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心得感悟

时间:2025-01-08 11:35:06 银凤 心得感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腊八节心得感悟(精选1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某些事或人产生不一样的想法,这时就可以通过写文章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悟都记录下来。为了帮助大家掌握感悟的写作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腊八节心得感悟,欢迎阅读与收藏。

腊八节心得感悟(精选16篇)

  腊八节心得感悟 1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这一天,全国大部分地区仍保留着腊八节的传统习俗——吃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八粥是每年的这一天给我煮的。传说在古代,是因为阴历腊八那天总有恶鬼出来吓唬小孩子。但这恶灵不怕地,只怕红(红)豆,所以有“红(红)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大人用红(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做腊八粥,就是八宝粥。看着紫米粥,舀一点紫米粥细细品味,会让你觉得不是粥,是小豆展。豆子的清香与米饭的醇厚相匹配,让你再喝一碗这种紫色的粥。

  喝完腊八粥,我开始做第二件事,就是腊八蒜。腊八那天泡的蒜,在除夕夜不再是白色,而是绿色或黄色。绿蒜晶莹剔透,像一颗无瑕的祖母绿,黄蒜则像杏干,味道甘甜。吃翡翠杏干之类的大蒜,恨不得你多吃点好吃的饺子。首先,按照奶奶的指示,我从柜子里找到了各种密封的罐头,然后把紫色的大蒜去皮放进罐头里,最后把陈醋放进密封的罐头里,盖上盖子,把一罐腊八蒜放进坛里。

  忙着除夕夜用品,我开始准备新年的食物。首先,我把各种水果、干果、瓜子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桌子上的菜收拾干净,把干果、瓜子、水果一个个放进菜里。奶奶笑着说:“我已经悄悄长大了。”当我把大盘子放好,看着桌子上各种各样的.大盘子时,不禁发自内心的微笑。毕竟我努力把他们放出来。

  这一天,我也从奶奶那里了解了北京腊八节的习俗,了解到来北京不仅要吃腊八粥、泡腊八蒜,还要喝一大碗热羊骨汤。因为这一天,天气越来越冷。

  虽然天气还在变冷,但我们一家人的脸上还是有过节的开心笑脸。

  腊八节心得感悟 2

  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在腊八节这一天,喝上一碗香甜软糯的腊八粥,不但可以过个幸福的腊八节,还可以抵御严寒,过个温暖的冬天。

  近几年,家乡的腊八节越过越隆重,这一天人们除了相互问候、祝福以外,亲朋好友还会聚在一起喝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如今的腊八节可是一个开心的.节日,可是它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来历哦。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非常勤劳的夫妻,生了一个极其懒惰的儿子,他每天在家呼呼大睡,醒来后只知道玩。邻居的一位婆婆对夫妻两说:“你们的儿子渐渐长大了,应该让他学做一些农活啰,你们是不会陪伴他一辈子的。”儿子依然好吃懒做……后来娶了个儿媳妇,没想到呀比他们的儿子还要懒。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夫妻两的身体越来越脆弱,在他们临时之前对儿子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日子要过好,勤俭是法宝。”夫妻两死后,儿子和儿媳妇把他们的话当成耳边风,守着父母留下的粮食吃了个精光。眼看就要过年了,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了,他两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邻居们见他两可怜巴巴的,于是东家给一把米,西家给一把豆,他两煮了一锅粥,和着眼泪喝下了。从此,他们再也不懒惰了,勤勤恳恳地劳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每年腊月八日,他们总要煮上一锅煮来提醒自己。

  当年那一碗粥会是什么味道呢?甜的?咸的?还是苦的?我想一定是五味杂成吧。腊八节的来历深深的打动了我,为了感受腊八粥的味道,我和妈妈一起煮了一锅腊八粥。当我将各种杂粮放入锅中煮时,我不停地观察,不停地搅拌,也不停地兴奋,最终,一锅香甜的腊八粥呈现在我眼前。我想,这个冬天一定不会寒冷了。

  腊八节虽然是一个小小的传统节日,却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节日。这一天喝了腊八粥不仅可以抵御寒冬,而且还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勤劳才能致富,懒惰只能坐吃山空。

