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联的作文集锦20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对联吧,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对联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对对联的作文集锦2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对联的作文 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
每过大年,最重要的就是贴对联了。以前,过年的时候,爸爸就开始忙活起来——爸爸的毛笔字可是老家出了名的好,他的朋友总会请他写对联。这不,他拿出了一本书,书里满是对联。只见他翻开书,看了看,又小心翼翼地把红纸铺在桌上,提起笔,沾了沾墨,开始一笔一划地写了起来。
看着看着,我手痒痒的,心想:“今年我已经开始学习毛笔字了,不如,露一手让大家开开眼界!”
“今年的春联我做主!”我拍着胸脯大声说道.
“我怕买回一箩筐纸也不够你浪费呢。”妈妈打趣道。
“可以是可以,我就怕写出来后你没胆量贴在墙上.”爸爸也说。
“哼,都不相信我!我就让你们跌破眼镜!”说到做到,我取出一张红纸,也把它铺在桌上,准备好了毛笔和砚台。正准备写,一只手就挡住了我的“道路”。“先在报纸上写!”爸爸头也不抬地说。他往报纸上写了一句:“开门迎春春满园”然后叫我把这几个字各练十遍。
“什么,十遍!”我吃惊却不敢反抗。
一会儿,第一遍写好了。我看着自己的字,呵!可真是“龙飞凤舞”啊!爸爸歪着嘴笑了笑,然后用戏谑的眼神看了看我:“还写吗?”
“当然写了!”我咬咬牙,又埋下头写着。
过了许久,让爸爸满意的对联终于“新鲜出炉”了!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接着,又用同样的方法写出了下联和横批。
爸爸竖起大拇指说:"有长进!有长进!”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功夫再菜,,也能参赛!爸爸,你没听说过吗?嘻嘻!”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地说。
走出书房,手有些酸,浑身却充满了成就感。中午,我的.对联被贴在了门口,虽然不是很好,但是,我却为它付出了努力。我看着对联,满心的愉悦。
对联是吉祥的象征,今年,我创造了吉祥,我为之自豪。我家的对联我做主!
对对联的作文 2
今天,我吃饭的时候,想起了《少年文学》上的一个对联,就对爸爸说:“老爸,出个对联考考你。上联是:在上是仙。横批是:天蓬元帅。请问下联是什么?”“在下是猪”老爸脱口而出。我哈哈大笑,说:“老爸,你说对了,但是,古人说‘在下’是自己的意思,再加上是猪,不就是骂自己是猪吗?”
呵呵,好笑吧。
对对联的.作文 3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洋溢着欢乐的笑声,今天是除夕,吃完中饭,我和爸爸就开始贴对联了。
首先我们把旧对联拿下来,表示去旧迎新,我和爸爸抓住对联用力地往下一撕“哗啦啦”旧对联就掉了下来,接着,又把门框上的小纸片一点一点地撕下来,再用湿抹布将门框擦干净。
接着就是贴对联了。先分开横幅和左右联。爸爸拿出左联,在桌上摊平,在对联的四周均匀地涂上浆糊。然后,他小心翼翼地轻轻地在门框上按平压紧。过了一会儿,焕然一新地对联挂在了门框的`两旁,我摇头晃脑地念起来,平安如意步步高,人和家顺年年好,横幅是一帆风顺。
当然,还少不了贴“幅”字。我正想把“福”字端端正正地贴在门中央,爸爸却摇了摇头说:“不行这样不行,中国人喜欢把“福”倒着贴。”“什么”我文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爸爸轻轻地刮了一下我的鼻子说:“不懂了吧,把“福”倒着贴谐音着福气到了。”我哈哈大笑,原来古代人也这么有趣啊!和我一样是个别字大王。
贴春联是我国传统习俗,代表在新的一年里辞旧迎新,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看着对联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给大家增加了一份喜悦,明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对对联的作文 4
传说古代有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临近新年,他挥笔写了一副对联“春风春雨春景,新年新岁新色”让儿子贴在大门上。不料,当天晚上,对联就让人揭走了。书法家只好又写了一副“莺啼北里,燕语南邻”叫儿子贴了出去。这副对联贴了没多久,又被人揭走了。这也难怪书法家的'一手好字——“一字千金”,肯定是热爱他书法的人“盗”走了。
春节一天天临近了,他家大门上还是空空的。对联贴上就被人揭走,怎么办呢?书法家有些犯难,沉思半天,终于想出了办法,他又高兴地写了上联“福无双至”和下联“祸不单行”,贴出去后,果然不出书法家所料,这样不吉利的对联,再也没有谁去管它了。
