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时间:2024-08-19 00:59:49 醉翁亭记 我要投稿

鉴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欧阳修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下文是为大家鉴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鉴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写于庆历四年(1045)。文章通过描写滁州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自己寄情自然山水的心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同时也对自己在滁州实行“裕民”政治作了侧面的歌颂。

  本文从标题看是写醉翁亭,可开篇不写亭,而是描写亭子四周的美丽景色。文章写道: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一段在写法上,由远到近,移步换景,多角度加以描写。“环滁皆山也。”就是说滁州的四面都是山,这是远视所见,是总体风貌。在它的西南面的诸峰上,树木葱茏,而看去深幽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绕山行走六七里路,潺潺的酿泉水从两山之间流出。仰望那“峰回路转”处,醉翁亭犹如展翅的飞鸟坐落在泉边。这寥寥数语,层次清晰,逐步推进,勾画出浓淡相宜的醉翁亭山水图。以下几句,说明了醉翁亭修建者和命名者,而重点落在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上,从而与标题照应,也就是在这里表现出了“醉翁真正意义”——“醉”在放情山水,醉在与民同乐上。

  接着宕开一笔,写道: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这里作者用生动简练的笔墨写了山间朝暮与四季景色。“日出而林霏开”是朝,“云归而岩穴暝”是暮,朝暮变化十分明显。“野芳发而幽香”描写的是春日,“佳木秀而繁阴”描写的是夏日,“风霜高洁”描写的是秋季,“水落而石出”描写的是冬季。作者抓住了四季的主要特点,描绘出一年四季美的景色。而作者在这些描写中,不但倾注了诗人的真情实感,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朝暮四季景色变化,多姿多彩,人们游处其中,自然“乐亦无穷”。这里再次点出“乐”字,与上段中“山水之乐”相呼应。

  后面紧承上面四季景色,由物到人,引出了众多的可乐之事。

  首先,作者写了滁州人之乐。文章写道: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作者从有的人背着东西边行边歌,有的人在树下休息,有的人在前边呼唤,后边的人应和,弯腰曲背的老人,被搀扶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他们各得其乐。这里对山中游人活动的描写,不但表现出滁州人安详平静的生活氛围,而且也暗示了“醉翁”与滁州人同乐的思想。

  其次,写太守和宾客游宴之乐。文章写道: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先写了太守宴,就地取材,席上摆的是溪鱼泉酒、山中野味,然后写宾主投壶弈棋、行令赌酒。客人醉了,高兴得起席喧哗;太守醉了,醉态颓然。这里活画出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生动画面。这是不但是前两段的自然发展,而且是全文的高潮。

  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写道: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太守偕同宾客归去,文章可以至此而结束,但作者又从游人归而禽鸟乐中引出了“与民同乐”的主旨:“禽鸟知山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而乐也。直接抒发了作者精神上感觉到却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极乐,进一步揭示出作者的“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的奥秘。这里,不但同前面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几句相呼应,而且含蓄地表明了太守之乐正在于看到人们之乐。最后,“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点明了太守之名,紧扣文章开头的“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首尾照应,遥相呼应,是文章的浑然一体。

  《醉翁亭记》也表现出了独特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注重简练叙述

  本文采用了依次续写的方式,先写全景,“滁州皆山也。”进而写进山途中,由大到小,由远而近,由外到内,琅琊、酿泉、醉翁亭逐渐进入视野,并一一展现。然后再转入写山中早晚、四季的不同景色,再写滁州人的生活,写太守的宴游。整个过程叙述简练、简洁明了,围绕着“乐”字展开,主题鲜明,意蕴深刻。

  其次,把骈与散结合

  骈就是指骈文。骈文是一种与散文相对的文体。其特点是全篇以双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在本文中,欧阳修却把骈散结合,使文章具有了音乐美的特点。如,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短短的一段文字,主要由六字句构成,但作者还穿插有八字句、四字句、三字句,有的还形成了对偶句。这样,使文章在描写上具有起落有致,加强了文章的节奏,增强文章的音乐性,从而给读者以审美享受。

  再次,运用多种句式

  《醉翁亭记》的语言不但形象准确,言简意赅,而且很注重句式和声调的运用。首先是设问句的运用。在文章中,设问句能迅速引起读者读者的兴趣,加强了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突出所要表达的内容,使行文有变化、起波澜。在《醉翁亭》中,开始第一段写道:“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通过两个设问句,都是一问一答,层层推进,说明了“醉翁亭”的修建者和命名者。在文章的最后也运用了设问句,不但在结构上与开头相照应,并回答了开头留下的问题,而且也具有强调主题的作用。其次是对偶句的运用。在文中,对偶句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等等。这些对偶句,形式整齐,造成和谐音韵,给人以审美感受。再次就是“者也”句式的运用。在古代汉语中,“者也”或者“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在《醉翁亭》中,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等等。这样的判断句,不但确切地表明了游记中的地点、人物,而且句尾中的“也”字反复出现,似如韵脚一样,不但加强了文章语言的关联性,增强节奏感,而且给读者以反复的刺激,强化了读者的审美感受。

  总之,《醉翁亭记》很好地表现出作者寄情于山水,悠闲自适中感受到与民同乐的情趣,同时,也从“沉醉”于游山玩水的情趣中,折射出内心的苦闷。

  作品鉴赏: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名作,是一篇令人不禁喜爱的名作,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精神面貌十分乐观。写作时背景是欧阳修由于参加范仲淹的改革,后失败,欧阳修被株连被贬,此文就是被贬滁州时作者创作的。贯穿《醉翁亭记》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文中写景的成分很重,又多次提到醉字,这是无足怪的。因为既是写亭,自当写出亭的景色;又因亭名“醉翁”,自当写出命名之意,这些全属必要的烘托。文章开始写望琅琊,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至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八道出了全文的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出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如入佳境。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体会到的,着还不足为奇。等写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宾客,还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这就非同寻常了。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的基调。以下从两方面展开;第一,写亭子四周的自然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第二,写滁州官民同乐的情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的这和平生活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习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也很有特色,骈散相间,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易于成诵,首先本文的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用。其次“《醉翁亭记》的语言凝练精粹,金荧润畅。再次《醉翁亭记》的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全文几乎用“也”结束句尾,又一贯通篇,毫无重复之感,反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写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与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鉴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相关文章:

鉴赏欧阳修《醉翁亭记》11-16

欧阳修《醉翁亭记》赏析鉴赏精选(8篇)03-31

欧阳修《醉翁亭记》艺术表现手法鉴赏05-30

欧阳修《蝶恋花》鉴赏06-20

欧阳修 醉翁亭记04-20

《醉翁亭记》的鉴赏01-31

《醉翁亭记》鉴赏04-17

赏析欧阳修的《醉翁亭记》03-30

解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