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9 12:10:4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7篇【热】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7篇【热】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

  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

  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2、掌握文中实词。

  三、教学难点: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

  一、导入新课:回忆已学过的课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号“五柳先生”。

  二、朗读全文,完成练习册第9题。简单讲解停顿划分方法。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宅边/有五柳树B、常著文章/自娱

  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D、黔娄/之妻有/言

  三、再读课文把握以下字词,再完成练习册2、3、4、5、6题。就不理解的字词发问。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汲汲:心情迫切的样子造:往,到

  戚戚:忧愁的样子期:希望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俦:朋友

  2、给加点字注音。

  1、性嗜酒2、造饮辄尽3、曾不吝情去留4、短褐穿结5、箪瓢屡空6、黔娄之妻有言7、不汲汲于富贵8、其言兹若人之俦乎9、衔觞赋诗10、无怀氏之民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5、环堵萧然

  2、因以为号焉6、不戚戚然于贫贱3、每有会意7、不汲汲于富贵

  4、或置酒而招之8、衔觞赋诗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B、便欣然忘食C、常著文章自娱D、忘怀得失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置酒而招之(指五柳先生)B、黔娄之妻有言(的,结构助词)

  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音节助词)D、吾欲之南海(往)

  6、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爱读书,但不求理解要旨。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在刮风下雨的日子里不能挡风。

  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患,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衔着酒杯做诗,来使自己的心情快乐。

  四、试图翻译课文。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情况。

  五、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目标:理解课文中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训练文言文阅读拓展能力。

  一、抽查背诵情况。

  二、阅读课文,完成练习册第1、7题。

  1、1、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志趣的句子是:

  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3、“赞”语中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画像,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B、本文是从性格、生活、志趣三方面来刻画五柳先生的形像的。

  C、短文颂扬了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

  D、文中的“赞”是传后所附的议论性文字。与正文关系不大,可以删去。

  三、谈谈自己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一些看法。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既可。)

  四、文言文阅读能力拓展训练。

  昔有一人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又复破分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一、解释加点词。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首不得出自能出之既杀驼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首不得出B、既不得出C、如此痴人D、有一老人来语之曰以刀劈狼首既杀驼两狼并驱如故即用其语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运用讲、读、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揭题

  (1)(师板书:“黄山”)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山吗?谁能介绍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师简介黄山: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清凉,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师板书)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生字。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石的奇。(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顺序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它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生字词。(小组长带读、单独读、开火车读等)

  2、我会认。(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3、我会说。(用生字扩词或说句子)

  4、我会写生字。

  5、我会流利的朗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等)

  (二)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小组出自编的字谜让同学猜。

  3、小组展示字开花。

  4、小组展示用生词各说一句话。

  5、小组展示书写的`生字。

  6、看看读读说说:看图读文,说黄山石的奇。

  7、会用书上的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黄山石的奇。(奇形怪状)

  三、激发知识冲突

  你喜欢黄山石吗?为什么?

  四、作业设计

  1、在括号里对上合适的词语。

  ( )的云海 ( )的山峰 ( )的画家

  ( )的风景 ( )的岩石 ( )的雄鸡

  2、该句子,划去括号申不合适的字。

  (1)。“仙桃石”是黄山岩石中的一种(其、奇)石。

  (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鸡蛋的形(壮、状)又各不相同。

  (3)。课程表里的各门功课都要学好,其中语文、数学(尤、龙)为重要。

  (4)。人能产生(巨、具)大的力量。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听写词语。

  2、提出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黄山石的奇。

  (2)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顺序展示。

  (一)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

  (1)看图读,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石的赞叹之情。(如我喜欢猴子观海这块石头,作者把它写得非常生动有趣,我们要通过朗读把它的奇、美表现出来,让石猴动起来等。)

  (2)想象读,边读边想象黄山奇石的样子。

  2、我会说。

  (1)看了图读了课文,我会用自己的话说说“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块黄山奇石。

  (2)学了文中的比喻句,我也会说一句比喻。

  3、我会想象。

  会根据课文的描述,自画“金鸡叫天都”。

  我会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抢球”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想挑一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个性化朗读。

  小组表演读,像导游给游客介绍一样朗读,最好是背诵。

  2、小组展示自画图。

  3、小组展示仿写的一块石头。

  4、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三、激发知识冲突

  黄山石的奇体现在哪里?

  四、知识拓展延伸

  1、自编童话

  挑自己喜欢的一块奇石,根据课文的介绍,发挥想象,编个故事。

  2、图片绘画展

  找找黄山奇石的图片,或画画你想象中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抢球”,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图片绘画展。

  五、作业设计

  1、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再读一读。

  (1)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

  (2)黄山的怪石多有趣啊( )

  (3)你去过黄山吗( )

  (4)妈妈,你带我去黄山玩一趟吧( )

  2、补充完整句子,再读一读。

  (l)“猴子观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仙人指路”远远望去,真像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鸡叫天都”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仙桃石”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别人展示时,其它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齐读课题: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的慢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2、青蛙的本领可大啦!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它。

  3、青蛙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有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3、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4、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5、填空后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

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入

  1.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做一个猜谜游戏。请你猜猜和我们人类的生存什么有关?

