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4 07:09:1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共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共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并说出文章以“都市精灵”为题的含义。

  2、能从作者的叙述和议论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能就文章中的抒情议论句发表自己的看法。

  3、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难点:叙述议论中作者观点表达和思想感情的流露。

  教学设计:

  《都市精灵》是舒乙写的一篇随笔,这篇课文揭示了现代都市不见鸟雀的现实,表明现代文明的发展要考虑到与自然的和谐,要对自然界的生灵给予保护和尊重,以优化人类的生活环境。学生对本文主题的理解不是很难,因为类似本文所提出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主题的?在材料的选择、组织以及语言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人类究竟应该如何善待动物,保护环境?对这些问题,学生未必都能理解。因此,设计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从文本提供的详实丰富的材料中,去揣摩作者鲜明的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怀,体味文章语言平常中蕴含的感情和道理。其次,要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体验来正确认识文本所提出的问题,真正从思想上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另外,要借助有关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懂得尊重动物,保护动物就是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置情境,播放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

  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同学们,这是对人类破坏环境的声讨,这是对人类爱心回归的呼唤。人与自然本应是和谐共存,人对动物本应是尊重和善待,可现在,一只小鸟想寻觅一个温暖的怀抱,想要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这样的要求,你们说,算不算太高?(生齐答)

  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来感受都市精灵们的处境和思考人和自然如何相处这个大主题。

  二、听读感知

  1、文常问答(舒乙,当代作家,著名作家舒庆春即老舍先生的儿子,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课文选自《随笔》)

  2、生词注音(一分钟记忆)

  喜鹊(què)栖(qī)息嬉戏(xī)黄鹂(lí)

  老鸹(guā)硕(shuò)大觅食(mì)肆(sì)无忌惮(dàn)

  鹈鹕(tíhú)抿(mǐn)退避三舍(shè)荒诞(dàn)

  3、熟悉课文

  每组读2节,比赛哪组读得流畅,有感情。

  4、自学思疑

  1)课文中“精灵”指什么?文章写了现代文学馆内哪些精灵?作者对他们的感情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点?

  2)你喜欢文章8-10自然段中写动物的哪些语句,想一想都市精灵们能给城市生活带来哪些好处?现在她们总体上的处境是怎样的?

  3)作者写了北京城的现实状况,为什么还要写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动物,而且着墨较多?

  4)全文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认为怎样才能使都市拥有更多的“鸟”、“鱼”、“兽”?

  三、思疑释疑

  1、明确:精灵指可爱的动物。文中写光顾文学馆的“精灵”有成帮成伙的喜鹊,一只小松鼠、啄木鸟、百灵鸟、小黄雀、黄鹂、一种体形特别小巧的鸟,还有一对硕大的乌鸦。作者对这些动物都非常喜爱,对他们的存在感到欣喜和自豪。但仔细推敲,感情中又同中有异。对嬉戏的喜鹊,作者对参观者宣称“这是我们的一景“,颇多自豪。对小松鼠,则视为”一宝”,欣喜之余,却也表明北京全城鸟兽生存嬉戏之景已成过去;听小鸟鸣叫,视为“难逢的幸事”;对一对乌鸦,则用“呆呆”、“孤独”、“寂寞”、“可怜”等词语,表达了深深的惋惜,明确显示对现代都市的针砭之意。

  2、(1)绿草地、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的小胖手;画面传达的意思是人鸟共存,优美的环境,和谐的发展,一种理想的境界。大海狮……大海鸟……(略)

  (2)都市动物可以成为都市居民的伙伴,给都市带来生机,成为都市的一种景观,使人感到欢欣,享受生活的乐趣,从而提高都市生活的'质量。

  (3)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城市精灵们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如麻雀、老鸹、燕子、熊猫、丹顶鹤、海豚、老虎、扬子鳄等)(听鸟叫,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也许有一天人类只能在通过电脑和mp3享受鸟的鸣叫了)

  3、作者以羡慕、佩服、向往的感情,写了昆明、上海、美国的旧金山等城市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情景,和北京鸟兽稀少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褒贬分明,为下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作了铺垫。

  (1)今昔对比的图景:几十年前的北京城乌鸦“遮天蔽地”“成群结队”“城里城外飞来飞去叫着闹着”的热闹景象和如今“两只老鸹不老呱”的寂寞惨淡的景象进行对比。(2)不同城市的对比:北京城“连乌鸦都久违了”的现状和旧金山“简直是个海兽海鸟城”的景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倡导每座城市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人类应该与鸟、鱼兽友好相处,从而提高生活环境的质量。

