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时间:2025-01-06 19:14:58 思颖 高中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通用1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通用16篇)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1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一种独特的居住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在窑洞中生活、繁衍和成长。窑洞分为土洞、石洞、砖洞、土基洞、柳椽柳坝子洞和接口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是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古老的黄土地和深厚的文化沉淀下来,人们在陕北创造了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个农民一生都在努力工作,他的基本愿望是建造几个洞穴。只有当你有了一个窑和一个妻子,你才能成家立业。男人在黄土地上挖掘,而女人在窑洞里做家务和生孩子。这个小窑洞丰富了黄土地的独特风俗。黄土深达1200米,极其难以渗透,具有很强的直立性,为窑洞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同时,气候干燥、雨水少、冬季寒冷、木材少等自然条件也为发展和延续冬暖夏凉、非常经济且不需要木材的窑洞创造了机会。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当地条件的影响,窑洞在陕北形成了各种窑洞。然而,建筑布局可分为三种类型:悬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建筑材料少,工匠少,施工方便,不占地,不破坏环境。

  陕北延安窑洞与窑洞式平顶住宅相混合。窑洞是自然景观和生命景观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依恋。窑洞防火、隔音,冬暖夏凉。他们不仅节省土地,还节省劳动力和经济。根据当地条件,它们确实是完美的建筑形式。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盖房子。人们建造的窑洞被称为土洞。它们一般有78米深,3米多高,大约3米宽,20米深。有两种窗户,一种是大约1平方米的小方形窗户;另一个是大约34平方米的圆形窗户。它的特点是冬暖夏凉。石头被用作建筑材料。石拱门,深79米,宽3米,高3米,被称为石洞。砖窑与石洞民居有着相同的风格和建造方法,具有美丽的外观。第一个庭院的窑洞一般建有3到5个洞。中窑是主窑,有些分为前窑和后窑,有些是一进三出建造的。窑洞通常建在山坡上或山脚下阳光充足的.地方。许多树和花被种植在窑洞上方的大脑一侧。

  悬崖窑洞(悬崖窑)

  悬崖窑洞有靠山式和壕沟式。窑洞往往呈曲线或折线型排列,具有和谐优美的建筑艺术效果。当山坡的高度允许时,有时会安排几层梯田窑洞,类似于现代建筑。

  下沉窑洞(地下窑)

  下沉式窑洞是一种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没有山坡或沟壁的黄土高原地区。这种窑洞的方法是:先在现场挖一个方形的坑,然后把窑洞挖到四壁,形成一个四边形。平地上的人们只能看到院子里的树梢,却看不到房子。

  独立窑洞(封闭窑)

  独立窑洞是一种被泥土覆盖的拱形房屋。它有土坯窑洞和砖石窑洞。这种窑洞不需要依靠悬崖,可以独立而不失去窑洞的优点。它可以是单层或独立的窑洞(环窑)。如果上层也是环窑,那就叫窑上层窑。如果上层是木质结构的房子,窑就叫做上层。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2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上独有的民宅方式,中华文化的先祖便是在窑洞中存活、繁殖和发展壮大起來的。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插口子窑洞多种多样。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物质,陕北农户的代表。在这儿,堆积了历史悠久的黄土地深层次文化艺术老百姓造就了陕北的窑洞造型艺术(民间工艺)。

  以往,一位农户不辞辛劳辛勤劳动一生,最基础的心愿便是建造几孔窑洞。拥有窑娶了妻才算变成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挖掘,女性在土窑洞里操纵家务,继承家务。小小的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不一样风韵。深达一二百米、不易渗漏、站立性很强的黄土层,为窑洞出示了非常好的发展趋势前提条件。

  另外,气侯干躁降雨少、冬天严寒、木料较少等当然情况,也为多天暖和夏季凉爽、十分经济发展、不需木料的窑洞,造就了发展趋势和持续的突破口。因为地理环境、地貌特征和地区风土人情的危害,窑洞产生各种各样的形陕北窑洞式。但从工程建筑的合理布局结构形式上区划可梳理为靠崖式、下移式和独立式三种方式。建筑装饰材料少,匠人少,工程施工便捷,不占有土地资源,不污染环境。

  陕北延安市窑洞,在其中掺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当然景象与生活景象的有机结合,渗入着大家对黄土地的喜爱和眷念之情。火窑安全防火、抗噪音、多日暖和夏季凉爽,既节省了土地资源,又节省了经济发展时间,是一种因时制宜的极致建筑形式。大家运用黄土层的特点,挖地洞造室做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上下,深刻的达到20米。