  (1)学生说:和水有关

  (2)真不错,请大家读读这段话。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一个缺水的地方。

  二、新授

  1.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对这个地方有什么了解

  (1)课件学生自读

  (2)师生交流

  学生说:作者的出生地是一个非常缺水的地方。

  (3)请大家结合自己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好吗?

  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学生:那里的水太缺少了请你读读

  2.对于这个地方,你还有什么了解?

  (1)那里人觉得“水”最宝贵。

  (2)那段缺水的岁月又是怎样的呢?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吧

  3.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难读的地方?

  (1)学生说:第五小节

  (2)课件出示: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

  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根据生字、停顿的重要性进行朗读。自己读。

  齐读

  (3)还有难读的地方吗

  (4)学生说:在文章的第一段,标点符号的停顿也很重要

  (5)最后一小节的停顿

  课件出示: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4.难读的句子大家读好了,有生字的句子会读吗?

  (1)课件出示下面四个句子: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

  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

  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2)读生字词

  (3)自己读读这些带有生字的句子

  (4)有信心读好这些句子吗?

  (5)学生齐读这些句子

  这里需要储水是因为这里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一把普通的钥匙,说明这个“缺水”的地方

  还是说明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5.分小节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

  (2)教师随机地点拨

  6.文章第一小节和这几个句子,你还能从文章的其他地方体会到这个地方缺水吗?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

  (2)师生交流

  学生:我从第二小节的第一句话看出来。从期盼这个词语看出来很缺水,现在这个村子的所有人都很期盼。

  师:知道为什么他们期盼下雨天?

  学生:在雨中洗澡;可以喝到水,可以在水窖里存水,

  对雨中洗澡有兴趣的同学一起来感受这样的场景。

  (3)课件出示:教师引读

  那时怎样的一种痛痛快快呢?请大家自己读读划线的句子。“先是……天空中的水”

  体会到了吗?再声情并茂地读读这句话。(学生读)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齐读这段文字。(连读三次)

  在我们的感召下,教师引读。

  7.这是多么美好的日子,可是这样美好的日子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结合你现在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

  (1)电脑出示: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2)多指名读

  8.还有哪些地方看出来这是个缺水的地方、

  (1)学生:母亲说“俄”坏了。

  (2)你们觉得哪个词语最吸引你的眼球?

  母亲之所以会这样说,完全是因为她看见了用水为我们冲凉的那一幕。

  9.课件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你们又什么想法吗?

  (1)学生说:一勺水像一条小溪流……教师点评。

  (2)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感受一勺水的力量。教师范读课文

  (3)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你想说哪个词语?

  (4)学生1说:舒服。(请你用舒服的感觉来读读让你最舒服的一句话)

  学生2说:爽,请您用爽的感觉读

  学生3说:“高兴”

  学生4说:“痛快”

  此时的感觉就是……(连续几个词语的大声读,产生这些原因就是因为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10.这篇课文是编者改动后,原文的题目也改过了,你能猜到原文的题目吗?

  (1)学生说:

  (2)找到了相关的语句了吗?

  (3)课件出示:最后一小节,齐读

  (4)下节课我们将把这个词语带到文中去,读文章,谈感受。

  三、下课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抓重点词句,结合看图,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内容;

  2.掌握十个生字及有关词语,能用指定的`字口头组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重点】 理解讲鱼、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和用途。

  【教具】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初步学会用“只有......才......”“可是”写句子。

  2.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第一、二段课文。

  3.感受竺可帧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读懂文中的四个事例,感受竺可帧为科学事业一丝不苟、。呕心沥血的精神。能按提供的情节复述第一、二段。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感受竺可桢对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简介生平。

  (1)我们已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介绍科学家的?

  说说科学家茅以升、李四光的事迹。

  (2)简介竺可桢生平。(见“背景知识”)

  2.听录音,感知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枚的哪几件事?

  (2)交流讨论。

  3.自读课文,自学字词。(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

  (2)自学字词。

  (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词,说说易读错、写错的字。(篇一遍辨一辩)

  支撑旋钮哆哆嗦嗦与世长辞巡逻

  喧闹辨别从不间断车水马龙荣誉

  (2)说说词语意思。(“哆哆嗦嗦”、“与世长辞”、“从不间断”、“车水马龙”)

  (3)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其中一部分。与课文后续学习有联系的可存疑。

  5、自由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读文。评议

  6.作业:

  (1)《作业本》第2、3、4题。

  (2)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丰碑》教案02-06

语文《师说》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