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25年元宵节灯谜·对联·色彩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对联吧,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你想知道对联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5年元宵节灯谜·对联·色彩,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灯谜大全
1、禁止放牛(打唐代诗人名一)
2、看上去很美(打一我国足球运动员2字)
3、“玄德请二人到庄”(打2字古礼仪用语)
4、遮住了花容月貌(打3字出版新词)
5、七日速变俏姿容(打一影星名)
6、宾客尽脱帽,洒泪来反思(打一音乐人,2字)
7、细雨如丝正及时(打古称谓二)
8、玄德先来,云长未到(打一田径运动员,2字)
9、此章节错误较少(打5字口语)
10、元宵隔日始营业(打4字出版名词,纸张类型)
11、战乱重圆何感叹(打9笔字)
12、不肖遭父笞,药疗得痊愈(打公安名词二)
13、太阳出来喜洋洋(打3字天文名词)
14、吾与一家人,离散又重逢(打一党史人物,2字)
15、“有连山”(打2字国际名词)
16、娘娘懿旨:刀下留人(打7字成语)
17、介入一部分(打2字音乐名词)
18、“夫妻本是同林鸟”(打4字电视剧)
19、滚滚长江东逝水(打2字手机品牌二)
20、文章不写半句空(打2字文学名词二)
21、不要江山要美人(打汽车品牌二)
22、寄人篱下为糊口(打16笔字)
23、“煌煌太宗业”(打一相声演员,3字)
24、做事手段好精明(打|3字教育机构简称)
25、曲意奉承不可取(打一港台歌星,2字)
26、还是分开吧(打一2字外国名)
27、这一章情节纯属虚构(打5字口语)
28、弃曹会刘本为云长心愿(打《三国演义》歌词一句)
29、高不成,低不就 (打一金融机构名称)
30、早穿皮袄午穿纱 (打医学名词一)
31、大会 (打成语一)
32、 不舒服 (打成语一)
33、人比黄花瘦 (打农业名词一)
34、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打近代烈士一)
35、天下谁人不识君 (打我国地名二)
36、荐之于平原君(打成语一)
37、东京北京通贸易 (打成语一)
38、未成油团 (打外国著名小说一)
39、卷尾猴 (打字一)
40、贞观之治 (打电影演员一)
41、唐代瑰宝 (打古代科学家一)
42、儿童节放假 (打中成药名一)
43、并非阴历初一 (打广西地名一)
44、孟母三迁 (打杂志三)
45、家中添一口 (打字一)
46、湖光水影月当空 (打字一)
47、百病不单由口入 (打外国故事片一)
48、千分之一百分之一 (打字一)
49、因 (打谚语一)
50、 甜咸苦辣各味俱备 (打字一)
51、魏蜀相争 (打经济名词一)
52、只公开谜目 (打出版名词二)
53、重点支援大西北 (打字一)
54、到黄昏点点滴滴 (打气象术语一)
55、座中泣下谁最多 (打文学名词二)
56、山中无老虎 (打法律名词二)
57、大胆改组 (打鲁迅作品篇名一)
58、巧立名目 (打字一)
59、专吃金木火 (打医学术语一)
60、天苍苍、野○○ (打白居易七言诗句一)
61、减四余二、减二余四 (打字一)
62、遇水则清、遇火则明 (打字一)
63、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 (打故事片二)
64、丫丫 (打文艺名词一)
65、长安美女 (此谜用心方能猜中,打词牌一)
67、凤凰台上凤凰游 (打数学名词一)
68、为什么要控制人口 (打成语一)
69、半价出售 (打字一)
70、伐 (打《十五的月亮》歌词二)
71、拦河坝 (打字一)
72、羊叫 (打词牌一)
73、蟋蟀对鸣 (打《木兰辞》句一)
74、曲 (打曹操诗句一)
75、分 (打广告用语一)
76、他有你没有,地有天没有 (打字一)
78、有凤凰而没有孔雀 (打字一)
79、画中不是田 (打字一)
80、(谜面空白无字) (打字一)
81、 说与旁人浑不解 (用红笔书写,打现代散文家一)