到了年初一的黎明,书法家又把对联补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人们看了这副对联,无不交口称赞。
这位书法家就是我国东晋时候的王羲之。
对对联的作文 5
每年的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对联。
吃过午饭,我们急急忙忙地把旧的对联撕下来,再贴上新的.对联。我先把奶奶准备好的浆糊和对联拿出来。奶奶叫我把浆糊粘在对联的背面,然后,贴在门口的左右两旁。奶奶说:“对联有两条,分上联和下联,要看清楚再贴上去。”她还说:“因为对联是从右向左写字,所以上联要贴在门的右边,下联贴在门的左边。”哇!原来贴对联都要那么的细心啊!我按奶奶的说法去做,先分好上联和下联。对联的上联是:家和业旺万事兴。下联是:福到财来千秋富。贴完了上联和下联。奶奶说:“还有横批没有贴呢!”接着,我和奶奶把横批也贴到了大门的正上方。横批写的是:出入平安。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平平安安出入,开开心心地回来。”终于贴完了一对对联了。
原来,贴对联都可以让我懂得很多学问。贴对联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啊!
对对联的作文 6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把我从遐想中拉回到现实,我立即坐得端端正正。门被轻轻推开,只见樊老师大摇大摆、“英明神武”地进来了。大声宣布:“今天我们学习对联!”该话题并未引起大家的兴趣,倒是引来几位同学的不屑:“对联天天见,
谁还不知道?”
老师神秘的一笑,并不作答。他打开面前的电脑,介绍说,对联是对偶句,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一般为句式相同,字的`意思相对。贴对联时要注意,因为古时人们读书都是从右往左,所以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横批贴中间。在一副对联中,你们想写多少字都行,简单的甚至只有一个字。
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列出几个单字的上联让我们对下联。“上。”“下!”“大。”“小!”同学们喊道。“‘人’呢?”老师问,“‘物’。”“不对,是‘猪’!”几个同学抢答。老师又是狡黠的一笑。“我们来把上联连起来,并加上‘我是’两个字。”老师眯起眼睛,准备钓大鱼。
我们可爱的刘同学“噌”的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樊老师慢条斯理的念道:“我是上大人。”刘同学喊道:“我是下小……”硬生生地把最后一个字咽回了肚子。老师揶揄道:“说啊?”小刘乖乖地低下了头,接受全班同学排山倒海的笑声。我禁不住赞叹:“姜还是老的辣呀!”
老师接着转换了话题讲到,明朝时日本倭寇常常入侵中国,并出了一个“三光日月星”的上联伺机挑衅。而我们也对出了“四书风雅颂”的下联,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最后,樊老师说:“大家学了这么多,给你们一次实战的机会吧。这儿有一副万年联,也就是可以永久使用的对联。银□辞旧岁,金□迎新年。大家只需要根据所需,更换方块中的字就OK了。”
我们大家一起开动脑筋,“银龙辞旧岁,金蛇迎新年”这幅对联就脱口而出了。
“新年到,为大家送上一幅春联,带来浓浓的年味儿,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真是一堂有趣的课,原来对联也有这么多是我所不知道的呀!樊老师带领着我们穿越了几千年,了解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我自豪、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五年级:xxx
对对联的作文 7
过年了!过年了!这是每个小朋友都最喜欢的事,连我也不例外。
三十早上,爸爸一大早带回了一幅春联,大红的纸上写着金色的大字,透出喜庆和吉祥。上联写的是“人旺气旺身体旺”下联是“财旺福旺运气旺”横批是“恭喜发财”。爸爸很忙,春联在桌子上放了一上午还没有贴出去,看到这个情况,我自告奋勇地要求贴到大门上。爸爸这时赶过来,接过春联,对我说:“好!我们一起贴对联。”我去准备好剪刀和粘胶,协助他贴春联。我很快拿来了粘贴的`工具,发现爸爸拿着春联,站在门边自言自语:“上联到底是贴在左边还是右边呢?”经过一番思量,位置很快就定好以后了。我拿出粘胶,用剪刀“喀嚓喀嚓”地剪成小段,帮助爸爸顺利地把上联、下联和横批贴了出来。我和爸爸站在大门外,欣赏着我们的杰作,看到红彤彤的对联,我们便有了自豪感。马路上的的鞭炮声响起了洪亮的声音。过春节了!我们全家人的心情多么快乐啊!我祝爸爸妈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我今天真是太开心了!