  4、(1)提出了看一个城市有没有鸟鱼兽,可以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可以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城市的“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指的是以“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来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和“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不以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作为城市衡量标准,而以有无其他生灵来衡量,可见城市里拥有某种值得钟爱的小动物是多么难得而又重要。

  (2)要让城市拥有更多可爱的动物,就不能滥砍滥伐树木,破坏动物们生存环境。一些对空气和水质污染严重的工厂必须进行整改,使城市空气中的灰尘指标正常,创造最佳人居和兽居环境。不要随意丢弃垃圾,让动物们误食。人类要与动物友好相处,和谐共存。在动物集中的地方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区,给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繁殖环境。加强《环境保护法》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对违法者教育与惩戒并用等等。(可穿插弘一大师的故事)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本文作者有感于某些现代都市成了“孤城寡人”,连鸟雀也少见的现实状况,提倡“与狼共舞”的现代意识,(与狼共舞,其实,就是指都市中的人应当与鱼、鸟、兽共处)表达了作者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强烈愿望。

  这篇课文,作者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以及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将动物写得活灵活现,富于韵味,耐人品味。同学们,我们张家港市在努力创建全国生态城市,作为港城一员,你会选取哪一种可爱的动物作为我们城市的标志和象征,作为我们城市形象大使呢?请你也用生动的语言把她描述出来说明你选择她的理由。我们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略)

  同学们想得真好。这么机灵可爱的小动物作为港城的形象大使,一定会展示出张家港市的美好形象,赢得中国其他城市甚至是世界著名城市对我们张家港市的认同。创建最佳人居环境是我们的追求,创建最佳“兽”居环境也是我们的追求,我们人类和动物本来就是互相依赖、和谐共存的统一体。每当我听到欢快的鸟鸣,我常觉得她们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快乐,不仅是生机,更多的是和谐、美好和强烈的环保意识。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保护环境,善待动物,就是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我们人类与动物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之水,同在一块土地上生生不息,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也应该互相爱护,心心相连。让我们齐唱《相亲相爱》这首歌,表达我们与城市精灵亲密无间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心声。(播放《相亲相爱》群星合唱)

  五、作业:

  1)把课文生词注音在作业本上抄三遍。

  2)扩充修改写城市形象大使的文字,不少于200字,誊抄到日记本上。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养成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习惯。

  2.积累季节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重点掌握本单元关于秋的词语。

  3.能正确使用钢笔书写,做到正确、规范、整洁。重点指导写好横和竖。

  教学重点:

  1.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养成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习惯。

  2.积累季节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重点掌握本单元关于秋的词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欣赏图片,谈话导入。

  出示漫画:条条大路通罗马。

  为什么所有的路标都指向罗马,难道是路标错了吗?

  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通往目的地的道路不止一条,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止一个。

  2.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

  二、交流平台

  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做?

  小组交流。

  2.出示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思维。

  预设:

  可以查字典,查工具书;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想一想它的反义词、近义词;还可以分析这个词语中的关键字,突破重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有些合成词还可以用拆拼法理解。

  3.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的。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五彩缤纷、闪闪发光、歌韵、辽阔、钥匙、棕色”等,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

  (2)出示课本“字词句运用”的第二部分的第一个句子,学生谈理解。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来到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说一说“憧憬”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可以查字典或词典。

  (3)出示课本“字词句运用”的第二部分的第一个句子,学生谈理解。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说一说“憧憬”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可以想一想生活中你做错了事,担心爸爸妈妈责备时的心情,心里的忐忑不安。

  三、词句段的运用

  1.四季是如此美好,美好的季节用美好的词语来形容,比如,春天来了,我们就会想到“暖和、温暖、春光明媚”等词语。看到这美丽的春天,你还会想到哪些词语呢?一起来分享吧!

  预设:草长莺飞万紫千红繁花似锦春色满园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百花齐放春花秋月莺歌燕舞含苞待放

  2.相比春天的绚丽多彩,夏天就显出另一种美。一提起夏天,你就想到了哪些词语?

