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考广东卷作文题目
高考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含港、澳、台)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广东卷作文题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广东卷作文题目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特点:
新高考全国卷一作文题目,为典型的材料作文,取材于1917年4月,毛泽东《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适逢建党百年,让考生置身时代洪流,从“体育之效”着眼,进而可以放眼关注家国社会,凸显了高考立德树人的导向。
题目立意角度相对集中,对于考生而言审题难度适宜,只要抓住“强弱转换”要点,思辩写作,不难成篇。
题目解析:
材料立足“体育之效”,说明体育与身体强弱变化的关联,引导学生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审题时还应注意分层次抓要点,读出言外之意。第一句“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小处是说人的身体天天变化,大处可指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
第二句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此处虽是说身体强弱转化,言外可延伸至家国民族的强弱转化。第三句“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此处可联想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实则却为中华民族思变指明方向,发愤图强,建设新中国。由此更激励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
写作角度:
最佳角度是结合体育使人强弱转化之效,可从小处自身起笔,以小见大,以点带面,逐层深入,可由人身体强弱、精神强弱到论述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由弱变强的历史必然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坚定信念,自强不息、持续奋斗的精神,也可以中外对比,结合现在的国际形势,分析国与国之间强弱转化的内因外因,使思考逐步深入。
写法指导:
此题以写议论文为宜,论题集中,不容易偏题,且选材俯拾即是,比如网上刷屏的今年3月份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与大清朝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对比,中国已经成为掷地有声的世界强国,还有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带领下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考生在动笔时要注意小处着眼,大处落重墨。
可先转述材料以概括引出论点,主体可以有三个方面阐述,一是事物或个体可变,二是至强可能会变弱,三是弱者勤奋则久之能强,注意可结合自身,也结合群体及至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发展变化。最后点题与总结升华,可谈共产党领导下全民奋进的中国必然由弱变强,中华民族正在实现复兴伟业。
如果仅立足“体育之效”来说明体育与身体强弱的关系,或仅谈体育对人生的意义,那么就容易写“小”或“干巴”。
优秀范文
1、以青年之自强
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谈道:“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我认为,这对当代青年乃至国家民族都有启示意义。强者不恒强,要居安思危;弱者不恒弱,应奋起直追。在时代的大变革中,吾辈青年更当着眼未来,不负韶华,奋斗自强。
以青春之火,点燃时代之炬。“体育之效”不应只是停留在身体上的健壮,更应是青年一代精神的强大,进而推动国家的富强。“嫦娥五号”升空,离不开无数青年的刻苦钻研;“天问一号”的发射,离不开几代青年的攻坚克难;脱贫攻坚的完美收官,离不开无数年轻干部的默默奉献。我们处在新时代的伟大复兴的大道上,肩负着新时代的伟大使命,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更应自强不息,成为中华之栋梁。
让强国之声,唤醒民族之梦。今日之中国,早已从百年前的南湖画舫,成长为领航中华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一百年前,我们弱国无外交;一百年后,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国早已强大起来。真正的强者唯有不断自强,才能保持强大。只有不懈地奋斗,不惧竞争,不惧对手,不断超越,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才能推动国家走向繁荣强盛。正是因为无数中国人的自强不息和不懈努力,中国成功摆脱了过去的屈辱和弱小,实现了如今的强大与昌盛,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用奋斗之石,筑就发展之路。清朝末年,“东亚病夫”的懈怠将老大的中国钉在了耻辱柱上,几代人的接续奋斗谱写出荡气回肠的自强史诗。放眼今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铁运营里程位居世界第一,抗击新冠病毒尽显大国担当。正是这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使中国能够顺利化解各种危机,冲破重重阻碍,实现更好的发展。
