些美食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香辣小龙虾。

  说起香辣小龙虾,我最喜欢奶奶做的。我依旧记得那时,奶奶拿着刷子把小龙虾的腹部刷得一干二净,一只只剪去虾头,抽出虾线,放入油锅。葱段、姜末、蒜片、辣椒……奶奶熟练地挥洒着各式调料,一同放入锅内爆炒。只待汤汁呈现出黄棕色、浓郁的香味四溢飘散时,再放入五香粉、生抽、啤酒,逐渐深邃的汤汁衬着火红的小龙虾,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小龙虾便出锅了。

  每当这时,我就会被香气勾进厨房,趁着热烫,抢先体验这令人难忘的美味。我顾不得烫,有些急切地剥开小龙虾。汤汁浓郁,虾肉洁白,诱人的香气不断撩拨着我的味蕾。我迫不及待将虾肉塞进口中,麻得酥爽,辣得火爆,鲜得纯粹,香得浓郁,一时间,所有味道轮番轰炸着我的味觉,让我来不及称赞,只顾大快朵颐。“慢慢吃,锅里还有——”这时,奶奶总会一边笑着,一边帮我剥着小龙虾。

  小龙虾只有夏天的才好,做起来费时又费力。我印象中,奶奶总是佝偻着腰独自在蒸笼般的厨房里守着,她的额角总是带着细密的汗珠。这一切付出,只为让我吃上一顿美味的小龙虾。

  时间飞逝,回国之期愈近,思家之情愈切。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回到家,回到奶奶身边,品尝那一盘氤氲着香气的麻辣小龙虾。

  “慢慢吃,锅里还有——”我脑海中又浮现出奶奶的笑容,那笑容,依旧慈祥,依旧温暖。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10

  记得小时候,每每下午放学,我都会去东关小学西边的十字路口吃上一碗豆腐脑,那时的我以为那就是生活中最美的享受。

  打我有记事起,那个十字路口就已经有卖豆腐脑的摊子了。记得三四岁时,奶奶每天都会骑着车座带小栏杆的自行车来接我上下幼儿园。

  一次放学后,奶奶停好车后就一直在幼儿园门口驻足张望,生怕错过了我的影子。忽然之间,校门口的人变多了,小朋友们也一窝蜂地拥了出来。我夹杂在人群当中,来回张望,最后终于与奶奶四目相望,我飞快地跑到她身边,爬上车,直奔那个路口,不知不觉间,太阳又落下了几分,那个十字路口,是回家的必经之路,所以几乎是每天放学,我都要去喝一碗那里的`豆腐脑,品回一下它的美味。

  记得有一次,我和奶奶像往常一样经过那里,奶奶却不停车,我使劲摇晃着车子,希望她能停下来,”今天没带钱,明天再吃,咋贼不听话哩!”,奶奶骑车要走,我却拉着屁股拽着车的后座不让她前行,不见车子前进反而后退了几分。

  “让孩子过来吃吧!”一位中年妇女的声音传了出来,而这声音正是从那小摊主那里传来的。她中等身材,身材略瘦,两只眼睛水亮水亮的,微黄的短发显得时尚精干,“孩好吃这口,叫孩吃吧!”说着便给我乘了一碗,我赶忙坐下,低头品尝着那熟悉的味道,至于她们说了一些什么话,我也记不得了。

  上中学以后,经过那里的次数少了,我也很少再去品尝那童年的美味,但那种味道至今仍然难忘,它是我童年难以忘怀的一道记忆!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11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在乡下爷爷奶奶家看见奶奶从外面抱了一些新鲜的玉米回来,我好奇地问道:“奶奶,您是准备煮玉米么?”“不是的,这些是新掰下来的玉米,准备烤着给你吃,可香了!”奶奶慈祥地跟我说。

  我一听高兴极了,连声催促奶奶“快点快点”,想到即将吃到从未吃过的烤玉米,嘴里的口水就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大灶的火生了起来,奶奶和我将裹着绿色外衣的玉米用火钳架在了灶膛里木头火堆上,玉米的“胡须”很快被火焰燎燃,玉米的外衣被烤得嗞嗞作响,不断渗出液体,并散发出植物的清香气味。我紧紧地盯着炭火上的玉米,时不时地凑上去闻闻味道,焦急地等待烤玉米出炉。奶奶则用火钳时不时地将玉米翻个身来继续烤。大约七八分钟以后,绿色的外衣已经变得黢黑,奶奶笑盈盈地钳出玉米,剥掉烧焦的外衣,里面透出了黄澄澄的玉米粒,屋里瞬间弥漫着烤玉米的香气。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就咬了下去,“啊!真烫。”我连忙丢掉了烤玉米。奶奶过来捡起玉米拂去灰尘放到一边,又剥了一根新的烤玉米递过来,笑着对我说:“烤玉米是很香,但是也很烫啊!心急是吃不了热玉米的`!”

