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11-15 09:58:06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最新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最新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2

  金属活动性——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示为不一致,如Cu和Zn:金属性是:Cu>Zn,而金属活动性是:Zn>Cu。

  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但是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7.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

  8.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优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9.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其金属性越强。

最新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3

  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和C6H6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举一例: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2、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

  1.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烯烃和环烷烃;

  2.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炔烃和二烯烃;

  3.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醇和醚;

  4.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醛和酮;

  5.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羧酸和酯;

  6.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

  3、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Fe作催化剂;②浓硝酸: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③浓硫酸:70~80℃水浴;共热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浓硫酸共热

  5.酯化反应:浓硫酸共热

  6.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7.酚与浓溴水或浓硝酸

  8.油酯皂化反应

  9.(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4、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烯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炔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二烯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H2、Cl2

  苯乙烯的加成: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含醛基的化合物的加成:H2、HCN等酮类物质的加成:H2

  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

  5、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苯酚和甲醛:浓盐酸作催化剂、水浴加热

  二元醇和二元羧酸等

  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8、能跟钠反应放出H2的物质

  (一)有机

  1.醇(+K、Mg、Al);

  2.有机羧酸;

  3.酚(苯酚及同系物);

  4.苯磺酸;

  (二)无机

  1.水及水溶液;

  2.无机酸(弱氧化性酸);

  3.NaHSO4

  注:其中酚、羧酸能与NaOH反应;也能与Na2CO3反应;羧酸能与NaHCO3反应;醇钠、酚钠、羧酸钠水溶液都因水解呈碱性。

最新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4

  一、水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

  1、水作氧化剂

  (1)水与钠、其它碱金属、镁等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碱

  (2)水与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铁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铁)

  (3)水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煤气”

  (4)铝与强碱溶液反应

  2、水作还原剂:水与F2的反应

  3、水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水电解

  水电解

  4、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1)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2)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3)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二、水参与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1、水合、水化

  (1)水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酸性氧化物化合成酸。(能与二氧化硅化合吗?)

  (2)水与氧化钠、氧化钙等碱性氧化物化合成碱。(氧化铝、氧化铁等与水化合吗?)

  (3)氨的水合、无水硫酸铜水合(变色,可检验液态有机物中是否含水)、浓硫酸吸水、工业酒精用生石灰吸水然后蒸馏以制无水酒精、乙烯水化成乙醇

  2、水解

  卤代烃水解、乙酸乙酯水解、油脂水解(酸性水解或皂化反应)、水与碳化物——电石反应制乙炔、盐类的水解、氮化物水解、糖类的水解、氢化物——氢化钠水解

  3、名称中带“水”的物质

  (1)与氢的同位素或氧的`价态有关的“水”

  蒸馏水—H2O、重水—D2O、超重水—T2O、双氧水—H2O2

  (2)水溶液

  氨水—(含分子:NH3,H2O,NH3·H2O,含离子:NH4+,OH-,H+)

  氯水—(含分子:Cl2,H2O,HClO,含离子:H+,Cl-,ClO-,OH-)

  卤水—常指海水晒盐后的母液或粗盐潮解所得溶液,含NaCl、MgCl2、NaBr等

  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1∶3)

  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

  (3)其它水银—Hg、水晶--SiO2、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气、水玻璃—Na2SiO3溶液

最新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5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0个)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数目及运用)。

  ③化学用语: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④溶液、离子共存、非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其转变(守恒原理的运用),中和滴定。

  ⑤元素周期律“位—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

  ⑥化学键、电子式。

  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移动(重点是等效平衡)——要求巧解,近几年都是等效平衡的解决。

  ⑧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溶液PH值及酸碱性)

  ⑨电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现象、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等)

  ⑩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应用

  (二)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以考查出现的概率大小为序)

  ①金属元素:铁、铝、钠、镁、铜。

  ②金属元素的化合物:Al(OH)3Fe(OH)3、Fe(OH)2、Mg(OH)2、NaOH、Cu(OH)2、Na2O2、Na2O、Al2O3、Fe2O3、CuO、NaHCO3、Na2CO3

  ③非金属元素:氯、氮、硫、碳、氧

  ④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NO、NO2、SO2、CO2、HNO3、H2SO4、H2SO3、H2S、HCl、NaCl、Na2SO4、Na2SO3、Na2S2O3

  ⑤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有机化学基础(6个)

  ①官能团的性质和转化(主线)

