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粽子作文

时间:2021-07-13 19:02:21 端午节 我要投稿

端午的粽子作文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的粽子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的粽子作文15篇

端午的粽子作文1

  “糯米粽喽!刚出锅的糯米粽喽”一听见街上地道的叫卖声,那诱人的粽香总会让我垂涎欲滴。掉了牙的老小孩,满街跑的大孩子,没长牙的小小孩,提到粽子,总会忍不住咽下口水。白白糯糯的加上红枣、豆沙等馅料,若是刚出锅,单是那浓浓的香甜味道就让人想立刻咬上一口。

  妈妈说今天中午要包粽子,看到妈妈还在那里进进出出忙别的家务,我忍不住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开始包粽子啊?快点包吧?”包粽子是个细致活,一般都是女人们来做,我们这些小孩子也会来凑热闹,期盼着能快点吃上粽子,但是因为调皮总被大人们笑着赶走了。这次我要赖在这里,等着第一个可以吃到。妈妈把粽叶浸泡、洗干净。然后把糯米包进粽叶里,再放入红枣、红豆、花生等馅料。看着红得发亮的红枣,我忍不住拿一个放在嘴里甜甜的,想象着红枣熟透后的滋味儿,包着糯米的香味儿,口水就要流下来。蛋黄馅儿的,肉馅儿的,肉松馅儿的……放完后再用筷子往里捅一下,最后封口用绳子扎起来,一定要抓紧了。一会儿功夫,桌板上放满了各种馅的粽子,胖胖的,可爱的样子惹人喜爱!

  迫不及待地我开始帮忙把粽子放进锅里,十分钟后,扑鼻的糯米香飘荡在屋子里,我已经馋得在原地打转儿,看着墙上的钟表感觉好慢啊,“别着急,再有半小时就熟了,小馋猫!”妈妈笑着说。“妈,我一口气能吃四个红枣馅的,不,吃五个……”

  我的眼睛紧盯着时钟,“妈,妈,快开锅吧,到点了!”我急得快要发疯了!锅盖一开,香味儿伴着浓浓的热气充满了整个屋子,一个个粽子饱满地簇拥在锅里,香味儿扑鼻,顾不上烫手剥开后咬一口,松软清香,感觉整个嘴里都被香味填满了。

  一口气真的吃了五个红枣馅的后,还想再吃几个别的馅的,可是肚子已经撑得像一面鼓了,拿起来又只能放下了。“妈,给我留着,我晚上还要吃,明天还要吃,红枣馅的都给我留着吧?”妈妈一边收拾着碗筷,一边看着锅里剩余的粽子,说“好,都给你留着!”

  哈哈哈哈……粽子里包着的是浓浓的亲情和爱!吃不够的粽子,包不满的爱!

端午的粽子作文2

  今天是端午节,一个为了纪念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在端午节前几日,人们会用粽叶包好粽子在端午节那几天吃。

  我听说最开始包粽子并不是只为了吃的,而是要洒在江中疏散鱼群的注意力,防止鱼群把屈原的尸体啄食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才子才有了今天的端午节。端午节散发的不仅仅只有糯香与粽香,还有人们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尊敬与怀念。百里不同俗,我的家乡的端午节和别的地方有着很大的区别。

  今年的端午节,我跟爷爷一起过,因为爸爸妈妈太忙,不能回来团聚。奶奶离开我们有很多年了。这些年来,爷爷和我相依为命,我们家并不富裕,可是,生活得却有滋有味。爷爷也因为有我这么个听话的孙子而自豪,逢人便讲。可是只要讲到我学习上的忙,他就无能为力了,还好爷爷的建议,得到了爸爸的肯定,爷爷给我找了家教老师,以弥补我学习上的缺陷。

  今天爷爷早早地买来了粽子、还准备了我根本就没有见过的东西——雄黄、菖蒲、艾草等,我在一旁东说说,西问问,好像当年的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好奇。爷爷没有因为我“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有半句怨言,一边整理这些东西,一边跟我说话。

  只见爷爷用棉花棒从雄黄酒里蘸取少量擦拭在我额头、手臂和脚背上,说是可以防蚊虫叮咬的;接着又讲雄黄酒倒在房屋的角落,说是可以防止和驱逐蜈蚣、昆虫和蛇之类的害虫“入侵”。