  预设:

  炎热酷暑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绿树成荫汗流浃背挥汗如雨

  3.与夏天相对的是冬天,一说冬天,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预设:

  寒冷刺骨冰天雪地鹅毛大雪寒冬腊月千里冰封天寒地冻白雪皑皑滴水成冰岁暮天寒风雪载途

  4.除了这三个季节,还有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美好季节——秋天。秋天来了,你要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

  预设:

  凉爽宜人丰收秋风落叶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秋风萧瑟硕果累累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秋收冬藏秋雨绵绵金风送爽

  四、日积月累

  1.出示词语,进行朗读。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

  2.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天气晴好;树叶变化、大地丰收等。

  3.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学生试着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结合图片讲解。

  4.把这些词语写到自己的积累本上。

  五、书写提示

  1.使用钢笔,注意执笔姿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复习拿笔姿势,强调正确的姿势对于写字的重要性。

  2.出示汉字,进行书写训练。

  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端正。横平竖直,字就平稳端正。

  六、我的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没有收获新的学习方法?有没有积累生动的词语?有没有写出漂亮规范的汉字?

语文教案 篇3

  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因此,编辑老师为各位老师准备了这篇初一第一学期语文一单元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勾画,随时批注阅读的心得、体会,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并在写作中借鉴,选取一角度,学写反映家庭生活的短文。

  〖德育目标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文章写得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章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必然会遇到困难障碍,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品评,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点拨即可。

  【教学准备】

  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歌带、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明确课文主旨;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包括对一些或用词生动、或句式精美、或辞格丰富、或描写细腻、或情感丰厚、或意蕴深刻的句段的品析;悟读课文,学习说话,表现自己生活中对亲情的感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播放《白发亲娘》歌曲,学生边听歌,边欣赏画面。听毕,教师深情吟咏: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妈妈,是我们每个人情感世界的主角。我们爱妈妈!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饥饿的时候,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长大成人时,妈妈衰老了,我们该如何回报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板书文题)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新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掌握音、义。

  教师出示投影,检查学生词语积累情况。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汉字注音:

  fēnqí()xìnfú()chāisàn()

  霎()时水波粼粼()嫩()芽

  熬()过

  ⑵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各得其所:

  不知所措:

  委屈:

  教师选两位同学回答。

  明确:

  ⑴分歧信服拆散shàlínnènáo

  ⑵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选一个同学示范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注:“/”表示大停顿,“//”表示小的停顿,“///”表示更小的停顿。加粗表示重读)

  3、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体味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三、请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绍课文内容

  1、先请几位同学依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的人物:

  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方式:

  ⑴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⑵祖孙三代人;

  ⑶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⑷老年人、中年人、少年;

  ⑸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

  教师在同学表述的基础上,板书: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2、师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

  ⑴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

  ⑵爱是桥梁,爱是纽带;

  ⑶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

  ⑷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⑸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

  ⑹互相爱护、尊重、体贴的一家人;

  ⑺幸福家庭;等等。

  四、学生自由品读课文

  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或强大的震撼力或思想教益等方面的内容,集体交流阅读心得,教师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

  1、教师指导学生可从用词生动、句式精美、辞格丰富、描写细腻、情感丰厚、意蕴深刻、角度独特、手法别致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寻。学会圈点、摘录及批注。

  2、学生自由阅读,对课文进行“美”点追寻。教师巡视,掌握大概情况。

  如:有的集中在对文章语言的赏析方面;有的聚焦于文章的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有的着眼于文章写景的两个段落的分析等等。

  3、教师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集体交流,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起他们注意,激发他们深入探究。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辨认六组形近字,并正确书写。

  3、了解“吗、呢、吧”的用法,练习用它们说疑问句,发展语言。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语感。

  课前准备

  苹果树贴图,水果贴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玩游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语文园地”去玩几个有趣的游戏。

  游戏一:摘苹果(我会认)

  1、出示苹果树贴图,树上有三种苹果:红苹果、黄苹果 、青苹果,三种苹果背面分别贴着带有“讠”、“亻”、“口”偏旁的字,共22个。

  激趣:多漂亮的一棵苹果树!谁能准确地叫苹果背面的“字朋友”的名字,摘到的苹果就送给他。苹果背面的“字朋友”就 在“语文园地五”的“我会认”中。小朋友们赶快读一读、记一记,等一会儿,比比哪个小组摘的苹果多。

