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

时间:2025-09-04 10:41:3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通用20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通用2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通用20篇)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1

  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以质朴却厚重的艺术表达,为我打开了一扇触摸历史灵魂的窗口。这场摒弃了炫技特效的演出,让作为高中生的我,在光影流转间读懂了“铭记”二字的深层重量。

  晚会开篇的8声钟声,绝非简单的仪式符号。每一声悠远的回响,都似在与80年前的烽火对话——那是平型关大捷的号角,是重庆大轰炸下的坚守,更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在历史长河中刻下的印记。紧随其后的《山河铭记》,将舞台化作流动的历史长卷:演员们以沉郁的语调讲述抗战故事,大屏幕上泛黄的史料照片与动态影像交织,饥寒交迫却紧握钢枪的士兵、推着小车支援前线的百姓,瞬间击穿了时空隔阂。此刻我才惊觉,课本上“14年艰苦抗战”的文字背后,是千万人用血肉之躯筑起的民族防线。

  舞蹈《烽火硝烟中的青春》堪称整场晚会的精神内核。舞者们身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每一个腾跃、每一次匍匐,都饱含着青年的炽热与抗争的决绝。当他们以群体造型定格成“长城”轮廓时,我猛然想起历史课上的细节:抗战时期,无数与我们同龄的青年弃笔从戎,有的甚至未满18岁便血洒疆场。这份“以青春护家国”的担当,在舞台上得到了最鲜活的传承,也让我对“青年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最触动人心的,是抗战老兵登场的瞬间。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搀扶下走上舞台,岁月虽压弯了他们的脊背,却未磨去眼中的'坚毅。当他们颤抖着敬军礼时,全场自发响起的掌声如潮涌动。这掌声里,既有对英雄的崇敬,更有我们这代青年的承诺——绝不会让他们用鲜血守护的和平蒙尘,更不会让他们用生命铸就的精神失传。

  晚会落幕,心中的热血却久久难平。作为新时代高中生,铭记历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将抗战精神融入日常:在课堂上深耕知识,为强国储备力量;在生活中传递红色记忆,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这场晚会如同一束火炬,照亮了历史的来路,更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2

  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以一种直击人心的方式,将我带入了那段镌刻着苦难与荣光的岁月。作为中学生,我曾在历史课本上读过抗战的故事,但这场晚会用艺术的力量,让那些文字变得鲜活可感,也让“铭记历史”四个字在我心中有了更重的分量。

  晚会开场的8声钟声,像一把穿越时空的钥匙。每一声回响,都仿佛在诉说80年前的故事——是卢沟桥畔的枪炮轰鸣,是太行山里军民并肩的呐喊,更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守护家国的决心。我坐在屏幕前,原本有些浮躁的心瞬间沉静下来,隐约懂得这钟声不仅是纪念,更是提醒: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和平牺牲的人。紧接着的音诗画《山河铭记》,把舞台变成了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演员们用细腻的表演,再现了战士冲锋的.坚毅、百姓支援前线的热忱;大屏幕上的老照片更让人揪心——穿着破旧军装的士兵紧握钢枪,满脸灰尘的孩子躲在废墟后,这些画面让我真切感受到,课本上“14年艰苦抗战”不是一句简单的总结,而是无数人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长城。

  晚会上的节目各有打动人心的地方。男声合唱《松花江上》一响起,低沉又满含悲愤的旋律就揪住了我的心,“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歌词,让我仿佛看到了故土沦陷时人们的无助与思念。台下不少观众跟着轻轻哼唱,那种集体共鸣的感觉,让我第一次体会到民族记忆的力量。朗诵《英雄的名字》更让我眼眶发热,当听到杨靖宇将军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靠棉絮和树皮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时,我握紧了拳头——这些英雄不是课本上冰冷的名字,而是用生命诠释“勇敢”与“忠诚”的普通人,他们值得我们永远记住。

  舞蹈《烽火硝烟中的青春》是我最喜欢的节目。舞者们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时而俯身躲避“炮火”,时而并肩前行,最后定格成“长城”的样子。看着他们,我突然想到历史课上老师说的,抗战时很多青年和我们年纪差不多,却毅然放下书本奔赴战场。和他们相比,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多么幸福。这也让我明白,青春不只是吃喝玩乐,更要有担当,要为自己的未来、为国家的发展努力。

  最让我动容的是抗战老兵登场的时刻。几位爷爷头发都白了,背也驼了,需要人搀扶着走路,但当他们举起手敬军礼时,眼神里的坚定却一点没减。全场的掌声像潮水一样,我也跟着用力拍着手,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这些爷爷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我们永远不能忘。

  晚会结束后,我很久都没说话。作为中学生,我们或许不能像英雄那样冲锋陷阵,但可以从现在做起:认真学历史,把英雄的故事记在心里;努力学知识,将来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做贡献;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不浪费每一分时光。这场晚会像一盏灯,照亮了历史的路,也让我清楚了自己该走的路——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带着对英雄的敬意,好好成长,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3

  9月3日晚,我怀着崇敬与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这场晚会,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将那段血与火的岁月重新展现在我们眼前,带给我深深的震撼与感动。

  晚会在庄严肃穆的钟声中拉开帷幕,音诗画《山河铭记》瞬间将我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舞台上,演员们用生动的表演,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幅幅历史画面的闪现,一个个英雄事迹的讲述,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从东北抗联的英勇奋战,到淞沪会战的激烈厮杀;从平型关大捷的振奋人心,到百团大战的气势磅礴,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

  晚会的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歌曲、舞蹈、朗诵、情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将抗战历史演绎得淋漓尽致。其中,舞蹈《烽火硝烟中的青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群年轻的舞者,用灵动的舞姿展现了抗战时期青年们的热血与激情。他们在战火中穿梭,在苦难中坚守,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惜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看着他们的表演,我不禁想起了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除了精彩的节目表演,晚会还通过多媒体沉浸式音效等现代技术手段,营造出了强烈的`历史氛围。当舞台上出现飞机轰炸、炮火纷飞的场景时,逼真的音效让我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同时,大屏幕上播放的历史影像资料,也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抗战的艰辛和伟大。这些现代技术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晚会的观赏性,更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

  在晚会中,我还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他们是抗战老兵。这些曾经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英雄们,如今虽然已白发苍苍,但他们的眼神中依然透露出坚定和自豪。当他们走上舞台,接受人们的致敬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一刻,我心中充满了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民族的英雄,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