  听爷爷说起,端午节还是天气变化的分界岭,有古话说得好,“吃过端午粽,寒衣件件送”,就是说,过了端午。天气会慢慢转暖,不再有冷空气空袭了,人们可以褪去身上的寒衣了。

  待到吃粽子了,我迫不及待地坐到餐桌旁,学着爷爷的样子,把细线慢慢解开,褪去粽子的“外衣”后就可以看到肉色的江米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碗里,先将早就不听话的鼻子往前凑了凑,好歹也先让鼻子“享受”下这天下无双的美味吧。一缕缕粽子的香味随即飘逸过来,我深深地吸了口气,闭上眼睛,慢慢品位这沁人的香味。我完全被粽子的香味吸引注了,早已忘记了旁边还有一位爷爷。

  “快吃吧,亮亮!”我被爷爷的话语打断,这才睁开双眼,用筷子夹起美味可口的肉粽吃了起来。“嘉兴肉粽,飘香万家”,一点不假,我吃的就是嘉兴肉粽。

端午的粽子作文3

  不知不觉中,又到了粽子飘香的端午节!走在街上,看着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的粽子,心里却更怀念小时候外婆包的粽子。

  记得小时候,经济条件不如现在好。所以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这类凡是和吃有关的节日,我都特别喜欢。

  端午节前夕,外婆就会去家门旁边的山坡上割棕叶。棕叶矮矮的,一丛一丛密密的长在山坡上。外婆会把大的无洞的割下来放在井边,打上井水一片一片的清洗干净。带回家后再把棕叶的头一束一束的捆起来,倒挂着晾干备用。接下来就是准备粽米。那时候只有两种口味的粽子,一是甜的,一是咸的。甜的就是洗净的糯米,什么作料也不要;咸的就是在糯米里加上一些赤小豆和盐,搅拌均匀即可。做完这些,就只欠东风了。这东风是什么?就是我外婆的那双巧手。只见她手拿一片粽叶,像变魔术一般,手指快速的一动,粽叶转眼就变成了一个小漏斗形状(漏斗下面是封口的),接着用勺子往这个小斗里装糯米。装的和漏斗口差不多一样平的时候,再用筷子在糯米里面戳几下。接着把剩余部份的粽叶往漏斗口拉过来,给它盖上盖,再把斗口两边多余的粽叶往内一折,分别捏在左右两边。一个小巧玲珑的四角粽子就诞生了。接着嘴里咬住线头的一边,用拇指捏着线头的另一边,往粽身上那么一绕,牢牢的就把衣服给粽子穿好了。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用无限崇拜的目光看着外婆。心里更是跃跃欲试,恨不得那个可爱的粽子立马能从我的手中变出来。可是无论我如何求学上进,这粽子还是包的摇摇欲坠,有的甚至还少了一个角。然而外婆是那么的慈祥和温暖,每当这个时候,她总会用温暖的目光看看我,再看看我的粽子。让我一下从挫折沮丧中蹦到快乐的天堂。糯米和粽叶就在这样幸福的时光中变成了一个个小粽子,并被我前仆后继的扔进了开水锅里接受它的洗礼。不一会儿,粽香满屋。我爱吃甜的,每当此时,外婆会先剥一个白米粽,浇上她自己弄的酽酽的红糖,一个香喷喷的甜粽子就端到了我的面前,咬上一口,又香又甜。那一刻的那一种滋味,已经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多年以后,外婆已经不在了,街上的粽子种类也越来越多了。然而,我却再也吃不到那种美好的味道了。

  又是一年端午节,外婆,我又想念您的粽子了!

端午的粽子作文4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和妈妈买来了糯米和粽叶,准备自己包粽子。

  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包粽子呢?”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跳进汨罗江后,人们怕他的躯体被鱼儿吃了,便用糯米包成粽子,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将粽子投进 汨罗江,让鱼儿去吃这些粽子,不去吃屈原。后来,包粽子就逐渐成为了一个民间习俗。”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回到了家。