对对联的作文 8
年三十这天,是传统节日里最重要的一天。这天下午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
我、爸爸和叔叔先去奶奶家贴对联,奶奶早已准备好浆糊和对联等着我们。看到我们来爷爷也赶紧来帮忙,我看到了一副最长最宽的对联就说:“爸爸,这是贴在大门上的吧?”
“是的,赶快拿过来!”爸爸说。
我拿着对联,来到爸爸身边,看见爸爸拿了一个小笤帚,端着浆糊,把笤帚抹上浆糊,在大门的门框上来回涂了几下,然后,我把对联递给爸爸,爸爸把对联贴上,最后,爸爸再用新笤帚扫一下门框上的对联,这样一幅崭新的对联就贴完了。爸爸说:“看着我贴了一个,你也学着贴一贴吧!”
我说:“好的,这有什么难的,看我的。”
说着,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拿起带浆糊的笤帚就往门框上抹,抹完之后就去找对联,结果叔叔在一旁笑了,我说:“叔叔,你笑什么呢?我做的`不对吗?爸爸不就是这样做的吗?”叔叔说:“做法对,只不过你还太矮,你抹的浆糊只能贴一半对联。”
“那怎么办?”我说。
叔叔说:“你说呢?”
“不知道?”我说。
“来我抱你吧!”说着叔叔就抱起了我,我把上面的门框也涂好了,爸爸给我拿来对联,我贴上,看着我贴的对联我高兴的跳了起来。剩下的对联有我和爸爸、叔叔一起给奶奶贴完了。爷爷奶奶还夸我长大了。贴完之后,我们回家也把自己家的贴完,光等着吃年夜饭了……
贴对联真是一件快乐又有趣的事。
对对联的作文 9
小时候,每年过年,大人忙着蒸馒头、榨肉,我和二哥的任务就是写对联。那时候二哥上初中,我上小学五年级。
年除夕的前一天,写对联的工作就正式拉开帷幕。先把对联纸裁好,摆好桌子,准备好毛笔和墨汁,我们两兄弟一人坐一边,就开始边构思边写。主笔当然是二哥,我的职责也就是帮着按按纸、参谋参谋,二哥心情好的时候也会让我写几张横批。
一般大人写对联都是学着农家历上的春联照搬照抄,二哥在初中学了几首古诗和毛主席诗词,自以为学问很大,认为那些现成的春联都是陈词滥调,总想别出心裁搞创新。但编对联是很考验文学功底的事情,他绞尽脑汁也没编出一副像样的,就把课文里学的诗词当对联写,象什么“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之类的。
最后剩下猪圈门上的对联,他决心无论花多少时间,都要构思一副自己的原创作品。可是,一直构思到晚上11点,还是没有眉目。一般猪圈门上都是写:“春出千车粪,秋收万石粮”、“六畜兴旺”之类的,还没见哪一家写出不一样的对联,当然一般人也没有那个闲情逸致,不会在这上面花功夫。
农村人睡觉早,到11点大人们已经睡了一觉,母亲起夜的时候发现我们还没睡觉,就过来视察,问:“怎么写个对联费这些事?”二哥摆摆手说:“您别管,别打扰我,我正在构思。”母亲就回去睡觉了。
二哥揉揉眼睛,说:“不行,我得提提神。”然后,吩咐我:“你去给我泡一壶茶,记着里面放几片橘子皮。”
我说:“不行,我要看炉子,你自己怎么不去?”
“我这不是正忙着吗!”
没办法,我打着手电筒,到堂屋找到茶叶,给他泡了茶。
二哥喝了几口茶,连打几个哈欠,说:“不行,我得迷糊一阵。”说着,脑袋倚着被子闭上了眼睛。
看看座钟,时针很快就指向12点,二哥这边却依然没有动静。说实话,我作为助理人员,伺候了大半天也很累。我走到二哥身边,用手里的火钩捅捅他肩膀:“你到底能不能想出来?不行就写个老对联算了。”
二哥睁开眼,说:“别急,有了,已经有了。”就用钢笔在对联纸的背面写了两行小字,递给我,说:“你看看怎么样。”
“顿吃糠食五斤整,日增骨肉十两余。不错啊,很工整。”我先念了一遍,又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有点不对劲:“一顿吃五斤,一天就是十五斤,然后只长一斤肉,是不是长得太慢了?”