  窗子有二种,一种是1平方米上下的方块窗;另一种是约34平米的圆窗。其特性是多日暖夏凉。用石块作建筑装饰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上下的石拱洞,叫石窑洞。砖瓦窑的款式、工程建筑方式和石窑洞一样,表面美观大方。一院窑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左右窑,有的1进3开。窑洞一般修在半山腰或山下的春阳之处,窑洞上边的脑畔栽了许多 栽花草树木和花草植物。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3

  山西的村落无论大小,很少没有一个门楼的。村落的四周,并不一定都有围墙,但是在大道入村处,必须建这种一座纪念性建筑物,提醒旅客,告诉他又到一处村镇了。河北境内虽也有这种布局,但究竟不如山西普遍。

  山西民居的建筑也非常复杂,由最简单的穴居到村里深邃富丽的财主住宅院落,到城市中紧凑细致的讲究房子,颇有许多特殊之点。

  第一个特点:窑洞。就是在黄土地上挖出洞穴以供居住。不用说,黄土层是它产生的'自然条件。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黄土质地坚硬,开挖洞穴不易倒塌,再加木材较少,所以自古以来,窑洞就成为人们居住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据考古工作者的报告,在山西垣曲县古城东关、芮城县南礼教、夏县东下冯都曾发现有新石器时期的土窑洞遗址,它已经有单间、双间、半地穴式、平地横挖等各种式样的窑洞及窑洞群。①由于这种自然条件,加之交通的不便,在以后漫长的年代里,窑洞一直是山西广大山区民居的一种重要形式。群众所熟悉王宝钏寒窑受苦十八年的故事,相传就发生在山西南部。明代无名氏的《过河曲》诗,刻画了晋西北山区的窑洞风情:“山路崎岖沟涧多,此心兢业畏磋跎,玉蹄铁勒高低步,白雪黄沙上下坡,土屋不闻鸡犬叫,人家犹恐寇戎过。”土窑洞中是听不到外面鸡犬之声的,这首诗写出了真实情况。

  第二个特点:砖瓦四合院。大都存在于汾河盆地的小平原上,这里的地形不便于挖窑洞,而黄土和煤炭却是烧制砖瓦的原料,这就造成它产生的有利条件。当然在这些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主要还是使用土坯造墙、炉渣抹顶的平房,或部分用些砖瓦。但明清以来,山西商业活动发达,特别是清中叶以后票号商业发展很盛,积累了相当财富,在山西平川地区,修建砖瓦房极为盛行,一般是四合院、三合院,也有一进两院、三院者,甚至有联串几个大院形成建筑群的。如在襄汾县丁村和祁县乔家堡现作为民俗博物馆的建筑物就是其中的代表。正如清代传教士刻画的那样,“在乎原地区,许多村庄的房屋是平顶的,而盖的好的房子带有高高的塔楼,呈现出城寨的式样。甚至在不能修建这种精美建筑的地区,大多数山西房屋也有坚固的砖墙和瓦顶”(同上)。这种砖瓦房四合院除了适合自然条件而外,无疑也是当时小农经济、商业资本的需要,同时也是几世同堂大家庭、家长制的产物。因为当时家庭实际上既是一个生产单位也是一个消费单位,四合院、三合院以至多进的建筑群正是适应这种条件和要求的居住形式。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4

  我的家乡在黄土高原上,这里的风光虽比不上南方的秀美,但是也有它独特的一面。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独一无二的窑洞。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窑洞虽小,却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土窑洞是早些人的住所,现在人们住的窑洞大多是砖石结构的。从远处看,一排排的窑洞依山而建。掩映在一片片的枣树、梨树和一些不知名的果树丛中,成了我们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的顶部凿成弧形,这种结构经久耐用,住在里面冬暖夏凉、非常舒适。

  走到近处,我看到它的窗户是半圆形的,却用雕工精致的木条隔成一个个小方格。贴上窗纸,裱上窗花,十分漂亮。

  一走进去,里面别有一番景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方形的大床,几乎占了房子的三分之一,这里的人把它叫做炕。旁边还有一个小灶台,炉火正旺,想必坐到炕上一定很暖和吧!炕是陕北人晚上睡觉、休息的地方,也是女人们闲暇时聊天、做针线活的地方。试想:两三个妇女坐在温暖的炕上飞针走线,说着、笑着,好是温馨!因为这里是她们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所以,对炕的装饰也是最讲究的。炕四周的墙上围了一圈颜色鲜艳的纸,有两尺左右高,叫炕围子,这是窑洞里最重要的装饰,还带有花边哩!墙上贴着传统的年画,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偶尔还会有兽类的剪纸,据说可以辟邪呢!