  回家后,洗完手,便正式开工了!我觉得挺好玩,便报名参加了包粽子。外婆先给我做了一个示范,并指导我完成了一个。我觉得十分简单,可是,一离开外婆的指导,我自己包时,手却怎么也不听使 唤,总也包不好。包粽子要先将粽叶裹成一个漏斗的样子,但下面没有洞,是一个三角形,再舀一勺糯米倒进去。可我却不能完成这个简单的工作。总裹不好,看不准位置,不是高了就是低了。有时看似裹好了,但到糯米进去时,粽叶被我包成了名副其实的漏斗。倒进去的糯米一颗颗的往下漏。我有一点灰心,但没有放弃,继续努力着。希望突然就会包了,可现实是残酷的啊,我还是没有成功。我完全放弃了,去看动画片去了。可一想到待会儿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那该有多好啊!这个念头使我放下遥控器,又回到餐桌,和妈妈一起包粽子。我仔细地观察着外婆是怎么包的,我掌握了一些技巧后,便自己包了起来。我把粽叶的大约三分之一处掐住,然后把下面的三分之一裹上来,裹好后,我仔细地检查了裹紧没,有没有漏洞。我舀了一勺糯米倒进粽叶里,再用剩下的粽叶像平时折星星那样,围着最初裹的那个形状裹几圈。终于快大功告成了,我用线把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还调皮地打了一个蝴蝶结。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了!我高兴极了,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后来包粽子就顺利多了。不一会儿,就包了好多粽子。外婆包粽子拿到了锅里,午饭时就能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

  午饭时,粽子终于闪亮登场了!我和哥哥争先恐后地抢着又香又甜的大粽子。这些用我的汗水换来的粽子,我总觉得我自己包的粽子要比商场里卖的好吃一百倍!

  从这件事里,我明白了:一定不要放弃,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的!

端午的粽子作文5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是用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

  在去年的端午节里,我们就全家总动员,在家里自己包粽子。那天,奶奶一大早就把糯米、蜜枣洗干净,然后把糯米用水泡在盆里备用,据说这样在蒸的时候糯米比较容易蒸烂,然后又跑到超市上买来新鲜的粽叶,用开水烫一下把底部硬头给剪掉,准备好绑粽子的棉线,准备开始包粽子了。一家人里就妈妈和奶奶会包,只见她先把两个粽叶重叠起来,然后把大头折成一个漏斗形状,先用勺子把糯米放在这个漏斗里,再在上面放上两颗蜜枣,最后再放上一勺糯米,然后就开始把粽叶折过来把米和枣盖上,顺着粽叶的方向折,直到把糯米和枣严严实实得包起来,最后再用棉线把包好的粽子给扎起来,这样防止包好的粽子散开,一个粽子才算是大功告成了。

  看着妈妈灵活的双手上下翻飞,我羡慕的不得了,自己也忍不住跃跃欲试。可是等到我包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是真难呀,光是学着把粽叶折成小漏斗就学了十分钟。后来虽然我把粽叶折成了小漏斗,但是我一把糯米放进去,手就掌握不住了,小漏斗就变形了,而且装好米和枣后,该用粽叶折过来盖在上面的时候,糯米就会从粽叶的缝隙跑出来,弄的叶子上、地上都是米。最后在妈妈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完成一个,可是和妈妈包的粽子一比,我包的粽子就是个四不象,而且还累的满头大汗,真是不容易啊。妈妈看着我为难的样子,笑着对我说:“先别急着包,你还是先给我打打下手,多看几次就好学了,熟能生巧呀。”于是我开始当起了小助手,给妈妈递粽叶、蜜枣,再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锅里准备一会儿上笼。妈妈包的真快,还没等我再实践,她就快包完了,我赶紧拿起剩下的粽叶开始练习,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又包了一个粽子,虽然还是个四不象,但我相信以后我再好好练习练习,肯定会包出漂亮的粽子来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包好粽子就开始上笼蒸了,我时不时的跑到厨房去看看熟了没有。奶奶笑着说:“小馋猫,粽子很难蒸,要很长时间才能蒸熟,别跑来跑去的了,等蒸好了我叫你!”过了好长时间,等的我都没有耐心了,终于等到奶奶叫我吃粽子了,还没跑到厨房就闻到了粽叶的清香味,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什么也顾不上说了,赶紧吃吧!

