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两条狗》的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条狗》的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条狗》
①父亲扔掉过一条杂毛黑狗。父亲不喜欢它,嫌它胆小,不凶猛,咬不过别人家的狗,经常背上少一块毛,滴着血,或瘸着一条腿哭丧着脸从外面跑回来。院子里来了生人,也不敢扑过去咬,站在狗洞前光吠两声,来人若捡个土块、拿根树条举一下,它便哭叫着钻进窝里,再不敢出来。
②这样的狗,连自己都保不住咋能看门呢?
③父亲有一次去50公里以外的柳湖地卖皮子,走时把狗装进麻袋,口子扎住扔到车上。他装了37张皮子,卖了38张的价。狗算了一张,活卖给皮店掌柜了。
④回来后父亲物色了一条小黄狗。我们都很喜欢这条狗,胖乎乎的,却非常机灵活泼。父亲一抱回来便给它剪了耳朵,剪成三角,像狼耳朵一样直立着。不然它的耳朵长大了耷下来会影响听觉。
⑤过了一个多月,我们都快把那条黑狗忘了。一天傍晚,我们正吃晚饭,它突然出现在院门口,瘦得皮包骨头,也不进来,嘴对着院门可怜地哭叫着。我们叫了几声,它才走进来,一头钻进父亲的腿中间,两只前爪抱住父亲的脚,汪汪地叫个不停。叫得人难受。母亲盛了一碗冷面条,倒在盆里给它吃。它已经饿得站立不稳了。
⑥从此我们家有了两条狗。黄狗稍长大些就开始欺负黑狗,它俩共用一个食盆,吃食时黑狗一向让着黄狗,到后来黄狗变得霸道,经常咬开黑狗,自己独吞。黑狗只有委琐地站在一旁,等黄狗走开了,吃点剩食,用舌把食盆添得干干净净。家里只有一个狗窝,被黄狗占了,黑狗夜夜躺在草垛上。进来生人,全是黄狗迎上去咬,没黑狗的份儿。一次院子里来了条野狗,和黄狗咬在一起,黑狗凑上去帮忙,没想到黄狗放开正咬着的野狗,回头反咬了黑狗一口,黑狗哭叫着跑开,黄狗才又和野狗死咬在一起,直到把野狗咬败,逃出院子。
⑦后来我们在院墙边的榆树下面给黑狗另搭了一个窝。喂食时也用一个破铁锨头盛着另给它吃。从那时起黑狗很少出窝。有时我们都把它忘记了,一连数天想不起它。夜里只听见黄狗的吠叫声。黑狗已经不再出声。这样过了两年,也许是三年,黑狗死掉了。死在了窝里。父亲说它老死了。我那时不知道怎样的死是老死。我想它是饿死的,或者寂寞死的。它常不出来,我们一忙起来有时也忘了给它喂食。
⑧直到现在我都无法完全体味那条黑狗的晚年心境。我对它的死,尤其是临死前那两年的生活有一种难言的陌生。我想,到我老的时候,我会慢慢知道老是怎么回事,我会离一条老狗的生命更近一些,就像它临死前偶尔的一个黄昏,黑狗和我们同在一个墙根晒最后的太阳,黑狗卧在中间,我们坐在它旁边,背靠着墙。与它享受过同一缕阳光的我们,最后,也会一个一个地领受到同它一样的衰老与死亡,可是,无论怎样,我可能都不会知道我真正想知道的对于它,一条在我们身边长大老死的黑狗,在它的眼睛里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是怎样一种情景,我们就这样活着有没有意思。
12.概括文中两条狗的不同之处。(4分)
13.阅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我们叫了几声,它才走进来,一头钻进父亲的腿中间,两只前爪抱住父亲的脚,汪汪地叫个不停。(句中加点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⑵这样过了两年,也许是三年,黑狗死掉了。(也许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4.第⑥段画线处细节与黑狗最后的命运有何关联?请简要阐述。(3分)
15.结尾段意蕴深刻,耐人寻味。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4分)
《两条狗》阅读答案
12.(4分)答案:黑狗:①胆小无用,委琐怯懦(常被欺侮),②被嫌弃忘记;黄狗:①机灵勇猛,霸道强悍,②讨人喜欢(各1分)
13.⑴才知道主人嫌弃,却死活都要回到主人家,一头钻进,叫个不停表现出它重见主人时的亲热高兴,表现出黑狗的重情义,对主人不离不弃。(2分)
⑵也许一词说明黑狗的存在没有得到大家关注,人们对它的生死漠不关心。(2分)
14.示例:黑狗帮助自家同伴,却被同伴嫌弃,不屑与它同伍,这使得后来我们在院墙边的榆树下面给黑狗另搭了一个窝。喂食时也用一个破铁锨头盛着另给它吃。两个另字也彻底的把黑狗从同类中隔离了出来,孤独寂寞,被人遗忘。这个细节推进了黑狗的悲剧命运。(对细节的理解1分,与下文的联系阐述2分。)
