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7-17 11:37:4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锦集六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师问:诗歌有什么特点?

  ① 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 这几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刚才那位同学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白桦》这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今天我们来教《白桦》这首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白桦长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就是白桦树。

  现在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第105业自由地读诗歌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句段。 2、反复诵读,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对森林工人的赞美之情。 3、学习森林工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然后邀请同学读,把诗分分节

  白桦”第一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第二节写了白桦在雪花中的美,第三节写白桦在寂静的朦胧中的美;第四节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本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的口吻,记叙了无名守林工人守林护林的动人事迹,赞美了守林工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表达了守林工人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这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小组内讨论交流五分钟。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中无名的守林工人,为了白桦林的安宁,日复一日、孤独寂寞地生活在森林里,他和他的同伴们,心灵是多么的纯洁,胸怀是多么的宽广,品质是多么的高尚,精神是多么的可贵……他们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次积累 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四部分。

  教学目标

  通过“读读背背”,使学生弄懂意思,并且理解谚语的含义。通过阅读短文,使学生理解短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通过口语交际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迷人,并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培养口头表达、合作学习等能力。通过习作练习,写出自己暑假中最感兴趣的事情,并能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宽口语交际的交际面。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秋天美景的图片或其他信息,充分感知秋天的美。投影片。

  教学时数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谚语,使学生理解内容并体会其中的含义。“阅读”短文,理解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谚语吗?谚语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含义。你们想学谚语吗?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几个谚语。希望大家不但能背过它们,还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讲明道理。

  二、 读读背背

  1 出示谚语。2 学生自由练读。3 指名读,想读哪一个就读哪一个。4 试着说出谚语的意思。想说哪一个就说哪一个学生互相讨论,教师适当补充。5 谁还能说出其他的谚语,并且给大家讲讲其中的意思。

  三、 阅读

  1 谁能说出几个以前学过成语故事?学生自由发言。2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题目是《闻鸡起舞》。3 学生自由读。4 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他为什么要“闻鸡起舞”?后来呢?5 用自己的话讲讲“闻鸡起舞”这个故事。 6 联系实际,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作业设计

  给爸爸妈妈讲一个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并说说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积累 运用一

  读读背背——谚语

  阅读——闻鸡起舞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极具普遍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白兔和小灰兔主动帮助老山羊收白菜,面对老山羊的答谢,他们的做法却截然不同这件事,告诉学生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有享受不完的丰硕果实。课文巧妙的寓劳动教育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耐人寻味。

  现在的孩子大多缺乏劳动意识,害怕劳动艰辛,等、靠、要的思想极为严重,他们往往不像小白兔那样懂得劳动的意义,而像小灰兔一样意识不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劳动的意识,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并从小白兔身上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写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3、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体会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

  【信息资料】

  课件、录音机、磁带、小白兔和小灰兔等头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讲故事:

  边放动画课件边讲述:今天,老山羊的白菜又获得了大丰收,这么多的白菜可怎么收啊!正在老山羊发愁的时候,小白兔和小灰兔跑过来帮老山羊收白菜。收完了白菜,小灰兔把老山羊送给她的一车白菜运回家,小白兔只向老山羊要了一些菜子拿回家。到后来,运回一大车白菜的小灰兔没有白菜吃了,而只拿回一些菜子的小白兔却有吃不完的菜。这是为什么呢?这个童话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

  2、唱歌:

  教师播放《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曲,师生随音乐同唱这首歌。这首歌告诉我们什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把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卡通画贴在黑板上)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

  〖对话平台

  一、欣赏

  根据切入举偶中的第一种方式,教师继续播放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插图,课文文字)学生边看边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自学

  1、自由读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拿出生字卡,读生字,同桌互相帮助,记住生字。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放手让学生充分自由读书,合作交流,认识生字,读顺课文。遇到困难想办法自己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学生会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读文、识字

  1、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相机进行评价。

  2、抽读生字,随机纠正字音,提醒学生注意的是:

  浇、挑是三拼音;施是翘舌音。

  要根据不同地区学生的实际,有所侧重,最好让学生之间相互提醒。

  3、交流识字方法,如:

  翻、浇、挑做动作;浇、饿、挑利用偏旁表义的特点;挑、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等。

  4、我会读:

  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

  四、朗读

  1、读全文,边读边想:

  你读懂了什么?

