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作文

时间:2023-05-13 19:09:35 端午节 我要投稿

【热门】端午作文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作文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端午作文6篇

端午作文 篇1

  今天,我来到学校。学校组织一个特殊的活动——端午“粽”动员。冯校长要在小星星电视台教我们包粽子。

  我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跃跃欲试。包粽子需要绿油油的粽叶,雪白雪白的糯米和又细又长的棉线。粽叶可以泡一泡,而棉线可以用红色的,代表喜气洋洋。终于可以包了,我们迫不及待地包了起来。我先拿起两片粽叶,把它们叠在一起,轻轻往里卷,它就成了一个实心的.“漏斗”。我不停地朝里面灌糯米,终于装满了。“哈!真漂亮!”我还没包好,就开始自夸了。接着,下面该裹粽叶了。“哗哗”,我一不留神儿,顽皮的糯米竟然从一个缝隙处“开溜”了。我急忙把缝隙处“拦截”好,它又从右边“溜之大吉”了。我只好把那儿又填好……就这样,折腾了十几分钟!不过溜到粽叶外的“糯米”们总算被我“降伏”了,哈哈!下面还有更难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绑棉线。我先用左手抓着粽子,右手左一圈右一圈地绕线。还在不停地叫:“快来个人支援啊!”终于包出一个粽子来了,和顾老师的比一比,简直不像个粽子样!奇形怪状的,居然有四个角,身上打满“补丁”,是个样子丑陋的正方形!再看看同学们包的粽子,真是千“粽”百态:有的像小小的炸药包,有的像一个奇怪的金字塔,还有的像个盾牌……

  虽然我们包得不太好,但还是很快乐,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包粽人的辛苦。端午“粽”动员活动可真有趣啊!

端午作文 篇2

  很快,端午节又到了。在这天,河岸上人挤人的,每个人都争着抢着,希望能挣得一席之地,可以将赛龙舟看得一清二楚。

  为了观赏到精彩的龙舟比赛,我早早到了河边,却没想到河边已是人山人海,甚至还有人手上拿着热气腾腾的粽子,时不时的咬上一口。

  终于,比赛开始了,水面上锣鼓震天;岸边,鼓励声、尖叫声、鼓掌声也在空气中夹杂着。瞬间,热闹的气氛充斥了这一个原本清幽的小村庄。

  就在这热闹的环境中,我的思绪却穿过了唐宋元明清,回到了那悠远的战国时期楚国的汨罗江畔……

  我站在草地上,眺望那站在悬崖上的那位伛偻的老人,只见那老人每走一步便低头叹息,每走三步便仰天长叹。

  终于,老人走到了山崖的尽头,奋力一跃,像一只被打折了翅膀的鹰落入了水中,几乎一点水花都没有被激起,大概是被饿了许多天吧。

  不久,汨罗江畔的村民都赶了过来,老年人拄着拐杖,妇女手拎着盛满饭团的`篮子,他们哭着喊着,不断地将饭团扔向河中。我突然意识到,原来那个老人就是屈原……

  突然,我的思绪又从那渺远的时代被周围吵闹的声音拉了回来。原来是比赛结束了。

  只见第一名的队伍兴奋地站在龙舟上,大家拥抱在一起。我和周围的看客由衷地鼓起掌来。我想,其他人可能只是为了胜利者而鼓掌,而我不仅为他们鼓掌,更为神游时遇见的屈原鼓掌,他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

  毛泽东说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赵翼也曾说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想,值得我们鼓掌的不只是那些古代英雄,还有现在的这些“风流人物”。

端午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对啦!这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吗?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说完了由来,再来看看我们南方人过节要吃的“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吗?你们知道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吗?你们还知道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仡佬等民族地区吗?

  大家听了我的讲解,了解端午节了吗?