  听外婆说以前地板是土夯的,一扫一堆的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都换成了瓷砖,闪闪发光。屋里原来每家每户都有的水缸也不见了,因为引进了自来水,据说以前,水缸可是窑洞里不可缺少的陈设,因为水源很远,必须存有足够的水,但是现在,伸手一拧,就有优质的饮用水流出来,又方便,又快捷,所以水缸也已淡出了陕北人的生活。

  以前一到天黑就只能睡觉的人们,现在也有文艺晚会看了。一到晚上,便会有美妙的音乐和人们的欢笑声从窑洞飘出。就连用来糊窗户的纸也换成了晶莹剔透的玻璃,在阳光下闪烁着透亮的光泽。虽然从纸换成了玻璃,但贴窗花的习惯还是传承了下来,只是贴在了玻璃上,也别有一番风味。

  这就是家乡的窑洞。祖国在改变,我的家乡也在改变!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家乡的窑洞!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5

  窑洞里的空气潮湿而冰凉。

  坑坑洼洼的土块中生长出墨绿色的苔藓,山坡上横着核桃树枝,已经干枯了。缝隙裂得没有规律,却极其自然。阳光带着闷热,包裹住这一面土坡。坡上的土被轻轻一碰,就洒下一片,如一袋面粉滑落,但远没有面粉细腻。

  在这坡上,嵌入了一个门框,挖出了大块大块的土,或许挖到深处时土还是湿润的,而表面的土被挖出时则灰尘四扬。后来或许是嫌不够敞亮,又凿开一道四方形,镶上玻璃。窑洞里的'墙,被一层厚厚的、结实的、潮湿的泥糊住;到现在,干燥了,也不会掉灰。这一座窑洞,不知从何而来,不知住了几代人。爷爷、奶奶、爸爸与叔伯,还有我和堂弟,都与它有着深深的羁绊。

  一座土炕,垫上柔软的柴草,铺上厚重的棉被。床头放着奶奶的嫁妆,装在一个古朴精致的木箱里。枕头很结实,用了至少三四种布,但是针线够密,拼接自然。炕头高,三四岁的我如同爬山一样。爬上热乎乎的炕,炕下大火熊熊燃起,大把大把的麦秆塞到火里,麦秆由金黄灼烧至焦褐色,化为灰。浓郁而灰扑扑的烟升起,迷蒙了视线。

  窑洞顶上安了一盏灯,很普通的灯泡。从炕的上方掉下一根长长的白线,拉一下,便能听到清脆而简短的吧嗒声,昏黄而温暖的光从灯泡上散出。爷爷笑着,递出白线,我便不停地拉拽,只为听那清脆的响声,而灯光也忽明忽暗。

  墙角靠着粗粗的玉米杆,旁边就是灶台,上面架着一口大锅,锅里的水沸腾着,烫手的白雾在揭开锅盖的一刹那跑出去,沿着墙攀登,最后消失在空气中。灶的旁边是风箱,奶奶切菜时,我便一下一下地拉着它,火苗就会窜得更高。这火苗不知疲倦地张牙舞爪,将汹涌的灼热涌出,我跳开,不敢靠近……

  时间匆匆一晃而过,当我再走进窑洞时,火苗熄灭了,灯光黯淡了,土炕冰凉了,那一锅水干涸了。手指抚摸过墙壁,凹凸不平,生生涩涩,闻不到浓郁的烟味了,也吃不到柔软温热的面条了。一转身,炕上躺着的老人带着他嘶哑的笑声消失了。一根白线垂下来,我走近,拽住它,却没听到那响声。

  只有细碎的土叫嚣着从墙上滑落。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6

  厚实金黄的土地、略呈灰色的天空、大红的窗花剪纸、白羊肚手帕走进陕北高原,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些绚丽的色彩。站在那嵌落于千沟万壑之中的延安窑洞的门口,历史的沧桑感便扑面而来。这片温热的厚土,没有江南的莺飞草长,没有沿海的碧水蓝天,一望无际。它有红高粱、黄

  谷子、紫荞麦的斑斓,有千年不变的厚重与粗犷,站在窑洞的门口,仿佛在听一位老者讲述峥嵘岁月,展示绚丽的画卷。

  站在窑洞的门口,如黄土般的朴实让人赞叹。窑洞是不起眼的,如同黄土高原随处可见的黄土丘。窑洞不事张扬,与黄土浑然一体;窑洞沉稳浑厚,背靠高山,脚踩大地,它是有力度的.,因为它与黄土地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它更与每一个华夏儿女血脉相承,代代相传。站在窑洞的门口,将朴实的情怀融入心田。