  通过那件事使我懂得了,做事不但要注意结果,更要注意过程,因为只有过程,才能带给人们一种快乐。

端午的粽子作文6

  我的家乡是一座位于长江口的小岛,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物阜民丰。几年前,我背井离乡只身来到上海求学,在这座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中,我对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而除了难以割舍的一份亲情外,令我难忘的还有那清香醉人的粽子。=

  在家乡,端午节一到,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芦叶。差不多全村人都出动了,成群结队的,不久,所有的河滩上都洋溢着此起彼伏的笑声了。

  采完芦叶,便回家包粽子了。在我看来,包粽子简直可以说是门艺术:先把采来的芦叶用沸水煮半个小时,取出后用凉水浸泡,再用刀把叶柄切平,便可以包了。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可以加入花生、赤豆、红枣、蜜饯等,比较讲究的人家还包掺入咸精肉的“肉粽”,味道自然与众不同。母亲是个精打细算的人,不舍得花钱买红枣或是蜜饯,更别提包“肉粽”了,只是用过年时余下来的儿两赤豆包粽子给我吃,但味道也一样香甜。

  粽子的形状更是层出不穷。最常见的要属“宝塔粽”,差不多就是一个立体的方锥形,是所有粽子中个头儿最大的。还有一些也比较常见,像方粽、菱粽、子母粽等,个个美观大方,清香可口。而最为匠心独具的要算“鸳鸯粽”了——把两个同等大小的粽子用红线连起来,美其名曰“千里姻缘一线牵”,以示夫妻相互依靠、恩恩爱爱。

  家乡有送粽子的习俗。每年这时,家家户户都会提着自家包的粽子走亲访友,相互馈赠。开始或许只是一种礼尚往来,可不知不觉中却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内容。

  包好的粽子不仅自己吃、送人吃,还要精心包儿个,用线绑在一起投到河里,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小时候,天真的我也曾问过母亲:“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把好吃的粽子白白投进河里?”母亲笑笑:“因为他在善良人的心中永远值得纪念。”当时我对母亲的话并不了解,如今想来,却是富有哲理的。这正是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的体现。因为他们的心是雪亮的,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或是嫉恶如仇,或是从善如流,且永远是那么地无私,就如同粽子馅中的糯米那样纯正,又不乏芦叶那般的清香。

端午的粽子作文7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是我们最亲最温暖的朋友。为了让大家感受到温馨的邻里亲情和浓浓的端午佳节气氛。我们社区决定在今年的端午节前夕别出心裁地进行一场包粽子比赛。

  经过民主选举,我们家一致同意推荐老妈和奶奶参加比拼,这下她们俩可忙开了。你瞧,今天一大早她们就准备好围裙出发了。

  来到中心广场上,只见场面非常壮观,虽然有些微风细雨,但仍挡不住社区邻居们的热情,几百人凑在一起有说有笑,热闹极了。上午8时许,社区的100多名居民陆续来到比赛现场。比赛时间未到,大家就纷纷拿出了剪刀、筷子、勺子等工具做好准备。8时30分,随着主持人一声“开始”,大家纷纷投入“战斗”。

  我奶奶的动作可快呢!就像机器人一样的,经过她那双多年勤劳的巧手,理、拢、压、扎,便成了这有楞有圆的粽子。旁边的老妈也不甘落后,一个接一个的包。看到米堆一点一点地减少,看到粽叶一张一张地抽出,我和老爸在一边为她们加油呐喊。

  “强中还有强中手”,不远处36号的吴奶奶更熟练了,只见她把线拴在了桌子腿上。拿起粽叶、装上糯米、缠线两圈,一个精致的三角粽就包好了。记者见吴奶奶包粽子方法与众不同,并且包的粽子又结实又好看,速度还快。连忙拿起话筒采访,听吴奶奶说,每年的端午节家里都会包粽子,而且包的数量较多,煮好的粽子不但自家人吃,还会送给亲朋好友一起品尝。“粽叶要先煮好,如果往糯米里加一些花生、绿豆、板粟、香肠、腊肉,味道会更好!”由于吴奶奶包得特别快,不一会儿,主办方提供的粽叶就用完了。

  老家在山东的王大妈说,这样的活动非常好,她已经感受到了端午节的气息。半个小时的比赛时间很快过去了,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但仍有十几名居民意犹未尽,还在埋头包粽子。

  经过评委们的评选,36号选手吴奶奶获得本次比赛第一名。吴奶奶介绍经验说:“在家包的时候都是把线挂起来,现在没地方挂线,只好用牙齿咬住线的一头,勒得紧一点,这样包的粽子才结实。”看来正应了“姜还是老的辣”这句话。不过我奶奶和老妈也双双进入了前十的佳绩。我为她们感到骄傲。

  百名邻居共包粽子千余个,听说这些粽子将由社区领导干部,分别上门送给辖区的孤寡老人、贫困家庭和福利院。今年的端午节真是别有一番意义。包粽子活动,不但包出了邻里情,而且包出了慈善心,真是浓情端午粽飘香啊!