  腊八节心得感悟 3

  无论何种解读,一碗腊八粥,五味香糁入,七宝美调和,品的是丰富细腻的滋味,传的是正直良善的美德。古朴的味道之中,寄托着和谐并蓄的包容,爱人惜物的朴实,扶贫济弱的恤悯,家给人足的心愿。在这样的腊八佳节,大家一起来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踏实勤恳的劳动者们,送去温馨和煦的暖意,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不仅可以收获奉献的快乐,也能更好地体会传统节日的内涵。

  如今节日虽多,但多数在商业文化的冲击下,都变成了“买买买节”,看上去热闹鼎盛,其实空虚乏味。我们常常说,要焕发传统节日的.生命力,寻回中国节俗的神圣感和仪式感,具体要怎么做呢,众说纷纭。其实,的状态,是让特殊节日融入日常生活,让传统文化走进时代语境,在有意义的日子,做记得住的事情。形式无需庞杂,气氛也未必喧闹,重在精神体会和心灵沟通。

  在提倡仁人爱物,感恩怀德的腊八节,组织或参与一场爱心接力,便是良好的范例,若你在这天走上街头,给户外工作者带碗热粥,或是道声感谢,相信于人于己定是美好而难忘的节日记忆。腊八节的与意义,便也会深种于你心中。

  同样的,重阳节陪家人来一次登山捡垃圾的环保行动,中秋节与社区老人一起赏月联欢,端午节参与慈善龙舟赛……让传统节日带着真善美的光芒,与家庭生活、公共生活相衔接,只要坚持推动,积极参与,即便脱离了农业社会的土壤,有了浓浓人情味,暖暖烟火香的中国节日,也一定能过得多情多彩,有滋有味。

  腊八节心得感悟 4

  1月20日,在这天寒地冻的腊月里,记者在华埠镇枫树底社区门口感受到的是粥香飘远,人来人往,暖意融融。在社区门口长长的餐桌前,坐满了来品粥的市民,还拉起了“红红火火过腊八欢欢喜喜迎元旦”的大幅标语。这是由枫树底社区党支部、“银龄互助”志愿者工作站联合举办的腊八节派粥活动。这项活动宣扬了传统文化,促进了社区和谐,一碗小小的腊八粥,寄托了枫树底社区的浓浓邻里情。

  据社区居委会主任张爱凤告知,凌晨1点,服务组的'“银龄互助”志愿者工作者们就早早赶到社区,将前一天准备的糯米、黑米、薏仁、莲子、籼米、红豆、红枣、花生、白糖、木糖醇等原料熬制出了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大家根据居民口味和身体状况的不同,熬制了白糖、无糖腊八粥,还专门为老人特制了木糖醇腊八粥。早晨6点,“银龄互助”志愿者首先给华埠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了腊八粥,让老人们在这寒冷的季节里也感受到邻里间亲人般的温暖。从早晨6点至9点,共给社区居民派送腊八粥近5000碗,给人们送去了春天般的温暖。

  “我今天在这里吃到了枫树底社区派送的腊八粥,不仅驱寒充饥,还能祛疫迎祥。在最寒冷的冬月,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营养可口,身暖,也让我们更心暖……”80岁高龄的陈大爷告诉记者。

  腊八节心得感悟 5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从这一天起就拉开了过年的序幕。从古代的祭祀,到近代的食俗,再到现在的养生,这一传统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这次我们组织了腊八节主题活动,不仅是为了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更是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参与者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这一节日。

  活动开始前,我们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不仅准备了丰富的食材,还邀请了一些民俗专家和健康养生专家来给大家普及相关知识。在活动现场,大家热情高涨,积极参与。

  在制作腊八粥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食物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看着各种食材在锅中慢慢炖煮,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过年的`氛围。与此同时,民俗专家为我们讲解了腊八节的起源和习俗,使我对这一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而健康养生专家则向我们传授了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腊八粥食材。这让我意识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养生理念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这次腊八节主题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美味的腊八粥,更深入地理解了这一传统文化的内涵。我明白了,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其更好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未来,我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让我们共同为传承和发扬这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努力。

  腊八节心得感悟 6

  今天,我有幸参与了社区举办的腊八节活动,深刻体验到了这个节日的独特魅力。

  清晨,我到达活动现场,看到大家忙碌的身影,有的在熬制腊八粥,有的在准备各种食材,还有的正在布置会场。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让人不自觉地感到温馨和喜悦。

  活动开始了,我们首先一起熬制腊八粥。火候、时间、材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掌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锅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终于出炉了。喝着这香甜的'粥,我感受到了家的味道和社区的温暖。

