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微电影《判若云泥》观后感

时间:2024-12-26 09:09:59 维泽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悬疑微电影《判若云泥》观后感(通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悬疑微电影《判若云泥》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悬疑微电影《判若云泥》观后感(通用5篇)

  悬疑微电影《判若云泥》观后感 1

  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馒头可以解决一个人温饱,也可以拯救在罪恶边缘的灵魂。

  没有对白,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很干净,很纯粹,简单而不失分寸。这是我看了三遍之后对《判若云泥》这部微电影最直观的感受。这部电影的类型似乎和默片很是接近,影片中基本上没有对话,用大量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向观众传递他们的内心活动,尤其是眼神的交流成为这部电影最重要的细节,而看似不起眼的馒头却像一条线,从开头衔接到结尾。

  一只被割腕的血手,是罪恶的象征,也是罪犯亡命天涯的开始。

  黎明,清冷的街道,烟雾弥漫,行色匆匆的黑衣男子。警觉地堤防周围的一切,一辆警车飞驰而过,他惊慌失措,急于掩面的神情已经在暗示我们,他是个犯事儿的人,他有“故事”。当然至于他的故事具体是什么,其实从始至终并没有提及到。饥寒交迫的他路过一家馒头店,他停下来注视着,热气腾腾的馒头旁放着一盒子零钱。当金钱与馒头摆在眼前时,他面临着一个选择,温饱思欲,饥寒起盗心。当我们在想着他贪婪地要将这盒钱偷偷摸摸抢走时,他却出乎意料地偷走了一个馒头。虽然镜头里的他,眼睛盯着盒子里钱,可是结果却只是拿着一个馒头躲在小角落里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紧张的神情可以看出不仅在害怕被警察发现,他同时也在害怕自己偷馒头的`举动被那个老人发现。“为恶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而他潜藏在恶中的善到底在哪里,又或者什么时候出现?此时此刻似乎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惊慌而恐惧啃着馒头,虽然依然一脸凶相,却从眼神中看出一丝胆小脆弱。看样子他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贪婪。

  馒头吃完,似乎想起了什么。

  对!他想起了,他不是一个胆小鬼,也不是流浪汉。他是个人人畏惧,人人喊打的杀人犯。这样的想法似乎让他增加了不少勇气,他拔出那把刀,准备去馒头店抢劫。他真的想去抢劫吗?如果是真的,为什么第一次路过馒头店的时候没有偷走那盒子里的钱呢?大概是因为他已经不相信这个世界还有温暖和希望,对社会人情冷暖散失了信心,也看不到自己苟且偷生的未来。在他做出这个举动的时候其实内心是挣扎过的,他的眼神在胆怯恐惧和罪恶凶残中游走不定。

  当他手里藏着刀再次走到馒头店门口时

  老人若有深思地看着他,从筐里拿出两个馒头递给他。起初他凶恶的眼神,在这一刻突然间慌乱起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老人望着他,掂掂手里的馒头,示意他拿着。他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不知所措,眼神慌乱,不知望向哪里才好,想急着逃避这一切,却又渴望享受这样的温情,眼神里有了一丝丝柔软。他以为老人会嫌弃地撵走他,会厌恶,会害怕他。然而,出乎意料的善举让他充满仇恨罪恶的心一瞬间温暖起来,瓦解了他内心最坚固的屏障。当他接过馒头的时候,眼里闪着泪光,可是眼泪终究没有落下来。

  气球攥在别人手里,终究得不到真正的自由。

  他的命运呢?还有翻盘的机会吗?或者他需要自己割断那根线,才能重获新生。在一切都还没尘埃落定的时候,他厌倦了东躲西藏的日子,眼神里多出了一份对生活的坚定渴望。这种坚定渴望让他决定割断缠绕着他的罪恶之线,重新回到生活的起点。

  于是,第三次,他来到馒头铺门口,这次他似乎轻松很多,似乎在为了某个决定做最后一次尝试,他依然面不改色站在门口,老爷爷迷离的眼神中带着温情,像之前那样给他拿馒头,他的眼神再一次慌乱。当老爷爷转过身时他已经离开,可是老爷爷却拿着馒头,焦急的左右望着,搜索着他的身影......