端午的粽子作文8

  每年的端午佳节来临之际,粽子就在市场上畅销起来了。

  不论是超市中,还是里,都随处可见粽子的身影。过端午节,必定会吃粽子。据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时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种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已从古流传至今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粽子的品种也越来越繁多。市场上,卖粽子的不停地吆喝着,来来往往的人精挑细选着自己中意的粽子。红豆馅儿的粽子,绿豆沙的粽子,猪肉馅的粽子,腊肉馅儿的粽子应有尽有。一个个粽子被绿油油的粽叶包裹得严严实实,靠近粽叶便可以闻到一阵淡淡的清香,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

  外婆是一个比较讲究的人。每每到了端午时节,她就会起一个大早,其实是为了去集市挑选新鲜的粽叶。她会提早几天把从市场上买来的糯米用水泡好,将包粽子用得上的食材准备好。外婆会打电话叫上我和,一起包粽子。外婆做起这些事情来总是很细心,该有的东西一律不差。我们一家人老老少少围在前包粽子,在外婆看来,粽子还是自己亲手包的才最清香可口。

  外婆包粽子的手法十分娴熟。她先将几张洗净的粽叶合在一起,摊在手心里,再将小心翼翼地卷起,让手里的粽叶呈一个圆锥形,用左手大拇指粽叶的外皮,使劲儿把几张粽叶的重合处压实,接下来,就可以往粽叶里放糯米了,其中,可以添上红豆,绿豆,猪肉等馅料,这时,外婆会笑眯眯地说到:“到了这一步,一定要记得把糯米压平,压实,好上锅煮。”接下来,外婆顺手从身旁抽出一根细绳子,将整个粽子来了一个五花大绑,,捆好后,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我学着大人们的手法,包着粽子,也不甘示弱。

  接下来,是一个,两个,三个……重复着上面的步骤,粽子很快就堆满了一张桌子。虽说包粽子看上去并不难,但是要亲手包好一个粽子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粽子的大小不一,有的挺着一个大肚子,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秀气,不过论味道,也还算得上是绝对的正宗货。

  一锅粽子大约要在沸水里煮上几十分钟,待到一阵清香扑鼻而来,热气腾腾的粽子就可以出锅了。轻轻地剥开那一层粽叶,糯米的香气中夹杂着粽叶的香味,那才叫一个美啊!蘸上那香甜可口的糖水,一口咬下去,心里不禁感叹到:“此乃人间之一大美味啊!”蜂蜜一般的汁水从食道慢慢滑向胃,口腔里留下的是糖水的甜,糯米的鲜,粽叶的香……我学着古人的样子,一边回味着粽香,一边说到:“真可谓美哉,美哉!”

  外婆站在一旁说到:“这粽子确实香甜可口。”

  端午节的粽子,唯独钟爱外婆包的粽子。

端午的粽子作文9

  “粽子香,香厨房。艾草香,香满堂。”端午节到了,按照中华民族的民风民俗,端午这一天,人们要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猜灯谜等。今天,奶奶教我包粽子。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根据馅的不同,花样也多:豆沙粽、鲜肉粽、八宝粽、红枣粽、蛋黄粽、火腿粽等。

  奶奶是包粽子的能手。瞧,她熟练地把两片箬竹叶一扭,尖角“畚斗”的形状就出来了。然后,她往“畚斗”里装米,又用手压实,多余的粽叶按下,做好盖子,最后用绳子捆紧,三下五除以二就包好了一个粽子。

  我看得入神了,也想学包粽子。我拿起一片箬竹叶,一扭,嗨,也成了一只尖角畚斗!挺简单的嘛!我得意洋洋地给奶奶看。“错了!”奶奶放下手中的粽子说,“包粽子是有讲究的,你看,这箬竹叶光滑的一面是正面,颜色绿一些;粗糙的一面是反面,颜色浅一些,柄茎突出。包粽子时,要正面朝里,反面朝外。”奶奶一边说一边放慢速度给我做示范。