  2、精读前三个自然段,大家评一评,读得怎么样?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⑴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小白兔和小灰兔怎样?你能用帮忙说一句话吗?

  ⑵ 小灰兔收下了白菜,很有礼貌地说:谢谢您!该怎么读?

  ⑶ 小白兔请求老山羊送他一包菜子,小白兔的话又该怎么读?

  (多种形式进行练读,个别读、齐读、男女生对读。)

  没有评价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读完课文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激励性的评价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表演

  戴上小白兔、小灰兔、老山羊的头饰,表演前三个自然段内容。

  六、写字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6个字,说说你的发现。

  2、选三个自己喜欢的字练写。教师示范,学生描红、临写。

  3、评一评学生的字,把自己写得不够好的字再写几个。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有礼貌、乐于助人的小白兔和小灰兔,知道他们高兴地拿着自己喜欢的礼物回到了家。想知道回家后发生的故事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小白兔和小灰兔》。

  二、朗读

  1、读第四至九自然段,大家评一评,读得怎么样?教师相机进行指导,同时进行词句训练。

  第四自然段:

  读后出示句子:把地翻松、把白菜吃完,找同学读句子,自己练习仿说,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交流。

  第五自然段:

  读词语:浇水、施肥、拔草、捉虫,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第九自然段:

  出示句子: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补句:只有爱劳动,才( )。

  说句:只有( ),才( )。

  品读好词佳句,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词句,丰富语言库存,由开始的仿说逐步过渡到独立运用。

  2、重点指导读好第八、九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然后找学生读,读后师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范读,学生比赛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

  ⑴ 同学接力读全文。

  ⑵ 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先自己试着读,然后开展比赛,看谁读得好。

  三、质疑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先问问同学,解决不了的再向老师提出,然后大家共同解答。

  四、写字

  学生独立写剩下的三个字,然后同桌互评,采用打星的形式进行。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把握每短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师生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

  3、教师制作“大自然的启示”专题页。上课前将学生带入络课堂。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1、联系引入,板书课题。

  请回忆前三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你从三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2、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课文?

  如:围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论交流;把课文讲述给别人听;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等等。

  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读读拼拼:自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多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与难读句子,进行适当检查指导。

  2、读读说说:默读课文,说说每短文的主要内容。

  3、自主学习:按照前面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自学10分钟左右,在书上圈点批注。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酎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精读研讨,交流收获

  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于文本之外。

  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可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增增增

  枯枝败叶土壤肥力森林、灌木、野草昆虫、鸟类、兽类

  强多吃多

  害虫捕食

  吃、咬、钻

  灌木砍了野草锄了鸟儿飞了害虫逞凶树林毁灭

  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町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回读,延伸拓展

  1、朗读全文,闭眼回顾学习过程,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设计思路】

  落实自主学习。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承认学生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叶老曾经说:“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试着理解、试着揣摩”,从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

  加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利于学生间、师生间语言交流、情感沟通、思维碰撞。本课“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 、(因兴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小组中,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力求学科整合。本课内容与美术学科联系甚密,且学生因年龄小对画画又特别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让学生在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培养学生的动手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老师的指导下,描画自己的家乡。尽可能多的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要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和家乡的具体情况。

  1、教学重点:

  课文第2、3、4、5自然段,了解画的内容,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依据第一、二册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基础确定难点):

  感知课文描写家乡景色的美丽;说自己家乡的样子;( 确定这个难点主要是想学生年龄小不会留心家乡什么样,或根本不清楚家乡在哪。所以家乡一词要从广义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乡老家等。但不要出现说自己家所在的楼。)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重点突破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通过观察、访问或与家长聊天,了解自己家乡在哪里和它的样子。

  2、用小彩笔画自己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的图片。

  3、课文中图的课件或投影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

  你想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画下来吗?我们先学一学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用画笔,向我们介绍家乡的?(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拉近生活与学习的距离,体现学为所用,即学习有明确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借助音节读准字音。

  自主习得能力培养之一:巩固拼音的拼读技能;加强已识字的运用;学习认读新字。

  2、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读课文(合作学习体现之一),要求:

  ⑴ 互读互助:

