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作文

时间:2025-01-30 10:31:23 故乡 我要投稿

故乡的作文【实用】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故乡的作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故乡的作文【实用】

故乡的作文 篇1

  人的一生需要走很多的路,路也就伴随着人的一生。它见证着人的成长,也见证着人的生与死,更见证着春华秋月、情与愁,然而,就是故乡那悠悠的石板路,让我落下了不尽的回忆……

  故乡是一座满眼翠绿的山区,那绵延几十里的山峦如烟雨朦胧,通向数不清的村寨屋场都是由那条条弯延曲折的石板路连接着,虽然那些石板路我没有条条走过,却也有七八成留下了我的足迹。那些石板虽不像现在一些旅游景点修整的规则,可它们都有一个标志性的特色——青石板,虽参差不齐,却错落有致,因为故乡那座山区满山都是青石,祖辈们也就就地取材而筑了。

  静静的石板,弯弯的小路,它们都掩映在绿色之中,路两旁的藤蔓和树枝常常挡在路的中间。或是因为隐藏在山中,或是由于经年潮湿的缘故,不少石板上长出了片片青苔来,倒在路旁的树木还长出许多像小伞一样的木菌。许多山民行路时随身带着一只竹篓,也就顺手采摘路旁的木菌山珍,有些人出一趟门,往往带回来一篓珍美的佳肴。他们有时舍不得吃,晒干后拿到山外的集市上去卖,换回所需的日用,这些山货如果贩到城里,更会卖个好价钱来。

  一年之中,有些山民会带着山里常用的弯刀去巡路,总是将那些爬到路上的各种藤蔓和树枝砍掉,让行人没有羁绊,像景观园丁样修剪着那条条的石板路。他们无须何人去发动或号召,是主动自愿的义工,认为是自己的.家、自己的路,所以自己的事自己做,这也是祖辈留下的习惯。

  山里人总是在山区生活,总是走在那些石板路上。

  故乡山区的石板路确实很多,这条冲那个町,纵横交错,如九宫格一般,许多的路如不是顺路而行就很难发现,它们都被两边的树木掩映成“A”字型,就是用飞机航拍也难看见。外乡人如不嘴勤问路或有当地人引领,要找到目的地真是有些不容易,有时走了一个时辰,却发现又回到了原点,这时,你就不得不请向导了……

  然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山区,踏上那条条石板路的时候,又觉得是一种悠然的享受,那不绝的鸟鸣和山溪水总是伴随着你,又感觉整个山区静而空,那沁人心脾的空气让你在神清气爽中眼睛显得特别明亮。特别是阳光从树木的隙缝中照射下来,就像斑驳的幻灯洒在石板路上,又像在平步中踩着幻觉的楼梯。不时,在路的前面窜出几只小松鼠在石板上嬉戏,你会突然心跳而又本能地去追赶,其实,它们只要一秒钟就飞快地爬到树上继续它们的游戏,行人也只有边走边回头张望着……

  往往在山区石板路上行走时,山是静的。行路人的心也是静的,静得能听到另一座山中石板路上咔嚓、咔嚓那清脆的脚步回音,因为山里人有穿木屐的习惯,隔着山都能听见。像木鱼的声音,似乎又像透着节奏的打击乐,充分地显现着石板的本质来,既悦耳、又悠扬,有时行人特意找一块石头坐下来小憩,静静地欣赏这种极富特色的石板路的音乐语言呢……

