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8 08:34:4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8篇(优)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8篇(优)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4、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2、领悟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四、导入新课

  如果世上有一种水能让你喝了会醉,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让你学到坚韧,那么这座山一定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上帝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

  所以才创造出母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五、教学新课

  (一)、速读课文,感知课文(请同学们翻开书,集体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书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明确:(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5)互敬互爱的·家人

  (同学们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肯去发掘,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一家人营造的温馨和谐的氛围,这洋溢着的浓浓的亲情真让人羡慕,惹人向往。那他们是怎样营造的呢?他们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并从书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品味分析)4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二)、研读赏析

  (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应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确。可书中好象还有几句写景的句子在那顾影自怜,无人问津呢!在哪几段?好的,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集体读一下。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没有?是像个花瓶摆在那里,仅做装饰,还是作者别有深意?)

  4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第三段写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潜台词是什么?死神的背影是让人望而生畏,当它悄然而至的时候,气氛压抑,令人窒息,文章在这的感情基调变得深沉的,很显然不能让阴云笼罩着我们散步时头顶上的星空,作者这几句轻描淡写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让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4

  7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

  (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好的呢,我现在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请同学们拿起笔,任选一个题目,迅速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好的,给你们三分钟时间)

  (2)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3)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明确: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6

  (4)(同学们的描写细腻生动,想象也切合情理,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已经达到了人我合一的境界,通俗的说法就是成了他们肚子里的一条蛔虫。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4

  (四)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散步在缓缓的进行着,作者的笔尖蘸饱了情感,亲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流淌着。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的弦,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知心的人倾诉。学校12月份要举行一个发短信比赛,现在我们就先预演一下。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6

  (五)教师小结: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1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快乐读书屋 海的女儿

  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1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激励学生从小为人大度,常抱有处处为别人着想的思想。

  重、难点:体会小人鱼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杀王子的品质。

  教法:读中感悟

  教具:搜集安徒生童话书籍

  流程:

  一、读题质疑,导入新课,汇报资料。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三、自主阅读,体会。

  1.读课文介绍小人鱼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承受了那些痛苦?

  2.最后她 成功了吗?

  3.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你感悟到了什么?

  四、积累内化:

  1.根据小人鱼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2.自读课文中的相关文章。

  五、作业: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六、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安徒生的故事,谈谈感受。

  板书设计:

  小人鱼憧憬人间——序幕

  小人鱼救了王子 爱上王子——开端

  海的女儿 小人鱼忍痛变成人形——发展

  小人鱼爱情失败 没有加害王子——高潮

  小人鱼化成泡沫——结局

  小人鱼牺牲了自己——尾声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选用一部分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讨论、想象,在自读自悟中,感受《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与背诵训练,感受民间艺术家阿柄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感悟《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教 具:

  录音机、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乐曲《二泉映月》。

  2.谈谈听后的感受。

  3. 介绍了解曲名。

  二、了解阿炳身世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

  2.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谱写曲子的?

  3.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说说你对阿炳的了解。

  三、精读第1~4自然段

  1.朗读1~4自然段,阿炳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2.交流明确,了解创作背景

  时间:

  地点:

  环境:

  心境:

  3.你觉得哪些词语,哪些句子难理解或写得好?

  “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倔强的呐喊……”怎样理解?

  交流体会。

  4.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22XX 二泉映月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朗读第5自然段前三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2.再读,将描绘琴声的旋律和其中包含思想感情的句子画出来。

  (1)学生自读,画出句子。

  (2)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特色。

  (3)交流体会

  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又写出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语句表达整齐。

  3.朗读,加深体会。

  三、拓展延伸

  读了文章,倾听了曲子,乐曲把阿炳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告诉了我们,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想。我想对阿炳说些什么呢?

语文教案 篇4

  一、预习导学

  1、听写生字、生词。

  2、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是飞渡的过程)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不看动物世界?

  生;

  师: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讲一个动物世界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西藏,一天,一只肥硕的藏羚羊被猎人发现了。奇怪的是他并没有逃跑,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猎人,然后冲着猎人前行两步,两条前腿一弯,扑通跪下了。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他的眼中流了出来。猎人呢,并没有被他的怜悯所打动。枪声响起,藏羚羊应声倒地,到最后仍是跪拜的姿势,两行泪迹仍然清晰的流着。

  同学们,请同学们猜猜看,藏羚羊为什么下跪,是怕死吗?

  不是

  师:随着猎人对他的开膛扒皮,一切便真相大白了,。原来,在这只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他已经成形了。显然,藏羚羊之所以弯下笨重的身体给猎人下跪,是在祈求猎人保全自己孩子的一条性命啊???

  师;我被这慈母的跪拜深深地震撼了。可见,在动物的世界里,

  也充满了浓浓的亲情与厚意。

  师:今天,我么么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斑羚飞渡》,再一次将这动物世界中感人肺腑的一幕呈献给大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动人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复述课文内容(重点强调怎么飞渡过去的,学生复述完以后,赏析FLASH,电脑演示飞渡的全过程)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斑羚飞渡的悲壮美,课文中的第几段把斑羚飞渡的过程写的最具体?是不是课文中的第九段?(这样悲壮的一幕,作者是怎样把他写的生动、真实、感人呢?)我们一块来赏析这一段。(课文中的第九段之所以把斑羚飞渡的悲壮美写的如此)

  (三)质疑,交流,探讨课文第九段。

  1。找出主要的动词。找出运用修辞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师;这些动词那你写得好,不用这些动词或者换掉好不好。

  生:不能。

  师:对,这些动词能够把斑羚飞渡的过程具体而又生动。那么再读这些动词的时候应该怎么样?(生:重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下,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

  教师评价学生朗读的内容

  师:又写了哪些比喻句呢?

