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悬河是贬义词吗
贬义词是指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词。相关成语有见利忘义、遗臭万年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口若悬河是贬义词吗,欢迎大家分享。
口若悬河是褒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解释: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口若悬河造句:
1) 他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2) 他口若悬河绘声绘色给我们讲述了游历泰山的经过。
3) 他的演讲很精彩,口若悬河,妙语连珠。
4) 口若悬河的人,说话不一定实际。
5) 小李本不善于说话,可当时却像鬼使神差似地口若悬河。
6) 他口若悬河地讲完了这个故事。
7) 他生性木訥,并不是一个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人。
8) 他一反平常的结巴,口若悬河似地辩论起来。
9) 他能说善道,每次发表言论都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10) 他是个口若悬河的`,兴致勃勃的,讨人喜欢的健谈家。
11) 老刘这人别看他讲起话来口若悬河,实际上肚子里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12) 他善于辞令,口若悬河,真是当外交官的好人才。
13) 同班同学小刘每次讲起武侠故事就口若悬河,一时半会停不下来.
14) 客队的主辩口若悬河,咄咄逼人,难以招架。
15) 只听他口若悬河地在那儿瞎吹,却不见有几个人在听。
口若悬河的成语故事
【汉字书写】:
口若悬河
【汉语注音】:
kǒu ruò xuán hé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庆义《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王衍)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口若悬河的意思】:
若:好像;悬河:瀑布、倾泻的激流。嘴像悬河,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像河水倾泻一样。形容人能言善辩,话多得说不完。
【口若悬河的近义词】:
夸夸其谈、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能言善辩;
【口若悬河的反义词】:
笨嘴拙舌、沉默寡言、张口结舌、噤若寒蝉、闭口无言;
【口若悬河的故事】
郭象,字子玄,是晋朝时期赫赫有名的一位大学问家。郭象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才高八斗的人,他能够留心观察,冷静地思考其中包含的道理,特别是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因此,他的知识可谓学富五车,对于事情也有独到的个人见解。郭象后来又专心致志地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获得了更多的心得。过了若干年后,朝廷多次派人来请郭象做官,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好答应在朝中做一名小官。由于他的知识面包罗万象,所以无论是什么东西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也非常好,又喜欢发表自已的见解,每个人在听他谈论的时侯,都会觉得津津有味从而百听不厌。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非常欣赏郭象的口才,他经常在别人面前夸赞郭象说:“听郭象这样才气无双的人说起话来,就好像一条倒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停止的时侯。”郭象是因为见多识广才能够达到口若悬河的境界,而不是像有些人只是说重复过很多次的话语。
【口若悬河例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酈生復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鲁亮侪)年七十余,银髯垂腹,口若悬河。”
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运动演讲大会,回答时侃侃而谈,口若悬河。”
映泉《白云深处》第一章:“话匣子一找开,他口若悬河,声如洪钟,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当年的战斗生活。”
【口若悬河造句】
尽管外面很多人都羡慕他能够口若悬河的聊天聊得乐不思蜀,但他的老丈人却对此不屑一顾。
他口若悬河的精彩演说为他赢得了成千上万选民的选票,这成了他事业上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
【口若悬河是贬义词吗】相关文章:
口若悬河是贬义词吗?02-27
口若悬河是贬义词吗?10-04
关于口若悬河是贬义词吗02-21
口若悬河是贬义词吗2篇04-21
口若悬河是贬义词么05-10
口若悬河是不是贬义词03-04
口若悬河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12-19
口若悬河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08-12
口若悬河是褒义词吗?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