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5-07-24 14:16:07 小英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2025关于羊的成语故事(精选7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还记得都学过哪些成语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5关于羊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5关于羊的成语故事(精选7篇)

  羊的成语故事 1

  挂羊头卖狗肉

  用来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挂羊头卖狗肉”其根本的内涵就是:表里不一,狡诈欺骗。

  成语故事:春秋有一段时期,齐国女人流行着男装,给国家的运作带来了许多麻烦。于是齐灵公下了一道圣旨:凡是被发现穿男装的女人,一律剥光衣服示众,还要惩罚她家里的`男人。够严重的处罚吧?

  可是每当官兵上街巡逻,那些女人顶多是惊叫着跑开,女人穿男装的现象丝毫没有得到改变。为此齐灵公很是烦恼。最后,晏婴给他讲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故事,齐灵公恍然大悟,最后齐国终于不再有女人穿着男装到处乱晃。

  原来这种流行的源头在于齐国的后宫。上至皇后、齐灵公的宠妃,下至嬷嬷宫女,无不如此。怪不得平民要效仿,并对齐灵公的圣旨有恃无恐——你自己带的头,有资格反对么?

  羊的成语故事 2

  歧路亡羊

  亡:丢失。在岔道上跑丢了羊。比喻人生道路复杂,掌握不好方向会误入歧途,以致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成语故事:杨子的邻居家丢失了一只羊。这位邻居已经带领了他的家属亲友等人去追寻,又来请求杨子的童仆帮忙去追寻。杨子问道:“嘻,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居回答说:“岔路太多了。”

  追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邻居:“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没有追到,还是让它跑掉了。”杨子问:“为什么会让它跑掉呢?”邻居回答说:“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它到底从哪条路上跑了,所以只好回来了。”杨子听了,心里难过,改变了脸色,很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他的学生觉得奇怪,问他说:“羊是不值钱的牲口,又不是您自己的,而您却不说不笑,为什么呢?”杨子不回答,学生不知道杨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杨子的学生孟孙阳从杨子那里出来,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心都子。有一天,心都子和孟孙阳一同去谒见杨子,心都子问杨子说:

  “从前有兄弟三人,在齐国和鲁国一带求学,向同一位老师学习,把关于仁义的`道理都学通了才回家。他们的父亲问他们说:‘仁义的道理是怎样的呢?’

  老大说:‘仁义使我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把名声放在生命之后’。

  老二说:‘仁义使我为了名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老三说:‘仁义使我的生命和名声都能够保全。’

  这三兄弟的回答各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而同出自儒家,您认为他们三兄弟到底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

  杨子回答说:“有一个人住在河边上,他熟知水性,敢于泅渡,以划船摆渡为生,摆渡的赢利,可供一百口人生活。自带粮食向他学泅渡的人成群结队,这些人中溺水而死的几乎达到半数,他们本来是学泅水的,而不是来学溺死的,而获利与受害这样截然相反,你认为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

  心都子听了杨子的话,默默地同孟孙阳一起走了出来。出来后,孟孙阳责备心都子说:“为什么你向老师提问这样迂回,老师又回答得这样怪僻呢,我越听越糊了。”

  心都子说:“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丧失了生命。学的东西不是从根本上不相同,从根本上不一致,但结果却有这样大的差异。只有归到相同的根本上,回到一致的本质上,才会没有得失的感觉,而不迷失方向。你长期在老师的门下,是老师的大弟子,学习老师的学说,却不懂得老师说的譬喻的寓意,可悲呀!”

  羊的成语故事 3

  羚羊挂角

  关于羚羊挂角的出处,最早见于《埤雅·释兽》: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说:“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他还用“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来形容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灵玄远的诗境。

  后人们将其理解为禅宗用语,比喻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妙语”。引申开来,我们以“羚羊挂角”来比喻意境超脱,不着形迹。

  成语故事:

  有一种野生的羊,名叫羚羊。它比绵羊要大一些,长着一对向前弯曲的角,这对角不但是它的武器,还有另一种奇妙的功用,夜晚,它跑到大树底下,找到一根横枝,就高高一跃,把角挂在枝上,就这么吊着睡觉了。凶猛的虎豹沿着它的足迹,嗅着它的气味追踪而来,追到树下,突然足迹没有了,气味也消失了——它们怎么会猜想到:羚羊高高挂在树上呢?山上的人们,有时在黎明时刻,看到了羚羊,还以为是有人在树上上吊死了。及至走近,它一跃而下,跑得飞快,一会儿就瞧不见了。