  生:读出比喻句。

  教案在今天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语文教案 篇5

  【课题】

  模拟旅游咨询。在班上召开一次旅游咨询会,介绍本地(新化县内)的旅游景点及旅游注意事项。

  【要求】

  1、游客提问要简洁明确。

  2、旅行社咨询员回答要有针对性。

  3、游客要对旅行社咨询员的回答给予评价。

  【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每个学生都要做好扮演两种角色的.准备。作为游客,要清楚自己想要了解些什么,以便在咨询会上提问;作为咨询员,要清楚自己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以便在咨询会上应答。

  【活动过程与安排】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甲组扮演旅行社咨询员;乙组扮演前往旅行社咨询的游客。

  2、旅行社咨询员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旅游景点的情况。

  3、游客向旅行社咨询员咨询,咨询员力求给游客以满意的答复。

  附:

  本地主要旅游景点:

  罗盛教纪念馆(上梅镇)

  陈天华铜像(上梅镇)

  梅山龙宫(油溪乡高桥村)

  大熊山森林公园(大熊山)

  紫鹊界梯田(水车镇)

  油溪河漂流(油溪乡)

  桃林南岳殿(科头乡桃林村)

  狮子山公园(梅苑开发区)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万能胶水发明的过程。

  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懂得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培养自觉实践,大胆创新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聪聪是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的,他是怎样做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

  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谁发明万能胶水?他是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的?他是怎样做的?

  (三)反馈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交流自学提纲的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聪聪是在遇到很多困难的'情况下想到万能胶水的,他为此做了深入的研究,收集了很多的资料,设计了很多方案并精心地做了不少实验;启发学生认识到聪聪在发明过程中,十分认真。)

  讨论: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而电视新闻却说:“小发明家聪聪成功地发明了万能胶水。”这是怎么回事?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总结

  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想到些什么?你认为聪聪的想法最终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小伙伴听。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有选择地运用适合的方法,理解“迫不及待、大摇大摆、恳求”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听写句子,能自己校对。

  3.能选或编一个关于阿凡提的故事,作为课文的续篇。

  4.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故事,体会阿凡提热心助人、聪慧过人的特点。

  重点难点:

  学习听写句子,能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质疑。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猜猜主人公是谁?

  1.播放动画片《阿凡提》片头。 师:他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呀,阿凡提觉得: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

  2.出示句子

  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 (自由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师:今天,阿凡提又帮助了谁呢?让我们来学习41、饭钱。

  3.揭示课题,齐读。

  师: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4.学生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要付饭钱? 谁付了饭钱? 是怎样付饭钱的?

  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先来自学课文。

  二 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1.小组自学

  (1)自学生字,按所拿到的卡片完成十字开花游戏。 煎 逼

  药 熬 汤 降 迫 强 夜 害

  (2)用所学的方法理解词义:迫不及待、恳求。

  (3)读通课文。

  2.交流自学情况。

  (1)汇报十字开花游戏。

  (2)分节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解疑

  师:读了课题,同学们提出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付饭钱?

  (2)谁付了饭钱?

  (3)是怎样付饭钱的?

  下面,请各组读读课文,试解决(1)(2)两个问题。

  1.小组读课文,讨论(1)(2)两个问题。

  2.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词义:恳求,并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注意读出穷人恳求的语气。 师:阿凡提是怎样付饭钱的呢?

  3.各组再读读课文,完成填空

  巴依和卡子认为:吃了饭菜的( ),该付钱。那么,我让巴依听( ),也算( )。就这样,阿凡提帮穷人解决了难题。

  师: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阿范提狠狠地教训了巴依和卡子。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地读读5-9小节,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分角色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5-9小节。

  (1)指名一组读,自由评论。

  (2)师生配合读。

  四、排演小品《饭钱》

  师:我们学了《饭钱》这个故事,想不想排成小品来表演给大家看呢?我们来按剧本自导自演,分组排练。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根据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言行演出他们不同的人物特点。

  五、教师总结。

  通过这结课的学习使我们体会到了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具体反映人物的品行,学会了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用小品的形式来展示课文的内容。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再接再厉,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本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的要求:

  1.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解文章的思路。

  3. 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的要求1、2

  教学难点:目的要求3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不少吟咏四季的古诗。古诗配美景,真美!演示多媒体画面(春、秋、冬)。在每一幅画面后,让学生背属于那个季节的诗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少了哪个季节。

  生:没有夏季。

  师:很好。让我们先背诵一下有关夏的诗吧!(生齐背)。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梁衡,(1946——

  ),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夏》教学设计1》。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诵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四)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1. 扫清字词障碍。对不识、不懂的字词句,自由发问。

  2.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板书:景美 人勤} 赞美

  紧张 热烈 急促} 赞美

  (五)精读课文:

  1. 齐读第一段:

  ①这一句话中哪些词语概括了夏的特点?

  ②它起什么作用?

  2. 指名一生读第二段。学生概括段意。哪些画面突出了夏的特点?

  3. 男生读文章第三段:

  ①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②哪个句子呼应第二段。

  4. 女生读文章第四段:

  ①农民的辛勤体现在哪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丰碑》教案02-06

语文《师说》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