  等我学着把尖角畚斗做好了,一勺一勺往里面装糯米,中间放了香香的火腿咸肉馅,再盖上糯米,想用箬竹叶包上,可糯米像淘气的孩子老往外钻。怎么办呢?“傻孩子,一口气吃不了大胖子,你米放得太多了。只要放八成满就可以了。”奶奶帮我倒出一些米,接着用右手掌心把“畚斗口”多余的箬竹叶压下,当作盖子盖上,右手按住盖子,倒过来,把长出的箬叶按在粽子外表面,最后用绳子捆紧!这一步是最难的。我看一步学一步,看一步学一步……试了好久好久,终于包出了一只长有四只角的粽子了。

  我又包了第二个,扎绳子时突然想起忘了放馅,只好拆开箬竹叶,重新放,这回我放了一个大大的红枣馅。要盖“盖子”了,我又请奶奶帮忙,奶奶告诉我:“包粽子时米一定要压实,绳子要捆紧,这是需要力道,需要反复练习才有的经验,你多练多包,总会有进步的。”

  是的,学做任何事都需要多练。我一边包一边学,包了一只又一只,慢慢摸索出了一点经验。这真是熟能生巧啊!

  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锅里煮。一个多小时后,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箬竹叶,咬一口,真是又黏又甜。

  这个端午节,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品尝了粽子的`美味,还懂得了好多好多。这个端午节,我过得快乐又有意义。

端午的粽子作文10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相传古代诗人屈原就在这天投江,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作节日,有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囊、赛龙舟等风俗。

  端午节这天,老妈一大早就把我从温暖的被窝里拽了起来,嚷嚷道:“快起来,学包粽子了”。我慵懒地坐起来整理着头发,慢吞吞地洗漱。等这一切都进行完,我默默地走到餐桌旁,看到桌子上昨天就泡上的江米,花生,红豆,还有几天前就买好的蜜枣问妈妈:“我干啥呀?”妈妈说:“你拿上透明胶跟着爸爸先把艾叶插门上。”“好嘞!我爽快地答应着。”艾叶的味道非常香,我喜欢它的味道,而且它还防蚊虫呢。接下来就是包粽子了,起初,我是一点也不会,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傻傻地看着爸爸妈妈在包粽子,看了一会儿,感觉也没那么难,我也学着妈妈拿起两张粽叶叠在一起,然后用手捏住粽叶的两端,卷成漏斗形,可是粽叶不听我使唤,卷出来的形状奇奇怪怪的,妈妈看到后手把手的交我,还一直鼓励我。好了,漏斗形弄好了,我抓了一小把江米,放上三个花生,一个蜜枣,当我盖上粽子叶准备用绳子扎的时候,手抓不住粽子松开了,里面的东西全撒了出来,我有点生气,气自己太笨了。妈妈再次鼓励我:“你再试一次,可以用牙齿咬着绳子,一只手抓粽子,一只手缠粽子,这样你手上就有劲了。”我又开始了第二次尝试,前面的动作已经熟练掌握,到了后面,我怕还弄不好,我没有放那么多东西有点扁扁的,妈妈也一直提醒我慢点,不要急。我用了妈妈交给我的方法,拿着绳子,抓紧粽子,在粽子外面缠了好几圈,最后扎紧打结,终于包好了一个。拿给妈妈看,妈妈一直夸我,我心里美滋滋的。

  “呼”我们总算包完了全部,累死我了。想着以前都是妈妈自己一个人提前准备材料,一个人包。我感觉到了妈妈的辛苦,妈妈的累。妈妈说“休息休息,等着吃粽子吧,自己包的吃着更香。”“出锅喽”随着爸爸地喊声,我们闻着粽香味走过去,一人拿了一个自己包的品尝起来,好香呀!