  观看完这场文艺晚会,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一段充满苦难与辉煌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开创未来。我们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倡导和平与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我们永恒的信念。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4

  9月3日晚,我和同学在线上一起观看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正义必胜》文艺晚会。原本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可看着看着,我就被晚会里的故事和画面深深打动,心里满是震撼。

  晚会一开场,8声厚重的钟声就撞进耳朵。同学小琪在聊天框里说:“这钟声听得人心里发沉,好像能看见过去的画面。”我也有同感,这钟声不像平时的铃声那样轻松,每一声都带着历史的重量,像是在告诉我们,80年前有无数人在战火里拼命守护家国。紧接着的音诗画《山河铭记》更让我揪心,舞台上演员们演着战士冲锋、百姓支援的场景,大屏幕里的老照片格外戳人——有位士兵军衣破了,脸上沾着泥,却紧紧攥着枪;还有孩子躲在防空洞里,眼神里满是对和平的渴望。这一刻,我才真正懂了课本里“14年艰苦抗战”,藏着多少人的牺牲。

  晚会上的节目都很动人。男声合唱《松花江上》响起时,我跟着轻轻哼,之前音乐课学过这首歌,可这次听,却从悲伤的旋律里听出了对家乡的想念和对敌人的恨。后来的朗诵《英雄的名字》更让我红了眼,听到赵一曼阿姨受了那么多苦还不低头,我忍不住和同学说:“她真的太勇敢了!”这些英雄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他们的故事就在眼前。

  最难忘的是抗战老兵登场。几位爷爷头发白了,背也驼了,需要人扶着走,可敬军礼时,腰一下子就挺直了。弹幕里全是“致敬老兵”,我也赶紧发了一句。这些爷爷用青春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和平,我们永远不能忘。

  晚会结束后,我和同学聊了很久。作为学生,我们没法像先辈那样上战场,但可以认真学习,把英雄的故事记在心里,将来用知识回报祖国。这场晚会让我明白,铭记历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带着责任好好成长,不辜负先辈们的付出。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5

  9月3日的夜晚,我和同学相约在线上一起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原本只是抱着完成学校布置任务的心态观看,可短短一个多小时里,我却被晚会深深打动,心里满是震撼与思考。

  晚会一开场,8声厚重的钟声就撞进了心里。屏幕那头的同学发来了一条消息:“这钟声听得我有点紧张,好像一下子回到了过去。”我深有同感,这钟声不像平时听到的下课铃那样轻松,每一声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仿佛在提醒我们,80年前有无数人在战火中为和平拼命。紧接着的音诗画《山河铭记》更是让我屏住了呼吸,舞台上的演员们用眼神和动作,把战士们冲锋的勇猛、百姓们支援前线的急切演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大屏幕上闪过的老照片,有位士兵脸上沾着泥土,却紧紧攥着步枪,眼神亮得惊人,我突然明白课本里“14年艰苦抗战”这几个字背后,藏着多少人的.坚守与牺牲。

  晚会上的节目个个都戳中人心。男声合唱《松花江上》响起时,我跟着旋律轻轻哼了起来,之前音乐课上学过这首歌,可这次听却有不一样的感觉。低沉的歌声里满是对家乡的思念,屏幕里观众席上有人悄悄抹眼泪,我也鼻子一酸。朗诵《英雄的名字》更是让我红了眼眶,当听到赵一曼阿姨在狱中受尽折磨,却始终没向敌人低头时,我忍不住和同学吐槽:“敌人也太残忍了,赵一曼阿姨真的太勇敢了!”这些英雄不再是历史书上的文字,他们的故事就像发生在眼前,让我发自内心地敬佩。

  舞蹈《烽火硝烟中的青春》是我最喜欢的节目。舞者们穿着旧军装,动作利落又有力量,他们一会儿弯腰躲避“炮火”,一会儿互相搀扶着前进,最后排成“长城”的造型时,我和同学都忍不住在屏幕前鼓掌。看着他们,我突然想到,这些舞者和我们年纪差不多,而80年前,也有很多和我们一样大的青年,放下书包扛起了枪。和他们相比,我们能坐在教室里安心读书,真的太幸福了。这也让我暗暗下定决心,不能再浪费时间,要好好利用现在的学习机会。

  当抗战老兵们走上舞台时,我和同学都安静了下来。镜头拉近,能看到爷爷们脸上的皱纹和花白的头发,他们走路需要人搀扶,可敬军礼时,腰杆却挺得笔直。弹幕里满是“向老兵致敬”的字样,我也跟着发了一条。这些爷爷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他们用青春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

  晚会结束后,我和同学聊了很久。作为学生,我们不能像英雄那样上战场,但我们可以把对英雄的敬佩放在心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以后我会更认真地学历史,把英雄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上课的时候不再走神,努力掌握知识,将来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出一份力。这场晚会不仅让我了解了更多抗战故事,更让我懂得了作为学生的责任,这大概就是最珍贵的收获。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6

  9月3日晚,我怀着庄重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这场晚会没有华丽的噱头,却用真挚的情感和动人的表演,让我对那段峥嵘岁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晚会在8声悠远的钟声中开启,每一声都像在诉说着80年前的故事。音诗画《山河铭记》一开场,舞台上的场景就让我心头一紧:演员们用生动的表演,再现了当年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百姓们在苦难中坚守的画面。大屏幕上滚动的老照片更让人揪心——硝烟弥漫的战场、衣衫褴褛却眼神坚定的士兵,这些画面让我真切感受到,如今的和平是多么来之不易。

  节目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舞蹈《烽火硝烟中的青春》。舞者们穿着旧军装,用有力的动作展现出抗战时期青年们的热血。他们时而俯身躲避“炮火”,时而昂首奋勇向前,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青年们为民族存亡挺身而出的年代。看着他们,我不禁想到,那时的青年和我们年纪相仿,却扛起了保卫国家的重担,这种勇气让我深深敬佩。

  当几位抗战老兵缓缓走上舞台时,全场响起了持久的掌声。他们头发花白,脊背有些佝偻,但敬军礼的动作却格外标准。镜头拉近,我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的`泪光,那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更是对和平的珍视。妈妈曾告诉我,这些老兵们当年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此刻,我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重量。

  晚会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80年前,无数英雄用热血换来了胜利;80年后的今天,我们更要铭记这段历史。作为初中生,我们或许不能像当年的英雄那样冲锋陷阵,但可以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知识,锻炼本领,将来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就是我们对英雄最好的致敬。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7

