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草原阅读试题及答案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草原阅读原文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草原阅读试题及答案 1
从来没有比走在无边无际的夏日草原上更令人难忘的欢畅快意了!
首先是视觉上的舒展。
我们的眼睛可以望到无穷远。然而,蒙古的草原又不是平坦开阔到无趣的地步,相反的,她总是有着和缓而优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荡的海浪,又像是转侧的女体,这里那里总有一些圆润的隆起;总会引诱你想稍微快走几步,好登上眼前这座基地广大的丘陵,眺望前方又有些什么新的动向和美丽的线条。
即使有时在更远处真的有比较高大的山脉,那和草原连接起来的山坡坡度也不大,无论是步行或是骑马,都可以从山下从从容容地走到山腰,一路铺着有如地毯一般的绿草。
草原是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而我自己这小小的身体,就是这片天地的圆心。如果我把身体做三百六十度的旋转,那极远处微微起伏的地平线也绕着我转一圈而无始无终;也就是说,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
然后就是那云影与天光。
草原上的云朵,有时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蓝天上列队而行,天高云低,风起的时候,一朵一朵依序飞过,那草原就忽明忽暗,人好像走在梦里。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闪着金光,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身体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然后忽然间所有的颜色都沉静了下来,在云影掠过之处,草色在泛白的灰绿和透明的青绿之间挪移,风也凉多了,像擦了薄荷油一样。
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
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而是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在刚刚站定时还不太显著,不过,只要一开始往前走,每过一步就会马上有一股翻腾而起的独特的芳香,弥漫在四周。
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那样的提神醒脑,沁人心脾,进入每一种感觉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困顿,只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我当然明白我的祖先在游牧生活里有许多艰难之处,可是,七、八月间,时当草原的盛夏,阳光静好,青草繁茂,鹰雕从云层下低飞掠过,草丛间被我们的脚步惊扰起来的蚱蜢和草虫,在身前身后弹跳得好远,还不断发出“嘎”声的鸣叫,旷野无人,只有轻柔的风声,这里,应该就是天堂了罢?
草原深处,有时会遇见一泓弯泉极尽曲折的流过。小河的流水清澈,河中长长的水草顺着水流的流势忽左忽右轻轻摆荡,连几颗小石子的滚动也看得清清楚楚;薄暮时分,从山腰往下眺望,那样一条狭窄弯曲的河流映着天空的霞光,像条灰紫色的发亮的缎带,在暗绿的旷野上蜿蜒伸展,不知道从何处起始?到何处终结?然而,我深信,几千年来我的祖先们所追求的“水草丰美”,应该就是这样了罢?
《向导·新品读 》2009年7期
【小题1】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写夏日草原给人带来的欢畅快意的感受,作者还把这种感受说成是“”(填一个词)。(4分)
【小题2】本文描写草原景色,调动了人的各种感官,请分别找出一处例句。(4分)
(1)视觉:
(2)触觉:
(3)嗅觉:
(4)听觉:
【小题3】“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这与《敕勒歌》中“,”一句所描绘的景象相同。(1分)
【小题4】“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一错觉?(2分)
【小题5】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夏日的草原?请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2分)
【小题6】本文在描绘景物时,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请任找一句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3分)
例句:
表达效果:
答案
【小题1】视觉上的舒展云影与天光草的芳香天堂
【小题2】示例:
(1)视觉:草原上的云朵,有时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蓝天上列队而行;
(2)触觉:风也凉多了,像擦了薄荷油一样;
(3)嗅觉: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而是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
(4)听觉:草丛间被我们的脚步惊扰起来的蚱蜢和草虫,在身前身后弹跳得好远,还不断发出“嘎”声的鸣叫。
【小题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小题4】因为草原太广阔了,看不到边,视觉得到了充分的舒展。
【小题5】这样句子有:“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闪着金光,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身体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草丛间被我们的脚步惊扰起来的蚱蜢和草虫,在身前身后弹跳得好远,还不断发出‘嘎’声的鸣叫”。
【小题6】示例:例句:她总是有着和缓而优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荡的海浪,又像是转侧的.女体。表达效果:作者把蒙古草原比作“海浪”、“女体”,写出了它的“起伏”美,说明蒙古草原平坦开阔但并不无趣。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审题后从前向后读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语段标志,即“首先是视觉上的舒展”“然后就是云影与天光”“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以及文章最后的“这里,应该就是天堂了罢”中的“天堂”即可回答本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本题的答题范围为全文,所以要从前向后找关键语段及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将其提取出来。
