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作文(范例9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和谐的作文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和谐的作文 篇1
和谐是什么?
老子说:“和谐者,乃小国寡民、清静无为也,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此乃和谐者也。”
孟子答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乃和谐。”
诸葛亮曾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白否?宽广与博大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和谐。
还有那屈原坠入汨罗江中,他以自己的死昭示天下:永不停息的探索也是一种和谐。
陶渊明又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乃和谐也;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此仍为和谐也。”
那和谐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和谐就是一种爱的表现。社会充满爱,那就会更先进、更美好;人与人之间充满爱,就能和睦相处,享受到爱的甜蜜。
再者说“和谐无处不在”。大到宇宙中的恒星、行星、彗星,都在和谐中相互绕转,小至我们身边的.一切,花、草、鸟、兽,也都在自然中互存共生、和谐相处。只要怀着一颗宽广、博大、包容、宁静的心,那么就能发现,和谐就在我们身边。
和谐的作文 篇2
迎着春风,走进海头中学。大门上八个赤色的大字“和谐校园,幸福海中”映入眼帘。迈进大门,两排整齐的树不时发出“哗哗”的声响。好像在迎接每一位来宾。电子屏幕上不断变动这字幕,每一句话都深入人心,每一句话都给人深深的教诲,使每一位海中学子牢记它们,奋发努力。
和谐校园是海中的理念,但海中的和谐校园是多方面的。首先说的是也是大家首先想到的:生生和谐,师生和谐,师师和谐。迈过学校的大厅,两侧墙壁上“心声墙”和“回音墙”遥呼相应。衬托出民主的氛围。“心声墙”挂满了一个个部门的意见箱,时刻在倾听老师和学生们的心声。“回音墙”则是帮助老师解答生活工作中难题。这样减少了师生,老师和领导之间误解。促进了上下的团结与和谐。
课堂上,响应了规范化办学的号召。划分课堂学校小组,一方面让同学们便于讨论,增加了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学生应座位而引起的矛盾。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和谐,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即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使课堂妙趣横声。欢快的气氛在校园里荡漾。课间中,学生会为了一道题目的不同解法而争得面红耳赤。每天的阳光大课间,学生们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篮球在他们手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进入篮筐。三三两两个同学进行跳绳比赛等等。总之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非常精彩。
海头中学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开创了一个又一个与海有关的项目。最典型的就是“海洋文化”,海中是海的儿子,从而打造了与海摇呼相应的特色文化,“海之韵”艺术节,“海之帆”体育节,“海之馨”读书节,“海之声”诵读节,“海之星”科技节。让学校更加和谐,双休日是学生最高兴的'时候,没到这时。校园就沸腾了。海洋文化馆的一双瞪大来人的水汪汪的眼睛。图书馆内书香流溢。一个个学生沉浸在书的海洋。课外兴趣小组,在讨论这研究的问题。学校一条条温馨的标语,让学校充满了生机。
相信幸福的海中,和谐的校园会不断描绘出美丽的声色。
和谐的作文 篇3
和谐是很平常很一般的一个词,但是想作到可真不容易啊!人要生存必须要互助互爱那就要和谐相处,但是和谐你做到了吗?
和谐是人们在社会上打交道的隧道,我们想要和谐,首先要从自身做起,生活就要和谐,“俗话”说‘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而和谐只是站在它们之间平分线上,来拉平等线的建议,所以无论都要和谐。
我们大家应该都有听说过动物之间和谐的友谊,就像鲨鱼,它是海上之王,就拿它的进食来说吧!没有其它动物是它对手,然而在这强大的势力的背后另一面又会是什么呢?它常常被海上的.一些弱小的生物给赶跑,那是因为弱小的动物用和谐来维护自己和群体的生命,要是那些弱小的动物缺少了和谐,那么它们就无法生存。就拿海豚来说吧!我从经读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海上遇难后,遇到鲨鱼往往出现赶来迎救的都是海豚,这样那些船员和那些生命才有救。这就表现了,鲨鱼在其它生物中的卑职了,而更显出了海豚和人类的和谐对鲨鱼影响,也说明了要是人类大量的捕杀海豚,那么海豚根本不会对人类有好意了,所以人类一定要和动物、生物之间建立和谐主义的观念。
在生活中,我们不只一次为了一件小事而争来争去,往往承让的那一个会有好处的,我们大家之间要和谐,同学之间也要和谐,我们的社会也需要和谐。
想想那些战争的历史,让和谐来换醒了它。我想世界上没有了战争,那么人们会和谐,社会会和谐,地球更会安宁了。
同学们,赶紧动起手来吧,让我们齐心合力,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园!