“是有点,但换了别的斤两,又不顺口。”二哥道。
“要不这样,我们把‘五斤’和‘十两’位置颠倒一下,变成‘顿吃糠食十两整,日增骨肉五斤余’,是不是要好一些?”我参谋道。
“好像也有问题,一天吃三斤食,长五斤肉,不太合理。”二哥指出了关键的漏洞。
“对联就是图个吉利,谁管合理不合理?以前还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呢,不是也不合理吗?”
“好吧,时间关系,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趁着中午天气暖和,我和二哥把对联贴好。这时我站在院子里,举目四望,在冬日暖阳照耀下,火红的对联映入眼帘,彩色的落门前儿随风摇曳,过年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了。
父亲照例走出来,挨个门口检查。猪圈门上的'对联,引起了父亲的关注,他嘴唇蠕动着默念对联,念完后却没有提出不同意见。我估计,他可能没来得及仔细算账。
父亲在厨房门前停住,说:“这个横批,‘鹰击长空’是从哪里学的?”
二哥道:“这是毛主席诗词。”
“嗷。”父亲答应着,却没有马上离开。我猜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仙鹤、神龟等吉祥动物相比,鹰,显然过于凶猛,看到“鹰击长空”,父亲不会联想到“鱼翔浅底”,他联想到的,有可能是“祸从天降”之类的词语。所以他心里不太接受,但得知是毛主席诗词,他也不好公然反对。
等看到影壁墙上的横批,父亲很有把握的提出了反对意见:“‘突飞猛进’,太不吉利!土匪,来一个就够你受的,你还让他‘猛进’。你们没有经历过,土匪可不是好东西,那真是无恶不作。”
母亲蒸好一锅馒头,刚走出厨房就听到了父亲的话,也急急忙忙的赶过来发表意见:“这两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大过年的,写什么土匪?”
我知道母亲不识字,怕她误会太深,急忙解释:“不是真的土匪!”
“假土匪也不行!”母亲斩钉截铁的说。
二哥说重新写太麻烦,于是父亲提出了折中方案:“多贴点落门前儿,把这个横批盖住,别让人看到就行了。”
于是,所有对联顺利通过验收,写对联的工作终于宣告竣工。
这时,街上传来零星的鞭炮声,一群孩子嬉笑着从我家门前跑过。我匆匆忙忙抓了一把鞭炮,装进口袋,就一蹦两跳的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对对联的作文 10
我还记得除夕的前一天,我和爷爷在我们家门口换对联。爷爷说,每年春节的时候,家家都会把对联摘下来,然后换上一副新对联。有句话叫“千户日”,老是以新换旧。这是事实。
这是我爷爷第一次带我在我们家门口贴对联。我和爷爷准备了浆糊和刷子,来到我们家门口。爷爷先挪到一个高凳子上,然后一脚踩在凳子上,再慢慢爬上去。这时候爷爷让我先把手里的对联递给他,然后让我用一些浆糊刷刷,递给他。于是爷爷先在门口涂了点浆糊,然后慢慢贴对联。
爷爷贴对联的整个过程没有超过十五分钟,真的很神奇。然后爷爷爬到另一边,用同样的方法把对联贴在另一边。同样,爷爷贴对联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非常迅速,所以我爷爷真的很神奇。明年一定要跟着爷爷在我们家门口贴对联。
对对联的作文 11
“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是一条意境多么优美的对联啊!它是郑板桥在一次乘船途中看到了当地景色与特产后,脱口而出的一幅佳对。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对联的历史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对联的来历与形式吧!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有着美妙的结合。对联即“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对联起源于桃符,是一种对偶文学,对联是一种对偶句,它字数相同,相互对比,寓意深刻。随着唐朝“诗对联”兴起,从此被百姓喜闻乐见!
对联的.种类很多。有春联,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起初,大家是为了吓跑“年”这种动物,后来,演变成了一种风俗。至今它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挽联,是指人去世后赠与的对联。婚联,是指结婚时的对联。还有,喜联、寿联、题联、茶联……我就不一一去说了!
关于对联,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呢!