  虽然,烤玉米一般都要在玉米成熟的季节才能吃到,但是它的美味和香气却一直深深地萦绕在我的心头,成为难以磨灭的童年趣事和美食记忆。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12

  记得,我从小就爱吃面包。尤其是老家面包店里的一种果酱毛毛虫面包。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已经不曾在柜台上看见这种面包了。

  前段时间去买面包,看到几个毛毛虫面包,心中竟不由自主地生出几分欣喜,拿起一看,却发现是奶油味的,我有些失望,便拿起一个问面包店店员:这种面包有果酱味的吗?店员瞟了一眼我手上的面包:“没有,这种面包几年前就不卖果酱味的了。”“哦。”我略有失望的答了一句,把手上的“毛毛虫”扔到了货物蓝里。妈妈似是看出了我的'失望,便安慰我道:“没关系,下次我到其他面包店看看有没有果酱味的”好的!“我甚是欣喜地点了点头。

  前几天,我在地摊那儿买了一支糖笔(曾经我很爱吃的一种糖)。所以又碰到了,不禁买了一支,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却被那又甜又腻的味道弄了个激灵,忍不住恼怒地把它扔进了垃圾箱,但看着垃圾桶中的糖笔,我不禁怔住了,我似乎想起了什么:年幼的我拿着一支糖笔,吃得津津有味……

  那天晚上,妈妈对我说:“今天去仟吉没有买到果酱毛毛虫,下次去米希儿看看……”

  “不用了。“我打断了妈妈的话。“为什么?”我却没

  有回答妈妈的话。

  有时候,会嗅到记忆深处的芬芳与色彩但也许有时光的面纱蒙着,是它不甚清晰,但也不必如此心急地揭开那层朦胧的纱。因为,揭开时,心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13

  第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美食,是小时候住在大院里吃到的“驴打滚”。

  卖“驴打滚”的大叔,常穿一件白大褂,推着挂有大红色招牌的手推车,在大院里穿梭。他为人温和,笑眯眯的,有人光顾,立刻像变戏法一样,从虎口挤出一个个小团子,滚上厚厚的黄豆粉,再装进盒子里递给顾客。

  “驴打滚”的味道甜甜的、黏黏的,但并不腻,也不怎么粘牙。一口咬下,一股香味在口腔中散开,带着一点点儿豆腥气。我总缠着外公给我买,特别是早上,如果能吃到一盒热气腾腾的“驴打滚”,配上同样温热的甜豆浆,除了有长蛀牙的隐患外,几乎是一顿完美的早餐。

  我上小学时搬离了大院,来到长沙。那段时间,我记忆深刻的美食,是放弃了悠闲的退休生活、陪我一同来到长沙的外公亲手做的蛋炒饭。

  普普通通的白米饭加上鸡蛋,有时加几粒火腿肠,一起翻炒,却不乏风味。雪白的米饭中点缀着黄澄澄的鸡蛋,十分诱人,一点点儿油光泛在饭上,令人食指大动。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吃外公做的蛋炒饭,总也吃不腻。大概凡是倾注了情感的食物,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人腻烦吧。

  上了初中,学业负担加重,我开始寄宿,只能周末回家。这时,最让我想念的食物是外公拿手的啤酒鸭。

  啤酒鸭,顾名思义,就是在烹炒鸭子时加上啤酒,使味道更有层次。

  外公做啤酒鸭时,习惯放入大红辣椒、蒜瓣、葱结、姜片,再加上老家特有的'咸酱,真有一种家的味道。鸭子炒完之后呈酱黑色,香气浓郁,诱人至极。每次吃啤酒鸭,我都是先啃翅膀、鸭腿,再咬脖子、鸭架,最后连辣椒之类的配料都不放过,可以吃下三碗白米饭。第二天早上,外公还会用剩下的汤汁给我煮一碗米粉……我不能再回想了,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作为一个典型的“吃货”,从小到大,我吃过的美食数不胜数。而最令我难忘的美食,还是童年吃过的零食和简单的家常菜肴呀!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14