唯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重任,置于自身之肩上。几十年风雨兼程,数不清的日夜攻关,一代又一代青年志士用自强为中国筑基,江山代有才人出,时代新人换旧人。中华的圣殿即将崛起,正需吾辈青年发奋努力,早日成为国家栋梁。
2、定强弱之变
中国,有着数千年辉煌文明之大国,有着四大发明著称于世的强国,在时针拨向1840年之际,随历史之舟驶入了近代的浅滩。不料,这艘华夏古船却突遭飓风,千疮百孔。彼时大厦将倾,在外有列强环顾窥伺,在内有政府腐败无能。国将不国,民无所依,万国来朝的强国转解沦落为任人宰割之弱国。朱门酒肉仍臭,路有饿殍无数,亡国灭种的阴影笼罩于国人头上。洋务运动图强军,戊戌变法谋革新,有识之士对时代的反省,竭力救亡图存,终究未能为中国找到正确的出路。
为何?因为他们都忘记了由弱转强的至理在于“增益其所不能”的自强。
故而,《体育之研究》有两句格言振聋发聩,流行至今:“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让强者得以“增益”的,不仅应有好体魄,更应有好精神。二者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为因果。洋务运动只图强军,戊戌变法徒谋革新,在偏颇的道路上“增益自身”,走出的自然是曲折的道路。练就好体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之志便有了根基,既有报国豪情,自然更知晓强身健体之重要,精神与体魄各自得以增益,由国贫民弱变国强民盛便指日可待。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是也。
时针再次拨向1917年,那是十月革命的星星之火还未成燎原之时,伟人毛泽东却已经清醒认识到,要改变这个糟糕透顶的世道,让华夏从羸弱走向强盛,必然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血与火的革命,有理想又有体魄之青年才是国之希望。“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虽万马齐喑,风雨如晦,毛泽东仍预言,有志青年不必是天生的强者,只要“增益其所不能”,改变了自己,便意味着改变了国家。
昔日毛泽东之断语,在时针拨向2021年之际依然是惊雷在耳。今日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国富民强,从一贫如洗到全面小康,无不体现着“增益其所不能”的自强。今日中国,公路成网、高铁飞驰、巨轮远征、战机翱翔、嫦娥登月、北斗问天……古老的土地上处处是活跃的创造。虽然强盛的时代给予了我们富足的生活,但自得其满又“滥用其强”,在这繁华盛世“躺平”“佛系”,那么“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谶语必然再次落在个人和国家头上。
故此,每时每刻,吾辈都应秉承“增益其所不能”的自强。唯其如此,广袤的大地上才可再次书写神州的华彩篇章。
3、修身之道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则至强者也会转为至弱;生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则弱者也会变为强者。运动野蛮体魄,体育锤炼精神。修身之道,体育为本。
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古代的帝王送信服食仙药获得长生,当代有些人相信药物减肥,偏方包治百病。世界上没有比健美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伏尔泰有云:生命在于运动。
放眼当下的学校教育,大多忽视体育而高喊德育。有些学校不允许学生课间出教室活动健身,原本应该娇艳可爱的花朵,不知不觉都变成了“小胖墩““小眼镜”。还有许多青少年不爱运动爱明星。如果中国青少年丧失了阳刚之气,何其可悲?
抚今追昔,体育才是“包治百病”的修身良药。
体育不仅可以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还可以为忧伤的人消愁解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毛泽东主席的词中说:“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林则徐曾言:“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说明只有勤于运动,才能实现志向,获得快乐的生活。
体育给予人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发挥人的最大能力而又无损健康。重视体育锻炼,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走出了意气风发的步伐;重视体育锻炼,年近九旬的袁隆平院士依然能涉足水田研究水稻;重视体育锻炼,吴孟超院士在九十七岁高龄仍能悬壶济世、悠游杏林。
体育给予人拼搏的勇气,把力量的全部含义升华为勇于拼搏。体育让人振弃赌徒式的冒险蛮干,培养“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敢,拥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果敢。
抬望眼,体坛之上,中国男足始终不振;校园内外,“优秀学生”跋涉书山题海面容憔悴,千万学生痴迷于网络游戏身体不佳。卢梭早就告诫过我们: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
忆往昔,老一辈革命者中流击水,让中国站了起来;看明天,新青年重视体育锻炼,让中国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中国足球需要兼具智慧与力量的少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兼具智慧与力量的少年。重视体育,积极锻炼,以修养身心,少年强则中国强。
4、发扬踔厉
天行健,君于以自强不息。积践步以至干里,积急惰以致深渊。千里之堤,可溃于蚁穴;星星之火,亦能燎原。生而强者不可骄纵,满则溢,骄必败。