  羊的成语故事 4

  亡羊补牢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出自 《战国策楚策》。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政治,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秦国派兵攻打楚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楚襄王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

  此时想到大臣庄辛曾经反复忠告,后悔不已,庄辛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后来积极纳谏,励精图治,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

  羊的成语故事 5

  羊羔美酒

  羊羔:酒名。泛指美酒。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景公十五年,晋国要大举讨伐楚国。权臣栾武子下令四处抓兵拉夫,百姓们纷纷逃离家乡。

  栾邑程村,有个靠卖米酒为生的程福,也逃到山中。十天过去,带的.干粮早已吃光。他实在熬不住了,就趁着天黑人静,偷偷跑回家中。

  妻子马氏看到丈夫几天来消瘦了许多,很是心疼,就把家中仅有的一只小羊羔杀了。又热上一壶家酿的米酒。忽听街上一阵喧嚷,马氏藏好丈夫,慌忙中把羊羔肉汤和米酒一起倾倒在米酒缸中。

  直到第二年,晋国打败了楚国。程福这才敢回到自己的村里来。夫妻相见抱头大哭,程福走到酒缸旁,忽然闻到一阵酒香。他掀开缸上扣的陶盆,芳香醇美的气味扑鼻而来。原来,倒上羊羔肉汤这米酒没有变坏,反而更香甜醇美了。

  程福把羊羔美酒献给栾武子。武子大喜,下令免去程福夫妻的徭役,让他们专门酿制羊羔美酒。

  羊的成语故事 6

  顺手牵羊

  唐朝中期,各镇节度史都拥有军事、经济大权,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蔡州节度使的儿子吴元济在父死之后,起兵叛乱。唐宪宗派大将李愬[sù]。担任唐州节度使,剿灭吴元济。

  李愬到任,放风麻痹吴元济。散布说,我是个懦弱无能的人。朝廷派我来,只是为了安顿地方秩序。至于攻打吴元济,与我无干。吴元济观察了李愬的动静,见他毫无进攻之意,也就不把李诉放在心上了。

  其实李愬一直在思考攻打吴元济老巢蔡州的策略。他趁机擒获了吴元济手下的大将李佑,对他优礼有加,感动了李佑。李佑告诉李愬,吴元济的主力部队都部署在洄曲一带,防止官军进攻,而防守蔡州城的不过是些老弱残兵。蔡州是吴元济最大的空隙,如果出奇制胜,应该迅速直捣蔡州,活捉吴元济。

  李愬在一个雪天的.傍晚,率领精兵抄小路,神奇地直抵蔡州城边,趁守城士兵呼呼大睡时,爬上城墙,杀了守兵,打开城门,部队静悄悄涌进了城。筹吴元济从睡梦中惊醒,发现宅第已被围困,负隅顽抗,终于被捉。李诉将吴元济装进囚车,押往长安。驻扎在洄曲的董重质见大势已去,也向李愬投降。

  羊的成语故事 7

  羊肠小道

  北魏时期,郦道元在编写《水经注》时,曾亲自考察太行山。他沿着一条山路前行,只见道路狭窄曲折,最窄处只能容一人通过,两边是陡峭的悬崖。当地向导说:“这路叫‘羊肠坂’,连山羊走都要小心翼翼。”

  郦道元在书中写道:“羊肠坂,盘曲如羊肠。” 后来人们用 “羊肠小道” 形容山路崎岖。明朝徐霞客游历黄山时,也曾在日记中提到:“行羊肠小道,步步惊心,然登顶后所见云海,毕生难忘。”

  这条成语不仅描绘了道路的.形态,更暗含着一种人生哲理:最艰难的路径,往往通向最壮丽的风景,就像山羊在悬崖上踏出的路,虽险却能抵达丰美的草地。

【羊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十二生肖之羊的成语故事11-20

有关关于羊的成语故事31个12-30

雪羊羊作文04-16

喜羊羊与黑太狼04-07

喜羊羊与灰太狼04-06

新喜羊羊与灰太狼07-31

喜羊羊与灰太狼作文11-08

喜羊羊与灰太狼作文[精选]02-22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作文11-11

喜羊羊与灰太狼作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