  一份报纸,救赎了他的灵魂。

  一份报纸莫名其妙地被压在老爷爷馒头篮子下面。当一筐馒头因老人的惊恐撒了一地时,故事的高潮也就在这里。是的,他是个杀人犯。老人思考许久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报警。

  当他觉得一切将要结束时,也同样意味着他要一个新的开始。

  第四次,他光明正大的走到老人的馒头铺,拿出刀指着老人。在老人惊恐时,他却放下了手中的刀,放下了心中的罪恶,放下了不堪的过去,解脱了自己,洗涤了灵魂。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作过恶的人,一旦认识到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我相信他骨子里其实是个好人。

  临别赠言,“报纸是我放的”。

  想过他会说谢谢你的馒头,却是没料到他会说这一句。这部电影总是会在关键节点上让情节出乎意料,不按常理出牌。“为什么要放报纸”“为什么全文只这一句对白”这些疑问让这部电影更加扑朔迷离。答案却全在报纸里。一笔悬赏金是他唯一可以给老人的报答。老人小小的善举将他罪恶之门关闭,使他得以重生。懂得感恩,已是善的开始。

  被如此小善感化的人,也不会是大恶之人

  多年之后,他刑满释放。再次回到馒头铺时,大门紧锁,而那位老爷爷已不在。他沉思许久,最终接下这家平安馒头店。延续着老人的善,希望善良可以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撒播人间,继续传递下去。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颗杂草,及时行善,以免心里再起坏念头。“平安馒头”这个招牌暗示了很多,馒头店老人因为善而平安,罪犯因老人的馒头而激发出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善,从而迷途知返,最后平安回到这个社会。如果每个人都撒播一点点善那么这个社会也会平和安宁。这才是平安馒头的真实意义所在吧。

  并不是很明白《判若云泥》的意义。云泥,天壤之别,到底意味着什么,是罪犯的善与恶,还是老人的善与罪犯的恶,还是这个社会的善与恶。不管是善还是恶,都在我们一念之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念的善,造就天堂的因,一念的恶,会结地狱的果。一念之间却有着天壤之别。

  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馒头不仅可以解决一顿温饱,也可以激荡善意的灵魂。善人者,人亦善之。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同样帮助了自己。馒头店老人因为几次善意的施舍,挽救了罪犯的罪恶灵魂,同时也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善虽微不足道,却同样有着大爱的光辉。或许一点点善意并不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多少回报,却也不会为我们招致祸端。心怀善意总是会无形之中带给我们强大的力量,而当这种力量全部汇聚于这个社会时,就是社会中大爱。

  请善待这个世界,世界同样会善待我们。

  悬疑微电影《判若云泥》观后感 2

  《判若云泥》用极其简单的场景,并不复杂的人物关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罪犯心理的转变。电影题目“判若云泥”表示的意思就是前后差距十分大,逃犯感受到老爷爷给予馒头的温暖举动后放弃了自己过去的想法,不再逃避犯下罪恶应承担的责任,接受了法律的制裁。也许他已经受够了时刻提心吊胆,饥肠辘辘的日子,老爷爷的.那份无私的关爱将逃犯心理那一点仅存的侥幸轻轻抹去。即使是恶人,在危难的时候,收到这样一份礼物,也会有所触动吧。逃犯暴露自己身份不仅把自己送进了监狱,还间接地使老爷爷得到了赏金。几个馒头换来了上万元的赏金,老爷爷也许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举报是那个被打动的逃犯策划好的感恩。善良的`行为终会得到回报。

  几个馒头虽然不算贵重,但老爷爷的善良与真诚确实动人心弦,有着沉甸甸的爱的重量,是善良行为的感化,是真情与关爱的传递。杂念与邪恶在真情面前,显得无力与渺小。质朴的关爱在面临危险,面对邪恶时更显得可贵与闪光。

  悬疑微电影《判若云泥》观后感 3

  《判若云泥》是一部很奇妙的电影,全片几乎没有什么对白,到接近三分之一处才出现人声,还是从收音机中发出,但这一切都丝毫不影响全片的节奏,没有让人有沉闷的感觉,反而从影片的第一分钟起,就被深深的揪入剧情之中。

  《判若云泥》的故事非常简单,一个走投无路的罪犯准备再抢劫一次的时候,经营馒头店的老者送出的两个馒头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罪犯。

  老者和罪犯,两个人的表演给予了本片无限的张力。老者历经沧桑的脸并无多少表情,甚至有点木讷,但却充满着内心的戏份。顺便插播一下,饰演老者的是最近很火的王德顺,不拼走秀拼演技,他也不错。

  另外一名主演,是曾主演过《老房有喜》等影视剧的王宇,他在片中,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尚存一丝良知的罪犯,尤其是当罪犯在被抓时回首的一笑,将他的狡黠与救赎,展现的淋漓尽致。

  影片更值得称道的是镜头语言的'运用,光与影像的完美结合,再通过剪辑手段,将小小一个馒头店面门口的故事展现出扣人心弦的情怀。

  罪犯想为生存起歹念时,一个热气腾腾的馒头出现在他面前;

  傍晚,正准备收摊的老者发现了一份刊登着“悬赏通缉令”的报纸;

  原本以为为报复而来的逃犯却意外地丢掉匕首,挂着满足的微笑走上警车;