  一个人的回忆,总是具有典型性的。在诸多的意念中,通过岁月的筛选和时光的淘汰,留下的将是终生难忘的片段。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试想和回味一下你前面的工作,生活或故乡走过的路,也许会在你脑海里列出几个重要的珍藏,它们或欣喜、或坎坷、或逆境或顺境,也可是场景观,也可是事件……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印记了,所以说,一个人在脑海里留下的“印记”,将会伴随你的一生。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难以忘却的意念,才引出我要说起故乡石板路这个话题来,然而,在那众多的故乡石板路中,最使我留下印记的还是我家门前那条路了。它顺溪流而下,一直延伸到两公里外的山区集市,那地方叫将军庙,是一个极富历史沧桑感的名字。路虽不宽,却是能让推车或挑担人会路。那一色的青石板静静的躺着,让世代山里人寒来暑往,同时,我们仿佛能从那条本份朴实的石板路上发现先人留下勤劳的足迹,显现着古韵悠悠。儿时,山里没有公路,门前的石板路总是过往不断,人攘熙熙,往山里山外去,都是必经之道,也就成了一条名符其实的驿道了。

  家门前石板路上的风景很有特色,虽只有短短的两公里距离,却架着两座古老的石拱桥,连接着溪那边的山里人家,曾有位秀才将它取名为“双桥烟雨”,成为当地有名的景观。在这条路上行半之处,有个叫沙坪的地方,溪水在这拐了一道弯,那条石板路也随溪而弯着延伸,弯处的一个小山坡上长着一棵形如伞的大古樟,最长的枝杈漫过了石板路和小溪的一半。据老人们说,古樟少也有两三百年了,需六个人手牵手才围住树干,那根部隆起像沙盘里的丘陵。此处较开阔,向前延伸的石板路尽收眼底,树叶随风摇曳翻飞发出的声音与溪水响声同在一个调上,形成一个动与静的环境,行人大都在此处小憩和歇息。常年在山区石板路上行走的人,是不需要穿雨鞋的,即使是雨天,鞋底和裤管上都没有泥,他们大都是草鞋或布鞋,到后来也就是胶鞋了,因为石板路越下雨越干净呢……

  在那通讯落后的年代,石板路还可当作黑板或纸笺,用以传递信息。记得上高中时,要踏着石板路翻过几座大山去远隔30多里的学校,每个星期需往返走一次。为了约好一个方向的同学一起到学校,一些出发得早的同学,就选择路上一声块平整而又显眼的石板,用粉笔写上“同学们,快来呀,我们在山顶上的凉亭等你们”,于是,后来的同学便加快步伐往山顶赶,会合后便一起走进学校。那块石板也就成了我们这一帮同学信息发布栏了,如谁有病、或家中有事,都会在那块石板上写着,也就不用等他了。几年的高中,那块石板纪录了我们的多少往事,擦了写、写了擦……多少年后,我们这帮同学回乡过春节,曾一起去寻找看望这块石板,没想到还真的在,只是没有先前那么光泽、那么平整了,我反复抚摸着它,嘴里喃喃地说:是不是它也和我们一样,在慢慢的老去哟……

  离开故乡那座大山已几十年了,虽身居闹市,却永远魂牵梦绕故乡那些路,在那些石板路上有我不可再生的当初,有我嬉戏的足迹、有我成长的脚印;那条条的石板路有如我身上条条的血管,融入了我的生命,在富足流香的今天,它将是我心中永远的乡情,是植入骨髓的乡愁……

故乡的作文 篇2

  每年春天,奶奶家总会出现又大又圆又绿又酸的水果。你们猜猜它是谁?对了,它就是好吃的梅。

  梅在腊月开始逐渐开花了,一朵朵白色的花儿呈现在眼前;过年后,梅树结果了,到了临近五月吧,就可以吃到梅了。不喜欢吃梅的人连碰也不碰,喜欢吃梅的人一个劲儿的吃。

  梅有大有小。大的如同一个乒乓球,小的如同一颗弹珠。它的形状是圆形的`。梅很酸。咬一口,嘴巴的两边麻麻的,真想吐出来,甚至有时候还会酸得眯上眼睛。梅的上面长着许许多多的短短的小毛。虽然上面有毛,但摸上去十分光滑。梅是绿色的。绿色象征着环保,给大自然一片清新。使人一看就会产生一种纯天然的感觉和一种舒适的心态。

  小时候,我不开心时,就会吃一个梅。酸味留在口中,想不开心的事留在心中;当你吃完梅时,过了好一会儿,才会消除酸味,像你那不开心的事已经被抛到九霄云外了一样,烦恼随着酸味飘走了似的。顿时,我什么烦恼都没了,心中无忧无虑,想:“好爽呀!太过瘾了!让烦恼一去不回头喽!”那时候的我,一吃了梅就兴奋得要命;现在我虽喜欢吃酸的,但已经承受不了这种酸味了。

  我爱故乡的梅!因为它能为我解除烦恼,能给我带来快乐!