  ②同分异构体

  ③化学式、电子[转载]20xx年高考化学复习指导:高考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方程式

  ④几个典型反应(特征反应)

  ⑤有机反应类型

  ⑥信息迁移

  (四)化学实验(7个)

  ①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主要是原理)

  ②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是原理)

  ③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收集方法)

  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安全意识培养)

  ⑤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⑥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或评价实验方案。(这一类型题迟早会考)

  ⑦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分析处理数据这几年没考,但要关注这个问题)

  (五)化学计算(7个)

  ①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②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

  ③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④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⑤确定分子式的计算

  ⑥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计算

  ⑦混合物的计算

最新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6

  1.“化学反应”或“反应物”中的“应”字写成“映”。

  2.“生成物”或“反应后生成了…”中的“成”字写成“存”或“层”。

  3.“过滤”中的“滤”字右边部分写成“虚”。

  4.“活性炭或炭黑或木炭或焦炭”中的“炭”字写成“碳”。

  5.“吸附作用”中的“附”字写成“复”或“付”或“副”。

  6.“酸碱指示剂”中的“剂”字写成“温度计”中的“计”。

  7.“石蕊试液”中的“蕊”字写成“芯”。

  8.“酚酞试液”中的“酚酞”字写成“酚肽”。

  9.“酒精灯”或“燃料酒精”中的“酒”字写成“洒”。

  10.“水槽”中的“槽”字写成“糟”。

  11.“导管”中的`“导”字写成“到”或“倒”。

  12.“爆炸极限”中的“爆”字写成“暴”。

  13.“化石燃料天然气”中的“然”字写成“燃”。

  14.“溶解。过滤。蒸发”中的“溶”字写成“容”或“熔”。

  15.“溶液的酸碱性”中的“碱”字写成“咸”。

  16.“酸碱中和反应”中的“和”字写成“合”。

  17.“饱和溶液”中的“和”字写成“合”。

  18.“元素”中的“元”字写成“原子”的“原”。

  19.“化合反应”中的“合”字写成“和”。

  20.“置换反应”中的“置”字写成“质”或“直”。

最新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7

  常用的除杂方法

  1.杂质转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苯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

  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两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

  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将萃取后的碘单质和苯分离可采用蒸馏法。

  8.分液法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

  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最新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8

  一、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②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光亮的红色的铜,管壁有水珠产生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3)氢气的用途:充气球,冶炼金属,高能燃料,化工原料

  2.生成氢气的反应(实验室制取H2最常用的试剂是:锌粒和稀硫酸,也可用②③⑤⑥⑦)

  ①锌粒和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

  ②铁和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

  ③镁和稀硫酸反应Mg+H2SO4=MgSO4+H2↑

  ④铝和稀硫酸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

  ⑤锌粒和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

  ⑥铁和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⑦镁和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⑧铝和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三、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3.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4.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5.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2,SO2,SO3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H2O=H2CO3SO2+H2O=H2SO3SO3+H2O=H2SO4

  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aONa2OMgOFe2O3CuO

  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aOK2OCaONa2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2BaO+H2O=Ca(OH)2Na2O+H2O=2NaOHK2O+H2O=2KOH

  c.注意:CO和H2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7.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小于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酸的电离方程式:酸=nH++酸根离子n—

  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HCl、HNO3)、二元酸(H2SO4、H2S、H2CO3)和三元酸(H3PO4)

  b.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含氧酸(H2SO4,HNO3,H2CO3,H3PO4名称为:某酸,无氧酸(HCl,H2S名称为:氢某酸)

  鉴定酸(鉴定H+)的方法有:①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②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8.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KOH,Ca(OH)2,NaOHBa(OH)2,NH4OH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3↓)、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2↓)

  其他固体碱是白色。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

  可溶性碱的溶液PH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

  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最新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9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CO2=CaCO3↓+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不用它检验,CaCO3+CO2+H2O=Ca(HCO3)2沉淀消失,可用Ba(OH)2溶液。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O2=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

  (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

  (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

  (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

  (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2H2↑+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

  (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

  (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

  (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

  (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

  (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作催化剂)=2KCl+3O2↑

  相关知识点:

  (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

  (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

  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MnO2(作催化剂)=2H2O+O2↑

【最新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1-16

高三化学的知识点总结06-25

最新高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10-23

最新高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集合)11-01

高三化学知识点难点总结07-26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06-08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06-05

高三最新化学易错知识点归纳12-19

高三必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09-03

高三化学的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