  9月3日的夜晚,注定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而意义非凡。这场摒弃了浮夸特效的演出,以纯粹的文艺力量串联起历史与当下,让作为高中生的我,在光影与声韵中触摸到民族精神的脉搏,对“铭记”与“传承”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晚会以8声厚重的钟声开篇,那钟声不似寻常的报时,更像穿越时空的信使,每一声都裹挟着80年前的记忆——是卢沟桥上的石狮见证的硝烟,是太行山里军民同仇敌忾的呐喊,也是无数先烈倒在冲锋路上时,心中未竟的家国理想。钟声未落,音诗画《山河铭记》便缓缓展开。舞台上,演员们用沉郁的语调讲述着抗战故事,肢体动作里满是苦难中的坚守;大屏幕上,泛黄的史料照片与动态影像交织,饥寒交迫却紧握钢枪的士兵、推着小车支援前线的百姓、在废墟中升起国旗的孩子……这些画面击碎了时空的壁垒,让我猛然醒悟,课本上“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从来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千万人用生命与信念写就的悲壮史诗。

  整场晚会的节目各有千秋,却都围绕着“精神传承”这一核心。除了令人震撼的舞蹈《烽火硝烟中的青春》,男声合唱《松花江上》同样让我心潮澎湃。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旋律响起,低沉而饱含悲愤的歌声里,满是故土沦陷的痛楚与对家国的眷恋。台下不少观众跟着轻轻哼唱,眼中闪烁着泪光。而朗诵《英雄的名字》更是直击人心,朗诵者以铿锵有力的语调,一一念出杨靖宇、赵一曼、左权等英烈的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那一刻,我深刻明白,记住英雄的名字,就是对历史最好的敬畏。

  舞蹈《烽火硝烟中的青春》依旧是整场晚会的高光时刻。舞者们身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动作里既有青年的朝气,更有战士的无畏。他们时而俯身躲避“炮火”,时而并肩筑起“人墙”,最后以群体造型定格成“长城”的轮廓,仿佛在诉说着“青春护家国”的永恒主题。这让我想起历史课上所学的,抗战时期无数青年弃笔从戎,有的甚至未满18岁就奔赴战场。与他们相比,我们如今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更应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

  最令人动容的,仍是抗战老兵登场的瞬间。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兵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走上舞台,岁月虽让他们脊背佝偻、双手颤抖,但当他们缓缓举起右手敬军礼时,眼神里的坚毅却丝毫不减。全场观众自发起身鼓掌,掌声如潮,久久不息。这掌声里,有对老兵的崇敬,更有我们这代青年的承诺——绝不会让他们用鲜血守护的和平蒙尘,更不会让他们用生命铸就的精神消亡。

  晚会落幕,舞台灯光渐暗,但我心中的热血却久久难以平息。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铭记历史从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将抗战精神融入日常:在课堂上深耕知识,为将来建设祖国储备力量;在生活中主动传承红色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先辈的牺牲;面对困难时,以英烈们的坚韧为榜样,不退缩、不放弃。这场晚会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民族的过去,更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以文艺为桥,我们与历史对话;以行动为证,我们必将续写民族的荣光。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8

  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以质朴却极具穿透力的艺术表达,为我搭建了一座对话历史的桥梁。这场摒弃了炫技特效的演出,让作为高中生的我,在光影与声韵的交织中,触摸到民族精神的内核,对“铭记”与“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晚会开篇的8声钟声,绝非简单的仪式点缀。每一声悠远的回响,都似在叩击历史的门扉——那是卢沟桥事变的枪炮声、太行山脉的冲锋号,更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在岁月长河中镌刻的印记。钟声未落,音诗画《山河铭记》便缓缓铺展。舞台上,演员们以沉郁的语调讲述抗战故事,肢体动作里满是苦难中的坚守;大屏幕上,泛黄的史料照片与动态影像交织,饥寒交迫却紧握钢枪的士兵、推着小车支援前线的百姓、在废墟中升起国旗的孩童……这些画面击穿了时空壁垒,让我猛然醒悟:课本上“14年艰苦抗战”的文字,从来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千万人用血肉之躯写就的悲壮史诗。

  舞蹈《烽火硝烟中的青春》堪称整场晚会的精神高光。舞者们身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每一个腾跃、每一次匍匐,都饱含着青年的炽热与抗争的决绝。当他们以群体造型定格成“长城”轮廓时,我不禁想起历史课上的细节:抗战时期,无数与我们同龄的青年弃笔从戎,有的甚至未满18岁便血洒疆场。这份“以青春护家国”的`担当,在舞台上得到了最鲜活的传承,也让我对“青年责任”有了更具象的理解——和平年代的我们,虽无需直面炮火,却仍需以知识为铠甲,以理想为旗帜,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最触动人心的,是抗战老兵登场的瞬间。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搀扶下走上舞台,岁月虽压弯了他们的脊背,却未磨去眼中的坚毅。当他们颤抖着敬军礼时,全场自发响起的掌声如潮涌动。这掌声里,既有对英雄的崇敬,更有我们这代青年的承诺——绝不会让他们用鲜血守护的和平蒙尘,更不会让他们用生命铸就的精神失传。

  晚会落幕,心中的热血却久久难平。作为新时代高中生,铭记历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将抗战精神融入日常:在课堂上深耕知识,为强国储备力量;在生活中传递红色记忆,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这场晚会如同一束火炬,照亮了历史的来路,更指引着我们以青春之名,续写民族的荣光。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9

  在9月3日这个意义非凡的夜晚,我满怀崇敬与期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身为学生的我,原以为对抗战历史已有所了解,可这场晚会却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一扇通往那段烽火岁月更深处的大门,带给我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感动。

  晚会在庄严肃穆的钟声中拉开帷幕,那钟声仿佛穿越了80年的时光,带着历史的厚重感,一下下叩击着我的心。音诗画《山河铭记》瞬间将我拽入了那个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年代。舞台上,演员们全身心投入,用生动的表演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大屏幕上闪现的一幅幅历史画面,或硝烟弥漫,或热血奋战,搭配着一个个英雄事迹的深情讲述,我仿若身临其境,亲身经历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从东北抗联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顽强周旋,到淞沪会战中战士们无畏生死的激烈厮杀;从平型关大捷时振奋人心的欢呼,到百团大战中气势磅礴的进攻,每一个场景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了捍卫国家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赞歌。