故乡的作文 篇3

  当阴历翻到冬至这一天,春节就快到了。在我的家乡,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宰杀年猪、糊春联、蒸年糕、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到处一派节日的气氛。 哦!对了,我的故乡坐落在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

  当阴历翻到冬至这一天,春节就快到了。在我的家乡,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宰杀年猪、糊春联、蒸年糕、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到处一派节日的气氛。

  哦!对了,我的故乡坐落在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所在地-----大足县的西南角的一个偏僻小镇-----回龙镇。你可别小看了这个镇,趣事可不少呢!近年移风易俗各地改变了许多,但春节的`旧风俗在我的家乡还是完全地保留了下来。我记得每年春节前要做的大事就是搞卫生。那可不是随便抹抹洗洗,不仅家中的所有被单蚊帐要全部洗过而且还要粉刷墙壁、揩擦门窗,给窗户换棉纸,俗称“除旧”。其次那就是构思春联,置办年货了。因为春联象征着一年的好运,所以呀家家都是要坐在桌前反复修改,有时邻居间还要比试比试呢!这可是良性竞争哟!

  乡间小道上开始热闹起来,三三两两,有说有笑,那是往返镇上购置年货的人们。街上也喧闹了起来,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把小镇挤得水泄不通。买东西的,卖东西的,大声叫着,欢快的笑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独爱那街头落套礼物的活动了,因为运气好的话一元钱就可以套取自己最喜欢的礼物。礼物有很多:铅笔、模型车、玩具狗、小金鱼、洋娃娃……只要你付一元钱,摊主就给你三个竹圈,你就有三次机会,你套到了什么就可以拿走,当然这肯定没有那么容易套中,因为竹圈具有弹力的,如果力气用大了,即使套住了也有可能弹出去,但如果一旦套中那就物超所值了。

  随着鞭炮时时作响,春节就在每个人的盼望中来临了。春节的年饭很丰盛,人们早早的做好了准备,常见的有“四大菜”:红烧肉、宫保鸡丁、回锅肉、麻辣鱼。而最热闹的要数晚上,辛劳了一年的一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猜谜语、放烟花。天真可爱孩子们把早早准备好烟花拿了出来,比赛放烟花,那绚烂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夜空,也灿烂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小小村镇的春节魅力。我热爱我的家乡,怀念家乡过春节的幸福、美好时光。

故乡的作文 篇4

  这已是一个似乎很遥远的童梦了。梦中的古朴故乡,已随着梦的余韵,袅袅地逝去了。只留下,只留下这课依旧古老的大柳树,时时伴着我的悠悠情思。

  记忆中的故乡很美,青翠欲滴的绿,明丽灿烂的山花,神奇而又幽深的大森林,那份绮丽,那缕奥妙,自是不必说了;从青山那边绕着弯儿淌下来的小溪,岸边的那棵老柳树,它脚下带着清香的粼粼的水面上,就常回荡着汲水洗衣的女孩儿和摸卵石子玩儿的孩子们的欢笑声。

  还有那一弯掩在它鲜绿柳叶下的洁白的石桥。那石桥是算不清它的年龄了,但无论什么时候它总是雪白雪白,坚挺坚挺地陪着老柳树守着那缕流走了我童年的涓涓溪水。童年记忆中的故事啊,也和这柳树叶儿一般,怎么也数不清……