  “菜做好了,快来吃饭——”每次去外婆家,印象最深的,便是外公外婆做的饭菜。

  我的外公外婆在郊区过着悠闲的乡村生活。外公闲时会去钓钓鱼,而外婆喜欢去田里种种菜。因此家里餐桌上吃的很多菜,都是外婆亲手种的。其中有道菜,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炒甜菜。可能这种菜并不叫甜菜,但是也没人知道它的学名,就这么叫了。至于我为什么对它记忆犹新?是因为我第一次尝试时,它的味道让我觉得实在是太难吃了。

  当时是去外婆家玩,临走前,外公外婆给我们准备大包小包的东西带回家,其中多是外婆种的菜和她亲手做的可以储存的小食。回去后的一天晚上,妈妈给我做了炒甜菜。当我走到餐桌前时,便被这道模样新奇的菜吸引住目光:“妈,这是什么菜?”“这是你外婆种的甜菜,你尝尝。”我赶忙坐下,拿起筷子,试探着夹了一点放进嘴里。

  这种菜的味道很奇怪,茎叶嚼起来像是软掉了的生菜,有一种很奇怪的甜甜的味道,我一点都不喜欢。因此我立马放下了筷子,把盛着甜菜的.盘子推得远远的,坚决一口也不再吃。妈妈看我这样,无奈道:“看你吃得那么艰难,那下次就不把这菜带回来了。”我连忙点头。

  一星期后,又到了去外婆家的日子。到达目的地,妈妈便和外公说了这事。外公听了,笑着说:“怎么会呢,等会儿我来做这道菜给你们尝尝。”说着,就去厨房忙活了。我因为好奇,也跟着进了厨房。外公是把菜叶和菜茎分开炒的,这次他炒的是菜叶。冷锅烧热,倒入食用油,等油热了,就把洗好的菜叶倒了进去。“唰拉——”一声,我被吓得往后退了好几步,外公却平静如初,还笑呵呵地嘲笑我胆小。接着他开始翻炒菜叶,倒点酱油代替盐,再放一点点味精提鲜,再稍稍翻炒几下,甜菜就出锅了。刚做好的甜菜散发着热气,因为酱油和油的缘故,颜色很好看,让人食欲大增。可是曾被这道菜吓到过的我,并没有被它的表象迷惑,而是小心翼翼的夹了一点放在嘴里。咸鲜的口味冲掉了那种奇怪的味道,只留下淡淡的蔬菜独有的清甜,好吃极了,我又夹了几筷子放进嘴里。外公带点得意地说:“怎么样,是不是很好吃?”妈妈也吃了一点,笑着说:“看来还是我厨艺不够好,还需努力啊。”

  后来的日子里,我有时去外婆家时就能品尝到这道菜。妈妈的厨艺也在外公的启发下越来越好,做的甜菜比当初的好吃多了。吃过那么多的山珍海味,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却是这些平平淡淡却带着温暖的家常菜。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15

  记得小时候妈妈在无锡工作,那时她刚把我从老家接到无锡,她对我说:静儿,妈妈带你去吃好吃的!

  老板,我要两份小馄饨,一份小笼包。不到一会儿,热乎乎的小笼上来了,我高兴极了。白白的`小包子,我要吃掉你!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一不小心小包子被我戳破了,汁流出来了,我赶紧塞进嘴里,好烫,好烫!虽然汁没有了,但还是好烫。

  妈妈看了我的吃法,不禁笑了出来:静儿,你应该这样吃。只见她先夹起了一个小包子,咬一小口,然后放在勺子上吹了吹,先把汤吸完再蘸上醋,一口一口吃掉。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咬一小口,然后吹了好久好久,我可不想再被烫到。我喝了一口汤,好好喝,果然一点也不烫了,鲜美的汤汁中有一点甜甜的味道。我又咬了一口小包子,好好吃,小包子里的肉也甜甜的。接着我蘸上一点醋,三两口就吃完了。

  不一会儿,我就吃完了四个。当我伸出筷子想夹最后一个时,我看了看妈妈,她才吃了三个,我不好意思地把筷子收了回来:妈妈,这个给你吃。宝贝,你自己吃吧。我坚持把小包子夹给了妈妈,妈妈你吃吧,我吃饱了。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相关文章: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11-15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12-03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热门)12-03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实用】01-11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荐)01-11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经典9篇)12-16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精选80篇)01-18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精选38篇)07-29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10篇(合集)12-13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汇编5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