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30 08:19:4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通用】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语文教案【通用】

语文教案 篇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如果你和家人外出旅游,在外面迷路了,此时你心里会怎样想?(板书:慌张,理解词语的意思。)

  2、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学了之后,就是迷了路你也不会害怕?

  出示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二、初读课文

  1.愿意读读课文吗?问:读课文前你想给自己提个什么要求?(a.读准字音b.不丢字、不加字c.正确、流利)

  2.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分段朗读)(注意听字音是否读准)

  三、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指南针?用横线划出。(板书: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2.过渡:为什么说它们是天然的指南针呢,让我们四人小组合作来学一学。

  3.问:你想怎么学?

  你们的方法不错,老师再为你们提供一个学习思路。(板:什么时候、观察什么、怎么辨别)你们可以按这样的思路来学习。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a.四人齐读2-5段b.说一种方法

  5.小结板书: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读一读,找一找,总结出这些重点词句,这些重点词句都是从课文中提炼出来的。它能帮助我们弄明白如何靠太阳来辨别方向。你也学着老师的方法,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方法来学习。

  a.默读相关段落 b.画出重点词句 c.想想怎样介绍

  1.学习过程中找学生将自己总结出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2.介绍

  3.指名读(四人小组)

  6.游戏:猜猜我是谁——太阳

  请你学着老师的样子,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来给同学们猜一猜。(小组练习后指名汇报)

  7.总结:读全文

  四、拓展升华

  1.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辨别方向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

  2.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看书多请教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三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板书: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2.你对哪种辨别方向的方法感兴趣,就一起来读读,如果已能背诵就背诵。

  3.游戏——猜猜我是谁

  请你根据老师的描述来猜一猜我是谁。(课文第二段)

  4.请你学着老师的方法,选择你喜欢的一段内容来给同学们猜一猜。(小组练习)

  5.指名汇报

  二、填写学习报告

  同学们课后还搜集了很多辨别方向的资料,请把你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你的小伙伴听,并整理资料,选择一种方法,填写学习报告。(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学习报告)

  三、交流学习报告

  1.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学习报告?

  (生根据学习报告汇报)

  学习报告

  要是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

  什么时候观察什么怎样辨别

  2.师根据学习报告,引导学生用书上的诗歌形式来介绍补充资料。

  3.请你学着这位同学的介绍方法,修改你的学习报告,修改后在小组里介绍你的资料。

  小组合作学习:a.修改报告b.组内交流

  4.学生佩带头饰表演汇报

  5.你们还有哪些方法没有汇报?

  四、总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感受了大自然的奇妙。大自然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看书多请教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将课题和课文内容对照学习,知道教授是一个治学严谨,行事洒脱,而对小事又十分“健忘”的人。

  4、根据课文内容准确理解教授眼里的中国,使学生也能崇拜和尊敬我们的祖国。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2、领悟教授“健忘”背后的真正内涵。

  教学难点:

  写作技巧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24《健忘的教授》,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指导“健”的写法,理解“健忘”。文中哪位健忘?

  教授记忆力不好?

  板书:伊里奇

  1984年一位中国小伙子杨晖来到原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大学文学系读研究生时,伊里奇教授给他留下了深刻印

  象,杨晖将他眼中的教授写成文章发表在《海外文摘》上。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节选于这篇文章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谈谈对伊里奇教授的初步印象,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1、出示词语:权威 崇拜 裤兜儿 涉及 某版本 婴儿车 妻子 ( 指名读 )

  2、课文介绍伊里奇教授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恰当运用上面的词语,将课文内容浓缩成一两句话。

  3、学生回答。学生自由练说,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一个在学术方面有着惊人成就,同时,他对一些事又特别“健忘”的伊里奇教授到底是不是健忘的人呢?