  整台晚会节目形式丰富多样,令人目不暇接。歌曲饱含深情,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带着那个时代的呐喊与希望;舞蹈灵动且富有力量,舞者们用肢体语言演绎着抗战时期人们的挣扎、反抗与坚守;朗诵激昂慷慨,一字一句都将抗战精神诠释得入木三分;情景表演更是细腻真实,让我如同置身于历史现场。其中,舞蹈《烽火硝烟中的青春》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一群年轻的舞者,身姿矫健,他们用灵动的舞姿生动展现了抗战时期青年们的热血与激情。在舞台上,他们仿佛化身为当年那些在战火中穿梭的年轻战士,面对苦难没有丝毫退缩,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义无反顾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看着他们的表演,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个个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牺牲的先烈形象,他们同样年轻,却在民族危亡之际,扛起了时代的重任,用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他们的精神如同璀璨星辰,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年不断前行。

  晚会中,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也为演出增色不少。多媒体沉浸式音效营造出了强烈的历史氛围,当舞台上出现飞机轰炸、炮火纷飞的场景时,逼真的音效瞬间将我包围,我仿佛真的置身于残酷的战场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无情与恐怖。同时,大屏幕上播放的珍贵历史影像资料,也让我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了抗战的艰辛历程与伟大意义。这些现代技术与艺术表演的完美融合,不仅极大地增强了晚会的观赏性,更让我们这些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对先辈们的付出与牺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晚会中,我还看到了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抗战老兵。他们曾经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不朽功勋。如今,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曾经挺拔的身躯也已不再矫健,但他们的眼神中依然透露出坚定和自豪。当他们缓缓走上舞台,接受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崇高的敬意时,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我深知,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铭记历史,传承他们的精神。

  观看完这场文艺晚会,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这段历史,充满了苦难与辉煌,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但我们绝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我深感自己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以先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要积极传播抗战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强大,我们的民族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10

  9月3日的夜晚,我和几位同学早早约定好在线上同步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起初,我还带着几分完成学校任务的随意,可当晚会的旋律响起,那些鲜活的画面与动人的故事,渐渐将我带入那段厚重的历史,让我在震撼与感动中,对“责任”二字有了全新的理解。

  晚会开场的8声钟声,像一记记重锤敲在心上。屏幕那头的同学小宇立刻发来消息:“这钟声听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感觉一下子穿越到了过去。”我盯着屏幕,耳边回响着钟声,它没有下课铃的轻松,也没有闹钟的急促,每一声都带着历史的厚重,仿佛在诉说80年前,无数先辈为了守护家国,在战火中拼尽全力的模样。紧接着,音诗画《山河铭记》缓缓展开,舞台上的演员们用细腻的肢体语言,将战士们冲锋时的果敢、百姓们支援前线时的急切演绎得淋漓尽致。大屏幕上不断闪过的老照片更是让我屏住了呼吸:有位士兵脸上沾满泥土,军衣破旧不堪,却依旧紧紧攥着步枪,眼神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还有一群孩子躲在防空洞里,小手紧紧拉在一起,眼中满是对和平的渴望。这一刻,我突然读懂了课本上“14年艰苦抗战”背后,是无数人的鲜血与牺牲,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晚会上的节目个个直击人心,每一个都让我有新的触动。男声合唱《松花江上》响起时,我下意识地跟着轻轻哼唱——之前音乐课上老师教过这首歌,可那时只觉得旋律悲伤,如今再听,却从低沉的歌声里听出了对故土的眷恋、对侵略者的痛恨。屏幕里,观众席上不少人悄悄抹着眼泪,我也忍不住红了眼眶。随后的朗诵《英雄的名字》更是让我心绪难平,当朗诵者用激昂的语调讲述赵一曼阿姨在狱中受尽酷刑,却始终坚守信仰,甚至在牺牲前还牵挂着祖国时,我忍不住在聊天框里和同学感慨:“赵一曼阿姨太伟大了,她明明那么疼,却从来没有向敌人低头!”这些曾经只出现在历史课本上的英雄,此刻仿佛就在眼前,他们的故事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滚烫的精神丰碑。

  舞蹈《烽火硝烟中的青春》是我最难忘的节目。舞者们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动作利落又充满力量:他们时而俯身躲避“炮火”,时而互相搀扶着艰难前行,时而又高举手臂,像是在呐喊着冲锋的口号。当他们最后排成“长城”的造型,灯光洒在他们身上时,我和同学都忍不住在屏幕前鼓起掌来。看着这些和我们年纪相仿的舞者,我突然想到,80年前,也有无数青年和我们一样,本该在校园里读书,却因为国家危难,毅然放下书本,扛起枪走向战场。和他们相比,我们如今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安心学习,能在和平的阳光下追逐梦想,是多么来之不易的幸福。我暗暗告诉自己,以后再也不能浪费时间,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辜负这份安宁。

  最让我动容的,是抗战老兵登场的环节。几位白发苍苍的爷爷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缓缓走上舞台,他们的`脊背早已佝偻,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双手也因岁月的侵蚀而微微颤抖。可当主持人提议向他们致敬时,爷爷们却努力挺直腰杆,缓缓举起右手敬军礼。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弹幕里满是“向老兵致敬”“英雄不朽”的字样,我也赶紧敲下“爷爷们辛苦了,谢谢你们”发送出去。这些爷爷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他们的功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晚会结束后,我和同学们在群里聊了很久,每个人都分享着自己的感受。有人说以后要更认真地学历史,有人说要把英雄的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而我也明白,作为学生,我们或许无法像先辈那样冲锋陷阵,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传承这份精神:上课认真听讲,努力掌握知识,将来用所学回报祖国;主动了解更多抗战故事,把英雄的精神传递给身边的人;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不辜负先辈们的付出。

  这场《正义必胜》晚会,不仅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那段历史,更让我在感动中懂得了作为新时代学生的责任。它像一盏灯,照亮了历史的道路,也指引着我未来的方向——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努力成长为能为祖国贡献力量的人。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11

  9月3号晚上,老师让我们看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文艺晚会,名字叫《正义必胜》。一开始我还不知道这晚会讲什么,可看了一会儿,我就被里面的节目深深吸引住了。