  2、学生自由练读、识记。

  3四人小组互读。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4、做游戏。

  A、在苹果树的一侧贴出分别写着“讠”、“亻”“口”的三个大苹果贴图。

  介绍游戏规则:摘下一个苹果后,先领着大家准确地叫出背面的“字朋友”的名字,然后把字卡揭下来,贴到相应的大苹果后面。读准了,贴对了,就能得到这个苹果。

  B、做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正音。

  5、归类识记。

  A、找出三组字各自的字形特点。

  B、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6、变序抽检。

  教师变序抽取三组字卡,学生开火车认读。

  7、扩展训练:这棵树还会长出哪些苹果?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带有这三个偏旁的字,鼓励在生活中识字。

  游戏二:吃水果(我会读)

  水果上写有12个词语的五种不同排列方式。

  介绍游戏方法:想吃哪种水果,就要又快又准确地读出水果后面的词语,都 读对了就能得到一张水果贴图。

  2、同桌练读,小组练读。

  3、做游戏,教师适时正音。

  游戏三:帮“字朋友”找“兄弟”(比比写写)

  1、出示12张生字卡,指名读、开火车读。

  2、游戏:在这12个生字中,有六对兄弟,小朋友能不能找出它们 ?

  A、请6名学生分别上台找一找,把找到的字“兄弟”摆在一起。

  B、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兄弟”?它们哪儿长得像,还有哪儿长得不像?

  C、全班交流。可以引导学生用这样的形式交流:“日”,生日、日子;“白”,“雪白、白云;“白”比“日”多一撇。

  3、扩展训练:在你认识的字朋友中,还有这样的“兄弟”吗?

  4、书写指导。

  A?教师用黑板上的田字格范写“马”与“鸟”、“四”与“西”。

  B、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正确,把字写匀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玩了三个有趣的游戏,把这些“字朋友”、“词语朋友”记得更牢了。

  来,跟它们打打招呼。

  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到语文园地参加两项比赛吧!

  读句说句比赛(读读说说):

  1、指导读句子。A、出示三句话,教师范读。

  B、指名读。

  2、找找这三句话的共同点。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B、同桌互相读读、问问。

  3、说句子比赛。

  A、小组合作,用“吗、呢、吧“分别说句子。

  B、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比赛方法:各组选择三个句子参赛,每个组员都要有说的机会,由小组长自主安排,可以一人说一句,也可以两人一起说一句。

  C、评议,选出本项比赛的`冠军小组。

  评议从两方面进行:“吗、呢、吧”是否用得准确;说话时是否体现出问句的语气。

  D、说得不理想的学生再试一次。

  朗读比赛(我会读):

  1、教师范读《天上的小白羊》,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

  2、交流感受:听着老师朗读,你好像看见了什么?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不会读、读不好的字和没学过的字。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遇到的困难,互帮互学。

  5、指导朗读。

  A、各组提出自己小组还没有解决的困难,请教师和其他组的同学帮忙。

  B、教师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站、躺、凉、肥、才“五个字及多音字”着“。

  6、朗读比赛。

  A?小组合作练习朗读。

  B、第一轮比赛:各组派一名代表参加。

  C、第二轮比赛:小组集体参加。

  D、评选朗读比赛的个人冠军和小组冠军。

  7、扩展训练。

  A、讨论: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成群的小白羊,有时又像什么呢?

  B、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和平时的观察,试着改编这首儿歌,如《天上的小白兔》、《天上的大白鹅》……

  C、全班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3、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2、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三、课时安排:

  1个课时

  四、教学流程设计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感知。

  自学内容: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

  自学方法:

  1、可从本文的标题、中心、材料安排上的特点等方面把握文章的内容。

  2、边默读边用笔将自学感悟、自学成果批注于课文段落旁边。

  生自学,师巡视。

  达标测试:

  a、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b、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c、全文一共写了多少个第一次?重点写了哪几次?作者为什么详写所有“第一次”?

  生答,兵教兵纠正答案,教师引导。

  成果交流:

  a、“第一次真好”指感觉真好: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b、“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c、全文一共写了8个第一次。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这样写详略得当: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三)自学指导三——品味。

  自学内容: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完成于《动态》P20第3题第(2)小题)

  2、我喜爱他们又甚于那些老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答,兵教兵纠正答案,教师引导。

  成果交流:

  1、提示:风情比风景、风光更多了一种情调。

  2、提示: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力的赞叹。

  (四)自学指导三:——体验。

  自学内容:联系本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任选下面1~2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火感受。

  ①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尝试吗?