  三、再读课文,围绕“健忘”还是“不健忘”在文中寻求疑问的答案。

  1、默读课文,捕捉最能说明你的看法的词句勾画下来。教师巡视。

  2、生答,师引导理解。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健忘:权威 惊人的才能 惊人的记忆 亲切。

  健 忘:学生 儿子 车子。

  4、引导小结。

  教授是个健忘的人吗?谈谈你的看法。(生活中健忘,学术中专注)

  用“健忘的教授”为课题,文中大笔墨写教授的.健忘,实际的意图是什么?生答。

  四、总结全文。

  其实很多有名的科学家、艺术家也都是这样。你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科学家、艺术家的故事吗?他们那种专注于事业,专注于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深深钦佩和学习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是一样,没有专注精神,做什么事都不可能获得成功。让我们记住这位专注于学问,忘记了生活琐事的教授----伊里奇。用一个成语概括他的这种工作态度。教师推荐: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 全神贯注、心无旁若、目不转睛 、一心一意、 一丝不苟、心无二用

  五、习作指导。

  1、课文中,作者惟妙惟肖地为我们描写了一位“健忘”的教授,作者抓住教授身上最有意思的特点-----健忘,进行了许多细节描写,从中我们可以借鉴些什么呢?

  2、同桌互说,点名回答。师根据回答板书:抓住特点 写1、2件事

  3、小结:仔细回想一下,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比如有的是“急性子”,有的是“大嗓门”,有的“慢吞吞”……我们可以抓住他们的主要性格特点,围绕这个特点着重写一两件事,人物形象就会鲜明丰满、跃然纸上了。

  六、作业。

  1、收集科学家有关全神贯注的故事,举办故事会,进一步了解伊里奇教授这个人。

  2、从身边选一个人物,抓住其主要性格特点写一个片段。

  板书设计:

  24、健忘的教授

  不健忘:权威 惊人的才能

  惊人的记忆力 专注学问

  伊里奇

  健 忘: 学生 儿子 车子 忘记琐事

  抓住特点写1、2件事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愿意将秋天中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讲给大家听。

  2、乐意将自己所选图画的内容写下来,并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3、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意思更加丰富,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4、进行词语积累。注意词语搭配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让学业生在一周的时间中采用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秋天里同学们做过的有趣的事。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让我们走进秋天,去寻找秋天的`快乐吧。

  二、交流秋天里的趣事。

  1、小朋友,通过我们一周的调查,访问等方式,我们收集了不少同学们在秋天里做过的有趣的一些事,www.jiaoanba.com让我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四人一小组交流一下,然后推选一人为代表进行汇报。

  要点:哪些趣事(说具体)有什么感受

  2、小组交流。3、大组交流。

  ⑴提出要求:认真倾听 适时补充 说出感受

  ⑵交流评议。

  三、综合性活动。

  1、秋天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快乐,咱们有没有办法留住它呢?

  (画下来,拍下来,写下来……)

  2、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留住秋天。

  3、同桌交流、评议、修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作用。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

  情感目标: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揭题,谈话导入

  1、齐读课题。

  2、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灰尘)。

  二、以“尘”激趣,学习灰尘特点“小”

  1、学生上黑板书写“尘”字。

  2、分析“尘”的字形字义。

  3、学习灰尘的特点“小”。

  ① 灰尘很小很小。

  ② 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⑴思考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⑵指导朗读,读出“小”的感觉。

  ⑶师小结。

  三、认识灰尘有害的一面

  1、谈话交流灰尘的危害。

  2、人们一般情况对灰尘的.看法。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四、学习灰尘的作用与特点

  1、谈话过渡。

  2、设疑激趣: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3、“导”与“扶”,学范例。

  通过学生回答的“作用”相机学习相联系的特点,体会说明方法怎样形象地表达。

  ⑴找出没有灰尘的情况。

  ⑵相机找出有灰尘的情况。

  ⑶朗读比较,体会作用。

  ⑷找出相对应的特点,并体会。

  ⑸总结学法。

  没有(灰尘) 假设

  作用(后) 特点(前)

  有 (灰尘) 作比较

  4、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⑴出示表格,提出自学要求。

  灰尘的特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园地教案03-16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天地教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