  晚会一开始,“咚!咚!咚!”的钟声就响了起来,一共8声。妈妈告诉我,这8声钟是为了纪念80年前的抗战胜利。听着钟声,我好像一下子就安静下来,感觉心里沉甸甸的。接着舞台上亮起灯,演员们演起了《山河铭记》,大屏幕上还放着老照片——有穿着军装的叔叔在打仗,有老百姓躲在山洞里。妈妈说,那时候日本人欺负我们中国,好多人都为了保护国家受伤了,还有人再也没回来。我看着那些照片,突然觉得好难过。

  晚会上的节目特别好看。有阿姨叔叔唱歌,歌声特别有力量,我听着都想跟着拍手;还有舞蹈《烽火硝烟中的青春》,好多大哥哥大姐姐穿着旧军装跳舞,他们一会儿蹲下来躲“炮弹”,一会儿又举着手臂往前冲,就像真的在打仗一样。我问妈妈,他们演的是谁呀?妈妈说,是以前那些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年轻人,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勇敢地和坏人战斗。我看着他们的动作,觉得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好厉害,以前的年轻人更厉害。

  最让我感动的是看到抗战老兵的时候。舞台上慢慢走上来几位老爷爷,他们头发都白了,背也有点驼,可他们敬军礼的时候,腰杆一下子就挺直了。全场的人都在鼓掌,我也使劲拍着手,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妈妈说,这些老爷爷以前都是打仗的英雄,他们现在老了,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做过的'事。

  看完晚会,我抱着妈妈说,以后我要好好吃饭、好好读书,像那些英雄爷爷和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做个能保护国家的人。妈妈笑着摸我的头,说只要我记住这段历史,好好长大,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感谢。我点点头,心里暗暗记住: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好多人用努力换来的,我一定要珍惜,还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我的好朋友听。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12

  9月3号晚上,妈妈早早就让我坐在电视前,说要带我看一场特别重要的晚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正义必胜》文艺晚会。一开始我还纳闷,晚会有什么重要的呀?可看了一会儿,我就被里面的节目牢牢吸引住了,有时候笑得开心,有时候又忍不住偷偷抹眼泪。

  晚会刚开始,“咚咚咚”的钟声就响了,一下、两下……一共响了8下。妈妈摸着我的头说:“这8声钟,是为了记住80年前,好多英雄叔叔阿姨打跑坏人的故事。”我盯着电视,听着钟声,感觉心里好像被什么东西轻轻碰了一下,一下子就不吵闹了。

  钟声刚停,舞台就亮了起来。好多穿着漂亮衣服的叔叔阿姨,演了一个叫《山河铭记》的节目。大屏幕上还放着老照片,有穿着军装的叔叔举着枪,好像在跟坏人打仗;还有小朋友躲在妈妈怀里,眼神怯生生的。妈妈告诉我,以前有坏人参透我们国家,这些叔叔阿姨就勇敢地保护大家,好多人都受伤了,还有人再也没回家。我看着照片里的小朋友,突然觉得好心疼,也更佩服那些勇敢的叔叔阿姨了。

  晚会上的节目可精彩了!有唱歌的叔叔阿姨,歌声特别有劲儿,我跟着节奏在沙发上轻轻晃脚;还有跳舞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穿着旧旧的军装,跳的《烽火硝烟中的青春》特别好看。他们有时候蹲下来,好像在躲“炮弹”,有时候又把手举得高高的,像是在喊加油。我指着电视问妈妈:“他们在演以前的人吗?”妈妈点点头说:“对呀,以前的年轻人就是这样,为了保护国家,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勇敢。”我看着他们的舞姿,觉得比我在幼儿园看的舞蹈还要精彩,心里悄悄想:我以后也要做勇敢的人。

  中间还有个朗诵节目,一位爷爷声音洪亮地念着好多名字。妈妈告诉我,这些都是英雄的名字,他们为了保护大家,付出了很多。我虽然记不住所有名字,但看着爷爷认真的样子,也跟着竖起耳朵仔细听。

  最让我感动的是看到老兵爷爷的时候。舞台上慢慢走上来几位爷爷,他们头发全白了,脸上有好多皱纹,背也有点弯,走路还需要人扶着。可当主持人说“向老兵致敬”的时候,爷爷们一下子就挺直了腰,慢慢举起右手敬军礼。那一刻,电视里的掌声特别响,我也忍不住拍起手来,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了下来。妈妈递给我纸巾,说:“这些爷爷都是英雄,我们要永远尊敬他们。”

  晚会结束后,我抱着妈妈说:“妈妈,这场晚会真好看,我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得不容易了。”妈妈笑着说:“是啊,所以你要好好吃饭、认真读书,长大以后也要做对国家有用的人。”我用力点点头,心里暗暗记住: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还要把英雄的故事讲给我的好朋友听。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13

  9月3号晚上,妈妈特意提前把电视打开,还给我准备了小零食,说要带我看一场特别的晚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正义必胜》文艺晚会。我本来还想着看完晚会去玩玩具,可看着看着,就完全被电视里的节目吸引住了,有时候笑得特别开心,有时候又忍不住掉眼泪,连零食都忘了吃。

  晚会刚开始,“咚咚咚”的钟声就响了起来,一下、两下……我数着数着,正好数到8下就停了。我歪着头问妈妈:“为什么只敲8下呀?”妈妈摸了摸我的头,温柔地说:“这8声钟,是为了记住80年前,好多英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勇敢地把欺负我们国家的坏人打跑的事情。”我听了点点头,盯着电视屏幕,感觉那钟声好像有魔力一样,让我一下子就安静下来,心里也变得沉甸甸的。

  钟声刚结束,舞台就亮了起来,好多穿着漂亮衣服的叔叔阿姨走上台,演了一个叫《山河铭记》的节目。舞台后面的大屏幕上,还放着好多老照片:有穿着绿色军装的叔叔,举着枪好像在跟坏人打仗,脸上全是汗水;还有好多小朋友,躲在大人的身后,眼睛里满是害怕。妈妈指着照片告诉我:“以前有坏人来我们国家搞破坏,好多人无家可归,这些叔叔阿姨就站出来保护大家,好多人都受伤了,还有人再也没能回到自己的家。”我看着照片里的小朋友,心里酸酸的,突然觉得那些保护大家的叔叔阿姨好厉害。