  读要努力读正确,听要认真,发现错误帮他改正。

  ⑵ 读后标出自然段。

  思路:这一过程除训练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外,还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在合作中形成能力。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教材、资料、媒体、实物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3、检查反馈学生初读课文后的识字情况:

  ⑴ 内容:

  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或短句,强化识字

  宽 虾 脚 捡 贝 壳 原 奔 密 匹 市 楼

  ⑵ 形式:

  可指名读、可开火车读

  导语:

  过渡到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

  第一板块:

  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感知发现的自主学习权力留给学生,从而实现第一个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自己读课文,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汇报后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知道文章的整体: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第二板块:

  2、读课文,感悟语言:

  ⑴ 观察彩图并读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让儿童画与语言之间建立联系,又体现学科整合思想)

  ① 找一找:每一个自然段与五幅彩图的联系。

  ② 说一说:指出联系。

  ③ 读一读:相应的自然段。

  ⑵ 按自然段学习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认识第二个整体)说明:

  第二、三、四、五、六自然段能结合语言与图画说出家乡的美、读出家乡的美。

  第二、三、四自然段可打破自然段的顺序进行教学--按学生喜爱自然段的兴趣所需,这也体现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二)

  ① 细读第二自然段。(目的是引导学生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语言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想一想这次再读你又知道了什么?

  (结合插图、投影片或电脑课件汇报,同时启发学生想象,在情境中感受画面中的形象)

  (汇报重点指导语言表达顺序及感悟语言内涵,构成单幅图画的美:A、家乡在哪里;B、家乡怎么样;C、画中的人在做什么 )

  结合图画、语境了解词语的意思。

  ② 随学生的汇报指导学生的朗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喜爱。如: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要读出对家乡的赞美感。

  “那海滩上……”要读出涛涛置身于海滩享受海滩给他带来的快乐的情感。

  ③ 启发想象再朗读本自然段,回归自然段整体。 (合作学习体现之二)

  课文的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可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也可让学生对画面的喜爱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学习方法可同第一自然段学习方法)

  ⑶ 说说自己的家乡:(学习运用书上的语言表达方法)

  表述内容:

  ① 家乡实景(生活的所在地、老家)

  ② 想象中家乡的美丽景色。

  第三板块:

  3、有语气地朗读全文,体会感情。(回归文章的整体)

  ⑴ 自读后指名读。

  ⑵ 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把它背诵下来。

  四、作业: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有能力的也可背诵全文。

  2、用小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让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体现语文学科与美术的整合。)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准备:

  指3——5名学生在上课前讲故事。

  一、故事诱导,赏中入境

  1、播放录音,生听故事。

  2、生听后根据故事质疑。

  3、根据学生质疑情况,教师归纳为学习目标。

  二、想象表演,趣中释疑

  1、生自由读课文2、5、7自然段,思考:虾将军会对鲸讲些什么道理?

  2、同桌合作,想象表演鲸和虾将军争吵的场面。

  3、指2——3桌同学配合表演,师生评议,评选出最佳搭当。

  4、生快速浏览课文2、5、7自然段,用线画出最能说明“鲸不属于鱼类”的语句。

  5、指名读所画语句,师生评议。

  6、全班齐读画线部分,加深理解与记忆。

  三、自我介绍,乐中求知。

  1、指名读3、4自然段,其余边听边画出文中描述鲸的种类及其主要特点的语句。

  2、轻声读第4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那种鲸,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3、指3名同学上台“自我介绍”。

  4、师生围绕“自我介绍”内容及方法进行评议,渗透基本的说明方法。

  四、想象作画,动中领悟

  1、小组齐读第5自然段,边听边想:怎样判断鲸的种类?

  2、出示书中插图,指名判断鲸的种类并说明理由。

  3、根据文中叙述,在插图上添画齿鲸的水柱。

  4、生自由读第6自然段,读懂后用笔画出鲸睡觉时的样子。

  5、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议。

  六、拓展延伸,练中创新

  1、快速浏览全文,准备做小导游向大家介绍鲸的有关知识。

  2、推荐“导游先生”、“导游小组”各一名上台为大家介绍。

  3、小练笔:围绕“虾将军与鲸”的争吵,编一则童话小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8-06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9-27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有关小学语文的教案04-12

小学语文教案04-12

小学语文《春笋》教案09-30

小学语文《祝寿》教案09-28

小学语文《天马》教案09-20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10-29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