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象的写作手法。
2、锻炼想象力。
3、扩大词语掌握范围。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加粗字注音:
牟取众目暌暌哂笑棘手履行
2、解释词语:
哂笑:
牟取:
棘手:
雨后春笋:
心安理得:
二、导入
台风吹倒了一座小庙,庙底下露出一个身不可测的黑洞,于是,各色人物围着它纷纷表演,它成了人们丢弃废物的垃圾桶……这篇科幻小说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更使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
作者:星期一,日本现代小说家。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说标题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
(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故事真否?
2、围绕的话题是什么?
3、洞真的是无底吗?
4、洞是比喻什么?
5、文章写了几种人?各有什么表现?和生活中的'这些人是不是相象?
6、这几种人你最赞同的哪个?最想否定的是哪个?
7、作者要说的道理是什么?
五、探究活动
1、讨论文章主题。
2、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的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六、教师小结
七、课堂练习
写一篇小作文。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达出的博爱精神。
2、了解作者,掌握生字生词。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达出的博爱精神。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字词。
2、简介作者:冰心
二、出示目标
三、新授: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写了哪几种动物?我感受到了哪些乐趣?
马温驯
狗驯良尊重动物
猫活泼关心动物
鸟快乐欣赏动物
虫可爱
2、思考: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由大动物到小动物的顺序介绍的)
3、重点朗读(7-11)自然段,思考:介绍了鸟的哪些内容?
(学生同桌讨论后回答)
4、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博爱精神。
四、作业:练习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悟语言,积累好的词句。
教学重点:
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出示目标
三、学习新知:
1、结合(7-11)段,思考:课文中怎样描写小鸟一家相亲相爱的情景?为什么重点描写它们?
(从对鸟的.描写中,最能体会出存在于动物之间的伟大的爱)
2、体会作者是如何安排内容详略的?
(马、狗、猫、虫)――略写
鸟――――――详写
3、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各种动物给作者带来的乐趣。思考:作不为什么能从各种动物身上感受到那么多的乐趣?
(尊重、关心、欣赏动物,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动物)
4、体会好的句子,积累。
5、朗读课文。
6、谈感受。
四、小结:内容和方法。
五、作业:预习下一课。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阅读短文,在学习中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说明的道理。
3、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学为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注意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
2、汇报查找资料情况,了解作者及背景。
3、检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预习情况。
三、指导自学。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试着翻译理解文言文。
四、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学体会,互相答疑解惑,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讨论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讨论对文中主人公的,交流读完后的体会。
五、汇报交流。
生汇报,师相机点拨指导。
六、加强朗读。
生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推荐作业。
摘抄文中好词佳句。
在课外阅读中,再找些文言文读一读,要理解,并弹出阅读体会。
板书
丈夫空想空想狭隘
家当
妻子狭隘后果可悲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种新笔画。
3.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感悟同心协力方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投影片或图片、课文录音、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提示课题。
1.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不过,能自己读懂故事并学着讲故事会更有意思。咱们今天要读的是一个关于小伙伴的故事。板书课题。
2.读题。讲解:伙伴就是同伴,好朋友。
3.提问:你有好伙伴吗?你们经常在一起干什么?
4.过渡: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二、初读指导。
1.看图读故事开关和结尾。
(1)看图读开头。①映示投影片1,指名回答三个小伙伴是谁。小黑板先后出示下列词语:小野猪小袋鼠小象指名读、齐读。
②从图上能看出它们干什么吗?
③所以故事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出示第一自然段的文字投影。生字“同”用红色标出。a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b指导感情朗读。“一同”上山栽树还可以怎么说?(指图)你们看,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多高兴啊!我们高高兴兴地来读这句话。分组读,表演。
(2)看图读结尾。
①映示投影片2,问:这幅图上画的什么?
②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认识用红笔标出的生字“啦”“拉”“跳”。a“啦”在句子末尾,读轻声。教师示范读,学生齐读。b指名读“拉”和“啦”。同桌动作演示。c怎么记住这个是拉,那个是跳呢?(引导学生注意偏旁部首)指导感情朗读。指名度读,强调要读出三个小伙伴十分高兴的语气,而且形之于色。评议后分男女生读。
③再次映示投影片1,问:读了故事的结尾,知道三个小伙伴已经栽好了树。你们再看看这幅图,读读开头,细心的小朋友会有疑问吗?(没有工具两手空空怎么栽树呀?)
2.引入故事中间部分。
(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栽树的步骤,相机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挖坑施肥培土浇水
(2)可是——出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①指名读句中“没有”和“怎么办“。
②自由读三句话,要求读出问话语气。
③分小组读,相机指导。
(3)是啊,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可怎么栽树呢?同桌猜猜三个小伙伴会怎么办。
(4)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将第二至五自然段读正确,读流利。
(5)检查自读情况。
①问:哪些小朋友猜的'和做事里讲的差不多?
②出示下列词语,开火车读。不要紧嘴巴鼻子拱把就③指名读第二至五自然段,相机指导。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同拉么
2.根据笔顺提示集体书空。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笔画。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四、课内作业。
1.用“一同”说一句话。
2.熟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精读训练
1.看图听课文录音。三个小伙伴什么工具出没带却栽好了树,多有趣!要是能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讲出来,演出来,比听它更有意思了。
2.指导讲、演故事。
(1)交流:三个小伙伴,你喜欢谁?为什么?