和谐的作文 篇4
去黄山旅游,总会对那怪峰孤松遐想万千,等到我亲眼见识到了,不免心潮澎湃,大呼壮丽——那孤松,曲曲折折,似老者的脊背;那危峰,亦崎岖险峻,有欲倾之势。两个个体本身都算不得美,却在相融中构造出了清雅高绝的图景!
一些个体,它们本身或许有特点,略有不足,但他们未曾勾心斗角过,未曾针锋相对过,在如斯的统一中,倘若你以总体之角度观之,竟是别样和谐。走下黄山,我不禁陷于了思考。
是的,如果你是求个体的方正,那么最终所得可能仅仅只是一潭死水,茫然而无趣。君不见,明清王朝盛行的八股文吗?八股文根本不讲求相融,不讲求文章总体的韵味,它只求圣人之气,只求体制规范,每一字的方方正正,这种是偏安一隅的排他性,最终让文字失去了它原有的重量与美感,更让明清王朝裹足不前。
我想,真正的大美,绝不应该如此!它应当是支点的寻觅,是元素的交融,是单一的颠覆,更是和谐的统一。
个体的波澜不惊,甚至旁逸斜出,却是在同一后成就整体的云蒸霞蔚,别样风采。郑板桥先生曾说:“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他也正是这样诠释自己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成就了和谐的同一,成就了“板桥体”的艺术高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以前读何立伟先生的《日月盐水豆》一文,不仅为他文章中的文白兼用所叹服。文言,精巧而意赅;白话,又不失抒情之美。也许仅取一者,会令文章或大腹便便,或词肥意瘠,但两者的兼用却令整篇文章彰显了别样的韵致。
非独文学如是。荣格说:“文化最终沉淀在人格上。”我想,我们的内心中或许也要依靠无数不调和因素的融合,才能更为饱满。“我的心里又猛虎在细嗅蔷薇。”这是诗人萨松的诗句。猛虎不免生猛,蔷薇过于柔韧,倘若两者并参,方为丰满而浪漫的人性啊!就像李易安,既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女儿情态;亦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贯长虹。她的人格,非婉约,非雄健,而是两者兼具的浪漫,是令人怀想千年。
道与万物参,万物的和谐统一,方早就世间大美。回首,我再看向那抹遒劲的孤松,再看向那面绝然的峭壁,在夕阳下它们长久地融为一体,错落有致。我释然。
[点评]此文有清晰的文脉、充实的内容以及富于文采的语言表述。文章由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谈起,引申到文学的和谐统一,再到人格的和谐统一,脉络非常清晰,而且视野也有愈加开阔之势。所选用的素材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都因巧妙的点化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不过,考生虽然写到“非独文学如是”,但在具体谈论“人格的和谐统一”这个问题时,却依然停留在文学作品的展示与分析上,而对作家的人格结构缺乏有针对性的分析,这样,文章就显得有些单薄了。
和谐的作文 篇5
美丽的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蔚蓝的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衬托才显得静穆;我们的生活因为充满和谐才变得如此快乐。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总对生活抱以消极的态度,认为社会不够和谐。
其实我们身边充满和谐,只是有些人没有感觉到罢了。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和谐之中,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感受身边的和谐。
生活也正如一首歌,因为不同的音调的和谐搭配成了一首欢快动听的歌,在我的身边,和谐无处不在。
班级篇
班长在讲台上慷慨陈词:“同学们,加油啊!马上就要考试了,打起精神,大家一起努力,胜利属于我们”,于是,大家齐头并进,奋发学习,课堂上都踊跃发言;课后,少了一些吵嘴声,却多了一些研讨声,随之也多了彼此间的和睦。
宿舍篇
“听说了吗?又要评‘文明宿舍了’ 。”舍长告诉大家。
“是吗,舍长?那我们得努力了,争取拿下这个荣誉啊!”我们一同应答。
于是,我们都保持宿舍的'卫生,争先恐后地做打扫,化劳动为快乐,为了良好的宿舍卫生尽一份力。
古人篇
一片竹林,一间茅屋,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怀着一颗谦卑的心。“静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可以改运。”他尽享着这种淡泊和谐给他带来的快乐。
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中,陶渊明带着悠闲自得的神情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此乃和谐也。”他尽享着悠闲之和谐给他带来的快乐。
和谐,其实无处不在,和谐,就在我们身边。
让和谐之声在耳畔鸣响;让和谐之韵在梁间回荡;让和谐之美充满生活;让我们认真“聆听”身边的和谐,共同享受和谐带来的快乐!