  除了熬粥,还有包饺子、做年糕等传统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分享着美食,一边聊着家常,其乐融融。

  这次腊八节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腊八节心得感悟 7

  冬日的阳光照耀在街道上,腊八节的气氛浓厚,家家户户都在忙碌地准备腊八粥的材料。作为一名街道工作人员,我有幸参与了这次的腊八节活动策划与实施。

  腊八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它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在筹备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腊八节的起源和习俗,更加明白了这一节日在社区居民心中的地位。在熬制腊八粥的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次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传承,更是精神上的.延续。在腊八节这一天,社区的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腊八粥的香甜,交流着家常,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活动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它让我更加明白,作为街道工作人员,我们不仅仅是管理社区的日常事务,更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角色。

  腊八节心得感悟 8

  通过参加街道组织的腊八节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个节日的独特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熬制腊八粥的香气四溢,让人心旷神怡。志愿者们热情地为大家分发腊八粥,分享节日的喜悦。我捧着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节日的温馨。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品尝到了美味的腊八粥,更让我对腊八节的由来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个节日不仅是祈求丰收、家庭和睦的时刻,更是弘扬孝道、敬老爱幼的时刻。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社区的.和谐与温暖,也更加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每一个美好时光。

  腊八节活动虽已结束,但留给我的感动与思考却长久不衰。我会将这份感动转化为行动,为社区的发展和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腊八节心得感悟 9

  腊八节那天,我参与了福利院的节日活动。进入福利院,看到那些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我心中的一切杂念都消散了。

  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一碗碗热腾腾的腊八粥,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惊喜与感激。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一碗粥,更是我们的一份心意。在熬粥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每一个食材都有其独特的味道与寓意,就如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需要的是关爱与陪伴。

  这次活动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幸福是与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温暖相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到这样的公益活动中,为这个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腊八节心得感悟 10

  清晨,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原来是社区的工作人员正在熬制腊八粥,红枣、桂圆、红豆、莲子……各种食材在火候的作用下,释放出醉人的香气,让人忍不住咽了咽口水。随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美味的粥品,交流着家常,其乐融融。

  除了品尝美食,活动还安排了写春联、包饺子等环节。我试着拿起毛笔,在红纸上挥毫泼墨,将自己对来年的美好祝愿融入这一笔一划之中。而包饺子的过程更是充满了乐趣,看着自己手中的'饺子从无到有,心中升起一种成就感。

  这次腊八节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共同感受这份美好。

  腊八节心得感悟 11

  通过参加学校的腊八节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个节日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同学们齐聚一堂,共同熬制腊八粥。大家分工合作,有的准备食材,有的熬制,有的清洗,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爱与关怀。腊八粥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仿佛带着浓浓的祝福与祈愿。

  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腊八节的`含义。它不仅仅是一个熬制腊八粥的节日,更是传承文化、弘扬传统、凝聚人心的重要时刻。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这样的传统节日活动有助于我们放慢脚步,感受家的温馨与和谐。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学会了熬制腊八粥,更收获了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理解。

  腊八节心得感悟 12

  在福利院度过的腊八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对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我对福利院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腊八节的习俗丰富多样,熬制腊八粥、吃腊八饭、制作腊八豆腐等,都是这个节日的特色。在福利院,我们一起熬制了腊八粥,为福利院的孩子们送去了温暖和关爱。看到他们满足的.笑容,我深感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参与这次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如此重要。福利院的孩子虽然生活环境特殊,但他们依然需要关爱和陪伴。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腊八节心得感悟 13

  街道上,腊八节的氛围格外浓厚。记得小时候,奶奶总是会在这个时候,为我熬制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那种家的味道,总是让我难以忘怀。

  这次,街道组织了腊八节的活动,我毫不犹豫地参与了。活动现场,大家齐聚一堂,共同熬制腊八粥。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种和谐的氛围,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

  在熬制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腊八粥的传统文化和制作技巧。比如,为什么要用这几种食材、每种食材的比例是多少、如何让粥更加美味等等。这些知识,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学到的。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对腊八节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体会到了社区的温暖。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身边的温暖,而这次活动,让我重新找回了那份家的感觉。

  腊八节不仅仅是一碗热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交流。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越来越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文化的魅力。

