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26除夕夜四大禁忌
春节在每一个华夏子孙心目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个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节日,春节有着非常繁多的风俗,而且各地的风俗还会有所差异。在除夕这一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提前开始准备,务必要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一年。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2026除夕夜四大禁忌,希望有所帮助!
2026年除夕之夜的四个禁忌
忌讳遗留下浆糊。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们在春节来临前都会贴窗花、对联,那么剩下的浆糊就要处理掉,若不处理就会有日子越过越糊涂之意。
忌讳随意倾倒污水和垃圾人们认为乱倒污水和垃圾,随地便溺,都会有将污物溅洒到神灵身上的可能性,引起神灵的愤怒,进而得到灾祸。
忌讳彼此之间串门。与大年初一不同,除夕夜进餐时,不应该去打扰他人,也特别忌讳别人过来,因为这种行为被称作“踩年饭”,会让全家人都染上霉运。
不能破坏鱼的形状。除夕夜,合家团聚共享“团年饭”,非常喜庆热闹。吃年夜饭时,桌上那道鱼菜肴是轻易不能动的,因为这条鱼不仅是一道菜,还有“富裕”和“年年有余”的寓意,代表着新一年的好运气,严格来说装饰意味更强,是不能破坏掉的。
2026年除夕有哪些细节不能被忽略
除夕不能留去年的春联
除夕不可使用去年留下的春联,否则将视为不祥。
春联张贴完毕不可议论
张贴时可由旁人提示张贴的位置,春联一旦张贴完毕,旁人就不得再议论是非,否则会令家人不快。
除夕不能放短炮
沉闷又短促的爆竹,只有办理丧事时才燃放,所以过年时这样的爆竹是千万不能燃放的,民间认为这种爆竹只能给家庭带来晦气。
除夕之前为什么要祭祖
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种鬼神二类。祭祀乃起源于商朝,商人认为鬼神有很大的权威,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所以他们十分崇敬鬼神。他们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且以人鬼-祖先为祭拜的主要对象。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了,灵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祸、赐福与子孙,因此他们每天都排定日程,虔诚祭祀。这种崇拜祖先的观念一直延续到现今,形成我国文化的特色。再者,东汉时的丁兰(二十四孝之一)以砍柴为生,常因母亲未能按时送饭,而怨怒再三。一日因见乌鸦反哺恩情受感,见母前来便迎向前去,母不解其举,于惊慌之余,竟投河自尽。丁兰救援不及,只得一木,于是以之为母日夜祭拜,此一孝举流传民间,亦形成日后人们祭祖之习俗的由来。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祭祖介绍
各家各户的祭祖则虽是一番形式。很多地方都是在吃晚饭前进行。先是到自家的坟茔地祭祀,有的只是磕头,有的还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称为“给老祖宗送席”。祭祀的顺序当然是从坟地中辈份最高者开始。把炕桌摆在坟前,磕头行礼,再倒一盅酒于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后,把饭菜埋进土里,算是给祖宗们“送去”了,同时还要在坟前烧纸,算是孝敬祖先们过年期间的“零花钱”。
主要的祭祀则是在家中进行,时间多是在除夕晚饭前后,民间称之为“接老祖宗回家过年”。因为传说死者的魂灵不能在白天行动,所以要等天黑以后进行,以满族人家的做法比较典型。先将香炉、香筒、烛台 (俗称五供)或者木香碟,摆放在西炕上或堂箱的箱盖上,将平时放在“祖宗匣”里的族谱“谱单”(世系表)请出打开挂在西墙上,有的人家因不是长房主枝没有谱单,则按照谱书的记载把自己各代直系祖先的“名讳”写在一张长纸条上张挂,俗称“祖宗条子”或“谱条子”,也有的是摆放木牌位。摆挂好后开始上香摆供,全家大小依次磕头行礼。所摆的供品一般是面食和水果之类。许多人家专门为除夕祭祖蒸白面馒头,每个上面点一个红色的圆点,每两个平面相合摞在一起为一组,一般是三至五级,各盛放在白色瓷盘当中。这些供品一直摆到正月初五,而且从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两次在祖先神位(谱单)前上香,直到初五晚上,才经行礼后把“老祖宗”送走,即将谱单或牌位收归原处。还有一些地区在除夕晚上为去世不久的祖父母或父母举行一些祭奠仪式。比较有特点的是将其生前穿过的衣服叠好摆在炕上,然后晚辈们跪下磕头,嘴里还要说“(对长辈的称呼)回家来过年吧”。另有在房山头“落地式”烟筒根处烧纸祭奠,因民间传说这里是本家亡故之人魂灵常栖身之处。烧纸时嘴里还要“叨咕”一些寄托思念和请求保佑的话语,而且相信祖先们一定会听到,给家里人带来幸福和安康。