82、百年松柏老芭蕉(打成语一)
83、塞外秋菊漫野金 (打中药名三)
84、谢绝参观 (打常用语一)
85、夫人何处去(字)
86、 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字)
87、推开又来 (字)
88、高尔基 (打一字)
89、日近黄昏(打一中国地名)
90、珍珠港(打一中国地名)
91、大热天,猫,狗等都在气喘吁吁,只有羊在吃草。(成语)
92、有头无颈,有眼无眉, 无脚能走,有翅难飞。(打一动物)
93、夏前它来到,秋后没处找, 摧咱快播种,年年来一遭。(打一动物)
94、前有毒夹,后有尾巴, 全身二十一节,中药铺要它。(打一动物)
95、同穿衣服同穿鞋(打一与人有关的东西)
96、一线相通,飞行空中(打一物)
97、一片全是草的地(打一植物名称)
98、两对听觉器官(打一音乐家名)
99、刽子手的嘴脸(打一两字官名)
100、开花结桃,桃不能吃(打一物)
101、看上去有两头牛,其实一头也没有 (打字一)
102、牛吃草(打成语一)
103、鼠年岁末话牛年(打五字俗语一)
104、牛市就顶(打一安全警示语)
105、秘密养牛(打六字俗语一)
106、正月初一牛年到(打字一)
二、元宵节的对联
三千世界一曲笙歌春似海;千门灯火夜如年。
一帘春色门垂柳;万斛珠光地涌莲。
九华灯炬云中挂;五彩鳌山海上移。
三五星桥连月阙;万千灯火彻天衢。
三千世界笙歌里;十二都城锦绣中。
万户春灯报元夜;一天瑞雪兆丰年。
万户管弦歌盛世;满天焰火耀春光。
万里阳和春有脚;一年光景月当头。
万家灯火同秋月;大地光明不夜天。
万里河山铺锦绣;满城笙管乐太平。
及时大放光明夜;与物同游浩荡天。
飞龙舞凤成夜市;击鼓踏歌皆春声。
玉宇无尘,碧波万顷;银光有焰,喜气盈庭。
灯火良宵,鱼龙百戏;琉璃世界,锦绣三春。
灯火万家,良宵美景;笙歌一曲,盛世元音。
远景近景,良宵美景;灯花礼花,火树银花。
千门挂红灯,灯火迎佳节;万树绽银花,花团闹元宵。
不夜灯光,便是玲珑世界;通宵月色,无非圆满乾坤。
灯月交辉,庆三元而开极;花树并茂,贺六合以同春。
放出花灯,天上银河失色;听来箫鼓,人间茅屋生春。
复旦重赓,已被薰风之化;分阳可惜,何须秉烛而游。
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太白清狂,好对金樽邀月饮;更生勤读,自有藜杖照书来。
火树银花,今夜元宵竟不夜;碧桃春水,洞天此处别有天。
玉宇无尘,月明碧玉三千界;银河有影,人醉春风十二楼。
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龙烛凤灯,灼灼光开全盛世;玉箫金管,雍雍齐唱太平春。
乐事逢春,装成锦绣辉元夜;歌声彻晓,引得嫦娥动春心。
乐事无边,万户春灯传五夜;太平有象,一天晴雪兆三丰。
地乐天乐,地天共乐元宵夜;灯辉月辉,灯月交辉太平春。
光耀银花,一刻千金春对酒;清传玉漏,五更三点月留人。
灯月交辉,伫听笙歌欢四野;雨旸时若,式观丰阜乐群黎。
时际上元,玉烛长调千古乐;月当五夜,花灯遍照万家春。
皓月满轮,玉宇无尘千顷碧;紫箫一曲,银灯有焰万里春。
宝烛散春辉,挹清光于灯月;金吾开夜禁,同乐事于钧天。
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良宵美景,万家箫管乐丰年。
三、中国七彩元宵节
今天是元宵了,在我们这个地方,掌灯时分,按照传统习俗,元宵灯节,本应在熙来攘往、穿梭如织的人群中赏花观灯的,只是都市斑斓的霓虹消了它的颜色,繁杂的晚会夺了它的喧闹,街里巷外冷冷清清,一点没了应有的热闹,如果不是对着日历,我几乎要忘了已经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还好,睿智的古人早把这一抹节日的色彩重重地留在了诗句里,即使时光荏苒,岁月更迭,也不曾有丝毫的褪减,荧荧的灯火于泛黄的书页中,独自美丽。读着,我们仿佛也看见了那隐隐绰绰的灯光,绚烂着赤、橙、黄、绿、青、蓝、紫……
赤
清代诗人姚元之在《咏元宵节》中写道“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诗中描绘的是一片灯红酒绿中青年男女彻夜狂欢的喧哗场景,宝马香车,灯影摇红,置身其中,只见衣香鬓影,觥筹交错,又有谁还会去留意天边那一轮寂静清幽的圆月呢?
