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通用5篇)
上学的时候,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1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迨②能倍③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②迨:等到。③倍:同“背”,背诵。
9、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患记问不若人/未若柳絮因风起 B.独下帷绝编/以为妙绝
C.迨能倍诵乃止/蒙乃始就学 D.或在马上/或以钱币乞之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的句子断句。(3分)
书 不 可 不 成 诵 或 在 马 上 或 中 夜 不 寝 时 咏 其 文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你的体会。(3分)
【答案】
9、(3分)A
10、(3分) 书 不 可 不 成 诵/ 或 在 马 上 /或 中 夜 不 寝 时/ 咏 其 文
11、(3分) 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要勤奋,读书的方法要背诵
【解析】
9、试题分析:A中二者都是“比得上”;B:断/消失;C:才/于是;D:有时/有人。
10、略
11、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2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④,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⑤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释】①孝廉:“举人”的别称。 ②给:充足。 ③赍(jī):以物送人。 ④投缳:上吊自杀。⑤届(jiè):到。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1.可质为费 2.仆叩首;且屈指曰 3.竟寻至其家 4.鞭笞流血 5.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 6.举家感激二、请你简单概括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2.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参考译文和答案】
译文
罗一峰先生,名字叫罗伦,以举人的身份去考试。奴仆在路上捡着一个金镯子。走到第5天的时候,罗生担心旅费不够,奴仆说:“不用担心,我在经过山东的某个地方捡到一个金镯子,可以变卖成旅费。”先生很生气,要亲自还给失主。奴仆磕头劝阻,而且算了算日程说:“往返必定耽误了考试的`日子,不行。”罗生说:“这肯定是女婢或者是哪个仆人遗失的,万一主人拷打询问,因为这个死人,是谁的责任呢?我宁愿不去考试,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啊。”竟然寻到失主的家,原来是因为女主人遗落在洗脸盆,而奴婢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女主人怀疑是奴婢偷的,用鞭子打奴婢到流血,奴婢几次寻死。丈夫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不停,妻子愤怒而跳河自尽,多亏得到他人相救。 罗生到了,把镯子给了主人,全家都很感激。急急忙忙赶到京城,考试的期限已经开始了。罗伦慌慌张张交了试卷,竟然中了状元及第.
答案
一、1.典当、抵押 2.弯曲 3.最后 4.打 5.先前 6.全 二、拾金不昧,先人后己。 三、1.先前在山东某处拾到一只金手镯,可以典当作为旅费。 2.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
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3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十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俄者尽死矣。竟发之。
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加直昭文馆,知福州,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徙广州,州城为侬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
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东向。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发隐擿伏如神,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8.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矫发他储,不俟报 发:调拨。
B.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 劝:勉励。
C.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 更:更加。
D.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 行:政绩。
9.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适凶岁,振民不足 B.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
C.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 D.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10.下列各组句子中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有警,率十日乃至 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B.①师孟奏徙于渝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①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11.程师孟处理事情,既坚持原则又讲究变通。下列各组中,分别表明程师孟坚持原则和讲究变通最正确一组是( )
A.①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 ②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
B.①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 ②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
C.①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 ②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D.①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 ②即矫发他储,不俟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师孟出任江西转运使时,袁州一带发生盗患,因为内部有耳目,好久也不能把他们抓获,程师孟先整内部,然后一举擒获盗贼。
B.程师孟在渝州任职时,恰逢凶年欠收,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他便假借朝廷的名义,调用储备粮,有人劝阻他,他却为了群众义无反顾。
C.程师孟去祝贺契丹主诞辰,契丹方面却让当地官吏西向而坐,迎客的'人南向而坐,而让宋使面东而坐,程师孟为保气节坚决不入席。
D.程师孟多次担任重要地区官吏,为政简约、严格,罪行不重的人都不要下属去处置,对于为非作歹的人却要斩尽杀绝。
答案:8.C
提示:更:改变。
9.D
提示:不顾:古义为不回头看;今义为不照顾,不考虑。不足:古今均为不充足,不够;土山:古今均为泥土堆积成的小山;耳目:古今均为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10.C
提示:C项中均为连词,表递进关系,意思为并且;A项中都为副词,意思分别为才甚至;B项中都为介词,意思分别为到比;D项中均为介词,意思分别为替向。
11.D
提示: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是既要选择坚持原则的信息,又要选择讲究变通的信息。
12.B
提示: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不正确。
13.一次大型考试后,小明成绩滑坡,情绪低落。班主任若找他谈话,下列说法效果最好的一项是( )
A.你这次是考得不理想,你难过我能理解,但不能灰心,我相信下次你能考好的。
B.考坏了,难过没有用!该找原因才是,下次争取考好!
C.你怎么搞的,考成这个样子!往后怎么办?还会有希望吗?
D.你这次考不好,早在我意料之中,这叫做自作自受,还难过什么?如果不好好反省一下,下次会更糟。
答案:A
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4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①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②,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③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④。夏(朝)谚日:‘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⑤。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山而不反谓之流,从水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⑥,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公日:“善。”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注释】①遵:循。②巡狩:视察。③省:考察。④豫:指帝王秋天出游。⑤度:法度、准则。⑥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遵海而南(南:南面)
B.从水而不反谓之连(反:通“返”,返回)
C.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身:亲自)
D.赈赡之,然后归也(赡:供给、供养)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1)诸侯之天子为述职 (2)小大之狱
B.(1)已与贫民者三百钟 (2)吾与徐公孰美
C.(1)景公出游,问于晏子 (2)欲报之于陛下也
D.(1)吾君不游,我何以休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贫苦不补,劳者不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
人物(作者)篇目人文思想核心
晏子《景公出游》
欧阳修《醉翁亭记》
范仲淹《岳阳楼记》忧国忧民
参考答案:
1.A
2.C
3.(1)“您问得真好啊!”晏子拜了两拜。
(2)贫苦的人得不到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4.体恤民情;与民同乐
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5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乃狗劣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节选自《吕氏春秋》)
小题1:给文中句子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3分)
其 所 以 不 得 之 乃 狗 劣 也 欲 得 良 狗 则 家 贫 无 以。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4分)
(1)君宜致力于耕作 ( ) (2)人不对 ( )
(3)非独猎也 ( ) (4)百事也尽然( )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小题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其 所 以 不 得 之/ 乃 狗 劣 也 /欲 得 良 狗 /则 家 贫 无 以。
小题2:(1)应该 (2) 回答 (3)仅仅 (4)这样
小题3:莫不是想让我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了吗?
小题4:有了问题,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有效地解决。(或“凡事要努力,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多角度的来谈启示即可。
【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答案03-19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06-08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1-13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06-08
文言文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09-01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06-14
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06-14
明史文言文阅读理解精选及答案08-25
文言文阅读理解含答案08-28
梨酒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