  站在窑洞的门口,历史的奇迹激荡着人心。窑洞是历史的精髓,它不负众望,作为长征的落脚点,抗日的起点,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它承载了历史的重托,完成了中华民族赋予它的使命。窑洞坐落于一块神秘神奇而神圣的土地,成了中华民族革命的代名词。站在窑洞的门口,不禁让我想到了历史的兴替,竟然定于几孔窑洞。静默的窑洞向世人宣告一个真理:强弱易势,只是弹指之间。

  站在窑洞的门口,从这里走出来的人值得深思。这些人成为新中国的领导者,成为各行业的中流砥柱。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或许正是这种简陋,激励人们做出最切实际的思考,进而输送出巨大的力量,这一排排与黄土地紧密相连,与黄土高原浑然一体的窑洞,已不仅仅是简陋的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更是一排排的思想者,更是一座座红色的丰碑。

  窑洞是历史沉淀的沃土凝成的精华,更是度量人生境界的一架天平。想到那些住过窑洞的革命先辈,他们开阔的胸襟、顽强的意志、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奉献和牺牲精神。站在窑洞的门口,我们有什么理由为生活中的挫折而垂头丧气?有什么借口在困难面前选择逃避放弃?窑洞不仅让人仰望,更教会人脚踏实地。

  站在窑洞的门口,在俯仰之间,我们放弃了退缩的念头,走进窑洞,更要窑洞走进我们的心里。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7

  你们知道窑洞是什么样的吗?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去陕西老家探亲。爸爸告诉我,奶奶家住的是窑洞,我想:窑洞应该是个山洞吧,生活条件肯定不好。从西安出发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了奶奶家,真实的窑洞就呈现在眼前。我简直不敢相信,它太神奇了!

  原来,窑洞并不是在山里挖的洞,而是在平地上用砖和黄土砌起来的,从外面看是方形的。一排排窑洞连起来就像一排整齐的“m”形平房,足有十几米长。走进窑洞里一看,原来屋顶是拱形的`,让人觉得很新鲜。在城市里,如果谁家里有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就很令人羡慕了,可这窑洞里面真是大极了,每一个至少有三四百平方米。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么大的窑洞竟然没有一根柱和梁,爸爸告诉我这是利用了力学原理,道理和桥梁下面的拱形洞是一样的一一是啊,桥梁下面的拱形洞跨度那么大,不是也没有梁和柱吗?

  我问奶奶为什么住窑洞,奶奶笑着说:“傻孩子,窑洞冬暖夏凉,可舒服啦。”爸爸看我一脸疑惑,就告诉我:“那窑洞上面有一层厚厚的黄土,夏天太阳晒不透,冬天冷气进不去。它还可以阻挡好多电磁辐射呢!”我在那儿住的几天,果真验证了奶奶的话。正午时分,屋外骄阳似火,热得人喘不过气来,可只要一进窑洞,就像进人了一个清凉的世界。爸爸说这是天然空调房,既环保又省电,对身体还有好处。

  我问爷爷:“咱家的窑洞是什么时候建的?”爷爷摇摇头说不知道,但他告诉我,瓦房最多住上十几年就得翻修更新,而窑洞是越住越结实,能住上好几代人呢,现在村里的窑洞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时候建的。

  吃饭时,我禁不住问爸爸:“深圳民俗村的窑洞模型和我看到的真窑洞一点也不相同,是不是太假了?”爸爸说,民俗村的窑洞是按陕北窑洞仿造的,而我们现在住的是陕西关中的窑洞。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

  没想到这看似简单的窑洞竟然如此神奇。现代社会发展得这么快,它竟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在城市里我们越住越高,越住越拥挤,但说不定有一天人们返璞归真时,窑洞会成为我们的理想住所呢。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8

  家乡的村子有许多老窑洞,过去住有人家,现在条件好了,都搬进了小平房。窑洞老了,不再住人了。

  据说保留至今的老窑洞有几百年的历史,窑洞经过漫长的岁月,大多已经破烂不堪,但有些依旧保留原貌,大窑里有小窑,小窑中有更小的窑,它们曾经是庄户人家存放物品和居住的场所。也有人说村子里的老窑洞修筑于北宋初年,曾是穆桂英及父亲穆羽等名将储存粮食和兵器的地方,当战事渐渐远去,人们争先加以改造,用土坯和草泥交织垒堵,安上形式各异的木门,便可居家安舍了。这样一代接一代地住了下来,老窑洞的人家日渐增多,一片片、一道道山梁上的老窑洞连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个村庄,村村之间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穆桂英在穆柯寨古城扎营屯兵、苦练杀敌本领的那些事儿。

