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考题

时间:2025-06-20 18:06:28 晓映 醉翁亭记 我要投稿

《醉翁亭记》中考题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最少不了的就是考试题了,考试题是命题者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事项编写出来的。什么样的考试题才是好考试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醉翁亭记》中考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醉翁亭记》中考题

  《醉翁亭记》中考题 1

  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每题2分,共10分)

  8、下列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

  B、庙堂之高则忧 十日,扁鹊夏见

  C、不物喜 天下之所顺

  D、宴酣乐 以天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9、[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11、《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 ”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 的情怀。

  12、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时_________ 陈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答:

  3、“乐亦无穷”在选文第1段中指何而言?

  答:

  4、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三、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山僧智仙也 吾欲南海,何如

  B、之者谁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其一处

  C、而往,暮而归 晖夕阴,气象万千

  D、晦变化者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3、第二语段中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 ;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译文: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

  四、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指法训练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9、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4分)

  ①饮少醉: ②醉翁之不在酒:

  ③宴之乐: ④射者中,者胜:

  20、下面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行者休于树 ( )

  A、告之于帝 B、苛政猛于虎

  C、躬耕于南阳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句。(4分)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22、选文第二段写了山间的朝暮四时之景,其中写冬景的句子是:

  23、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

  五、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 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 C、 回复短信 D、 回环往复

  12、 解释选段中加粗的词语。(2分)

  (1)蔚然:____________ (2)辄:_________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

  14、 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4分)

  六、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指法训练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2分)

  若 夫 日 出 而 林 霏 开 云 归 而 岩 穴 暝 晦 明 变 化 者 山 间 之 朝 暮 也。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粗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往来而不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境 B 游人而禽鸟乐也 / 与人期行,相委而

  C颓然乎其间/ 肉食谋之,又何间焉 D而不知人乐 /妾美我者,畏我也

  8、填空。(4分)

  ⑴选文①中写夏季之景的句子是 (1分)

  ⑵选文②写到了“滁人游”等四种情况。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其它三种情况,且与“滁人游”结构形式相同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①滁人游 ② ③ ④

  9、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10、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了“饮酒”。同是写“饮酒”,两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不同?(3分)

  答:

  参考答案:

  一、 8、D

  9、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10、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11、忧 醉与乐

  12、先天……后天……

  二、 1、时:季节陈:陈列,摆开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3、朝暮四时游玩之乐

  4、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三、1、欧阳修

  2、C

  3、云归而岩穴暝风霜高洁

  4、①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展翅欲飞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寓在酒上。

  5、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四、19、 ①就 ②情趣 ③尽兴地喝酒 ④下棋

  20、C

  21、 ①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爱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22、水落而石出。

  23、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五、11、 答案:D (共2分)

  12、答案:(1)茂盛的样子 (2)就 (共2分。每小题1分)

  13、 答案:(1)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高踞在泉水上边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 (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秀丽的山水之间)。 (共2分。每小题1分)

  14、 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共4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

  六、⒍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⒎B

  ⒏(1)佳木秀而繁阴(1分) (2)②太守宴 ③众宾欢 ④太守醉(3分)

  ⒐(1)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乐事的人,是我太守啊。

  ⒑陶渊明:忘怀宠辱,自得其乐;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中考题 2

  醉翁亭记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阅读课文《醉翁亭记》第3~4段,回答问题。

  1.解释加粗的字。

  (1)溪而渔____________

  (2)酿泉酒____________

  (3)宴之乐____________

  (4)游人而禽鸟乐也____________

  2.概括选段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写了哪几幅场景?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写了哪几种“乐”?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到(2)做(3)尽兴地喝酒(4)离开

  2.滁人游乐,太守宴饮,日暮醉归。

  3.(1)树木茂盛荫蔽,上下一片鸟鸣声,(这是)游人离去后禽鸟在乐啊。

  (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

  4.四幅场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表现滁州太平祥和(这是太守的励精图治的.效果),太守与民同乐。

  5.三种: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以禽鸟与游人对比,突出人之乐,以人与太守对比,突出太守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都是反衬太守之乐的。

【《醉翁亭记》中考题】相关文章:

《醉翁亭记》中考题09-05

醉翁亭记中考题10-23

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12-16

2013醉翁亭记中考题10-24

《醉翁亭记》相关中考题07-12

《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通用19份)01-21

《水调歌头》中考题02-05

《望岳》中考题09-29

苏轼《浣溪沙》中考题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