(2)练读课文,要求:把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自然段好好读读,让老师和同学听了也喜欢。
(3)汇报朗读,评议,教师重点指导读好下列语句,体会小动物们自告奋勇,承担责任。
①“不要紧,不要紧,我有……”三个小伙伴都这样说,说明他们都很积极主动。
②“不一会儿……”他们都不偷懒,相互配合得多好!
(4)难怪树栽好了,它们那么愉快。齐读结尾。
(5)师生听配乐边读边表演。
(6)自由练习讲演。
(7)指名上台讲故事,戴上头饰表演,评选“故事大王”和“小演员”。
二、总结小朋友们在一起做事、玩耍,就应该像这三个小伙伴一样,发挥自己的本领,劲儿往一处使,才能很好地完成,得到快乐。
三、看图讲故事,深化认识小朋友看图讲故事多棒,咱们再试讲一个《好伙伴》的故事,好吗?投影片映示,教师引导讲出故事内容。小结:小熊生病住院后,小伙伴们都带上礼物来看望它,关心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伙伴还应该怎么样?(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希望大家以后也能成为好伙伴。
四、指导写字
1.生字卡出示:巴把没有要
2.指名读,书空,相机教学笔横折弯。
3.同桌讨论识记方法,交流。
4.教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把、没、要、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五、作业
1.选字填空有友青青()许多好朋友。
2.回家把两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语文教案 篇5
注意结合所学内容的主要点小结即可,突出学习收获即可。
。
1.完成课后练习。(A)
2.摘抄文中优美词句,细心体会,学会运用。(B)
3、读后感。(C)
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文章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鹤群飞行于空中的优美姿态,记录了鹤鹰之战的激烈场面,赞颂鹤的群体精神。如何体会鹤的形象及把握理解鹤群精神,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对文中"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的惊慌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文章描写细致传神,语言贴切富有表现力,可以借此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以及语言领悟能力,在教学中宜注意加以引导。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构想】
针对本文的特点,我打算用“美”吸引学生,和他们共同去感受语句的音韵美,分析结构的层次美,揣摩描写的生动美,品味语言的简约美,体会情感的变化美,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如果学生能感知到这些美,就一定会陶醉其中,被其浸染,从而主动地去探究、去揽胜。
要实现这些构想,首先,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优美。因此,在每个教学环节的开始、小结或者与下个步骤的衔接、过渡处,我都设计了一段或长或短的引导语,力求在准确传递教学信息的同时,为课堂营造一个优美的语言氛围;在品味字词的锤炼、品析写景的方法时,我也尽可能的运用四字词语和排比、对偶等修辞句式使我的语言更接近文章语言的特点。
其次,我认为“美”感的获得主要还得通过“感”:感知、感受、感悟。而“感”的最佳途径应该是“读”。因此,读成为了我这堂课贯穿始终的方法。
文章短小,如果走马观花,仅从大处着眼,则难得其中三昧。因此,文中的美还需从小处人手,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学重心应放在对具体的字、词、句、段的品析上,这个环节要舍得花时间,学生个性化的感受应充分鼓励,学生肤浅浮泛的理解应给予引导,学生空洞偏离的分析应予以纠正。
美文自然应美读、美教,让学生获得美感,带着这样的收获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受作者笔下三峡的独特风光,激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2.体会本文总分结合的层次美和变化多姿的写景方法。
3.学习掌握一些多义词语、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章结构及描写方法。
难点:部分内容的理解和个别特殊句式的掌握。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中国第一大河是——?(长江)
2.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三峡)
3.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由两个简单问题组成的导语,开门见山,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点明本文所写内容的地理位置、作者及写作年代,使学生花最少的时间获得课文的相关资料。)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加字、漏字。
(这是对课文的初读,只在准确层面上提出要求。)
二、读课文
1.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作者用具有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请同学们看课文,注意节奏、语调。
2.请同学们自己再朗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求读得流畅读出抑扬顿挫。
(对课文的二读,要求由准确上升到流畅和优美。教师的'解重在强调本文语言的特点是具有音乐美感,而示范则是让学生明白要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善于把握文章的语言特色。在布置学生朗读时,教师就提出了对节奏和语调的具体要求。)
3.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比看,谁读得好。
(这一环节是对二读朗读要求落实情况的检查,因此最好选择四位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不仅仅是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展示他们的特长。如果中等水平的学生都没有达到要求,这个环节就需要再多给点时间反复读,方法可以是教师的指导读,也可以是学生的互助读。总之,要大多数学生达到标高,才可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4.下面就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细读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懂。同桌互相翻译,有疑难相互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举手提出。
(这一次读的目的是理解内容,比较适合通过默读进行。浅易文言的翻译应避免教师从头到尾的串讲。先自主探究,再通过同伴互助、合作解决问题,还有解决不了的,留待全班探讨。)
5.释疑,扫除理解障碍。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见曦月”、“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为了一句,精简了字词,保持了原意。)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绿潭映倒影”。)
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或有王命急宣”,“或”、“有时”都表明情况极为特殊,封建社会王权至上,皇帝有命令,行船者是冒着九死一生的生命危险,从而具体表明了夏水之疾。)
6.教师补充学生的疏漏。
(学生在全班提出的疑问,最好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只是给予提示。上面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句式的,具有规律性,教师可举一,让学生反三;另一个则涉及历史背景,可由教师讲解。这两个问题对文章的理解都很重要,学生如果没能提出来,则需要教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琥珀》教案04-24
语文写作教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