  提示: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应当积极尝试。如舍己为人等。

  ②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③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

  (五)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据说西红柿最早只是一种观赏植物,没人知道它可以吃,且营养丰富。我们应当感谢那个第一次吃西红柿的人,他当时的勇气决不亚于视死如归。我猜想,他尝试以后的感觉一定是新鲜而刺激的,是令人回味的。而他的那个第一次,竟使西红柿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佳品。

  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的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预习《行道树》

  选做:回忆你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它对你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板书设计:

  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详略得当

  叙议结合

  画龙点睛

  第二课时《行道树》

  一、教学目标:

  ①理解行道树的形象,揣摩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②学会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③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①理解行道树的形象,揣摩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②学会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教学流程

  (一)自学指导一:——整体感知,理解形象。

  自学内容:齐读课文,朗读中遇到形容行道树品格的词语大声重读;运用联想,将自己想象成行道树,以情入文,设身处地,感受行道树的.胸怀和品格;读出感情,读出领悟。

  自学方法:结合课文内容,参照范例,采用第一人称介绍行道树的形象,尤其要注意原因的解读。

  参考示例:我是一棵忧愁而又快乐的树。我为人们不珍惜我的劳动、不珍爱生存的环境而忧愁,我为能替人类作贡献而快乐。

  生答,兵教兵纠正答案,教师引导。

  成果交流:

  预设答案:我是一棵无怨无悔的树。……

  我是一棵不被别人理解的树。……

  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树。……

  (学生可能还可从其他方面来说,只要合理,即以肯定。)

  (二)达标测试:完成《动态》P20第6题~第9题

  (三)二读课文——体味精神,拓展思维。

  自学内容:学习了本文,你一定有许多感悟,请选择下列任一话题谈谈。

  1、如果你是一棵行道树,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2、请用精彩的一句话写下你想对行道树说的话。(用一句话概括)

  自学方法:抓住关键议论性的文眼句,体会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

  生答,兵教兵纠正答案,教师引导。

  成果交流:

  1、请用精彩的一句话写下你想对行道树说的话。

  a行道树,你守得住清贫,忍得住痛苦,受得住寂寞,你是我的榜样!

  b、行道树,你的存在尽管只是悲凉的点缀,但是城市因你而精彩。

  c、行道树,你选择了牺牲,就决不能回头

  d、行道树,希望你永远不要改变自己的选择。

  e、行道树,你敢于挑战,承受痛苦,你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f、你放心,不久的将来,你将不会感到忧愁与痛苦,因为我们在成长

  (五)布置作业

  句式仿写(句式与修辞一致,主题相通)(二者选一)

  1、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抹嫩绿;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板书设计:

  写作手法:首尾呼应、(第1、6段)

  深化主题

  托物言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整体把握画面内容,简单说清故事的大致内容。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丈夫想出的妙计用“想”或“说”的形式说清楚。初步形成详略得当的意识。

  3、在看图表达的过程中,理解“一举两得”的意思。知道遇事能多为别人考虑,会得到快乐。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理清故事脉络。

  1、猜谜。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老师就先来给大家猜个谜语,请你们仔细听。“四角方方一幅画,花纹图案真漂亮。讲究卫生少不了,小朋友们喜欢它。打一个生活用品。”猜出来谜底是什么吗?

  [板书] 手帕

  2、整体观察画面内容,理清故事脉络。

  [出示四幅图]

  师: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小夫妻,他们在黄山脚下开了一家手帕专卖店。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图,他们的生意开始??后来??最后??你从哪儿看出的?

  [板书] 生意:红火 → 冷清←

  3、交代学习任务。

  师:同一家小店,卖的都是手帕,为什么前后的生意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要看图把这个围绕手帕发生的故事用一段话说清楚,说连贯。

  二、指导说话,重点指导第三幅图,初步渗透写文章要详略得当的意识。

  1、说清第一、二幅图的内容。

  (1)[出示第一、二幅图],了解生意由红火到冷清的原因。

  (2)借助提示,把两幅图的内容说清楚、说连贯。

  师:现在,就请你根据提示,把这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清楚。注意要把小店的'生意开始红火,后来变得冷清的原因讲清楚。

  [出示] 一对小夫妻在黄山脚下开了一家手帕专卖店…… 可是……

  (先自己说,再指名说)

  2、说清第三、四幅图的内容,重点指导第三幅图,并让学生写下来。

  (1)提出说话要求。

  师:后来小店的生意为什么又红火了呢?那是因为丈夫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可是今天这个故事中特别重要的内容,我们要重点把这部分内容说清楚。

  ① [出示三、四幅图] 仔细看这两幅图(有意识地点手帕中的图案),丈夫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谁能用一句话把丈夫的好办法说清楚?(把黄山风景区的旅游地图印在手帕上。)

  ②他怎么会想到这个好办法的?(看到小男孩拿着旅游图从店门口经过。)

  ③这个办法又好在哪里呢?你能不能再看看图把内容说清楚?