  晚会上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有穿着红色裙子的阿姨唱歌,歌声又响亮又好听,我跟着节奏在沙发上轻轻晃脚,还忍不住跟着哼两句;有穿着蓝色衣服的叔叔朗诵,声音特别有力量,好像能把坏人都吓跑;最让我喜欢的是舞蹈《烽火硝烟中的青春》,好多大哥哥大姐姐穿着旧旧的军装,在舞台上又跑又跳。他们有时候蹲在地上,好像在躲“炮弹”,有时候又把手举得高高的,像是在喊“加油”,还有的时候手拉手围成一圈,好像在保护彼此。我指着电视问妈妈:“他们是在演以前的英雄吗?”妈妈笑着说:“对呀,以前的年轻人就是这样,为了保护国家,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勇敢战斗。”我看着他们的`舞姿,觉得比我在学校看的文艺表演还要精彩,心里悄悄想:我以后也要做这么勇敢的人。

  中间还有一个环节,好多穿着黑色衣服的叔叔阿姨,一起合唱了一首特别感人的歌。我虽然听不懂歌词的意思,但看着他们认真的表情,听着那让人心里暖暖的旋律,也跟着偷偷擦了擦眼睛。

  最让我感动的是看到老兵爷爷的时候。舞台上慢慢走上来几位爷爷,他们的头发全白了,脸上有好多深深的皱纹,背也有点弯,走路的时候还需要工作人员叔叔扶着。可当主持人阿姨说“让我们向抗战老兵致敬”的时候,爷爷们一下子就挺直了腰板,慢慢举起右手敬军礼。那一刻,电视里的掌声特别响,我也忍不住拍起手来,拍得手都有点疼了,眼泪也不知不觉流了下来。妈妈递给我一张纸巾,说:“这些爷爷都是当年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勇气保护了国家,我们要永远尊敬他们。”我用力点点头,把妈妈的话记在了心里。

  晚会结束后,我抱着妈妈的胳膊说:“妈妈,这场晚会真好看,我现在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得不容易了。”妈妈笑着说:“是啊,所以你要好好吃饭、认真读书,长大以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不辜负这些英雄爷爷的付出。”我使劲点头,心里暗暗决定:以后我要把这些英雄的故事讲给我的好朋友听,让大家都知道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还要像英雄爷爷一样,做勇敢、有担当的人。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14

  9月3日晚,我和同学在线上看完了《正义必胜》文艺晚会。原本只是应付学校任务,可短短一小时里,那些画面和故事,却像小锤子一样敲在我心上。

  晚会一开场,8声钟声慢悠悠地响。同学小宇发消息说:“这钟声听得人鼻子酸。”我盯着屏幕,也觉得心里沉了沉——这不是普通的钟声,每一声都像在说80年前,有人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在战火里拼命。紧接着的《山河铭记》更让我揪心,演员们演着战士冲锋的样子,大屏幕里的老照片里,士兵穿着破军装却攥紧枪,孩子躲在防空洞里眼神怯生生的。原来课本上“14年抗战”四个字,藏着这么多人的苦与勇。

  节目里,《松花江上》的歌声一出来,我就跟着哼。以前音乐课学的`时候只觉得调子悲,现在却听出了对家乡的想念。还有朗诵《英雄的名字》,听到赵一曼阿姨受刑也不低头,我赶紧和同学说:“她也太坚强了!”这些英雄不再是课本上的字,倒像真的站在我面前。

  最难忘的是老兵爷爷们。他们头发白了,背驼了,要别人扶着走,可敬军礼时,腰一下子就直了。弹幕里全是“致敬”,我也跟着发了一句。他们用青春换了现在的和平,我怎么能忘呢?

  晚会结束后,我想了很久。作为学生,我没法上战场,但可以好好读书,把英雄的故事记在心里。这场晚会让我懂了,铭记历史不是口号,是要带着这份初心好好长大。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15

  9月3日晚,我和几位同学约好在线上同步观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正义必胜》文艺晚会。起初,我还带着几分应付学校任务的随意,可当晚会的旋律响起,那些鲜活的画面与动人的故事,渐渐将我带入那段厚重的历史,心里满是震撼与触动,连原本准备边看边刷的练习题,也被悄悄放在了一边。

  晚会一开场,8声厚重的钟声就撞进耳朵。屏幕那头的同学小宇立刻发来消息:“这钟声听得人心里发沉,好像能看见过去的画面。”我盯着屏幕,指尖停在键盘上迟迟没动——这钟声没有下课铃的轻松,也没有闹钟的急促,每一声都带着历史的重量,像是在诉说80年前,无数先辈为了守护家国,在战火中拼尽全力的模样。紧接着的音诗画《松花江上》缓缓展开,舞台上的演员们用细腻的肢体语言,将战士们冲锋时的果敢、百姓们支援前线时的急切演绎得淋漓尽致。大屏幕上不断闪过的老照片更是让我揪心:有位士兵脸上沾满泥土,军衣破旧不堪,却依旧紧紧攥着步枪,眼神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还有一群孩子躲在防空洞里,小手紧紧拉在一起,眼中满是对和平的渴望。小琪在群里发了句“原来课本上的字这么重”,我狠狠点头,这一刻才真正读懂,“14年艰苦抗战”背后,是无数人的鲜血与牺牲,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晚会上的节目个个戳中人心。男声合唱《松花江上》的旋律响起时,我下意识跟着轻轻哼唱——之前音乐课学过这首歌,可那时只觉得调子悲伤,如今再听,却从低沉的歌声里听出了对故土的眷恋、对侵略者的痛恨。小宇发来了一段他跟着唱的语音,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随后的朗诵《英雄的名字》更让我红了眼眶,当朗诵者用激昂的语调讲述赵一曼阿姨在狱中受尽酷刑,却始终坚守信仰,甚至在牺牲前还牵挂着祖国时,我忍不住在群里刷屏:“赵一曼阿姨太伟大了!她明明那么疼,却从来没有低头!”这些曾经只出现在历史课本上的英雄,此刻仿佛就在眼前,他们的故事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滚烫的精神丰碑。

  舞蹈《烽火硝烟中的`青春》是我最难忘的节目。舞者们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动作利落又充满力量:他们时而俯身躲避“炮火”,时而互相搀扶着艰难前行,时而又高举手臂,像是在呐喊着冲锋的口号。当他们最后排成“长城”的造型,灯光洒在他们身上时,我和同学们都忍不住在屏幕前鼓起掌来。看着这些和我们年纪相仿的舞者,我突然想到,80年前,也有无数青年和我们一样,本该在校园里读书,却因为国家危难,毅然放下书本,扛起枪走向战场。和他们相比,我们如今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安心学习,能在课后和同学讨论难题、分享零食,是多么来之不易的幸福。我暗暗告诉自己,以后再也不能抱怨作业多、考试难,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辜负这份安宁。

