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05 11:24:1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实用】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6篇【实用】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3、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过程与理解:抓住课文重点句子,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把话说得简洁明了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边默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突破方法:

  抓住人物语言,引导分析、理解

  教学难点:

  明白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加何修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借题激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就让我们跟着小熊一起来《收购废话》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1)“收购”是什么意思? 从各处买进

  (2)“废话”可以收购吗?

  (3)这篇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对于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生字,用括号括出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带生字词。

  1、开火车认读

  2、指导重点生字读音

  “驶”:翘舌音,注意与平舌音“s”区分; “废”:声母是f,不是h; “录”:读“lù”,与“nù”区分; “斤”:前鼻音,注意不要读成“jīng”

  3、跟着老师读

  4、擦拼音读

  5、同桌互相正音,练读

  6、指名读生字词

  (2)出示句子,了解“了”的两种读音。

  “这个人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废话”中的“了”怎么读?

  “小熊帮助大家把话说的简洁明了”中的“了”又该怎么读? 你还能给“了liǎo”组几个词吗? 了解 了断 了结 了得 多音词“重、了”组词。

  三、巩固识字,书写难字

  1.观察生字特点,全班交流,汇报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难字或易写错的字。

  要点:“购、酒、驶、郊、段”都是左右结构。其中,“酒”与“洒”要区分清 “驶”与“使”要区分,不要多横 “段”的笔顺要注意。

  “废、疾”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区分“广字旁、病字旁”

  “毕、录”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录”下不是“水”,最后一画是捺,不是点 “斤”是独体字,在田字格里居中。

  2.出示生字“毕、废、斤、录、段”,读一读,写笔顺。

  3.练写难字,教师巡视,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写好及时评议,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四)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讨论学习余下生字。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2、过程与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1、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结构特点。

  四、教材简析:

  《夜莺之歌》一文叙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自称“夜莺”的男孩子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五、所在班级情况。

  本班现有学生29人,其中男同学15人,女同学3人。学生思想表现良好,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同学很认真,只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班中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要想提高本班复习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夯实基础,以本为本,加强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认识,力争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力争使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六、教学准备:

  课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们炎黄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梦想与心声,一曲《长江之歌》则唱出了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与依恋,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夜莺之歌》又传达出了怎样的一种情怀。

  (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资料。

  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事情。

  (三)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

  1、预习情况:瓦砾、耷拉、木屑、鹧鸪、蠢东西、轻蔑、胳膊、云杉。

  2、字词障碍:

  (1)耷拉:下垂。

  (2)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3)阻击:以防御手段阻击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

  (4)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5)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四)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大意。

  本文记叙了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五)交流探究。

  1、文章共出现几次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

  第二次:说明小男孩麻痹了敌人,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下文作铺垫。

  第三、四次:借歌声暗送情报,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第五次:说明小男孩仍在帮助游击队,体现了他的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围绕着夜莺的歌声文章记叙哪几件事?(见板书)

  3、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

  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全歼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以“夜莺之歌”为题具有明确线索,赞颂人物的作用。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想象敌人进入包围圈时小夜莺的.想法和行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请同学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创造性的复述课文。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描写描写小夜莺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外貌——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将一个机灵、略带顽皮的小夜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心生爱意。同时为下文诱敌成功做铺垫;绿色衣服也为引敌人入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伏笔)

  语言——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问用鸟叫报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怀疑埋下了伏笔,显示出机智和勇敢来)

  动作——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一甩一甩、拾、踢三个动词既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也传达出作者对小夜莺的喜爱)

  明确:

  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结构上起到了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说一说文中的小夜莺具有哪些的优秀品质?

  小夜莺是一个机智、勇敢、活泼、灵巧的,具有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的小英雄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第(1)段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揭示了夜莺诱敌的原因承前启后,帮助情节发展。

  第(21)段景物描写——山高要密,是适合伏击敌人的好战场。帮助情节发展

  (三)讨论。

  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

  文章前后照应、首尾相连,一方面使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四)学生小结。

  学过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可引导学生在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写的作用上来谈一谈)

  (五)作业。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少年英雄的故事层出不穷,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呢?请简要写出他们的事迹。

  (六)板书:

  机智、勇敢

  小夜莺活泼、灵巧小英雄

  热爱祖国

  八、教后记:

  我在课文问题的设计上,如能更放手让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会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我设计小夜莺是怎样一步步迷惑敌人的,来引领学生学习。这样虽然学生在在理解、交流时可能更容易谈出自己的看法,对小夜莺的言行理解可能会更透彻。但可能束缚了孩子更广阔的思维。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影视评论的初步方法。

  2、能用简洁明白的语言表述自己对影视的看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导入:同学们平时除了学习之外,最喜欢什么活动(看电视、看电影),你们最喜欢看哪些节目,为什么喜欢看这些节目呢?(节目精彩吸引人)。最不喜欢看什么,为什么,说主理由。

  二、学生交流:刚才同学们说的影片,节目的.好与不好,就是一种评论,那么怎么去评论呢?