  [随学生回答板书] 擦汗 指路

  ④揭示题目。

  师:游客只要买一块手帕,既能……又能……这真是??[贴] 一举两得!这就是今天要讲的故事的题目,齐读:一举两得的手帕

  (2)借助提示,连贯表达。

  [出示] 一天,小夫妻俩看到 ,丈夫眼前一亮,心想: 。

  (必须答到三点:1、把黄山风景区的旅游地图印在手帕上;2、游客买了手帕对他们有什么用处;3、生意会好转)

  师:那么,他会怎样对妻子说呢?

  [出示] 于是,他 。(把想法告诉了妻子。)

  点拨:丈夫说的内容就是重复刚才的想法,可以用一句话简单地说一说。

  (3)引导学生用对话的形式说清妙计的内容。

  [出示] 一天,小夫妻看到 ,丈夫眼前一亮,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兴奋地对妻子说:“ ”

  (4)引导想象,说清第四幅图的内容。

  师:果然,当印有景区旅游地图的新手帕一挂出, 小店的生意又重新红火起来。

  如果你是游客你会怎么称赞店主?

  [出示] 果然,手帕一挂出就吸引了许多的游客,有的说:“ 。”有的说:“ 。”

  (指名说,点题)

  (5)小结,悟道。

  师:是啊,正是因为这个店主能够站在游客的立场上为他们着想,既为游客提供了方便,也使自己的小店赚了钱,真是??一举两得。

  2、四人小组合作把这个故事讲清楚,一人说一幅图,不仅要说清楚自己的一这幅图,还要注意与前后几幅图之间的连接,把故事说完整、说连贯。

  三、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看图说话,了解了一个关于手帕的故事。今天回家请你将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让更多的人都知道,与人交往时,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为他人着想,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的生活也会更快乐。

  板书设计:

  生意

  红火 擦汗

  一举两得的手帕 (既……又……)

  (印旅游地图) 指路

  冷清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作者和小狮子爱尔莎之间的亲密关系。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饿顺序叙述的。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们见过狮子吗?觉得狮子怎么样?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文中的“我”和狮子的感情如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

  3、讨论: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钟(zhong)、程(cheng)、丧(sang)、择(ze)、资(zi)

  2、认清字形:

  配、丧、抛

  3、理解词语:

  和睦相处、垂头丧气、教训、资源

  4、老师抽查、指导理解。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词,口头组词语。

  2、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小狮子爱尔莎什么样?为什么它“一刻也离不开我”?

  “晚上和我一起睡”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二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在“我”和小狮子的相处中,都发生了哪些事?

  爱尔莎洗澡时的`情景如何?说明了什么?

  爱尔莎碰到犀牛时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

  爱尔莎在换牙时有什么举动?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我用鞭子着实教训了它一顿”?

  爱尔莎对“我”的责打是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

  “真正的关爱”是什么?

  3)、再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感情。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我”为什么要把爱尔莎放回大自然?

  “我”都做了些什么?

  3)、体会“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感情。

  4)、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四〉、总结课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我”真正喜欢小狮子爱尔莎?

  3、谈谈人与动物之间应当有什么关系。

  4、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5、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说给他人听。

  3、完成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点题之语的含义。

  3、理解描写乌汉娜老师的重点句,体会乌老师对同学的关心和保护。

  教学重点:

  1、正确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

  2、从人物的言行推断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最后一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通过第一课节的学习,俺们已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运用读书记号,划出描写达丽玛的重点句进行品读,知道达丽玛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同学。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11课《春天的雨点》(同学齐读课题)。主要是来研讨乌汉娜老师的特点,感受她的内容世界。

  二、同学自读课文。

  1、同学打开课文,拿出笔,默读全文,用“~~~”划出描写乌汉娜老师的重点句。

  2、交流划出的重点句,并及时纠正。

  三、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

  1、由组长组织,抓住其中几句重点句进行学习。要求组员认真读这些句子,想一想句子的意思,并向组内的同学说说自身的体会或感受?