【小题2】试题分析:从前向后找切题的语句即可,如视觉,即看到的,“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等有很多,再如嗅觉,即用鼻子闻到的,“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那样的提神醒脑,沁人心脾”等。触觉,接触、抚摸、用皮肤感受到的,在文中较少一些,如“风也凉多了,像擦了薄荷油一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及对描写角度的理解能力。
点评:从文中提取信息,一定要找准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寻出切题的语句。对于描写角度中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要知道其各自的特点。
【小题3】试题分析:根据“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中的“穹顶、覆盖着大地”我们可以联想到《敕勒歌》中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注意把字写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积累能力。
点评:平时要培养对各种知识的兴趣,对于成语、俗语、诗句、故事等要多读、多积累,并经常拿出来读一读,看一看,这样厚积薄发,语文水平自然就能展现出来。
【小题4】试题分析:问题句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即“首先是视觉上的舒展”这一部分,根据问题句出现的语段“草原是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可知,产生如此感觉的原因就是草原太广阔了,无论站在哪里,都看不到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文章语句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到问题语句附近的语段中去寻找答案,并结合文章内容整体加以分析,还要注意借助其中的关键语句,组织成切题的语句作答。
【小题5】试题分析:精读文章,找出能体现是“夏日的草原”的句子,我们要从前向后读,符合要求的句子有很多,如“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闪着金光,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身体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那样的提神醒脑” “像条灰紫色的发亮的缎带,在暗绿的旷野上蜿蜒伸展,不知道从何处起始”“草丛间被我们的脚步惊扰起来的蚱蜢和草虫,在身前身后弹跳得好远,还不断发出‘嘎’声的鸣叫”等,分值二分,因此最少要写出两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从文中提取信息,一定要找准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寻完整,根据理解借助原文语句把切题的答案提取或概括出来。
【小题6】试题分析:“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由此可知,我们的可选性很大,因此要选择易于分析的,分析之后绝无错误的句子作为首选。如“那样一条狭窄弯曲的河流映着天空的霞光,像条灰紫色的发亮的缎带,在暗绿的旷野上蜿蜒伸展,不知道从何处起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上的河流狭窄弯曲,在夕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词语)的赏析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草原阅读试题及答案 2
黄昏时分,我独自漫步在草原上,肌肤触摸着空气的温润和花草的清香,身体被视线牵动着转了一圈儿,然后便静静地立在了那里。
此刻,周围没有一个人。任何肉眼可以捕捉到的活物都没有。目光漫向天际。天边,最后一抹玫瑰色云霞正在一点一点地淡下去,最后完全消失了。夜,抖开黑色的大幕,开始收拢天地,月亮迫不及待地从草天连接处探出头来,像个童贞的小姑娘,越过地平线,渐渐地往上爬着,不一会儿,便明丽大方起来。一个满月,圆润,恬静。随后只见她轻轻地甩了一下衣袖,那月光便一泻千里,为草原铺上了一床银色的被子。
溶溶月色,从发梢到脚趾,柔和而均匀地抚摸着我身上的各个部位,同时也轻轻地拨动着我的心弦,带给我一种崇高而宁静的感觉。我兴奋得简直不知所措。第一次独自一个人在草原上赏月,沉浸在无边的月色里,好像是吃了一个水蜜桃,甜蜜中透着一种舒坦和惬意。 草原上的月光,是由纯洁、希望和喜悦组成的,释放着一种特别的光明。
看不到一棵树。只有洁白的蒙古包,像一朵朵白莲花似的散落在将要入睡的草原上。脚下,毛茸茸的草地,一直绵延到天际。月光无遮无拦,直射到地上,体贴而大方。不象城市。在那里,她不像路灯那么让人看重,只能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忽隐忽现,一波三折,让人觉得恍惚。
像是被包裹在润泽里的一只茧,我在明亮中享受着温暖;又像是置身在一个偌大的密封着的光圈中,只见光明,听不到一点声音。驻守在耳边的,只是自己轻微的呼吸和坦荡的心音。心田异常平静,一如晶莹的月光一样。
眼前亮亮的。俯下身去摸一摸那些草尖。草们齐刷刷地昂着头,挺起身子,透着一脸的光彩和兴奋,比白天里还要精神。它们簇拥在一起,成就了一块天然的大草甸子,温暖,厚实,像一张睡床。倘若有哪个疲倦的路人躺下来歇息一会儿,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它引入梦乡的。
风,一改野惯了的性子,努力地克制着,缩头藏脚地躲在一边,温顺得简直像一只猫,连经过身边的美味都不去撩一下眼皮,大概就为了这皎皎月色不被暗淡和戳伤。星星好像在围着月亮打盹儿,其实,它们根本不犯困,而是在陶醉,此刻,它们正在接受月光的洗礼。要不,哪会是这么一副娇柔体贴的样子!
草丛中,立着一株芍药,沐浴着月光,心情极好地坦露着笑脸。鹅黄色的花瓣上,像是涂了一层牛乳,抑或是罩着一层薄薄的轻纱。视线即刻被抢了过去。一股香味儿扑鼻而来,鼻翼迅即被掀得大大的,贪婪地嗅着,嗅着,一边嗅,一边张大眼睛寻找着。哦,是几棵沙葱,淡紫色的花儿,在月光下摇曳着,鼻尖挨上去,浓烈的花香即刻便舒舒地浸入了肺腑。沙葱周围,红的,黄的,白的,蓝的,紫的,各色各样的花儿,都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芬芳。草原被放进了香笼里。
真想借着月光,采一些花儿,制作一个香袋,把群花的芬芳和馨香永远珍藏在心底,还有这皎洁的月光与这诗意般的宁静。可是几次张开的手又轻轻地缩了回去。在美好的面前,贪婪总是表现得特别小心。
忽然,草丛中响起“叽”的一声,但是很快地就又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大概是一只熟睡的百灵蘸着月光在做梦吧?稍后,一只硕大的山叫驴子突然从旁边窜了过来,大摇大摆地向前走去。噢,原来是它呀!我差点叫出声来。这高傲的家伙,它怎么也跑到这儿凑热闹来了?莫非它也让月光给陶醉了?