  站在桥岸边的这课苍虬的老柳树呀,+弯弯的树身,裂纹斑斑,树干惊人的粗。挨近树根处,有一个焦黑焦黑的大洞,空空的。洞内弥漫着柳树特有的清香。我们有时玩得累了,困了,或是玩躲猫猫儿时,弓着身儿往里一钻,嗬,凉爽爽、光润润的,常常是躲着躲着便不知不觉睡熟了,任伙伴在外头找得大汗淋漓。

  村里辈分最高的老老太爷,闲时爱捧一壶山花茶,坐在树下,捋着雪白的胡子告诉我们,这个树洞是天雷劈成的。古时候,有一个管树的神,触犯天条逃到下界来,就躲在这课柳树里。天不容,一个惊雷横劈下来,挖空了树,留下这一个大洞。

  这是真的吗?直到今天,我也始终未问过这个问题。因为老老太爷那一大把净白的胡子和银发,已给了我不容置疑的回答。

  叫人留恋的,还有那碟清凉爽甜的柳芽尖儿。现在的人早已对那些天生天长的野味蔬果不屑一顾,可我还记得那每逢开春时候,外婆把村里的男孩儿们攀树拉枝采下的嫩黄翠绿的柳芽尖儿,用开水一趟,去了苦味,煮粥煮汤。那缕缕的爽甜,总久久地回味在唇齿之间。

  还有的便是苦凉苦凉的树皮了。夏春时节,村里的孩子谁有个头疼脑热、蚊叮虫咬的,妈妈们便会带他们到这柳树下,剥几张斑驳的树皮或采一把树叶,回家煮水喝了,那病就慢慢地好了。

  特别是阳春,满山坡的山花儿开了的`时候,男孩子们卷了柳哨,放在唇边“滴溜溜”地满村满坡吹,春色,吹得好亮哟。几个很会吹的,还会吹奏出一曲一曲清悠古朴的调子来哩!怪不得村里老人们总说:“柳梢声一响,便知道春色旺了。”

  春色倒是旺了,可叫人生气的是,我们女孩子却不允许吹柳梢玩儿。据说是老一辈传下的规矩。我们不敢责问先人,就只好责问自己为何生成女儿身了。只是这种遗憾并不会长久,几页日历一翻,便到了柳絮废话的时节,绒绒绵绵的柳絮,和着清香扑鼻的槐花,做成花枕,是治头疼的好东西。男孩子自然是没有耐心拾柳絮的,只好用柳梢和我们女孩子交换花絮,勾了小指头不反悔不耍赖后,我们便跑得远远的,躲到大山上吹柳梢去了。

  尤其是月明星稀的夏夜,柳树下铺条篾席或搭个“窝”儿,便可以舒舒坦坦地睡下了。起初还饶有趣味地听大人们谈古论今,渐渐地,便只有了自己均匀的鼾声。甜丝丝的梦中,还蕴满柳叶柳絮哩。

  离开这鼾声,离开这甜丝丝的梦,我一走便是五六年。当初与我一同躲猫猫儿、吹柳梢的小伙伴们,虽然都渐渐长大了,每到阳春时节,仍是吹着清香悠悠的柳梢,村里飘满纯朴悠扬的哨声。那清爽的柳芽尖儿我倒是吃不上的了,外婆早在去年便已住到城里来。那须发皆白的老老太爷也永远不能再坐在柳树下讲那个永远没有结尾的故事了。只是柳絮花枕在村边的集市上偶尔还能见到几个,但也已是珍贵稀有之物了,价格很是不菲。

  “一生情愫愿,漫天作飞雪”,这是称赞柳絮的。只是我至今也不知道,它究竟出自谁人的吟哦,只知道它一直是我最喜爱的一句诗。

【故乡的作文】相关文章:

故乡作文-故乡作文01-25

故乡的城,故乡的人作文04-18

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云作文01-02

记忆中的故乡-故乡作文02-15

故乡的什么作文_故乡的什么作文03-27

故乡,故乡02-25

故乡的作文06-27

(精选)故乡的作文04-14

[经典]故乡的作文03-27

【经典】故乡的作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