从前有个财迷,他告老还乡,置了千顷良田,开了当铺,放高利贷,剥削坑害村民。心肠十分恶毒,可表面却装作慈善,吃斋念佛,又在大门上贴了副对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不恕我我恕人。”村民看了很生气,于是偷偷改成了:“命即是钱钱既是命,人不害我我害人”。老财迷看了,脸都气绿了!
对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独创,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博大精神。同学们,让我们将这种文化继承发扬下去,在新的一年里许下我们的美好心愿成就自己!
对对联的作文 12
过年了,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过春节时,我们大家看春晚,贴对联,放鞭炮,舞龙灯。
一早,妈妈叫醒我说:“起来了!起来了!今天我们要贴对联。”我赶紧把衣服换好,去洗脸刷牙了。爸爸妈妈已经在大门前等我了。我兴奋的跑过去,妈妈给了我一对金童玉女门贴叫我贴在门上,我到屋里拿了一个双面胶和一把剪刀,我剪了几块双面胶贴到金童玉女门贴的背面,然后揭开双面胶。接着爸爸妈妈就拿起门贴比划着高低,“爸爸,低一点,再低一点,再低一点,再往右一点,妈妈,右一点右一点,再左一点,高一点,再高一点,再高一点。”我仔细的看着,怕等会贴偏了。“爸爸,再往左一点,对,没问题了,贴上吧!”于是爸爸妈妈把金童玉女贴上了。
紧接着,我又减剪下几块双面胶贴在对联背面,对联上面写着“迎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上面写着“五福临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揭开双面胶,我们打算先贴上联和下联,这一次就有经验了,每个人只用我纠正一次了。“嗯,挺好的,不过爸爸你往左一点,等等,妈妈在往上一点,嗯,让我再看一下,好啦好啦,贴上吧。”我说。爸爸妈妈把对联贴上,再使劲的'按了按。“最后我们来贴横批。”爸爸宣布。我搬了一个椅子和一张报纸,把报纸垫在椅子上,爸爸踩在报纸上,妈妈和我异口同声地说:“右一点,好了。”于是爸爸就把横批贴上了。
贴对联真好玩!爸爸妈妈说:“明年我们家自已写对联来贴。”
对对联的作文 13
春节是我们最期盼的节日,春节习俗有很多,如:放鞭炮、看花灯、贴春联、家人团聚、发红包等等。由于近几年大气污染严重,市城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炮竹,春节少了鞭炮声的喧闹,但贴春联是家家户户都要贴的,我家也不例外。
一大早我就被爸爸叫醒了,爸爸对我说:“小懒虫,快起床!帮我去贴春联了!”“好的,马上起!”我兴奋得一个激灵从床上蹦起来。吃完早饭就随爸爸去贴春联了。
爸爸问我:“知道怎么贴吗?”“当然知道啊!不就是门框左、右各贴一个长的,门框上面贴这个短的,最后把这个“福”字贴的`大门上。难道不对吗?”我十分自信的说。爸爸却皱了皱眉头,说:“没错,春联贴的位置你全说对了,但这两个长的,哪一个贴在左边,哪个贴右边,你知道吗?”“呃……不知道。”我支支吾吾说不出来,爸爸叹了口气对我说:“我就知道你不懂,一副春联是分上、下联的,区分他们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字尾声调区分,上联字尾声调是仄声,也就是普通话中的三四声,而下联字尾声调就是平声了,也就是普通话中的一二声;第二种方法,根据逻辑关系区分。比如说:先是“天”,再是“地”,先是“国”,再是“家”。分辨好上、下联后,再面对大门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帖在左边就OK了!还有这个“福”字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大门贴“福”字是正着贴,家里面贴“福”字可以倒着贴,代表福到家里的意思。”我感叹道:“哦,还真不知道春联有那么多讲究呢!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呐!”
明白了上下联的区分,我和爸爸分工合作不一会儿就贴好了春联!看着那一片红艳艳的春联,顿时感受到了春节的味道!