和谐的作文 篇6
20xx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在历年命题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的试题。
如,现代文阅读(一)第13题:
理解第①段,仿照第②段,在横线上填入词语(除“文学”外),并简述打开“这扇门”的意义。(文字中必须含有下列词语中的3个。)乐趣无穷新奇美妙千姿百态大有裨益潜移默化
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
这是一道有相当难度的仿写题。这种题型在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中是首次出现。对此题的价值与意义,命题者作了如下阐释:
(1)注重大语文的理念,着力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关注自然、 社会、人生,从而丰富人生,完善人格。
(2)注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语言潜能的发掘和语言素养的提高,学生在组织文字表达的过程中既能张扬个性,又能在学习和模仿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3)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内化———运用有———定的引领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命题者的意图切合了“二期课改”的要求。《上海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选择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这道试题的完成过程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次全面考查。首先,考生必须读懂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整体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阅读题干,明确试题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并有充分了解的门类,仿照第②段,在横线上填入词语。然后,在试题提供的5个词语中选择三个,组合一段文字,阐述让自己产生兴趣的"这扇门"的意义。在写作中,应该注意到原文第二段与第三、四段的关系,即第二段简洁地突出"文学"这扇大门;紧接着第三、四两段论述了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即论述了“文学”这扇门的意义),并且还需注意到第三、四段中出现"千姿百态、大有裨益、潜移默化"三个词语的情景,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写出精彩而又符合题意的文字,从而获得高分。
这道试题,源于仿写,又不拘泥于仿写,在强调语言积累与运用,模仿与限制的同时,关注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将仿写试题开放与制约的特点,推向了和谐的统一。
和谐的作文 篇7
柳树忙碌地发芽,小草快乐地成长,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走进学校这个快乐的地方,在校园里愉快歌唱,我们遨游在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里,和老师一起编织梦想,一起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和平鸽自由地翱翔。 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健康地成长。
记得是刚入学那一年,什么也不懂的我,在陌生的校园里好奇地转来转去。突然,在光滑的刚被清扫的干干净净略有点潮湿的长廊上,我脚底一滑,“刷”的跌倒在了地上,便哇哇大哭起来。这时,一名带着红领巾的大姐姐走过,急忙扶起了我,关切地望着我问道:“没事吧?”我抹干了眼泪,委屈地说:“我是101班的,不小心找不到回班级的路了。”大姐姐温柔地说:“没关系,小妹妹,来,我带你去101班,好吗?”我看着大姐姐亮晶晶地眼睛,点了点头,跟着她向101班的教室走去。在快到教室时,正碰上我的班主任潘老师和几个我刚认识的同学在门口焦急的张望,看到我,同学们都欢呼起来。而潘老师,我偷偷地发现她轻轻地呼了口气。这一幕,至今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时同学和老师都还刚刚认识,彼此不一定叫得出对方的名字,但大家都感受到了融洽和睦、团结友爱的和谐校园氛围。
而今,我已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了,在这五年的学校生活中,我更加深刻地感悟到这点。你看:和谐之花开放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在一个不起眼的卫生角,静静地躺着一张餐巾纸,很快,很快就有一双小手捡起了它;在热闹的操场上,一个同学不小心踩了另一个同学的脚,他连忙说了声对不起,对方轻轻 一笑,说了声没关系…… 这样的事例在和谐校园中还有很多,很多。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帮,是一个推崇和协的文明古国。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的理想方案,到主席的“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互助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
胡爷爷把“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提出来,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我们小学生在这个富有感召力的今天,我们应该做的是: 生活中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学习上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 在学风上建设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在学习风气中有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的严谨作风……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让我们全校上下,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名校而不懈努力吧!