  从我记事起,我就和小伙伴一起爬老墙、钻地道、捉迷藏,最感兴趣的是那东躲西藏的游戏,到西家、看东家,每到一处老窑,发现形状各有不同,有的口小室大、有的口大室小,里面可养牛羊,可存放各式农具和粮食。有的老窑深达二三十米,盘有三四个土炕,多则可供十多人,少则可供五六人居住,一家人热热火火地过着小日子,老窑洞也算村子里每户人家的.一笔大家产。

  村子里的老人曾经给我讲过,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一大户人家,占有几面老窑洞,窑洞的里面设立小茶座,逢年过节常邀一些文人墨客,南北客商谈天说地,也有客商来村子采购粮油常用驴运了出山,这让临近村庄百姓风光了好几年。突然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来了许多骑大马的人,个个穿着一身毛皮袄,腰里别着盒子枪,袭击了村子的品茗谈笑的那户人家,鸡飞狗跳,哭叫一片。他们打死了不少人。后来听人讲,说那是一帮革命党在老窑洞里开会,谋划着大的事情,由于消息泄露了出去,遭受一伙匪徒偷袭。

  老窑洞在岁月中渐渐远去,它像一辆老式的马车,走过了多少风雨,经受了多少磨难。而在人们的印象中,它依然是一部史书,记录着沧桑和岁月。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9

  这次的山西之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里的窑洞了。

  以前曾在电视上看到过窑洞的样子,黄土高原上的土山上凿出的一个个弧形的窑洞,有的窑洞门前还挂着金灿灿玉米的丰收景象。不过,我眼前的窑洞似乎和电视上的有些不同。

  这里的山没有我想象中的荒凉,虽然不是郁郁葱葱,放远望去也是绿油油的山,这里的房子都是用大石砖垒砌成的,窑洞在房子的下面,我听爷爷讲,这里就是爷爷他们住的地方,不过现在人少了,都住在房子里,窑洞就成了储物的地方了。

  我特别想看看窑洞,体验窑洞的感觉,于是对窑洞进行了亲身观察。窑洞确实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外面火红的太阳高照,酷暑难耐,但只要走进窑洞,马上感觉凉爽,甚至还有一些些冷飕飕的寒意。这里面视线比较暗,有些黑,洞壁有些粗糙,摆放极少的家具也是灰沉沉,极其简陋的。

  我发现窑洞里面还有左右各一个的小隔间,我本想跟着大伯走进去瞧一瞧,可是爸爸不让我进,过了一会,就见大伯出来,手里拿着两个青花瓷碗,大伯是做陶瓷生意的,他说这两个碗都是清代的,我兴奋地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名堂,就是个有些漂亮花纹的碗罢了。

  爷爷说另一个屋子里还有一些祖爷爷他们以前所留下来的`物品,以前还有金条呢,不过都已经给家里的人们分了,一听爷爷的话,大伯更开心了,也不顾得脏不脏,就直钻了进去。这一次,我可就没有那么急了,我发现了从窑洞外面的窗户那里就可以看得见他,于是,我便走了出去。刹那间,我浑身感到热乎乎的,感到周围的热浪都像我扑过来,有些喘不过气。

  从窗户那里,我看见大伯正用着电筒对着一些纸张照来照去,眼前的情景,一下子让我想到考古学家挖掘宝物的情景,感觉大伯越来越像费尽心思寻找宝物的考古人员了,终于,大伯披尘带土,很是狼狈地出来了,大伯还真找到了一些泛黄的兑票,还找到了一个他认为有价值的碗。忙乎了一阵,这才发觉天色已晚,这时再看四周的山,四周的树,四周的屋,四周的窑洞,仿佛都披上了薄薄的面纱,神秘而宁静。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的温馨祥和的家乡。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10

  有一年,我们家一起去洛阳看外公和外婆,坐在火车上,向窗外望去,我忽然看见一些奇怪的洞穴。于是,我像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一样,兴奋地告诉了妈妈:“妈,您看!那里有许多洞穴!是不是野兽的家?”