  三、例文指导:

  1、示例:《哪吒闹海》的两评论

  2、讨论指导:

  ⑴语言表达应清楚、明了,使人一听就明白。

  如:少儿节目《大风车》同学们都看了,我觉得这个节目特别有趣,适合我们看,特别是节目主持我金桂子的语言动作,穿着常引得我们好笑,而笑中又使我们学到一些知识,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⑵评论的范围易小不易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

  ①人物的形象方面(长象(扮相)着装、性格)

  ②故事的情节方面(惊险、扣人心弦、感人泪下)

  ③画面或场景、插曲等。

  ⑶同学们在评论前,一定要注意想好了再说,好与不好,前后应一致,不能说到哪是哪,这样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

  看图同桌练说。

  四、小组交流,共同评议。

  五、全班展示,巩固学法。

  六、作业:练习写一评论电视的文章。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⑵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⑵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开篇词)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初读课文

  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

  2、曹操对夏侯惇只是佯怒,欲斩之,为什么对杨修却是毫不留情?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四、再读课文

  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五、研读课文

  概括曹操、杨修的`形象。

  六、拓展迁移

  请结合你对文章的感悟,用一句话对杨修进行点评。

  七、作业

  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2、(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认识8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与关键词语。

  2、默读课文,能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鸟太太在夏天和秋天各穿上了怎样的服装。继续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雷鸟太太在夏季和秋季服装的特点。

  教学难点:

  是体会雷鸟服装变化与季节的关系,感受自然界的奥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篇课文我们认识了可爱的跳跳和快乐的雷鸟太太,她们的对话让我们了解了不少知识,接下来的故事更精彩,更吸引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3、学生互相评议,正音,注意“催、搜”是平舌音,“空”是多音字。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夏天到来了,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

  2、闭眼想象森林的美景。

  3、小松鼠在干什么呢?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夏季部分)。

  1、创设情境,师口述第二段:小松鼠正在玩得起劲,忽然他听到了一阵“咕、咕、咕”的声音,那声音又低沉又温柔,让人想起妈妈的催眠曲。咦?是谁在树下轻轻地唱歌?赶紧读读课文的4—6自然段吧!

  2、反馈。

  3、师生合作读5、6自然段。

  4、师贴图(一只没涂颜色的雷鸟在树丛中孵蛋),师:这时雷鸟又会穿上什么样的时装呢?请你们读读课文的7—8自然段!

  5、指名上台给图上的'雷鸟涂上颜色。师问:你是从哪知道的呢?

  6、出示“背部是……”,指名读。

  7、如果你是雷鸟太太,你会怎么给咱们介绍你的夏装呢?(生自由说)

  8、雷鸟太太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读第8段,引导学生读出雷鸟太太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秋季部分)

  自读第二部分,思考:秋季来临,雷鸟太太的时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从哪里知道的?

  反馈,指名读17段。

  过渡:哦,原来她的秋装和地上的落叶一个颜色了!可这新衣服究竟是什么颜色呢?谁能看图来描述一下?(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模仿前文描述)

  小组活动:配合读14—18段或试演此情景。

  汇报:学生读(或演)完后,师随机采访几位读(或演)雷鸟太太的学生:雷鸟太太,为什么你一年四季总要换衣服呢?采访完后:同学们,你想对雷鸟太太说点什么吗?

  三、生字书写。

  1、学生观察生字。

  2、选出你觉得难写的字。

  3、教师指导。

  4、学生练写。

  四、拓展交流。

  还有哪些的动植物也会变换“衣服”的颜色?

  板书设计:

  雷鸟太太的时装(二)

  夏天————像浓浓的树影

  避开敌害 适应生存

  秋天————像秋天的落叶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课文,认读8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由的拼一拼,想一想,说一说,掌握生字,读通课文。

  2、创设情境,帮助同学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火”字的书写。

  教学难点:

  1、感受美,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告别拼音王国,又逛了一次汉字宫。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课文大乐园。孩子们想不想去呀?

  2、出示课件:在入园之前,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些图片,想要吗?

  3、引导学生说:这些花美吗?它们都是些什么花?

  4、师板书课题:这些花都是花朵。

  5、引导学生说:你们还见过哪些花朵,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6、过渡:同学们说的这些漂亮的花,我们都说它是花朵。

  7、齐读课题《花朵》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觉

  1、出示课件(带拼音的`课文):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三种特殊的花朵。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板书:告诉老师这三种特殊的花是什么?(星星、焰火、我们)

  3、同桌之间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4、指名读;

  三、指导学生读,师生共同正音

  1、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3、师范读课文;

  4、师教读;

  5、男女PK

  6、板书:(词语,带拼音)现在啊,老师先要检查检查课文中的词语你都认识吗?(点名读、齐读、分组读、开火车)

  6、给词语去掉拼音,你们会读吗?打乱顺序(指名读、开火车)

  7、生字宝宝啊,从词语里跳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哟!都认识呀,真棒,鼓励自己。

  8、老师啊,还想加大难度,有信心挑战吗?这是去掉拼音的课文,谁会读?(太棒了,让我们一起鼓励她吧!)

  10、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句话?你是怎么知道的?

  逗号:在句子中间停顿。

  句号:一个句子完整了,就有句号。

  11、感受句号逗号的作用;(比较没有标点的句子读起来难受不好听;标上符号后句子读起来通顺好听),读课文来区别。

  12、老师带着读一遍,跟着读一遍。

  13、自己再读两遍。

  四、指导背诵,朗读感悟

  1、分组朗读句子

  2、谈话:你们见过晚上的夜空吗?是什么样的?

  3、出示夜空课件:什么在夜空中一闪一闪的,像什么?闭着眼睛背一背。

  4、指名背,齐背:你觉得有星星的夜空美不美?你能把它背出来吗?

  5、谈话:你们见过焰火吗?什么时候见过?

  6、出示焰火燃放的课件:美不美?它像什么?能不能背出来呢?把眼睛关上,试着背一背。

  7、指名背,齐背。

  8、齐读第三句;

  9、出示学生玩耍的课件;

  同学们看,谁在操场上玩?玩的开心吗?

  告诉学生:我们在祖国的关怀下成长,像可爱的花朵一样。

  10、全班齐背第三句;

  11、背诵课文《花朵》

  12、会背的同学,把课后第一题的花红色。

  五、作业

  字词句天天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琥珀》教案04-24

语文写作教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