历史兴衰,朝代更选,从来都是强弱之间的变化。由强变弱,往往在于微小之处,指挥者的优柔靠断使同盟国在加里波利之战中陷人僵局;由弱变强,往往在于不舍和,越王勾践卧新尝胆,三干越甲可看吴。合抱之木,生于老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哪有天生的功成名就,唯有磨砺出高强。一栋楼,始于平地,始于一一瓦,始于一拥钢筋,一袋水泥,始于工人、机械一日又一日的修筑,万丈高楼才能日夜拔高,才有火神山、神山之神速。
由达.芬奇面鸡蛋的故事,我们明白了,一幅由一笔一面积累,要每日每夜刻苦,几春几秋坚持;由王之练书法,我们道了,每日持笔,一点一滴,池水也被杂黑;由孙悟空学艺,我们懂得,武功神力,也是由无力对付妖怪到一跟头十万八千里而来。
秦始皇一开始也是一位励精图治的明君,从统一天下到一统货币、文字和车轨,何其强大!但他赞书坑情以绝文明,修筑长城劳民伤财,残暴好战,强征营役,以至百姓苦不言,终成暴君。最终秦二世被几百苦役斩木揭华,一招打败,何其弱小!一个伟大的朝代从神坛落人深湖,以至身死国破,强大转变成为弱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也是由小变大的典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多年发展,由小到大,世人历历在目。从实现民族独立到坚持改革开放,从提出“一带一路”到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承担大国责任,中国砥前行,任何整臂不可朋拦。
在2020年,将要全面建成小社会之际,校情突装。然而,我们封城居家,全民抗较,措施合理,及时控制较情,恢复生产和生活,较情反而促使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
强不自喜,弱不自悲。积避步,至千里,合小我,筑大国,强程国家就在眼前。
5、自强不息
伟人之论不同凡响:勤自锻炼,能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实现自强;但强者如果放纵,也会转为弱者。在步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中华青年应不骄不躁,砥砺奋进,自强不息,强我强国,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生活的磨砺能激发自强不息的斗志。《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古至今,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颜回,有“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勾践,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陈胜,有摇着轮椅溯流而上的史铁生……他们身处弱境而不甘命运,自强不息。他们掌握了自己的人生,实现了自强。
爱国奉献能坚定自强不息的追求。中国女排为国争光,在如花的年纪一次又一次打赢对手,打出了大国荣耀。樊锦诗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与风沙斗争,与孤独斗争,与时间赛跑,用柔弱的肩膀保护了饱受岁月侵袭的莫高敦煌。邓稼先将自己隐藏在苍茫戈壁,“黄沙百战穿金甲”,敢用爱国之躯挑战核辐射,“敲打”“核炸弹”。
自强不息,强我强国。被称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的李佩先生,在执教中国科技大学英语之初,饱受不公正对待。但她以自己的坚韧、以学者的顽强坚持创办应用语言学。她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千万学子的前行之路;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自强气概,担负起“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的伟大责任。
中国从“东亚病夫”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发展成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是老一辈革命志士自强不息的奋斗结果,也依靠当代每一个中国人的自强奋斗:为消灭新冠病毒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张定宇、甘如意们,为抗洪三次推迟婚礼的张柯,巾帼不负芳华的葛钰……他们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与死神搏斗,与雷霆碰杯。他们的自强精神成就了祖国的盛世华章。
也曾见白金玉殿莺啼晓,英伦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那青苔碧瓦堆,将至强者兴亡看饱。“自胜者强,自强者胜。”我们应胸怀只争朝夕、不负部华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就让我们以拥有邓稼先式的血肉之躯而自信,以拥有中国女排健儿的年龄而自强,骑上甘如意的自行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
【高考广东卷作文题目】相关文章:
2015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目:感知自然09-28
2014广东高考作文题目04-22
2020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目及范文02-13
重庆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租房06-12
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目:开窗看问题06-07
2023湖北卷高考作文题目:故事的力量09-24
2022广东新高考I卷优秀高考作文15篇09-07
广东卷高考满分作文:别拿常识不当干粮09-16
广东卷高考作文:以捐助为题16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