  妈妈笑了笑,说:“不是,宝贝,那是一些西北人住的窑洞!”“哦?”我表示疑惑,“什么窑洞?”“嗯,这说来话长了,到了洛阳我们一起来解答吧!”于是,我们带着疑问来到了洛阳。

  到了洛阳,外婆看见我迷惑不解的样子,说:“宝贝,怎么了,生病了吗?还是有什么心事?”我说:“外婆,我没有生病,只是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问题?瞧瞧你外婆知不知道?”“我思考的问题是窑洞是什么?”我漫不经心地说,心里想:外婆肯定不知道。“呵呵,算你找对人了,”外婆(我外婆是甘肃人,退休后生活在洛阳)乐呵呵地说,“我们小时候还住过窑洞呢!”我一下子来了精神,心里想:我差点埋没了一个“天才”,兴奋地说:“真的吗?窑洞是什么样的?里面有什么东西?采光怎么样?里面好玩吗……”面对我的'一系列问题,外婆笑着说:“我的小宝贝,让我一个一个告诉你吧!”

  外婆告诉我,窑洞是在黄土山上挖出来的,冬暖夏凉。门是桥拱形状的,里面有土炕。平时土炕上摆着一个小桌子,叫“炕桌”。客人来了,先请客人上炕,然后再在桌子上摆上可口的食物,请客人品尝。炕下,窗边下都有排烟管道,既可以当暖气使,又可以使屋内没有烟雾,真是一举两得啊!一般一个窑洞里有一扇门和二扇窗。门上高处的地方安高窗,和门并列的地方安低窗,门内靠窗的地方垒炕。人在热炕上做针线活,光线也好,也舒服。这窑洞不仅住着舒服,而且可以就地取材,容易保养。于是,窑洞就成了黄土高原最好、最理想的民居了。

  这次旅行,我们不仅看望了外公和外婆,外婆还为我解答了窑洞之谜,让我的旅行又增加了收获。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11

  还有几种建筑是靠挖掘而成的呢?

  还有几种建筑是真正做得到冬暖夏凉的呢?

  还有几种建筑是建在崖边,甚至在地下的呢?

  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之地,山大沟深,万壑纵横。在这片土地上,自从有了人,就有了窑洞。

  自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就已经学会了挖掘窑洞。人们挖掘出一个宽3.5米,高3-4米,深5-9米的窑洞,前面装上门窗,冬天不怕下雪,夏天不怕阳光。有些窑洞还会在内部贴纸或窗花装饰。

  那么,窑洞是如何挖成的呢?

  要挖掘一个窑洞,首先要做的同样是挖地基,但是这“地基”却不能算真正的地基,要根据你所要的窑洞类型确定。地基挖成,就开始打窑洞。把崖面刮平,然后一点一点地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至此,最主要的步骤也就完成了。最后,即是对窑洞做一些简单的修整,在墙面上抹泥与安装门窗等。

  虽说都属于窑洞,但各种窑洞却都有自己的名称。

  首先是崖窑。“崖窑”即靠崖式窑洞,顾名思义,这些窑洞经常折线或曲线靠山或沿着沟排列,如果山的高度允许,可以往上多挖几层,类似现代楼房。

  下沉式窑洞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窑”。先在平地上往下挖个四方的坑,再向四壁凿出窑洞,一般中间种树,形似“地下四合院”。

  最后一种窑洞是独立式窑洞,又叫“锢窑”,看起来像土堆的平房,无须靠山依崖,自身独立,方方正正,也还保存着窑洞的优点。

  说到窑洞,《从鲁滨逊飘流记》里的鲁滨逊住的.就是崖窑。据说,毛主席在革命根据地延安工作时就是住在窑洞里的。

  窑洞,这历史悠久的建筑,建在崖边与地下,冬暖夏凉,挖掘而成,自古至今仍保留着相同的特点,伴随着陕北的炎黄子孙繁衍,生息,创造灿烂的文化。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12

  我的故乡在陇东黄土高原,自父辈至上,都是居住在窑洞里。我是生于窑洞,长于窑洞,对窑洞这种古老的居住形式有着特殊的感情,虽然家乡的窑洞早已夷为平地,但它在我的记忆里还是那么的清晰,回想起来窑洞总是我最美好最温馨的家园。

  朴素的黄土窑洞,它是我生命的摇篮,那里有我快乐的记忆。窑洞这种居住是最经济最实惠的形式,它的建筑不需要一块砖一片瓦,就是凭一身苦力气,一担土一担土,用肩膀挑出来。经济省钱,除门窗用木材,其他都是生土建筑。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是朴实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那里面凝聚了农人们所有的喜怒哀乐。