  端午节这天,我们一家人边吃自己包的粽子,边看电视,其乐融融。我一连吃了三个,嗯,还是自己做的东西最好吃。

端午的粽子作文11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奶奶。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

  我也想亲手尝试一下包粽子的乐趣,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早上当我赶到奶奶家的时候, 奶奶已经准备好包粽叶的东西,有粽叶、有糯米、馅料、还有一些扎粽子的线。糯米雪白雪白的 ,像白雪一般。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几片粽叶把它们按顺序排好,再把这些叶子折成一个蛋筒型。我放了许多糯米,这时奶奶说:“你放的太多了,蜜枣往哪里放呢?”我连忙倒回一些米,然后选 了一颗圆圆的、晶莹透亮的蜜枣放了进去。奶奶又说:“你还可以放一些红豆呀。”我一想,这可是最好吃的红豆蜜枣粽呀。我连忙放了很多红豆进去,然后开始包粽子了,可是这时我才发现,我放的 米和红豆太多了,根本包不起来,洒了很多。我都有点灰心丧气了,这时奶奶安慰我说:“不要放弃,倒掉一些米和红豆,再试试你就会成功。”在奶奶的帮组下,我的第一个粽子终于包好了。我再接 再厉,又接二连三的包了几个粽子。虽然,这些粽子不像奶奶的包的那么精美,但是我心里还是很喜欢。你瞧,有的像肥肥的小猪,有的像瘦瘦的猴子,有的像圆鼓鼓的青蛙,大小不一,简直就是一个 动物粽子展览嘛。

  粽子包好了,有红豆蜜枣粽、有豆沙粽、有蛋黄粽、还有猪肉粽。奶奶把它们放入锅中煮。不一会儿,清香、诱人的粽子香味从锅里飘出来,我不停地咽口水,心里想:粽子煮好以后,我是先吃那个 小肥猪?还是那个小瘦猴呢?我想来想去决定还是先不吃了。我要把我的劳动成果送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让他们体会一下我的孝心。虽然,粽子不好看,但是他们一定会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 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的粽子作文12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包粽子_200字

  今天是端午节,我飞快地跑回家想早点跟奶奶学包粽子.回到家,只见奶奶已经在洗米了。我急忙做起作业。

  忽然,我听到奶奶的喊叫声:“丁柠,作业做完了,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我一听,一蹦三尺高,火速奔向厨房.到了厨房,我一看,奶奶已经包好了几只粽子,它们像列队的士兵整齐挺立,心想:“奶奶包得这么好,一定有决窍吧。”于是,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像模像样地包了起来:先拿起一片干竹笋叶,把它卷成凹斗形;然后加一点米,在上面铺一点红豆,把竹笋叶的一边蒙贴在凹斗上,再用绳子缠上几圈,打一个结,一只粽子就包好了。然后,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包了好几只粽子。奶奶一边包粽子,斜眼看看,边乐呵呵地夸我。

  吃晚饭的时候,我看着桌子上一盘盘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

端午的粽子作文13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

  我的家乡――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会有同一种感觉。满口喷香的糯米,氤氲香气中,仿佛升腾起成败英雄不灭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国。不禁对靳尚、张仪与郑袖的卑鄙无耻嗤之以鼻,为屈原的气节所折服。何为英雄?生死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仰天长啸?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隐隐的,似乎可见你将那无尽的沉沦抛进滚滚汨罗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汉!整个世界因你而美丽!折断柳条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袂,挽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你追寻真理的脚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来,手中的粽子已尽,才明白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最终空留叹嗟,沉沦不已……

  粽子在口,母亲在身边,家乡在心中。

端午的粽子作文14

  夏季的节日丰富多彩,而我对端午节情有独钟。在这个节日里,空气中弥漫着艾叶的淡雅清香与粽子的扑鼻香味,时不时传来锣鼓声和划桨声。再仔细聆听,远处传来汨罗江潺潺的流水声……

  时间后退到公元前278年。

  汨罗江边,矗立着一个人,他就是屈原。他的脸上满是悲愤,几天前,秦将白起攻破楚都,他却无能为力。他的选择是,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善良的人们为了不让鱼儿吃掉屈原的遗体,用粽叶包裹糯米蒸制成粽子,用线捆好,扔到汨罗江里,说,鱼啊,来吃粽子吧,别吃屈大夫的遗体啊……

  现在,端午节吃粽子成了一个重要的习俗。剥开那层墨绿色的外衣,露出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这就是端午节的味道。

  “艾叶香,香满堂……”儿时的童谣仍在耳旁萦绕。艾叶清雅淡雅,是一味著名的中药;。端午节这天,一棵棵艾草被用象征吉祥的红绳捆成一小扎一小扎。挂在门上。据说,将艾叶挂在门上,既可以辟邪,又可以驱虫。

