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作文3篇(精华)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变化》的作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变化》的作文 篇1
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啊,一转眼的时间,家乡的小土屋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了长达千里远的柏油马路,再也没了尘土飞扬的日子,不会一走路就遇到垃圾了。
家乡的变化在那几十亩的广场上,人们在广场上种植了花花绿绿的花草树木,使得家乡更是焕然一新人们还在广场上敲起了大鼓,扭起了秧歌,练起了剑道,耍起了拳法,个个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
家乡最大的变化在学校里,原来的“三只腿”的破桌子变成了黄澄澄的桌子……
家乡最大的变化无处不在,使得我们对自己的家乡充满了自豪!
《变化》的作文 篇2
我的家乡,从以前的其貌不扬到现在的美丽可爱,令我感慨万千,她就是——西航。
就拿西航公司的中厂门来说吧!记得我小的时候,中厂门四处都是大树,地面全是土地。只要刮风,到处都会尘土飞扬。倘若下雨,遍地都是泥泞不堪。
而如今的中厂门呢!真是焕然一新,她以崭新的面貌来迎接你的到来。那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花岗岩蒲城的广场地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明亮。中厂门广场有一个大型的音乐喷泉,每到晚上,它看上去五光十色、变化多样。有的像水帘洞;有的像雄鹰展翅;还有的像高山瀑布直泻而下……气势宏伟、壮观,令人陶醉。在喷泉的西北边,有一块巨大的灰色岩石,上面醒目地刻着四个红色的大字:红旗广场。在喷泉的正后面,有一个红黄相间的“大火球”耸立在高空,她象征着西航的未来更加生机盎然、美丽无比。“大火球”的后面是用汉白玉修建的升旗台,具有传统气息。19。58米高的银白色旗杆和蓝色“八一”字形的厂大门组成的1958年8月1日寓意着西航自58年建厂以来的蒸蒸日上、勃勃生机,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在广场的四周,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争奇斗艳、色彩斑斓。花丛中散发出缕缕清香。水杉、银杏、白玉兰等名贵树木比比皆是,再加上千姿百态、品种繁多的灯饰把广场照得如同白昼。啊!现在的中厂门真是美丽极了,仿佛她也在过新年,像小朋友们一样,穿上了漂亮的衣裳。
除了中厂门之外,我们学校也有了变化。现在的自动伸缩大门取代了原来的手推两扇大铁门。一栋栋教学楼拔地而起,红绿相间的塑胶操场,令人耳目一新。在北教学楼后面,添加了不少娱乐设施,还有生态园呢!
我的家乡在变化……她真的变了,变得越来越美了。我爱我的家乡——西航。她是那么的高贵、典雅,韵味十足
《变化》的作文 篇3
我的家乡在柳江县百朋镇,爷爷、奶奶和二叔就住在那儿的一个小村庄里。
印象中,二叔是个特别抠门、特爱贪小便宜的人。以前过年过节回家乡,二叔总是向爸爸和伯伯要钱来准备饭菜,二叔的家境也不算困难。“我们一年才回来几次,你连准备几顿好菜的钱都没有?”我常这样想。
我们给爷爷、奶奶买的食品,二叔总叫他的儿子到两老那里要,吃完了那边的再吃自家的。有一次我想在二叔家拿个果子吃,表弟却说:“到奶奶那儿要!”嗬,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我们要走了,奶奶说要让我们捉只鸡带回去,二叔却说他的鸡要留来卖个好价钱,不能给我们。
此外,二叔还经常带着他的`儿子来向爸爸借钱,可若想要回借给他的钱,那是不可能的。但每次妈妈都会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二叔和表弟,他俩也从不客气,表弟的肚子每回一吃饱便鼓得圆圆的,而且似乎还不满足。“对二叔这种人还如此盛情款待,妈妈真是的!”我对二叔从没好印象。
几年前伯伯把爷爷、奶奶接到了他家里,所以几年来我再没回家乡,也再没见过我的二叔。
可几天前我放学回到家,却又见到了他,他正在和爸爸聊天。我的心里顿时不快:“怎么又是他?他是来借钱还是来混饭呢?反正不会是好事!”
吃饭时,我仔细打量了一番二叔:哟,穿上西服了,还扎了领带!“哼,有钱穿这么好还来借钱!”
饭桌上,我吃到了鸡,香香脆脆的,可美味啦。妈妈说:“这是你二叔拿来的。”“哟,太阳从西边出来啦,”我心想,“真难得。这次是想多借点钱吧!”
“力力,你猜我这次来干吗?”二叔喝了口酒,很兴奋。我苦笑,心想:“能干吗?哼!”
“给你爸还钱!”
什么?我没听错吧?
爸爸对我说,二叔现在发达了,他承包了养鸡场,自己当起了老板,由于对顾客大方,不贪小利,生意做得很好。抠门的二叔不贪小利?千古奇闻哪!
“对了,哥,你记一下我的手机号码,以后找我方便点。”二叔对爸说。“哟,二叔都有手机啦!”我说。“这不算什么,我们村不少人都有!”
【《变化》的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变化》的作文02-11
《变化》的作文(经典)05-14
(经典)变化的作文11-01
【经典】《变化》的作文01-23
《变化》的作文01-10
《变化》的作文[经典]02-04
《变化》的作文【精选】03-15
变化的作文【精选】12-10
变化的作文(经典)12-13
《变化》的作文【经典】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