  到过黄土地。住过窑洞的人都知道,窑洞最适宜人类居住。其最大的优点是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它依着厚厚的'黄土,风吹不进,日晒不透,雨淋不湿,雪冻不着,无论是流火七月还是寒冬腊月,时刻都保存着一种恒温,不热不冷。尤其是夏冬两季,再让人舒适不过。夏天,农人们在酷热的太阳下收割打碾,热得像活剥了皮,下工了,走进窑洞,一股清新的凉爽赶紧把你全身儿裹住,让你的每一根汗毛都感到舒适。晚上,燃一根白蒿草绳挂在门口,铁将军般地抵挡住前来侵袭的蚊子,将一天的劳累拓印在土炕光溜溜的草席上,全身的筋骨都感到舒坦。冬天,吹风了,下雪了,外面的天气酷冷。当你走进窑洞,一股暖烘烘的气息立刻会把你全身包围,让你真正产生回家的感觉。深深的一个冬季,地里的农活儿干完了,农人们会将土炕烧得热热的,包了厚厚的被子,抱头大睡。曾有一位古人写诗赞扬窑洞的妙处:“远来君子到此庄,休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天凉。”

  我家的地坑塬是父亲亲手修建的,我那温馨的家园,耗费父亲半生心血。当改革给农村带来发展的时候,我也在故乡盖了一座新庄子,一家人都高高兴兴乔迁新居时,固执的父亲,怎么也不肯搬走。在那阴雨蒙蒙的深秋,天不停的下着细雨,我动员姐姐做父亲的工作,也无济于事,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两月有余,我和姐姐才连骗代哄,才把父亲搬到新居。之后父亲逢人便说:“他们盖的房子还是没我的窑洞好,冬暖夏凉,二八月不热不凉。”窑洞村落的“田园风光”情趣,无不打上窑字这个特殊的印记

  故乡的窑洞,回想起来总是有那么种浓浓的感情。不论现在的居住环境怎么改变,出现在梦境中的总是那几孔排列有序的土窑洞。那窑洞里面有母亲挑灯为我们缝补衣服的身影,那窑洞留下了父亲一生的汗水。那窑洞有我童年捉迷藏的足迹。那窑洞有我们姊妹的手足之情。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13

  平遥古城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因为这座古城的形状象一只乌龟,所以人们有又叫它“龟城”。今天我当个小小导游员,带领大家去观赏平遥古城。

  首先让我们来到城门楼上,向下望去,两道城门中间有一个四方形的小城,叫瓮城。瓮城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为了聚集雨水,怕雨水向城外流去。因为这里很干燥,把雨水看作是很珍贵的,连人们住的房子的房顶的.人字架都很短,因为怕雨水流入别人家,真应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这句老话。瓮城的第二个作用是可以用石块等武器打击来犯的敌人,起防御作用。

  平遥古城的城墙很宽,城墙的上面铺着很大的城砖。在城墙的 望口上架着几门大炮,这是当时最厉害的武器,所以赐了个名字叫"神武大将军"。人们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因为“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再让我们到县衙去看看。县衙坐北朝南,正门的两边蹲着两只大石狮子,开着大口看样子很威武。衙门的门栏很高,两扇大门又厚又重,漆着朱红的颜色。走进院内,东西两房是古代收税和纳粮的地方,各有六个窑洞,寓意六六大顺。再往里走是一个很大的正殿,是古代县太爷办公的地方,上面挂着“明镜高悬”的大匾,左右两边放着许多审堂用的刑具,让人进去有一种森严的感觉。绕过大殿进入后院,是县太爷吃饭和休息的地方,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意思是视人民如父母,为人民办实事。

  从县衙出来,我们漫步在明清一条街。这里全是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各个店铺的门面和牌匾也是古代的样式,如果人们穿上古代的服装,就可以在这里拍古装剧了。

  最后一站让我们到中国最早的银行——日升昌票号去看看。在右侧帐房里塑着两个蜡人像,一个像是在收钱,另一个在记帐。据说在这里一个记帐的伙计,一年能挣到80两银子,在当时一两银子就可以买一亩地。银票上有严密的防伪措施,为了防止老顾客破译,100年就更换了300套密码。来到后院,这里的墙都是又厚又高,墙缝里砌着好多钱币。据说是为了显示主人家的实力。

  好了,平遥古城的旅游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14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 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 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生活 。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 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窑洞一般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

  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在炕的一头都连着灶台,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 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 还可以保持清洁。为了美化居室, 不少人家在炕围子上作画。这就是在陕北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炕围画。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山西窑洞作文600字作文。它们根据窗户的格局, 把窗花布置得美观而又得体。窗花贴在窗外,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

  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15

  住窑洞,越住越有感情。那种感情,该像“飞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吧,日子越长久,感情越深厚。