  走进厨房,沸腾的锅中煮着几颗青鸭蛋。拿起鸭蛋,阵阵艾叶香扑鼻而来。艾叶不愧是端午的主角,处处都弥漫着清香。家乡有个有趣的习俗,端午那天,编织五彩袋,并在里面装个青鸭蛋,挂在脖子上。据说,在中午12点时,谁能将蛋不借助外力立起来,谁就会拥有一年的好运气。

  点雄黄也是端午节的一大习俗。传说,端午是蚊虫出行的时候。在端午时,将雄黄点在额头和耳根后,就能驱逐蚊虫。

  “咚、咚、咚”“加油!加油!”远处的江面上隐约传来声音,走近一看,江面上正在举行划龙舟比赛。两条龙舟在起点上就位。随着一声令下,比赛正式开始。

  龙头的鼓手负责助威,随着有力而有节奏的鼓声,一位位龙舟运动员迅速进入状态。“一二!一二!”他们大声喊着,给自己助威。手上的桨有节奏地划动,让龙舟往前驶去。“加油!”观众席上爆发出热烈的加油声。这似乎是运动员前进的动力,只见他们更加使劲了,龙舟在水面上飞快地前行,啊!近了!离终点近了!冲刺!在到达终点的一瞬间,观众席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划龙舟——端午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空气中弥漫的粽香,清新的艾叶香,划龙舟时的鼓声与观众的加油声,这些都是端午节的味道啊。

端午的粽子作文15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这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虽然离端午节还有近一个月,可超市里早已卖起了各种口味的粽子。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去年的端午节。

  每年快到端午之前,姥姥、姥爷就忙活起来了。他们早早地去市场买回粽叶,还有白白的糯米,把花生、金丝小枣、豆沙等辅料都准备好。

  端午节那天,我和妈妈来到姥姥家。听妈妈说,从她小的时候起,一到端午,姥爷就要包粽子,已经包了几十年了。包粽子是个技术活,家里只有姥爷一个人会包粽子。可是今天,我们一进门就看见姥姥正在和姥爷一起包粽子。妈妈奇怪地问:“妈,您怎么也包起粽子来了?”姥姥说:“你爸爸现在身体不好,一个人包不了那么多粽子了,等我学会了,明年就由我来给你们包粽子。”听了姥姥的话,我和妈妈看向姥爷,只见姥爷戴着老花镜,背微驼,拿粽叶的手有些微抖,他把两张长长的棕叶并排重叠在一起,围成一个小漏斗形,用勺放入糯米,再把棕叶折上几折,然后系上棕绳,一个四角尖尖,小巧别致的粽子就包好了。姥姥手脚麻利,也学会包粽子了,只是粽子的个头儿比姥爷包的总要大一号,而且棕叶裹的有些松散。不过我想,味道会同样好吃。

  妈妈对姥姥说:“以后您就别包粽子了,太辛苦了,咱们还是到超市买粽子吃吧。”姥姥说:“超市里的粽子哪有自家包的好吃。你们都爱吃粽子,现在我身体还好,还能包的动。”

  粽子全都包好了,满满的一大锅。姥姥放好了水,就上火煮起来,开锅后要用文火整整煮上三个小时,满屋子都飘散着粽子清香的味道。

  粽子终于煮好了,我迫不急待地抓起一个,打开棕叶一看,被煮得发黄的糯米泛着亮光,放入口中既柔软又滑润,和着甜甜的豆沙,又带着一股粽叶的清香,那味道直沁到人的心里。

  在姥姥家吃完了端午饭,姥姥还给大姨、二姨,还有我家各拿了一大包的粽子。姥姥、姥爷可真好,这么疼爱我们,可他们都已经是七旬的老人了。我望着他们满头的白发,心里在默默地祈祷,祝福他们永远健康长寿。

  今年的端午节,我和妈妈早已商量好,一大早就去姥姥家,我要和妈妈一起帮姥姥包粽子。

  我喜欢热热闹闹的春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可我最喜欢的还是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端午的粽子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粽子的作文06-21

端午的粽子作文09-03

端午的粽子作文01-14

端午的粽子作文12-31

端午的粽子作文01-07

端午粽子作文01-05

端午粽子作文05-30

端午的粽子的作文09-20

端午粽子的作文05-05

端午的粽子作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