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读书人》的读书笔记作文

时间:2025-03-01 09:34:46 蔼媚 读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后的读书人》的读书笔记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后的读书人》的读书笔记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的读书人》的读书笔记作文

  《最后的读书人》的读书笔记作文 1

  反复读王鼎钧先生的碎琉璃。碎琉璃一书虽然小而薄,讲述尽年少琐屑经历之事,却潜藏了深厚的情感,隐隐有一种自在气象在文字格局中。

  王鼎钧先生曾受教于一个旧学进士第的人家。老进士曾陪着皇上作诗,是一个真正的饱学之士,胸中遗有旧时读书人的气象与风骨。而他的二儿子,大家唤作二先生,毕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同老子一样,考取进士,但三次均未成功。每次考取失败时,他都会在自家宅间失声痛哭。旧时宅子哭会与房梁,木桩产生共鸣,更添悲泣之感。在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之时,二先生仍旧未考取进士,上吊自杀了。但他的无穷遗恨仍然在房间中,据说二先生的卧室更值深夜,仍旧传来痛哭声。

  王先生跟着三先生念书。彼时的这场战争已经把这座温润雅致的宅子烧毁了一大半,许多珍贵的历史旧作毁于一旦。一个读书人会如何反应?王先生写道:

  经过这样巨大的变化之后,三先生不再是一位儒雅潇洒的绅士,他每天要应付土匪的警告、汉奸的`勒索和自己家庭生计的困难。他经常紧张地喘着气,就好像一个苦力刚刚做完苦工一样。但是他只要有一个钟头的时间坐下来,捧着他的水烟袋,跟我讨论唐诗或者说文,他又恢复了这个时代没有的从容,他的眼睛和他的声调里面,根本没有时代的苦难,他家藏的典籍文物好像根本没有焚烧,那些东西本来就存在他的心里,是战火所不能摧毁的。就是他在谈杜甫的三吏三别,也好像玩赏古代的一件铜器,上面生满了美丽的锈,价值连城,但是跟现实没有丝毫的关联。除了他手里捧着的水烟袋,他没有一点人间的烟火气。

  读到这里心里盈起了一片丰沛的感动。

  读书人其实是这个世界上最难以存活的人。对情感抽丝剥茧的敏感,对高洁高山仰止的向往,眼底清澈容不得一丝沙子。那些飘渺不定,意蕴似深的诗词歌赋,经书纶卷在战乱、离散面前能起什么作用?

  大体来说读书人有两种命运。一种是诗词歌赋成为了远方的灯塔,灯塔下的理想桃源,书生们会用这个妙曼桃园作为标准来苛求这个现实世界。这是乱世,更直白地说,这是抗日战争,充满了背叛、离散、死亡、毁灭。可感知这个无比美妙的世界而清醒自己到不了,是多么痛苦的事。此来,梦中的红桃都成煎熬心神的火,现世困顿,没有舟,谁都渡不了。一种是满腹经纶都成为自己的隐秘休所,无论多少战火、家亡、国破,只需消消一瞬,凝神一顾,便可得到足够的慰藉。

  对于三先生而言,心中的李白,心中的杜甫才是真正流淌的诗书。纵情谈论之时,便深深将自己沉浸在他们的命运中,沉浸在大唐气象,古书诗韵里,一切战乱都在谈话声里消隐。

  《最后的读书人》的读书笔记作文 2

  读完《最后的读书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书中对阅读文化的深刻探讨,让我对读书这件事有了全新的感悟。

  这本书聚焦于在信息爆炸时代,传统阅读方式面临的挑战与变革。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些坚守阅读阵地的人们,他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执着地与书籍为伴,探寻知识的宝藏。书中提及的场景,如安静的书店里人们专注选书,旧书摊前淘书者的.惊喜,都让我回忆起自己与书相伴的美好时光。

  在这个电子设备充斥生活的时代,阅读似乎变得越来越快餐化。人们更倾向于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深度阅读逐渐被边缘化。但正如书中所强调,书籍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历史、文化与思想。每一本好书都是作者与读者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字里行间传递着对世界的洞察与思考。

  书中的读书人,他们不为外界干扰,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他们明白,阅读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滋养心灵、提升境界。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拓宽视野,看到不同的人生,理解多样的价值观。在阅读中,我们学会思考,学会质疑,从而形成独立的人格。

  反观当下,我们应当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虽然电子阅读带来了便利,但它无法完全替代纸质书的质感与温度。我们需要重新找回对阅读的热爱,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品味书中的每一个字。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偶尔的消遣。

  《最后的读书人》像是一声警钟,提醒着我们阅读的重要性。它让我坚定了继续在书海遨游的决心,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重视阅读,在书籍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让阅读的火种在时代的变迁中永不熄灭。

  《最后的读书人》的读书笔记作文 3

  翻开《最后的读书人》,就像推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阅读世界的大门。书中描绘的那个充满书香气息的环境,一群执着于阅读、热爱知识传承的人,深深触动了我。

  作者笔下的读书人,无论是在宁静的书房中,还是在充满烟火气的市井里,都能找到阅读的乐趣。他们对书籍的热爱,不只是简单的翻阅,更是一种灵魂的对话。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纯粹的阅读态度显得尤为珍贵。我仿佛看到了过去的时光,人们在昏黄的灯光下,沉浸于一本好书,忘却外界的喧嚣。

  书中所展现的阅读传承也让我深受启发。老一辈读书人将对书籍的热爱传递给下一代,让阅读的火种得以延续。这让我意识到,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我们有责任将这份热爱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常常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而这本书让我明白,无论多忙,都应该抽出时间来阅读,在文字中寻找慰藉和力量。它也激励着我,要成为阅读的传播者,让身边的人也能爱上阅读,感受阅读带来的美好。

  《最后的读书人》的读书笔记作文 4

  《最后的读书人》宛如一阵清风,吹进了我对现代阅读现状的思考中。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在信息爆炸时代,那些坚守阅读阵地的人们的故事。

  书中的 “最后的读书人”,并非指真正意义上最后的读者,而是在快节奏、多媒体充斥的当下,依然执着于传统阅读方式的群体。他们在数字化浪潮中,坚持与纸质书籍为伴,品味文字的韵味。这让我不禁感叹,在这个便捷的信息时代,我们似乎渐渐失去了对深度阅读的耐心。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阅读对于这些人的重要性。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心灵的滋养,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在他们的世界里,书籍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反观自己,我也常常陷入碎片化信息的`漩涡中,难以静下心来读完一本完整的书。这本书让我警醒,我们不能让阅读成为一种奢侈。它提醒着我,要重新找回对阅读的热爱,给自己留出时间,沉浸在一本好书中,去感受文字的力量。

  《最后的读书人》让我看到了阅读的另一种坚守,也让我有了重拾阅读的决心。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阅读道路上的迷失,也为我们指引着回归阅读本质的方向。

【《最后的读书人》的读书笔记作文】相关文章: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读书笔记(精选13篇)12-16

最后一课读书笔记03-21

读书人生作文80011-01

实用的读书人生作文12-12

关于读书人生作文通用03-13

读书人生作文(通用22篇)11-13

精选读书人生作文26篇08-21

关于读书人生作文(精选21篇)12-25

【推荐】读书人生作文四篇06-10

快乐读书人作文(精选46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