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古道清凉》观后感

时间:2022-12-28 17:14:40 啟宏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影《古道清凉》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影《古道清凉》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古道清凉》观后感

  电影《古道清凉》观后感 篇1

  古道清凉真是一部好纪录片。虽然屏幕有时候抖的不行,让老眼昏花的我更是难以看清。但大悲寺这些行脚僧确实用行动感动了一些沿途的众生,包括屏幕前的我。

  感动几幕;有这么一幕很我很触动,印象深刻。在一个看上去就不太宽裕的村子里,有位腿脚不方便的老伯伯双手拄着拐杖在村子里看着路经此处的行脚僧们不要钱,和邻居解释说只要吃的。然后下一刻他就欢喜的把人引回自己家去拿吃的。虽然只是简单的剩馒头,但足以让人感动。并且让我相信,大家并非越来越冷漠,也不是不愿意施舍,只是不愿意被骗。如果摆脱谈钱,而是真正的能定向精准的帮助到别人的,相信很多人还是愿意乐意助人的。

  另一幕感动:经过旁白居士的解释才知道,有位看上去家庭贫困,经济拮据的老伯伯把自己碗里的显然是刚准备用做午饭的馒头块全部施给了乞食的`行脚僧们。我无从得知这顿饭对于他意味着什么,但他干脆利落的动作显然没有一丝犹豫和顾虑,也并不求一个感谢或福报的神态让发生的这一切都那么自然。

  还有一幕:有位大姐穿着高跟鞋在路边一路追赶着师父门要供奉点香油钱,但被多人多次拒绝,大姐可是跟了不少一段路,表情无措又彷徨,生怕自己错过了这结善缘的机会。其实看着有点不忍,这是不是也是野生佛教造成的病症之一?行脚僧的一路,是否就是想用实际行动给大众们看看,佛教,还有另一种形式的存在。

  再来一幕:有一个村落都是信仰基督教的,但是有位质朴的姐姐什么没有多问多说,只是在提供完食物后,被回以福报时候才笑着说到"我也不信你们"。宗教有别,教义千万。但与人为善都是相通的。

  最后,我的疑问是乞食和化缘的区别,乞食不是化缘的一种吗?为什么行脚僧要向人强调他们是乞食而并非化缘?谁来释疑解惑?

  电影《古道清凉》观后感 篇2

  我今天看了一部非常非常好的纪录片《古道清凉》,我没去查豆瓣评分多少。也没有看更多的表达。实话来讲,抛开外界的评判标准,我的审美依然十分有限。但当下的我依旧可以下个结论,于我而言,这是部非常好的纪录片,虽然我能力有限,从中学习到的也非常有限,也并没有能力去做评判。但好在,我大概知道什么是"好",这就足够了,希望以后有能力去进一步的`学习。

  这是一部辽宁海城大悲寺高僧妙祥,带领僧团乞食行脚,进行修行的纪录片,内容从乞食、规矩到实际操作、每日的安排、携带的装备、各种修行方法等一系列较为全面的记录,内容较为详实,且阐述了很多佛法理论典故,越到后面,内容更加偏向佛法讲学,画面配着画外音,阐述着佛学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认识。

  当看的东西稍微多了点,轻易就可以发现相互间隐约存在着联系,关于佛学,多次远观,嘴上说过有想学习的心,却一直没有行动。我学习的诸多前辈似乎都有学习佛学的经历,一直希望能够开始能够学习一点点佛法,多一个看世界的工具。

  虽然几乎没有学习过佛学,但确实从中受益过,得到过。

  不管我从哪里而得,我当下依旧认为,我活着但凡有点追求,目标只有两个,或者说,只有一个。那就是认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中包含着我,我是联结世界的通道,所以我也需要认识我自己。期间要求自己更好的与这个世界相处。

  佛学也好哲学也罢,对于当下,是一种近乎无用之学。不同于马啥啥主义等,更关乎于集体社会的表达,试图去改造这个世界,这是一种更加外化,且更具体问题的表达。而我更加迎合于佛学的表达在于,追求自己内化的东西,我承认自己的无知无能,没能力也觉得没必要改造世界,只求更多了解自己,这当然是另外的一种功利。

  更加现实的想,我这么懒,一定会逼到份上才开始去各种学问中寻求一点点答案或安慰吧。

【电影《古道清凉》观后感】相关文章:

茶马·古道01-27

古道西风瘦马作文02-02

古道秋风舞作文11-24

茶马古道作文01-28

古道西风瘦马初中作文精选01-30

爷爷引古道今的教诲12-13

清凉夏日作文08-06

清凉的井水作文10-19

夏日的清凉作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