15.按层级给分:A.2分:只写到对黑狗的情感要素。示例:表达了作者对黑狗的同情与怜悯。B.3分:写到狗与人的关系,理解较浅表。示例:由黑狗的命运联想到自己,联想到衰老。表达了作者对待动物的平等思想和脉脉的温情。C.4分:能抓住关键词语对作者的生命意识、生存状态的审视作解读。示例:尾段我会离一条老狗的生命更近一些,作者贴近老狗的生命来关怀生命的状态,体味衰老和孤寂,流露淡淡的哀愁,由狗及人,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文末作者想象从黑狗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生活,表达了对自我生存状态的深层思考。
《杂毛黑狗》文章主旨解析
这篇文章以家中两条狗的命运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生活场景描写,传递出多重深刻主旨,既包含对弱小生命的悲悯,也暗含对人与动物关系、生活本质的思考,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解读:
一、对弱小生命生存困境的共情与反思
文章核心围绕杂毛黑狗的 “卑微一生” 展开:它因胆小、不擅长看门被父亲嫌弃,甚至被当作 “商品” 卖给皮店,却凭借顽强的生命力逃回主人家;即便回归,也始终处于被排挤的境地 —— 被黄狗抢占食物与狗窝,长期忍饥挨饿、独自蜷缩在草垛,最终在被遗忘中悄然死去。作者通过刻画黑狗 “瘦得皮包骨头”“委琐地站在一旁”“夜夜躺在草垛上” 等细节,精准捕捉到弱小生命在家庭中 “边缘者” 的生存状态,字里行间满是对黑狗遭遇的心疼与共情。同时,也通过父亲 “嫌它胆小”“卖狗换钱”、家人后期 “忘记喂食” 等行为,反思人类对动物价值的功利化判断 —— 仅以 “能否看门”“是否凶猛” 定义狗的存在意义,却忽视了其作为生命的情感与尊严,暗含对 “以实用论生命价值” 的委婉批判。
二、人与动物间复杂的情感联结与人性微光
文中虽有父亲对黑狗的嫌弃与 “抛弃”,但也藏着家人与黑狗间微妙的情感羁绊:黑狗被卖后,家人 “快把它忘了”,却在它逃回时 “叫了几声”“盛冷面条喂它”;作者更是始终关注黑狗的命运,疑惑它 “是饿死的,还是寂寞死的”,甚至多年后仍无法释怀其 “晚年心境”。这些细节展现了人与动物间并非纯粹的 “利用与被利用”,而是掺杂着不自觉的牵挂与共情 —— 即便黑狗 “无用”,家人仍未再次将它驱逐;即便它被遗忘,作者仍会为其命运感伤。尤其是结尾 “与它享受过同一缕阳光的我们,最后也会领受到同它一样的衰老与死亡” 的感慨,将人与狗的生命轨迹相连,暗含 “生命平等” 的意识,也让这份情感联结超越了 “宠物与主人” 的范畴,多了几分对生命共通性的思考。
三、以狗的视角映射生活本质:平凡中的孤独与存在之思
文章结尾处,作者提出深刻疑问:“在它的眼睛里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是怎样一种情景,我们就这样活着有没有意思”,将叙事视角从 “人看狗” 转向 “狗看人”,赋予文章更深层的哲学意味。黑狗的一生,是 “被嫌弃 — 被抛弃 — 被接纳却仍被忽视 — 在孤独中死去” 的循环,它沉默地观察着家人的生活:父亲的功利、家人的喜新厌旧、黄狗的霸道…… 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平凡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 “孤独” 与 “功利”—— 不仅是黑狗的孤独,也是人类在日常琐碎中可能存在的情感淡漠;不仅是黑狗因 “无用” 被轻视,也是生活中 “实用主义” 对情感与尊严的挤压。作者借对黑狗的追问,实则是在反思 “人如何活着才有意义”,暗含对 “重视情感联结、尊重每一个生命” 的生活态度的倡导,让文章在对动物命运的书写中,延伸出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层叩问。
【《两条狗》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刘亮程《两条狗》阅读答案10-30
《两条珍贵的白鱼》阅读答案11-09
两条路阅读答案11-18
狗课文的阅读答案09-09
狗事 阅读答案06-03
《狗事》阅读答案07-21
《狗与乡土》阅读答案11-26
《两条路》语文阅读和答案02-12
《母亲·我·狗》阅读答案05-11
《母亲·我·狗 》阅读答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