  数年后,关闭的馒头铺又再次燃起了炊烟……

  这一个个的意外,通过剪辑与镜头的结合,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善恶只在一念间,《判若云泥》是根据真实的案例改编而来,源于生活,更揭示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小善:阻止恶念的形成,给善良找一个拂去尘埃的理由,仅仅是在一个人需要的时候给予一点点细微帮助,这帮助,可能仅仅是一个馒头、一口水、一个眼神……

  悬疑微电影《判若云泥》观后感 4

  影片并不长,可是却深刻的揭露了人性,人性本善。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人心是最难读懂的东西,一时的冲动可酿成弥天大祸,然而有时一点善举也可以让人蓦然回首放下屠刀。人心是相悖的,善恶都在一念之间。这部影片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简单得来说,影片描述了一个几度想自杀的犯人逃出监狱,饥肠辘辘得来到一家馒头铺,他想杀了店主来填饱饥饿的肚子,然而店主看见了他,并且给了他两个馒头,他为了报答店主用自己的自由换取店主举报的赏金。影片最后是犯人改过自新并继承了馒头铺。

  蹲坐在馒头店附近的他,看着远处走过来的牵着手的母女俩,想到自己的处境,可以发现他的眼神变了,从开始的凶狠戒备到现在似乎已经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的坚定。这样的转变,影片并没有用语言和解说词来表达,全都靠演员的演技传达给观众,不得不说这很成功。

  他偷偷地把印有自己通缉令的报纸放到了馒头店的篮子之下,他想告诉老人他的身份。其实看到这里大家会有疑惑,为什么他不自己主动去自首,而是寄托于老人的举报,是因为贪恋这几天的自由吗?

  另类报恩

  第二天,他来到馒头店,看到老人后拿起刀对着他,在老人错愕的表情中,放下了手中的刀,笑了。

  这时他的背景已经不是昏暗的黑色,而是有了亮光。这样用镜头来表现出主人公的变化,体现出他已经走出黑暗决定面对人生不再躲藏,从而有了亮光有了希望。

  在他被警察押上车之前他告诉了老人“报纸是我放的`。”然后带着释然从容的笑走上了警车。

  老人家在回到店里从新翻看报纸时,报纸背后的一句话,告诉了人们他这样做的原因。

  他知道老人家的生活也不容易,他不过是一个逃犯,用悬赏金来报答这位老人是他的善。影片在这里达到了一个高潮,引众人唏嘘感叹,他身上背着罪恶没错,可是他心底也存在着善良,是这样一位善意的老人激起了他心中的善良,引他走上了正途。

  善恶的因果,人生的轮回

  悬疑微电影《判若云泥》观后感

  《判若云泥》是一部很奇妙的电影,全片几乎没有什么对白,到接近三分之一处才出现人声,还是从收音机中发出,但这一切都丝毫不影响全片的节奏,没有让人有沉闷的感觉,反而从影片的第一分钟起,就被深深的揪入剧情之中。

  《判若云泥》的故事非常简单,一个走投无路的罪犯准备再抢劫一次的.时候,经营馒头店的老者送出的两个馒头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罪犯。

  老者和罪犯,两个人的表演给予了本片无限的张力。老者历经沧桑的脸并无多少表情,甚至有点木讷,但却充满着内心的戏份。顺便插播一下,饰演老者的是最近很火的王德顺,不拼走秀拼演技,他也不错。

  另外一名主演,是曾主演过《老房有喜》等影视剧的王宇,他在片中,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尚存一丝良知的罪犯,尤其是当罪犯在被抓时回首的一笑,将他的狡黠与救赎,展现的淋漓尽致。

  影片更值得称道的是镜头语言的运用,光与影像的完美结合,再通过剪辑手段,将小小一个馒头店面门口的故事展现出扣人心弦的情怀。

  罪犯想为生存起歹念时,一个热气腾腾的馒头出现在他面前;

  傍晚,正准备收摊的老者发现了一份刊登着“悬赏通缉令”的报纸;

  原本以为为报复而来的逃犯却意外地丢掉匕首,挂着满足的微笑走上警车;

  数年后,关闭的馒头铺又再次燃起了炊烟……

  这一个个的意外,通过剪辑与镜头的结合,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善恶只在一念间,《判若云泥》是根据真实的案例改编而来,源于生活,更揭示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小善:阻止恶念的形成,给善良找一个拂去尘埃的理由,仅仅是在一个人需要的时候给予一点点细微帮助,这帮助,可能仅仅是一个馒头、一口水、一个眼神……

【悬疑微电影《判若云泥》观后感】相关文章:

判若云泥微电影观后感202412-16

安全微电影观后感11-25

微电影观后感范文10-12

微电影重逢观后感10-10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微电影大纲10-25

消防微电影观后感范文07-03

消防微电影观后感范文05-11

微电影《廖俊波》观后感07-19

电影观后感多篇观后感,电影10-15

微电影《时间门》观后感(3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