橙
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云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这里则是另一番意味了,节日里灯月交辉,相映成趣,游人在火树银花的灯海中流连忘返。全诗仿佛被一层暖暖的橙色笼罩,不经意间,随星光月影渐渐弥漫开来,正应了此刻,素淡的心情。
黄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被人们千古传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诗人眼中尽管灯花开了一树又一树,如千树万树般繁多灿烂,可那魂萦梦绕的伊人,却俏立于凄清阑珊之处,孤独着她的美丽,索莫着她的青春,灯火零落,明明灭灭,雅致清丽,如梦似幻,回首之间,昏黄一片。(另,这只是从审美感兴的角度来欣赏了,至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比作“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中之最高境界,是以更高的哲学眼光来理解,又另当别论了~)
绿
明代才子唐伯虎不甘寂寞,也曾赋诗一首颂灯节:“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宵》),到底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啊,在别人眼中是灯是月,在他眼中却尽是如花美眷云鬓发间的步摇珠翠,碧玉的青翠,暗淡了灯火的流丽,不知才子佳人可会在良辰笙歌中只顾着缠绵缱绻,迷失了归路?
青
清朝学者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诗人对着一阑如水的月色,一窗氤氲的灯火,不乏闲情逸致,挑灯捧书夜读。月光伴着春色扣门而来,引檐而入,青青的灯火将书窗照得通明,如同照着一颗清澈的心。
蓝
都说初恋是粉色的,忧郁是蓝色的,那么朱淑真的这首《生查子元夕》,就应该是浸染了这两种纯净的颜色。上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的是一对小儿女月夜喜孜约会的欢愉热情,花前月下,柳枝掩映,月色如洗,风光旖旎,宛如粉色般娇艳。而今昔何夕?“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为何一轮明月依旧,一市花灯依旧,可是一心怀念之人却一去无了踪影?泪眼问灯灯不语,眼空蓄泪湿衣袖……可怜这翘首盼郎归的女子,心也随着一次又一次的伤悲跌入了蓝色的深渊。这晚的月光便是见证。
紫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曰》中写道:“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商隐的诗虽然爱读却总有许多晦涩不解之处,比如此诗中的“紫姑”所指何人或是何物?是着紫衫的姑娘吗?如果是,那么“月色灯山满帝都”,灯既已汇集成山,这紫姑会不会一起消融在了这闪烁的灯山之中,而这满山灯火,是否也会记取紫姑的一抹紫色?一夕的绚烂,可会永恒? ……
赏着诗里的七彩颜色,心情也不再落寞,只觉空静得如同一片幽谷,散去了浮世的喧嚣,虽有些许挥之不去的怅惘,可是抬头见的,是美丽纯净的天空,清朗明亮的月光,和顽皮眨眼的星子,夜幕变得如此温柔,心也跟着温柔润湿起来。
四、元宵节习俗
1.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2.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3.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4.舞狮子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5.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6.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7.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8.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今年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9.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贵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10.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 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11.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里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元宵节灯谜·对联·色彩】相关文章:
元宵节的灯谜09-28
元宵节灯谜答案02-26
元宵节猜灯谜11-02
【精】元宵节灯谜02-23
【推荐】元宵节灯谜09-28
元宵节经典灯谜优秀03-07
元宵节猜灯谜02-22
元宵节灯谜精华10-03
元宵节儿童灯谜10-30
鸡年元宵节灯谜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