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语文教案3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简析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课文的重点部分是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通过读文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本文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二、学情分析
在我们农村生长的植物比较多,爬山虎也比较多见。学习了这片课文能有助于学生对爬山虎有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学习作者观察植物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观察更多身边植物(如:小麦,玉米,辣椒,蒜等)的观察。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对农村学生能提高他们更多观察植物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义。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5、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3.学习作者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有顺序、具体地写好一段话。
通过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媒体资源、录音磁带、录音机
教学方法:研读、讲读法
学法指导:自主研读、集体交流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谁能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爬山虎的脚?
二、自主研读:
1、师述:叶圣陶先生用5个自然段描写了爬山虎,你对爬山虎的那一个方面最感兴趣?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地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哪些感悟和收获?
2、学生分组研读,师分组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一):
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1、师质疑:读了爬山虎叶子的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
2、组织交流:(点拨导读)
⑴、师:在第二自然段中,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你能通过读来体会吗?(朝下、均匀、漾起波纹)
⑵、师:观察叶子,叶圣陶爷爷还观察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嫩红——嫩绿——绿的新鲜)
⑶、听录音:再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1、导入:爬山虎的叶子如此美丽,那么它靠什么巴在墙上呢?(脚)本课那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3——5节)
2、师质疑:关于爬山虎的脚,你想知道些什么?
3、先来解决爬山虎的脚长在那儿的问题。
⑴、读第三自然段帮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同学们,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⑵、同桌相互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⑶、播放媒体资源:爬山虎的叶子和茎的图画,学生观察画图说。
4、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
⑴、自读课题,画出有关的`句子。
⑵、通过媒体资源中的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颜色的段落,学生再读体会。
⑶、品味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质疑: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事物来比喻细丝呢?)
三)、交流话题(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自学第四自然段,学懂了汇报(可以读、可以说、可以表演),画出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
2、学生汇报:
⑴、找出与爬有关的词句。
⑵、用自己的话把爬山虎的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
⑶、播放媒体资源,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动画。
(4)、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
⑴、指读第5节,边读边画出脚的不同变化。
⑵、对比交流:触着墙的;没触着墙的。
⑶、小结:爬山虎真了不起,为了生存,它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墙上,而这一过程不是一两天可以发现的,可见作者是经过了认真而又持续不断的观察才看清楚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总结全文: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可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呢?
2、你从作者的观察中受到哪些启发?(仔细观察——连续观察)
3、小结:大自然中有许多奥秘等我们去发现、去探索,我们要向作者那样养成细心观察,不断观察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地把事物介绍清楚。
六、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特点 样子:……像……(细丝)
颜色:嫩红(灰色)
爬 触→巴→拉、贴
没触着墙 萎
触着墙 变 相当牢固
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乐趣”为主题,共五篇课文,有老舍的《养花》,有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有冰心的《山中杂记》,还有《爸爸带我去爬树》,和选自《西游记》中的《美猴王》。涉及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游戏之趣和自然之趣,蕴含着辛苦之乐、农家之乐、和谐之乐、学习之乐、群居之乐等多方面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乐趣,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享受生活之趣;热爱自然,体会自然之乐。
教学目标
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一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采用精读、品读或者是自读的方式探究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意识。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在写作中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进行细节描写,写出从童年趣事中得到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简练的语言正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时分配
《养花》 2课时
《古诗二首》 2课时
《山中杂记》 1课时
《爸爸带我去爬树》 1课时
《美猴王》 1课时
综合活动 3课时
习作 3课时
养花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有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将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将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构想
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有事可做。学生在精读,深思,感悟的过程中,体会到老舍先生对花草的关切,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积淀,对“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的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有关花卉类的图片和相关文字介绍;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请文章脉络。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图片,指名做简要的介绍。
2,听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话想说的?(这些花真是太美了!我很喜欢这些美丽的花!我也想自己种出这么美的花!)
3,有同学自己养过花的吗?你能和大家说说自己养花的过程和养花的感受吗?
4,老舍先生因爱花而爱养花,养花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就为我们介绍了他在养花过程中的真切感受。
二,初读课文,理请文章脉络。
1,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一种读书方式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要读准生字的音。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为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可以将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画下来。
2,学生按要求自渎,教师巡视。
3,集体交流。
(1)指名读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教师相机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2)指名说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因此,我只种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三,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请同学们速读1-2自然段,老舍先生为什么养花?(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2,默读课文,把能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找出来,再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3,集体交流。
4,齐读1-2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纠正发音。
2,指导生字的书写:载 循 秉 砸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把能体现作者爱花的语句抄下来,再读一读。
板书设计
爱花
只养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
养花的门道
养花 养花有助于身心
秉烛夜游
养花的伤心事
养花的乐趣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养花》,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作者养花的乐趣。回忆一下,谁还记得?(再次出示写有第7自然段的投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你是怎样理解“乐趣”一词的?
(2)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事给你带来过乐趣的?
(3)谁能用乐趣说一句话?
(4)齐读这句话。
二,精读3-6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1,默读3-6自然段,根据填空题,一边读一边体会。(出示文字投影)
养花可以( ),这是件充满乐趣的事。
2,学生自己体会感悟,教师在巡视中了解或指导。
3,集体交流。
(1)样话可以增长知识。从课文的第3自然段中可以看出来。如摸着了养花的一些门道.......
(2)养花有益身心。作者的腿不好,不能久坐,他工作一会就去看看花,调节一下,有益身心。养花可以获得真理。作者虽然在养花中经常热汗直流,腰酸腿疼,但是在这过程中懂得了劳动才能创造生活,乐趣和世界。结合四年级的时候学过的《劳动最有滋味》一文,是劳动帮助作者一家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一切美好的生活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3)养花让作者和友人一起分享快乐。约朋友来赏花,赠花与人,都使作者感到十分快乐。
(4)养花使作者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花开得好作者一家都高兴,花开得不好作者就忧。菊秧被砸死后,作者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养花还使作者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细腻了。
4,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作者掌握了养花的门道,是为了天天照管它们,在他眼里,花草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呵护,这足以看出他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热爱。走进自然,珍惜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三,感情练读课文。
1,请大家带着自己刚才体会到的感情练读课文。
2,指名读自己读得最好的一个自然段。评议。
四,练背课文最后一段。指名背。
五,拓展阅读
著 者 略 历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墓。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六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己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
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著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赶集》,《牛天赐传》,《樱海集》,《蛤藻集》,《骆驼祥子》,《火车集》,皆小说也。当继续再写八本,凑成二十本,可以搁笔矣。散碎文字,随写随扔;偶搜汇成集,如《老舍幽默诗文集》及《老牛破车》,亦不重视之。
作业设计
1,熟背自己喜欢的一部分。
2,小练笔(出示文字投影)
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草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这种花草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果你养过花,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养花
乐 趣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 又长见识
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
猜谜语、谈话、图片、音乐、提问
(简单明了,1分钟以内)
二、初读
3、4年级还可以分小组读、分角色读
任务:带问题、课文内容、围绕讲几件事(结合课后练习1)此处停顿1、2秒
师:谁来交流这个问题,重复提问,抽生回答
三、细读感悟,品读感悟:找重点段、抓重点句子、抠字眼方式交流汇报:点拨、板书
四、拓展延伸:抓住课后练习题、某人物评价、感悟、小练笔(还有什么句子也让人印象深刻)
五、总结:根据课文内容、情感价值的总结(有没有同学补充,不同想法、见解)
六、板书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02-24
小学语文灰雀教案 小学语文灰雀教案及反思01-06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07-30
趣味语文小学教案08-25
小学语文识字的教案07-11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