  最让我动容的,是抗战老兵登场的环节。几位白发苍苍的爷爷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缓缓走上舞台,他们的脊背早已佝偻,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双手也因岁月的侵蚀而微微颤抖。可当主持人提议向他们致敬时,爷爷们却努力挺直腰杆,缓缓举起右手敬军礼。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弹幕里满是“向老兵致敬”“英雄不朽”的字样,我也赶紧敲下“爷爷们辛苦了,谢谢你们”发送出去。小宇说:“他们的军礼比任何姿势都帅”,我深以为然——这敬礼里,藏着他们一生的荣光与坚守。

  晚会结束后,群里还热闹了很久,大家分享着各自的感受。有人说以后要更认真地学历史,有人说要把英雄的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我看着聊天记录,心里渐渐清晰:作为学生,我们或许无法像先辈那样冲锋陷阵,但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传承这份精神——上课认真听讲,把知识学扎实,将来用所学回报祖国;主动去了解更多抗战故事,把英雄的精神传递给身边的人;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不浪费每一分学习的时光。

  这场《正义必胜》晚会,像一盏灯,照亮了历史的道路,也让我读懂了作为新时代学生的使命。铭记历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带着这份感动与责任,好好成长,努力成为能为祖国添砖加瓦的人。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16

  9月3日晚,我和几位同学约好在线上同步观看《正义必胜》文艺晚会。起初,我还带着几分应付学校任务的随意,可当晚会的旋律响起,那些鲜活的画面与动人的故事,渐渐将我带入那段厚重的历史,心里满是震撼与触动。

  晚会一开场,8声厚重的钟声就撞进耳朵。屏幕那头的同学小宇立刻发来消息:“这钟声听得人心里发沉,好像能看见过去的画面。”我盯着屏幕,也有同感——这钟声没有下课铃的轻松,每一声都带着历史的重量,像是在诉说80年前,无数先辈为了守护家国,在战火中拼尽全力的模样。紧接着的`音诗画《松花江上》缓缓展开,舞台上的演员们用细腻的肢体语言,将战士们冲锋时的果敢、百姓们支援前线时的急切演绎得淋漓尽致。大屏幕上不断闪过的老照片更是让我揪心:有位士兵脸上沾满泥土,军衣破旧不堪,却依旧紧紧攥着步枪,眼神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还有一群孩子躲在防空洞里,小手紧紧拉在一起,眼中满是对和平的渴望。这一刻,我突然读懂了课本上“14年艰苦抗战”背后,是无数人的鲜血与牺牲。

  晚会上的舞蹈《烽火硝烟中的青春》让我印象深刻。舞者们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动作利落又充满力量:他们时而俯身躲避“炮火”,时而互相搀扶着艰难前行,时而又高举手臂,像是在呐喊着冲锋的口号。看着这些和我们年纪相仿的舞者,我突然想到,80年前,也有无数青年和我们一样,本该在校园里读书,却因为国家危难,毅然放下书本,扛起枪走向战场。和他们相比,我们如今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安心学习,是多么来之不易。

  最让我动容的,是抗战老兵登场的环节。几位白发苍苍的爷爷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缓缓走上舞台,他们的脊背早已佝偻,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可当主持人提议向他们致敬时,爷爷们却努力挺直腰杆,缓缓举起右手敬军礼。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弹幕里满是“向老兵致敬”的字样,我也赶紧敲下“爷爷们辛苦了”发送出去。

  晚会结束后,我想了很久。作为学生,我们或许无法像先辈那样冲锋陷阵,但可以认真学习知识,把英雄的故事记在心里,将来用所学回报祖国。这场晚会让我明白,铭记历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带着责任好好成长,不辜负先辈们的付出。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17

  9月3日晚,我怀着庄重的心情,和家人一起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这场没有华丽特效堆砌的晚会,用真挚的表演和厚重的历史氛围,将我带入那段烽火岁月,让我对“铭记历史、致敬英雄”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晚会以8声悠远的钟声拉开序幕,每一声都像穿越了80年的时光,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轻轻叩击着我的心。我忽然想起历史课上老师讲过的内容:80年前,中国人民在苦难中奋起,用14年的浴血奋战赶走了侵略者。这8声钟,不仅是对先烈的缅怀,更是对我们的提醒——永远不要忘记那段艰难的岁月。钟声未落,音诗画《山河铭记》便缓缓展开,舞台上的演员们用细腻的动作和深情的讲述,再现了抗战时期的场景:战士们冒着炮火冲锋,百姓们推着小车支援前线,孩子们在废墟中渴望和平。大屏幕上滚动的老照片更让人揪心,那些泛黄的影像里,有满脸坚毅的士兵,有流离失所的民众,每一张都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抗争。

  晚会上的.节目形式丰富,却都围绕着“抗战精神”这一核心。歌曲《松花江上》让我印象深刻,低沉而悲愤的旋律里,满是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侵略者的痛恨,台下不少观众跟着轻轻哼唱,眼中闪烁着泪光。朗诵《英雄的名字》更是直击人心,朗诵者用铿锵有力的语调,一一念出杨靖宇、赵一曼、左权等英烈的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当听到“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里,靠棉絮和树皮坚持战斗”时,我不禁握紧了拳头,心中满是对英雄的敬佩。

  舞蹈《烽火硝烟中的青春》堪称整场晚会的高光时刻。舞者们身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用充满力量的动作,展现出抗战时期青年的热血与勇敢。他们时而俯身躲避“炮火”,时而并肩筑起“人墙”,最后以群体造型定格成“长城”的轮廓,仿佛在诉说着“青春护家国”的永恒主题。看着他们,我忽然想到,那时的青年与我们年纪相仿,却毅然扛起了保卫国家的重担。他们在最好的年华选择奉献,这种勇气和担当,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最让人动容的,是抗战老兵登场的环节。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兵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走上舞台,岁月在他们脸上刻满了皱纹,却没能磨去他们眼中的坚毅。当主持人提议向老兵致敬时,老兵们缓缓举起右手敬军礼,尽管动作有些颤抖,却格外庄重。全场观众自发起身鼓掌,掌声如潮,久久不息。我也跟着用力鼓掌,眼眶悄悄湿润了。这些老兵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的付出。