  窑洞,就挖在这类山崖,沟畔,背山临水的地方。

  窑洞从山腰挖起,一层一层往山顶挖去。随着山崖的形势挖成排,远远看去就像一带土楼。每层窑洞的前面,用削山和打窑的土,恰好可以垫成一片平地。上下左右的窟洞,高低错落,不一定排的都很整齐;那整齐的却有时候上一层的`平地就是下一层的窟顶。在这种九曲回廊似的的窑前平地上,可以种菜.养花,栽树。

  西湖白堤的“间株杨柳间株桃”,被称为江南绝妙景色。这种窑洞建筑的“一层窑洞一层田”,不也可以称为塞北的大好风光么?若是种瓜,上层的瓜蔓能够挂到下层的檐头,天然的垂珠联珑,那才真叫难得哩。景致更好,是夜里看,一排一排的灯火,好像在海岸上看航船,渔火千点;也好像在航船上望海岸,灯火万家。

  农家住的窑洞,多半是靠窗盘炕,炕头起灶安锅。灶突从炕洞里沿着窑壁直通山顶。常见夕阳衔山的时候,一边是缕缕炊烟从山头袅袅上升,一边是群群牛羊从山上缓缓回圈。“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正好构成一幅静静的山野归牧图画。若是山高一点,炊烟缭绕,恰像云雾弥漫,又会给人一种“白云深处有人家”幽美旷远的感觉。有的农家窑洞,用丹红纸剪贴了“鲤鱼跳龙门”、“锦鸡戏牡丹”一类的窗花,或者贴了祝贺新婚和新年那样的“髂”,就又是一种欢乐气象了。

  “窑洞风景”的确是风景,是诗情画意的风景。仔细体会开头一句话:“住窑洞,越住越有感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白天看,一层一层,上下左右的窑洞.高低错落一层窑洞一层田,上下层之间瓜蔓垂联,这不是一幅陕北风景画吗?

  若是夜晚看,一排一排的灯火似“渔火千点”:

  再看那夕阳衔山,牛羊回圈,好一幅山野归牧图啊!

  陕北的窑洞风景本身就如诗如画,再加上作者那诗情画意的描述,就更显得如诗如画了。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 16

  家乡的窑洞是我们这个地区富有特色的民居。尤其是在黄土高原上,还是在沟壑纵横的山区,都会发现遍布各处、大小不一的窑洞村落。

  窑洞起源于4000多年前周祖时期,关于窑洞的来历,家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寒浞杀了后羿也要处死不窋。就在他将被处死的前一天,一只凤凰落在了院子里,向不窋点头。不窋会意,骑上了凤凰,不知飞了多久,飞到了今天的`庆阳,从此,不窋定居在了庆阳。可是住宿成了一大难题,他苦苦思考,想到人们以前住过的山洞,茅塞顿开:在高崖上挖洞不就解决了吗?于是,安全舒适的窑洞就这样产生了。

  家乡的窑洞种类很多,仔细计算可分十多种,但按大类分,只有三种,分别是明庄窑、地窖院窑和箍窑。

  明庄窑也称崖庄窑,这种窑是比较常见的。有些人家居住靠近沟边,就依山坡和崖壁之势,挖掘窑洞而居。一庄窑3~5孔,也有5孔以上的。地窖窑在平塬上修建。先在平地上挖一个长方形的大坑,一般深5至8米,将坑内四面削成崖面,然后再四周面崖上挖洞。这种窑洞实际是地下室,冬暖夏凉的特点更为明显,好像一个地下院。

  在我们的家乡流传这样一句话:没有30年不漏的瓦房,却有数百年安然无恙的窑洞。冬天在城里的楼房里,人们总要烧暖气,而在乡下,只要把窑洞里的土坑烧得暖烘烘的,住在里面既温暖又舒适。可见窑洞比楼房耐用。盘腿坐在土炕上,是一种多么惬意的感觉啊!在夏天,窑洞就清凉了许多,进入窑洞,第一件事就是加衣服,否则就会着凉。窑洞号是乡村的避暑胜地!相反,窑洞也有缺点,住人干燥,不住人反潮。

  家乡的人民勤劳,朴实、憨厚的性格至今不变,他们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窑洞就是人们智慧的结晶!虽然现在大多数人已住进了楼房,但我始终相信――窑洞不但会是人们记忆中的烙印,还会成为永恒!

【陕西窑洞作文1000字】相关文章:

关于山西窑洞作文04-29

关于山西窑洞作文通用04-27

关于山西窑洞作文600字(通用9篇)12-15

陕西的民俗作文04-23

美丽的陕西作文08-21

陕北窑洞说明文(通用6篇)12-27

我的家乡陕西作文03-05

我的家乡陕西作文07-05

陕西西安作文05-31

陕西的家乡作文五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