有月光的宠爱,附近的水泡子如同一块硕大的金子,闪闪发亮,草原好像装上了一面镜子,又像是生出一只硕大的眼睛。月亮在水中端详自己,就知道了自己的美丽。而那泓水,也获得了一份特殊的景致;水色,月光,相互之间不知是谁映衬着谁,也不知道谁更美丽些。 不久,喧腾了一天的草原睡着了。当它进入梦境后,那些牛、马、羊呢?还有百灵鸟、昆虫们呢?它们上哪儿去了?给牧人圈起了吗?被草棵绊住了吗?遥望天宇,月亮用清澈的笑靥守望着夜幕下的草原。哦,它们也都睡去了,甚至连忠实的牧羊犬,此刻也紧紧地贴在牛羊们的身旁,眯起了警惕的眼睛,只把宁静、温馨、和谐留给了草原。
不知什么时候,附近多了一对年轻的恋人,依偎在密匝匝的草丛中,卿卿我我,细语呢喃。美好的月色笼罩着他们,花香弥漫开来,在她们的'周围幸福地流泻着。月下老人张开明亮的眼睛,亲历着又一枚罗曼蒂克式的人生甜果,无意中,又证实了一次伟大的人间爱情。 记忆开始活动。浮泛在它上面的许多事物,都和月光不无关系。儿时,在葡萄藤架下,听姥姥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月光在头顶织成一个水帘;夏夜,隔着窗户与小伙伴儿们嬉戏,窄小的窗台上,有月光陪伴着;曾几何时,月光把故乡门前潺潺的流水送向远方,也送走了我;饥馑之年,借着月光,我从收获过的麦田里捡回了温饱;心花烂漫的岁月,在隆隆的机声中,看麦粒在月光里飞溅 如今,岁月的长河逐渐流向远方,可如水的月光依然执着地驻守在心头,怎么也理不断。
“草原夜色美”耳边响起了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的歌声。她在唱这支歌的时候,心头一定荡漾着草原上的月光,要不,她的音域不会那么浑厚,宽广,歌喉也不会那么绵长,高亢。
月光下的草原就这般光明,这般磊落。在这里,看不到阴郁,看不到晦暗,也没有浑浊;只有透彻的干净、清澈的爽朗以及旷壮的澄明。世俗的烦恼,生活的冗杂,还有虚伪、奸诈和丑恶等等,这些人世间的卑劣,都让这光明给一点不剩地融化了。
此时此刻,真想化做一棵草,一朵芍药花,一只百灵,给草原增添一抹光彩;或者化作一滴水,一缕风,一片云,与草原紧紧地融为一体
如果我们有高远的追求,如果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我们有远大的理想,那就让光明——流泻在草原上的光明——去作我们生命的底色吧!
草原阅读题目
14、作者笔下黄昏时分的草原具有怎么样的特点?(6分)
15、在文章第2段中,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草原的月色?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7分)
16、作者对童年时月光下生活场景的回忆和对草原月色的抒写,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17、有人认为,第9段关于“硕大的山叫驴子突然从旁边窜过来”的描写,与整个草原宁谧的环境不协调,建议删去。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简要分析。(4分)
草原阅读答案
14、
(1)空气温润、清香
(2)视野开阔、旷远
(3)四野宁静、安谧
15、作者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月色。把迫不及待地从草天连接处探出头来的月亮比喻成充满童真的小姑娘,表现了初升月亮的动感和月光的淳朴;用“明丽大方”“轻轻地甩了一下衣袖”等词语赋予了月亮以人性,表现了月光的明丽,生动而形象。
16、
(1)对童年时月光下生活场景的回忆,寄托了作者对月光下美好、欢乐、天真的童年生活的向往。
(2)对草原月色的抒写,寄托了作者对月色笼罩之下的草原的热爱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人生追求,像草原月色一样坚守自己生命底色的操守的赞美。
17、示例:不同意删去。因为描写“硕大的山叫驴子突然从旁边窜过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从而衬托出草原的宁静。因而,与草原宁谧的氛围是吻合的。(此题为开放题,若答“同意删去”,言之成理也可)
【草原阅读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草原的阅读及答案10-16
草原阅读答案09-18
《草原的云》阅读答案11-08
《夏日草原》阅读答案09-07
《静默草原》阅读答案09-01
草原风光阅读答案06-13
小升初阅读答案:草原09-18
草原短文阅读答案10-03
《草原的云》阅读答案07-30
《美丽的草原》阅读答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