对对联的作文 14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通通的对联,有的人是买的,可是爷爷说我学了书法,要我写。
我为了写好对联,一星期之前就开始练写,我写啊写啊,这几个字外公说我写得很好,我便开始拿红纸写,开始写时,我的手嗦嗦发抖,还是没有练写的字好,在外公的鼓励下,我镇定下来,终于把对联写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的后面要付出多少汗水。
当爷爷把对联贴在门前时,大家都夸我字写得很好,看不出是七岁儿童写的`,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高兴,但是我会更加努力写好书法,他们的鼓励就是我前进的方向,明年我会把对联写得更好。
对对联的作文 15
长长的寒假开始了,最开心快乐的时刻莫过于春节了。春节的前几天,爸爸为了锻炼我吃苦耐劳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我商量让我去卖对联,我只要能坚持下来,爸爸就每天给我30元钱的薪水,我想,30元钱对我来说真是一个可观的数目,我有了钱就可以捐给贫困山区上不起学的孩子们,我很高兴得就答应了。
第一天卖对联我有些紧张,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做生意没有经验,不知应该如何向顾客推荐,不知哪种对联的内容适合什么样的人群。于是我就向有经验的爸爸请教,经过爸爸三番五次的“罗索”,我的心里有了底。摊子刚摆上不久就围上来不少的顾客。他们问问这问问那,我耐心的、不住地给他们解释和推荐。
在爸爸的指点下,我明白了顾客就是上帝的道理,要想留住顾客就必须服务周到,首先要有好的服务态度。我记得有一次来了一位阿姨,我面带微笑的`迎了上去,请问:“阿姨,您买对联吗?”阿姨说:“是啊!可我不知你的对联有什么好的内容适合我啊!麻烦你给我推荐几幅好吗?”我考虑了一下说:“阿姨,是您贴还是还是给家里的老人贴啊?如果是您贴您就选这幅,‘光辉事业年年旺,锦绣前程步高’如果是给老人贴您就买这幅,‘富贵荣华满门乐,福寿康宁合家欢’您看怎么样?”阿姨一边不住地点头一边回答说:“好!推荐的好极了!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就懂得这么多,这两幅我都要了。”我高兴得给包好了目送着阿姨里去。
我就这样忙碌了几天,结束的时候爸爸按当时对我的承诺每天给我30元的薪水,五天150元,又给了我50元的奖金。虽然很辛苦很累,可我很开心,因为这些钱是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我捧着这来之不易的200元钱,此刻才明白了钱财入手非容易,失时方知得是难的道理。
对对联的作文 16
我喜欢过年,因为家乡的传统文化深深地吸引着我。
过年贴对子,风俗久,年味浓.每到年前的集市,有很多卖春联的。走在街上,到处是红纸黑字,让人眼花缭乱。这边有“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那边来了个“祖居绿瓦下,家住北下河东。”有楷书,也有行书,样样齐全。但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透露出喜气,洋溢着浓厚的年味。
我们过年时不会买春联,我们会自己写。记得小时候,我爷爷过年时会写很多春联,然后拿到集上卖。爷爷写春联时,我总是在桌旁看。爷爷写得很认真,空闲时也会握着我的手写几个字。他教我毛笔怎么拿,写字的姿势,让我收获不小。我还记得爷爷曾经送给我一本书法练习册,还在上面写着“好好练字,天天向上”,可惜我已经丢了。但我仍要好好练字,用笔书写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书写出美好的人生。
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以往除夕贴对子的情景来,萝卜钱在微风中哗啦哗啦地响,红艳艳的春联显得特别有年味。喜气洋洋,欢天喜地,真是美好的回忆呀!
对对联的作文 17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一种装饰品,也是一种文学作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世界,问候一句:你好,对联!
对联的前身是桃符,在古代,每到过年时,人们都在大门两边挂两块用桃木制成的木板,上面雕刻着神像或神的名字,用于驱鬼辟邪。到了宋代,对联还叫桃符,有王安石的诗为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而真正的对联,则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当时的蜀主孟昶突发奇想,有一年过年时,在桃符上写下了一副对联:新春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副对联了。在这之后,对联逐渐在王公大臣间流传,不过还是没有普及。
到了明朝,对联得到了广泛普及。有一年过年,明太祖朱元璋命令,在过年时,都城金陵每家每户都要贴对联。而他自己,则微服私访,去巡视欣赏对联。当走到一家门前时,朱元璋见门上没有贴对联,心有不悦,就问手下的大臣缘由。问后才得知,这家主人是屠夫,因过年时人们争相买肉,便没有时间写对联。朱元璋听后,就欣然提笔,为这户人家写了一副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然后就离开了。
又一时日,朱元璋再次光顾这一家,见仍没有贴对联,勃然大怒,于是把屠夫叫来,质问他缘由。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屠夫认为这是皇恩浩荡,御赐对联,挂在门外是暴殄天物,便挂在堂中,日日供奉以示尊敬。皇帝听后,龙颜大悦,便赏了屠夫三百两白银。其他人见有如此福利,就积极粘贴对联,对联由此进入鼎盛时期,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
到了现代,对联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过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结婚时,大红喜字旁边还有配上一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婚联;家里的老人过寿时,寿堂两边也要贴上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寿联;更有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追求的`自题联,例如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孙中山的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挽联、风景联、行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等。
可以说,对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古到今,流传千年,摇曳多姿,独放异彩,让我迷醉其中,不能自拔,我要衷心的说一句:你好,对联!