  2、 组一起讨论是否说得有道理,可以补充,可以纠正。

  3、 选一名代表汇报其中一处的讨论结果。

  四、小组汇报学习结果。(同学说到哪句就出示哪句)

  例(一)出示:“21岁的乌汉娜老师解开蒙古袍的衣襟,把10岁的达丽玛搂在身边。在绵绵春雨中,她送小朋友回到家里,然后转身走了。”

  1、说哪些地方让你很感动?(或哪些在方让你感受很深?)

  (1)“解开、搂在身边”要说明为什么?

  (看文章插图理解)“搂”的意思。示范“搂”的动作。

  谁经常这样搂着你?现在搂着达丽玛的是妈妈吗?像妈妈吗?真的像妈妈吗?为什么?

  小结:乌汉娜老师从年龄上看不像妈妈,而像一位大姐姐,但从动作上、从感情上看却像一个关心保护小朋友的.妈妈。

  板书:乌汉娜 关心保护

  谁能把这种感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朗读指导时可以说:“你能把搂在身边读得轻一些吗?读得更温柔一些吗?)

  读得真感人,老师都被感动了,这句话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呢?

  (2)“转身走了” 讲清原因。

  想象:在绵绵春雨中,乌老师坚持送小朋友回家,然后转身走了,难道达丽玛就没有挽留过乌老师吗?望着浑身湿淋淋的乌老师,达丽玛会怎么说呢?

  乌老师听了达丽玛的话心里暖烘烘的,她抚摸着达丽玛的小脸蛋,说什么了?

  小结: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老师,此时此刻,乌老师心里想的还不是自身,而是她的同学,在乌老师的眼里,达丽玛和41位同学不只是她的同学,更是她的小朋友。

  你们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名说——听录音读——竞赛读

  引语:这些话充沛体现了乌汉娜教师是一个关心保护同学的好老师,你们还可以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呢?接下去请别的小组来汇报。

  例(二)出示:乌汉娜老师忘记了一切疲劳,心头一阵活动:“哦,达丽玛……你会学好的,俺放心了……”

  (1)从什么地方看出乌老师很疲劳?

  (2)乌汉娜老师为什么事这么激动?

  (3)还可以从句子中哪里看出乌老师很激动?(省略号,因激动而说话断断续续)

  (4)谁能试着读读这名话,注意要读出激动的语气。

  小结:对,同学每一滴进步,都会让老师感动莫大的心慰,这“激动”让俺们体会到乌老师有一颗“关心保护”同学的心。

  例(三)出示:乌汉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的眼睛走了神。

  (1) 说说自身体会到什么?

  (2)“发现”可以看出乌老师什么?

  (3)指导朗读。(要读出自身的体会与感受)

  例(四)出示:乌汉娜老师让达丽玛坐在自身身边,像是对着42位同学,又开始讲课了。

  (1)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说说自身的感受。)

  (2)“42双眼睛”是什么意思?

  (3)说说“给1个人上课和给42个人上课有什么不同?”

  (4)小结:乌老师宁愿自身上两次课,多辛苦一些,也要协助达丽玛把上课时因走神而没学的课,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老师啊!谁能把自身的感受与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五、理解中心句

  刚才,各小组都抓住描写乌老师的重点句子进行品读讨论,让大家感受了乌老师是一个关心保护同学的好老师。

  在第一节课时,有很多同学对文章的最后一句不理解,

  出示:“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的心里。”

  现在俺们再读读这句话,看看是不是可以读懂了?

  1、由读这句话,说说自身的体会。

  2、论:这两个“春天的雨点”各指什么?为什么春天的雨点会落的达丽玛的心里?(第一个是指大自然的雨点,能使万物生长,第二个是像老师对同学的关心保护,而达丽玛就像小草一样,在老师的关爱下能茁壮生长。)板书:万物生长

  小结:乌汉娜老师对同学的关心保护就好像春雨一样,滋润着达丽玛的心田,使达丽玛也能像草原上表草一样茁壮生长。板书:(画小雨)茁壮生长

  板书:

  乌汉娜 ------- 关心保护

  ︱︱︱︱

  春天的雨点-------万物生长

  ︱︱︱︱

  达 丽 玛-------------茁壮生长

  (知错就改 )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园地教案03-16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

语文下册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