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历史故事

时间:2025-09-12 10:01:04 小英 端午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端午节的历史故事(精选7篇)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节流传了许多津津乐道的故事传说,以下分享关于端午节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

关于端午节的历史故事(精选7篇)

  端午节的历史故事 1

  屈原投江

  说起端午节传说故事,最普遍的是屈原投江的故事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历史故事 2

  "涛神"伍子胥

  "涛神"伍子胥是非常经典的端午节传说故事,源自古代民间在端午节纪念伍子胥的.传说。相传吴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而赐死伍子胥,还下令取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钱塘江。两年后,越国攻打吴国,在八月十八那天,潮水汹涌,江面上鼓乐大作,老百姓看到伍子胥身披战袍,立在潮头,身边还站着4员大将,眼看着吴国兵败覆灭。老百姓都说这是天帝怜伍子胥竭尽忠心却被冤死,便封他为钱塘江涛神。于是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伍子胥,便在端午这一天以龙舟竞渡来迎接涛神。

  端午节的历史故事 3

  曹娥救父投江

  国人自古以来,崇尚“孝”,所以,端午节的最盛传的'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的历史故事 4

  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历史故事 5

  勾践操练水军

  勾践操练水军的故事,也是关于端午节比较经典的'传说故事,据说龙舟竞渡活动就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并打败吴国的历史。传说勾践战败被俘后,在吴国过了3年忍辱负重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立志雪耻,于当年五月初五端午节成立水师,开始操练。数年后,终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彰显勾践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初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端午节的历史故事 6

  白娘子现原形

  端午节白娘子喝雄黄酒现原形的故事,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至今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传说在端午节那天,老百姓都喝雄黄酒避邪,许仙按照法海教的办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推却不了许仙喝了酒后,马上现出蛇的原形,许仙立刻被吓死了。为了救活许仙,白娘子不顾自己怀孕,千里迢迢来到昆仑圣山偷盗起死回生的灵芝草。最后许仙被救活,知道白娘子真心爱自己,夫妻更加恩爱了。

  端午节的历史故事 7

  走黄巢

  走黄巢,是关于陆河端午节起源插艾草的一个故事传说。相传在黄巢起义期间的一年农历五月初五,在逃难的路上,一位妇女恰巧遇到了黄巢,当时她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里拉着一个较小的孩子,黄巢见这位妇女的行为不合常理,便问她为何如此。这位妇女回答说:“背着的是我的侄儿,拉着的是我的儿子,一旦黄巢追来,我就放弃自己的孩子,背着侄儿快速逃走。侄儿的父亲已经过世了,如果这个孩子被杀了,那么他家就绝后了。而我的儿子若被杀了,我还年轻可以再生。”黄巢被她这种崇高的德行所感动,于是对她说:“我就是黄巢,你不用怕,更不用逃,回去在自家的门楣上插上艾,我的军队就不会杀你们。”这位妇女回去照这样做。消息一传开,左邻右舍纷纷效仿。起义军来到这个村子看见家家户户的门楣都插上艾,认为他们都是好人,便没有杀他们。

【端午节的历史故事】相关文章:

历史经典故事06-21

端午节的历史典故08-17

端午节的历史典故06-11

苏联战争历史故事12-18

历史成语故事03-08

关于先礼后兵的历史故事10-09

关于孔子的历史故事10-22

尧舜让位的历史故事10-13

关于华清池的历史故事09-12

有关孙权的历史故事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