  腊八节心得感悟 14

  腊八节那天,我参与了福利院的节日活动。进入福利院,我看到了许多孩子,他们虽然缺少了亲生父母的关爱,但他们的眼神中依然充满了对生活的期待和好奇。

  我们为这些孩子准备了腊八粥,还与他们一同包饺子、做游戏。在包饺子的过程中,一个小男孩握住我的手,告诉我他的梦想。他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一个宇航员,飞向太空去探索那未知的宇宙。我被他的.眼神深深打动,那是一种无比纯真和坚定的眼神。

  这次活动让我明白,尽管生活中会有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拥有梦想和对生活的热爱,就能够克服一切。福利院的孩子教会了我珍惜眼前的一切,也让我明白了给予和关爱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这样的活动,为这些孩子带去更多的温暖和快乐。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不断前行、勇于追梦的人。

  腊八节心得感悟 15

  随着腊八节的到来,街道上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总会在这个时候为我们熬制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种味道,是家的味道,是温暖的味道。

  这次,我参与了街道组织的腊八节活动,更是深切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现场,大家齐聚一堂,共同熬制腊八粥,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真的很难用言语来形容。尤其是当热乎乎的腊八粥出锅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分享这份温暖,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明白了传统节日常常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腊八粥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更是家的象征,是团聚的象征。参与这样的活动,不仅让我们品尝到了美味的食物,更让我们体验到了家的'温馨。我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一直举办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到家的温暖。

  腊八节心得感悟 16

  乐清原本并无过腊八节的习俗。虽然是中国传统节日,但腊八节主要流行于北方。北方这一天除了喝腊八粥,一些地区还有吃腊八面、腊八饭和泡腊八蒜、吃冰等习俗。乐清兴起吃腊八粥不过近年的事,所以老人们称之为“从外面传来的”。不过,腊八粥在乐清流行的速度却很快,几年间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规模、影响也一年甚于一年。在传统节日普遍式微的背景下,腊八节这一北方节日在乐清这个南方小城成功“逆袭”,的确不容易,让人既感意外又觉惊喜。

  目前,除了国家规定放假的四大传统节日,我国其他一些传统节日已到了被遗忘的边缘。好在近几年,一些基层机构、民间团体等在部分传统节日里组织开展活动成了惯例,像二月二炒芥菜饭、冬至做汤糍等,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出资出力,免费送给附近居民品尝分享,每次都搞得热热闹闹。这些有组织的公益活动,既拉近了基层机构与居民的距离,更对传统节日的传承起了重大作用。腊八粥,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走进乐清的。有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即使没有吃应节食品,大家也会记住这些节日。

  不过,传统节日的传承,不应止于形式,还应关注内涵,而后者尚待重视。比如,送腊八粥活动现场悬挂的标语大多数用的是“情暖腊八”“送爱心粥”之类的词句,赠粥的地点则被说成“施粥点”,这便远离腊八的节日内涵。施即施舍,历逢战争或灾年,官府或富户有搭粥棚赈济灾民的传统,这才叫施粥,而腊八节绝非赈灾献爱心的节日,施粥之说便显怪异。

  追根溯源,腊八节是我国古代庆祝丰收的节日,根据史料,从先秦起,我国就有腊日祭祀农神、驱疫迎祥的习俗,祭祀仪式上将五谷杂粮混合在一起煮成粥敬献神灵,然后众人食用,是腊八粥最早的起源。

  现在北方一些地方还有吃腊八粥不能过午、否则会影响来年收成的说法,流传着腊八“早吃粥,来年粮食早收”的俗语。与中国大多数的'传统节日一样,腊八节也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将腊八粥与救济灾民的粥混淆,或将其与佛教挂钩,都是对这一节日文化的误读。

  当然,一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但有些节日的内涵是不容易变化的,因为正是寄托着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期待,这些节日才得以世代相传。腊八节也一样,虽然现在已不是农耕社会,但民以食为天,人类对大地丰收的祈盼永远不会过时。既然我们过这个节日,尊重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就很有必要。

  从传统节日的传承方面来说,无论如何,腊八节的逆袭是一件好事。至于如何让诸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得以更好地弘扬,让华夏文明的悠久厚重不在简单的过节形式中迷失,还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腊八节心得感悟】相关文章:

腊八节作文:腊八节习俗03-08

有关腊八节的作文:腊八节的来历03-08

腊八节的古诗:《腊八粥》09-27

腊八节的经典诗词01-26

腊八节说说02-27

腊八节诗句07-22

腊八节的说说04-17

腊八节句子03-02

腊八节的文案经典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