对对联的作文 18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干活,当然,也少不了贴对联。
大年三十,我们家,奶奶家,姑姑家,都在忙碌,我在自己家里也帮忙干活——贴对联。
我拿起对联又是摸,又是蹭,爱惜的不得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回的对联是我亲手写出来的,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总觉得看不够,我来到门前,拿着没用的毛笔和浆糊准备开工了。
我搬个凳子放在门口,颤颤巍巍地站了上去,一手拿笔,一手拿浆糊,做好了要干活的架势,不知道是因为要贴自己写的对联还是因为什么,我也真是按彩球的乞丐-----高兴的发傻,我两手都拿着东西,却不拿对联,那我怎么贴呀!我也真是被自己的蠢给逗笑了。
调整好后,我一手拿毛笔,一手拿对联,浆糊放在凳子上。我先把墙最上面抹一道,最下面抹一道,然后我把对联的最顶和抹的最上面一道对齐粘了上去,接着根据对联的宽再抹一道竖的`,不完全抹完一竖列,再抹一道横的,再把对联用手压着慢慢向下捋,捋到刚刚抹到的地方然后接着向下抹,一直贴到最底下才算贴好一张,另一张我也这样贴,很快就贴好了。
到了中午,我回到奶奶家,一到门口,映入眼帘的也是我写的对联,我心里美的滚水泡米花——开心,我真是太高兴了。
对对联的作文 19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每家每户都要贴对联。爸爸一大早就起床准备贴对联了。我的任务是去买浆糊。
我们把准备好的对联放到桌子上铺平,再用刷子往上面刷浆糊。虽然用的是刷子,但还是弄得我满手都是浆糊。还不如直接用手往上抹。不管那么多了,我二话不说就开始使用我的“如来神掌”,哗哗两下,浆糊就被我均匀的涂在了春联上,接着就到外面递给爸爸。
贴完这些,我们就去爷爷家贴,因为爷爷家的房子小,所以一会的功夫就完事了。
我闲着也是闲着,好生无聊,于是就去邻居家帮忙。看到大家院里院外都是大红色的春联喜气洋洋的,好漂亮啊!瞬间我就感觉到了一种过年的.气息,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虽然我的手已经被浆糊沾满不成样子,但我想说“过年前的努力都是幸福的!”
对对联的作文 20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是贴对联的日子,我这个“小小书法家”心里不禁痒痒的,如果让我写的对联贴在自己的门上该多好呀?经过我的央求,最终征得爸爸妈妈的同意,我们家对联任务由我来完成。
说干就干,首先我从手机上搜索出我喜欢的对联内容,上联“旧岁又添几个喜,”下联“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辞旧迎新”,我先找来些废纸把这二十个字练习几遍,练的差不多时,把宽5厘米左右长条型红纸折叠出七个一样方格,用来控制字体的大小一样。
一切准备就绪,我右手轻轻提起毛笔,蘸足墨水,准确把握字体的轻重顿笔,不敢丝毫马虎地写出每一字的.笔画,在每写一个字之前,我先观摩一下字的组成结构,经过我的努力,不大一会,自我感觉还不错的一幅整洁美观对联大功告成。
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心里美滋滋的,虽然没有外面买的对联好看,但今年门上贴对联的是自己亲笔,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呀,新年,我来了,加油!
【对对联的作文】相关文章:
贴对联作文06-21
贴对联作文03-14
经典的对联02-06
经典的对联05-21
对联作文(精选29篇)12-16
贴对联作文[精]01-25
经典山水对联07-21
档案对联01-19
婚事对联08-13
家风对联精选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