除夕的习俗有哪些
1、贴春联
在大年三十到来之前,对于每家每户来说,别的门饰可以忽略不计,但一定要贴上一副红彤彤、喜洋洋的春联,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写作素材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也预示着来年的好兆头。
2、包饺子
大年三十包饺子是中国的传统,大年三十这天一定要吃饺子,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早起包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花生或其他果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3、点灯笼
大年三十都要在家门前挂上红彤彤的灯笼,春节期间都要彻夜通明。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不能关灯,这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4、吃年夜饭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合家团圆的一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每家每户的年夜饭都置办得非常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
5、看春晚
全家团圆最少不了的就是收看每年一次的春节晚会,春节晚会已经逐渐成为大年三十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全家老小聚集在电视前收看春节晚会,这种喜乐融融的氛围可是任何节日都难以比拟的。
6、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7、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8、守岁
年三十守岁的习俗也是很久就留下来的,一是晚上全家都要说一些吉利的话,不要说一些晦气的话,二是要在凌晨12点后睡觉,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
9、放烟花
以前的时候,在年三十,很多地方都会燃放烟花爆竹,有些是固定地点,有些是个别家户自己放的烟花,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很多地方已经取消了此习俗(不过在一些地方还是有燃放的)。
10、压岁钱
到了晚上吃完年夜饭,晚辈的要给长辈的拜年,然后长辈的会给晚辈的发压岁钱,一般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前是有磕头的习俗,但现在已慢慢消失了,不过也有磕的(你们那现在还磕头吗?)。
除夕吃什么传统食物
饺子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饺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经常吃到的一种食物,但是除夕时候吃的饺子和平常是不同的,它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意义。
元宵
元宵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元宵一般当早点或年饭主食,不管是餐馆酒店还是家中,都很流行这道美食。喜欢吃甜食的人,更是对它情有独钟。
鱼
春节吃鱼可是有讲究的,预示着年年有余。在除夕的时候吃不同种类的鱼,代表了不同的寓意,比如鲤鱼和鲫鱼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的意思。
年糕
全国各地几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而南方的年糕除了甜的还有咸的,还可以炒着吃或者是煮汤喝。
腐竹
腐竹寓意“富足”,也是除夕不可少的一道菜。我们都知道,腐竹的原料是黄豆,和黄豆相比,腐竹的营养价值更高,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在平常的时候,可以多吃一些腐竹。
猪手
因为猪手寓意着发财就手,做什么都会顺顺利利,是一道寓意十分好的菜,所以在除夕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有吃猪手的习惯。
长年菜
台湾春节第一餐吃“长年菜”,这是一种长茎叶,有苦味的芥莱。在除夕当天,人们切菜时,将蔬菜切得比平时长,因而得名,寓意长长久久,来年收益更多。因为长年菜所代表的美好寓意,所以在除夕的时候,这种菜非常的受欢迎。
【除夕夜四大禁忌】相关文章:
毕业生面试技巧的四大禁忌10-01
沙丁鱼的禁忌10-03
简历写作的禁忌12-20
减肥禁忌总结09-11
吃鳝鱼的禁忌03-15
社交礼仪的禁忌11-16
请示写作的禁忌08-10
立夏的风俗禁忌09-26
冬至扫墓的禁忌12-22
大寒节气的禁忌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