  晚会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或许无法像先烈那样冲锋陷阵,但可以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历史,了解先辈的事迹;努力学好知识,为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用实际行动传承抗战精神。这场晚会不仅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更让我明白了青年一代的责任。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沉溺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我们要带着英雄的期望,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18

  9月3号晚上,爸爸和我一起看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文艺晚会,名字叫《正义必胜》。一开始我还坐不住,可看着看着,就被舞台上的节目吸引住了,有时候还忍不住掉眼泪呢。

  晚会刚开始,“咚咚咚”的钟声就响了,一共8下。爸爸说这8声钟,是为了记住80年前英雄们打跑坏人的事。钟声刚停,舞台就亮起来了。演员叔叔阿姨们演了一个叫《山河铭记》的节目,大屏幕上还放着老照片:有穿着军装的叔叔举着枪,还有小朋友躲在大人身后。爸爸告诉我,以前有坏人来欺负我们中国,这些叔叔阿姨就勇敢地保护大家,好多人都受伤了。我看着照片,心里酸酸的`。

  晚会上的舞蹈特别好看!有个叫《烽火硝烟中的青春》的舞蹈,好多大哥哥大姐姐穿着旧旧的军装,在舞台上又跑又跳。他们有时候蹲下来,好像在躲“炮弹”,有时候又把手举得高高的,像是在喊口号。我问爸爸他们在演什么,爸爸说,这是以前的年轻人,为了保护国家,像大哥哥大姐姐这样勇敢战斗。我觉得他们好厉害,比我玩游戏时的角色还酷!

  还有唱歌的节目,叔叔阿姨们唱得特别有劲儿,我跟着节奏偷偷拍手。最让我感动的是看到老兵爷爷的时候。舞台上走上来几位爷爷,头发全白了,背也有点弯,可他们敬军礼的时候,腰一下子就直了。爸爸说,这些爷爷以前都是打仗的英雄,现在老了,我们要尊敬他们。我看着爷爷们,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赶紧拿纸巾擦了擦。

  晚会结束后,我跟爸爸说:“以后我也要像英雄爷爷一样,保护国家!”爸爸笑着说:“现在好好吃饭、认真读书,就是在为国家出力呀。”我点点头,心里暗暗想:我一定要记住这些英雄的故事,还要讲给我的好朋友听,让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得不容易。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19

  9月3日晚,我怀着庄重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这场没有过多华丽包装的晚会,用真挚的表演和厚重的历史氛围,让我对那段峥嵘岁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铭记历史”四个字在我心中有了更具体的意义。

  晚会以8声悠远的钟声拉开序幕,每一声都像在与80年前的历史对话。听着钟声,我不禁想起历史课上学过的内容:80年前,无数先烈为了赶走侵略者,在战火中浴血奋战,用生命换来了如今的和平。这8声钟,既是对先烈的缅怀,也是对历史的警醒,让我瞬间收起了原本的浮躁,静下心来感受这场特殊的“历史课堂”。

  紧接着的音诗画《山河铭记》,将舞台变成了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演员们用细腻的表演,再现了抗战时期军民同心的场景:战士们冲锋陷阵的坚毅、百姓们支援前线的热情、孩子们眼中对和平的渴望,都通过屏幕传递到我眼前。尤其是大屏幕上滚动的老照片,硝烟弥漫的战场、衣衫褴褛却眼神坚定的士兵,让我真切感受到课本上“艰苦卓绝”四个字背后,是无数人的牺牲与坚守。

  晚会上的节目各有特色,却都围绕着“抗战精神”这一核心。舞蹈《烽火硝烟中的青春》让我印象尤为深刻。舞者们身着旧军装,用有力的动作展现出青年一代的热血与勇敢。他们时而俯身躲避“炮火”,时而并肩前行,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青年们弃笔从戎、为国献身的.年代。看着他们的表演,我不禁想到,那时的青年与我们年纪相仿,却扛起了保卫国家的重担,这种勇气和担当,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最让我动容的是抗战老兵登场的环节。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兵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走上舞台,岁月在他们脸上刻满了皱纹,却没能磨去他们眼中的坚毅。当他们缓缓举起右手敬军礼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我也忍不住红了眼眶。这些老兵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英雄故事,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的付出。

  晚会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或许无法像先烈那样冲锋陷阵,但可以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历史,了解先辈的事迹;努力学好知识,为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用实际行动传承抗战精神。这场晚会不仅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更让我明白了青年一代的责任。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沉溺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20

  9月3日晚,我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这场晚会没有华丽的特效,却用真挚的表演,让我对那段艰苦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晚会以8声厚重的钟声拉开序幕,每一声都像在唤醒沉睡的历史。爸爸曾说,80年前,无数先烈为了赶走侵略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8声钟,是对他们的缅怀,也是对历史的铭记。紧接着的音诗画《山河铭记》,将我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舞台上,演员们用生动的表演,再现了战士们冲锋陷阵、百姓们支援前线的场景。大屏幕上的老照片更是触目惊心,硝烟弥漫的战场、满脸坚毅的士兵,让我真切感受到如今的和平多么来之不易。

  舞蹈《烽火硝烟中的青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舞者们穿着旧军装,用有力的动作展现出抗战时期青年的热血与勇敢。他们时而俯身躲避“炮火”,时而并肩前行,仿佛在诉说着年轻一代为国家挺身而出的故事。看着他们,我不禁想起历史课上学过的'内容:那时许多青年和我们年纪相仿,却毅然拿起武器保卫祖国。这种勇气,值得我们永远敬佩。

  最让我动容的是抗战老兵登场的时刻。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兵在工作人员搀扶下走上舞台,虽然他们身形佝偻,但敬军礼时的模样格外挺拔。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我也忍不住跟着鼓掌,眼眶悄悄湿润了。这些老兵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晚会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初中生,我们或许无法像先烈那样冲锋陷阵,但可以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知识,传承英雄精神。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这是晚会教给我的最重要的道理。

【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相关文章:

2025年九三文艺晚会观后感(精选20篇)09-04

九三阅兵观后感(精选20篇)09-02

九三学社入社申请书08-26

九三阅兵观后感800字(精选20篇)09-04

2025年九三阅兵观后感(精选20篇)09-04

2025年“九三”阅兵观后感(精选26篇)09-04

九三阅兵观后感500字(通用18篇)09-04

2025年九三大阅兵观后感(通用14篇)09-02

2025年九三阅兵优秀观后感(通用31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