端午作文 篇4

  时维五月,序属天中,有道是端午至已。

  晨曦从青黛色的窗帘漏进来,打在我脸上。迷朦中睁眼,吸进的第一口空气便混着粽香沁入口鼻,再入心脾,让人口舌生津。顿时起身,直奔客厅,外婆已将大小绿叶粽蒸好,整齐地码在大圆桌上。顾不得什么,我揣几个到兜里便嚷嚷着今天要去看龙舟赛。

  当我到了闽江边,才不过辰时。眺望,飞云过天,变态万状,燕上柳梢,轻声呢喃。行人三三两两,有一老人坐在石桌旁,但见他生的圆脸,一对鹊眼,虽不复少年,瞳孔犹是清洌,白发红颜,矍铄得很。他摇着一把折扇,不急不躁,舒缓而有节奏;另一手拍击石桌,打着拍子,说着屈原纯净的灵魂,高贵的品质,爱国的拳拳之心,不得志的抑郁。用厚实的声音描摩出“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他:屈原身材高瘦,你看他“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兮",你看他“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在瑟瑟的秋风中孑然一身,行吟泽畔,眉间有几缕抹不开的愁思,为了自己的不得志,也为了晦暗没有光明前路的楚国。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老人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如梦初醒,回神才发现群人熙攘,身旁有一母亲拍了拍孩子的脑门,“龙舟赛要开始了。”

  倚栏凭望,江面浟湙开阔,二十多支龙舟就绪。龙舟长近二十米,狭长细窄,龙头以木雕成,绘以红、黑、绿多色;每舟上乘三十余人,无一不精壮,但听裁判令下,大臂像转轮一般舞动得有力而齐整;船桨如长枪一样狠狠扎进澄莹的江水,顿时水花迸进,像给电清的江水饰上朵朵清泠的百花,水珠扩散,将龙舟隐去半截,只见龙头不见龙尾,一切好像都模糊起来。龙舟从我眼前划过,后面还拖着长长的白练,前端无限延伸,后端渐渐淡却,后来谁家夺魁倒也忘了,只记得豆沙馅的粽子味混在口腔,耳边是高呼如海波浪一样沿着闽江层层排开,惊动了树上栖息片刻的'鸟。

  槐幄如云,榴花半吐,吃不完的粽子,飘不断的艾香,讲不完的屈原故事。无论风雨,是挡不住的端午味道,是弥之不忘记忆深处的痕迹。

  端午不仅仅是一个假日,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情怀,更是每个人血液里隐藏的联系。

  端午,端午。

端午作文 篇5

  我从来都没有做过香包,今天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做一次香包,体验一下怎样做香包。

  老师先给我们一个口袋,口袋里装着:麻布、牛皮绳、桃木球、艾草这些东西。但是最漂亮的是流苏,老师的手里拿着蓝色的流苏和白色的流苏,我选了白色的流苏。

  我们先把东西都放在桌子上,先把牛皮绳对折,然后把桃木球穿上去,系一个结。然后把线穿到针的`一个小小的洞里去。第一次我穿针的时候,失败了,又做了第二次,还是没有成功,试了几次终于成功了,我欢喜万分。接着把布对折,线要缝在反面。缝好以后把艾草放到袋子里。最后把流苏和牛皮绳钉在上面,一个香包就完成了。

  通过这次做香包,我明白了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了经验,下一次就一定能成功。

端午作文 篇6

  前奏: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大致可以分为主奏三部曲吃粽子、赛龙舟、避邪。

  三部曲之一:

  过节嘛,当然要吃得好喽,可吃什么呢?当然是粽子。一想起那香气诱人而又饱满的大粽子,我就止不住”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口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真是“眼看瀑布挂前川”啊!端午节粽子的类别可真够多的,数都数不过来,什么鲜肉粽呀、火腿粽呀、豆沙粽呀、枣泥粽呀形状还有区分,三角粽、鞋跟粽、五角粽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不知该如何下手了。

  三部曲之二:

  端午节最受欢迎的.节目恐怕非赛龙舟莫属了。当我们都在享受龙舟比赛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时,常常会忘记龙舟背后的故事。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因为自己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在感到无尽悲哀之时,他选择投江自尽。人们一直对他敬佩有加,在得知屈原投江后,纷纷划船来到江边打捞屈原的尸体,并纷纷向江中投食,以免鱼虾争食其体。于是,故事流传至今,也就变成了现在深受大家欢迎的赛龙舟了。

  三部曲之三:

  端午节正值夏初,蛇蝎类动物经常外出活动,而一些信奉神灵的人则在家祈祷,在门前挂香包,以避邪驱毒。尤其是小孩子,在端午节期间,大人一般不允许孩子到野外,小孩身上还要拴许多香囊。

  尾声:端午节的节目可不止这些,不过这几个都是端午节的重要曲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