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城东早春》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东早春》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东早春》阅读答案 1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鉴赏关键点】“诗家”眼光独特,寓有理趣:诗人必须感觉敏锐,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总是重复那已经陈旧的老套。
【自主练习】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表现了早春的景色,早春的勃勃生机被诗人们所钟爱。杨巨源的'《城东早春》中写早春美景的句子是: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2)“出门俱是看花人”,每用来形容赏花季节,一路上要去赏花的人多。
(3)诗题《城东早春》,在诗中作者是如何扣题描写的?
答: 作者用“才”、“半”暗点“早”字,“半未匀”的柳冲寒而出,最富生机,最能显示早春的特征。
(4)“清景”一词很值得玩味,其“清”字的含义是什么?
答:“清”不仅写出早春之景本身清新可喜,也指新景刚刚显露出来,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城东早春》阅读答案 2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①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上林:上林苑,指长安城。
【试题】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参考答案】
1、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写出早春柳树的特点即可)
2、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城东早春》阅读答案 3
(一)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 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
(二)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宋史·苏洵传》)
7.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闭户益读书
8.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9.宋濂和苏洵的读书经历有哪些异同?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
6、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喜爱);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爱,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7、①得到。 ②更加(发奋)。
8、①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②(苏洵的文章)流传出来后,士大夫争着传阅,一时之间学习写作的人都抢着模仿苏洵文章的写法。
9、第一问:同- 读书都很勤奋刻苦;异- 宋濂幼时家境贫寒,苏洵读书很晚。
第二问:非勤奋刻苦不能读书;只要学习,就为时未晚。
《城东早春》阅读答案 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①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代指京城长安。
17“早春”在诗歌的上联中是如何体现的?(2分)
18.诗歌的标题是“早春”,下联却描绘了仲春时的景象,为何要这样写?(4分)
参考答案:
17上联用“新春”点出早春时节,用“清景”指景色刚刚显露出来;同时柳叶初生,并且在写柳芽时用“才”和“半”两个字,都暗示“早”。以上都体现出早春的气息。(两个分句的内容答到任意一个即可给2分)。
18.所写的仲春繁花似锦,游人如云,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答到对比反衬即可给4分)。
7.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 。(2 分)
8.诗歌中的“春”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出“春”的这些特点的?( 4 分)
答:
参考答案:
7.七绝(2分,如答“绝句”给1 分)
8.(1)清幽和新鲜(2分,答“清新”也给2分,“清雅”“清丽”等可以看作同于“清幽”;“早”“新”等可以看作同于“新鲜”。只涉及“清幽、新鲜”的一个方面的`,给1分。
(2)正面描写和(虚拟、想像)反衬相结合。柳芽新发,嫩黄的柳眼点缀枝头,只有绿意而还没有变成绿叶,足见春之早(新鲜);想像中的“花似锦”“俱是看花人”热闹和惹人心烦反衬了此时柳色只引起了眼光独到的诗人的关注,足见环境清幽可爱。
(“正面描写”、“(虚拟、想像)反衬”各1分;结合重要词句进行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城东早春》阅读答案 5
原文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题目及答案
1. 请赏析“绿柳才黄半未匀”中“才”“半”二字的妙处。
答案:
“才”字表明柳枝初现嫩黄,突出早春时节柳色之新;“半”字描绘柳色不匀、深浅交织的朦胧美感,二者结合生动展现了早春柳树含蓄、稚嫩的生机,体现诗人对早春细微之美的敏锐捕捉。
2. 诗的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
第三、四句描绘了仲春时节繁花似锦的热闹景象:上林苑(皇家园林)中百花盛开,色彩斑斓,游人如织,人人争相赏花,与前两句早春的清幽形成鲜明对比。
3. 本诗中的“清景”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时间之“清”:早春时节,万物初醒,未染尘俗。
柳色之“清”:嫩黄柳色半匀未匀,素雅含蓄。
氛围之“清”:与后文花盛人喧的仲春对比,更显早春的清幽静谧。
4. 诗人通过写“城东早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诗人通过赞美早春“清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洞察与独特审美,暗含对世人追逐盛景、忽视早春之美的惋惜,以及对清雅脱俗之境的向往。
5. 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
手法:对比(反衬)。
作用:以仲春花盛人喧的热闹场景,反衬早春的清幽静谧,突出早春之景的独特价值,表达诗人对早春的'偏爱。
6.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答案:
运用夸张与想象手法,设想仲春时上林苑繁花如锦、游人如潮的盛况,以“俱是看花人”的夸张表达,突出世人对盛景的趋从,反衬早春之景的清新脱俗,强化诗人对早春的赞美。
7. 诗中“诗家”与“看花人”对早春的态度有何不同?
答案:
诗家:敏锐捕捉早春细微之美,欣赏其清幽、稚嫩、含蓄的独特韵味。
看花人:追逐盛景,待到繁花似锦时才蜂拥而至,忽视早春的清新之美。
8. 本诗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在情感上有何异同?
答案:
相同点:均赞美早春之景,表达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不同点:
杨诗通过对比仲春盛景,暗含对世人审美趋同的惋惜;
韩诗则以“绝胜烟柳满皇都”直接表达对早春的偏爱,情感更显直白。
9. 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诗。
答案:
静景:早春柳色“半未匀”,柳枝嫩黄、静立如画,展现清幽静谧。
动景:末句“出门俱是看花人”的热闹场景,以动衬静,反衬早春的宁静,突出其独特美感。
10. 本诗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案:
审美启示:真正的艺术之美往往藏于细微、稚嫩之处,需敏锐洞察,不可随波逐流。
哲理思考:盛景易逝,初萌之美更显珍贵,应珍惜当下、追求本真。
【《城东早春》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城东早春》阅读答案11-11
《送春》及《城东早春》的阅读答案07-17
《城东早春 杨巨源》阅读答案10-12
唐诗《城东早春》阅读鉴赏题11-05
《城东早春》诗词10-12
城东早春唐诗精选11-26
《早春》阅读答案07-19
城东早春原文及赏析03-28
步出城东门的阅读答案11-28
城东早春诗词鉴赏题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