和谐的作文 篇8
风,起于青萍之末,游离于天地之间,洒脱不羁,像自由的精灵。山间一股小小的瀑布,被几块大岩石挡住了去路,于是它气急败坏地对大岩石又冲又撞,累得筋疲力尽。“风,为什么你那么自由自在,不受任何阻碍?”瀑布不解地问。风说:“因为我懂得和谐,与天地万物相容。”
是的,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包容万物,亲近万物,让敌视变为笑脸,使干戈化为玉帛,和谐会让人变得可亲,让生活变得美好,让世界变得安宁。和谐如风,如风般温润,如风般美丽。
曾经的楼兰古国,那是怎样的繁华昌盛,让无数人心向往。但物质的充裕让楼兰人开始忘乎所以,他们大肆破坏环境,恣意透支资源,人类和自然的和谐之风渐渐淡去。终于有一天,泱泱楼兰沦为一片废墟。青山绿水没有了,楼兰古城不见了,曾经,也只是曾经的辉煌变成了茫茫沙漠。这又能怪谁呢?和谐之风来过,只是楼兰人轻易地放走了它。
曾几何时,我们忘记了楼兰之痛,围湖造田,毁林种田,大肆捕杀野生动物,终于,小小的果子狸带来了SARS,让全国震惊。终于,我们顿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为了那逐渐远去的和谐之风。我们退耕还田,我们种草植树,我们保护动物,我们尊重生命。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胜利了,和谐之风已归来。现在,天更蓝了,水更绿了,百花盛开,百鸟齐鸣。和谐之风,让人感到生活更美了。
感受和谐之风,暖暖的,柔柔的,手越牵越紧,心贴得越来越近。
和谐如风,它吹过广阔无垠的内蒙草原,于是有了蒙古老妈妈无私抚养28个孤儿,和谐营造了孩子们温暖的家。和谐如风,它吹过贫困蒙昧的宁夏山区,于是有了大批热血青年边区支教,和谐点亮了山区教室的灯光。和谐如风,它吹过闭塞落后的.西藏,于是有了青藏铁路通车,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和谐如风,它无处不在,生生不息。请让它永远缭绕在我们周围,爱抚我们,温暖我们,因为,和谐将如风般吹开我们眼前的迷雾,让我们看到更光辉灿烂的未来!(谢婷)
老师点评:寓言式的开头巧妙地引出“和谐”这一话题,紧接着又自然地阐明了“和谐”的真谛:与天地万物相容,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包容万物,亲近万物。思维周密且具有深度。“让敌视变为笑脸,使干戈化为玉帛,和谐会让人变得可亲,让生活变得美好,让世界变得安宁。和谐如风,如风般温润,如风般美丽。”以整句形象地阐明了和谐的作用,点明标题。内容方面,作者从古到今、一正一反、有点有面的举例互为补充,有力地证明了和谐的重要性。语言上作者有意追求长短整散句的结合,“天更蓝了,水更绿了,百花盛开,百鸟齐鸣。和谐之风,让人感到生活更美了。”“感受和谐之风,暖暖的,柔柔的,手越牵越紧,心贴得越来越近。”这些句子节奏明快又富于变化,即使是议论文,也让人感到语言的优美。
和谐的作文 篇9
从小我就“恋上”了阅读。《风和太阳》、《弟子规》等等许多关于友善的童话故事和书籍伴我度过幼儿时光。上学后,在学校满园书香的熏陶和浓厚阅读氛围的感染下,阅读对我来说已达到了“痴迷”的状态。最近,在学校的图书室我从《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一书中阅读了一篇名为《六尺巷》故事。
在清朝康熙年间,当朝宰相张英收到家里来信,说家里为了修建房屋,与邻居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互不相让,并将官司打到县衙门,要求张英利用宰相的身份和职权干涉此事,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完家信后坦然一笑,挥笔给家人回了信,并在信中附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回信后,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得知,也相让三尺宅基地,结果成了六尺巷。从此这个友善、和谐的故事流传至今。
读完这篇故事我受益匪浅,感受很深。身为朝廷官员的张英,为了社会的和谐,不但没有使用自己官员的职权干涉家事,反而用友善、宽容之举将事情化干戈为玉帛。这篇故事告诉我们,友善待人、和谐相处对我们每一个人、对整个社会是多么的重要。友善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他可以化解矛盾、避免纠纷、解决争端等等。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用自己友善之心和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友善的人。在学校里,同学之间要相互谅解、相互帮助、相互照应、乐于助人,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我的同桌经常和我争“地盘”,在写作业时我的右胳膊无意中占用到了他的课桌,他很不高兴,因此他用文具盒在中间拦起“隔离墙”。在他写作业时,他的.左手也经常越过“隔离墙”占用了我的课桌,我不但没对他生气,还用友善的语气对他说“没关系,你写完了我再写吧”。正因为我的友善和谅解,他不但拆除了“隔离墙”,在我写作业时担心碰到我,还主动的往右挪呢。由于彼此的友善和谅解,从此我们俩一直成为很好的同学和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在公共场合、在家里,我们也要善待他人、宽容他人、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让友善之花开遍社会的每个角落。
友善相待、和谐相处可以为我们创造一个心情舒畅、稳定和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只要我们时刻胸怀一颗友善之心,处处伸出友善之手,让大家感觉到你的友善之举如春风般温暖,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友善之心如山泉般甘甜,让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友善、和谐的社会。
【和谐的作文】相关文章:
和谐作文:塑造和谐04-21
和谐与不和谐作文06-09
和谐的作文【精选】07-22
和谐的作文[经典]10-14
和谐的作文【经典】11-02
和谐的作文(精选)09-06
[精选]和谐的作文07-28
和谐的作文(精选)07-27
和谐的作文(精选)07-05
和谐的作文【精选】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