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翁亭记》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通用8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考试题的情况非常的多,考试题有助于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考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通用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1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①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②,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③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④可乐也。
(节选自《兰亭集序》)
【注释】①修禊(xì)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②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③品类:指万物。④信:实在。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泉香而酒洌: (2)树林阴翳:
(3)少长咸集: (4)茂林修竹:
l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l)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4。【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2分)
l5。【甲】【乙】两文均体现了 “ 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
13。(1)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2)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畅快。(每句2分,大意正确即得分)
14。虽 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分)
15。【甲】的“乐”是与民同乐。(1分〉【乙】的“乐”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或与友同游之乐)。(1分)(大意正确可得分)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2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雾凇沆砀()(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何陋之有?
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___________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意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2)蔚然:茂盛的样子。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2. C
评分说明:(2分)
3. (1)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2分,重点词语“白” 然”漏译或错译扣1分。
4.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
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3
《醉翁亭记》选段,回答各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树林阴翳翳:
(2) 太守谓谁: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小题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
【小题4】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小题1】(1)翳:遮盖
(2)谓:为,是
【小题1】示例:不久太阳落山,人影零散纷乱,这是太守归来宾客跟随。
【小题1】与民同乐。
【小题1】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解析【小题1】评分标准: 每题1分。
【小题1】评分标准:翻译正确,一句一分。
【小题1】评分标准: 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1】评分标准:生活态度1分,联系实际谈看法2分。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4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第11—13题。(共8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林壑尤美/怨天尤人蔚然深秀/一枝独秀
B名之者谁/莫名其妙伛偻提携/旧事重提
C饮少辄醉/浅尝辄止渐闻水声/闻所未闻
D往来不绝/绝处逢生杂然前陈/新陈代谢
1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泉水之旁,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这便是醉翁亭。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居于秀丽的`琅琊山之中,比邻酿泉之水,环境清幽景色美好。
【乙】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翻译: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就散了;烟云聚拢,山谷洞穴就变得昏暗了。
理解:这两句写朝暮之景,形成对偶。写景之中又蕴含着逻辑关系:因为“日出”,所以“林霏开”;因为“云归”所以“岩穴暝”。静态的景物富有动感,丰富了表现力。
【丙】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这句话既与上文的“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又写出了太守由于年纪大了,不胜
13、结合上文内容和下面材料,简要说明“与民同乐”这一思想在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亭以雨名,志①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③为有④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⑤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⑥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既以亭名。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
①志:记。
②扶风、歧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
③占:占卜。
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
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此指农历四月初二。后文甲子指农历四月十一日。丁卯指农历四月十四日。
⑥忭:高兴,快乐。
答:
阅读答案:
11、答案:C评分:本题共2分。
12、答案:【乙】评分:本题共2分。
13、答案示例:欧阳修的与民同乐具体表现为与民同游,与宾客同宴、同欢、同醉;以民之乐为乐……苏轼的与民同乐表现为久旱之后,天降大雨,百姓喜乐,苏轼也与之喜乐,并且为纪念这一乐事,把所建的之亭命名为喜雨亭。
评分:
本题共4分。写出欧阳修与民同乐的行为表现1分,写出欧阳修“乐其乐”的1分。写出苏轼与民同乐的具体事件1分,能写出苏轼以民之乐为乐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5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粗词的含义。
翼然( )名之者谁() 醉翁之意不在()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晦明变化者()佳木秀而繁阴()
伛偻提携() 临溪而渔() 杂然而前陈者()
2、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一段划横线处按原文填上句子,从这句话中概括出一个成语,它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段从哪些方面描绘醉翁亭的自然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两点相同,一是从时间早晚变化写,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3)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中则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指代。
8、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理想。
参考答案:
1、象鸟张开翅膀一样命名情趣领会昏暗茂盛、繁茂腰背弯曲靠近摆放
2、(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是在于秀美的山水之间啊。
(3)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中早晚的.景色。
(4)一个面容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的坐在众人之间,那是太守喝醉了。
(5)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6)醉时能够与大家一起欢乐,醒时能够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人,是太守啊。
3、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4、早晚变化、四季变化
5、明暗变化
6、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7、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
8、醉能同其乐;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6
阅读课内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临溪而渔( )
(2)杂然而前陈者( )
(3)苍颜白发( )
(4)太守谓谁( )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往来而不绝者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①人影散乱 ②盗窃乱贼而不作
C.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D.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二段中“人之乐”和“太守之乐”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
“人之乐”的“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守之乐”的“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捕鱼
(2)摆开
(3)脸色
(4)为,是
2.D
3.(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4.“人之乐”的'“乐”指游人“从太守游”之乐,“太守之乐”的“乐”指太守与民同乐之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意对即可)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1——5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A)________________。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B)____________。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______
②临溪而渔渔:______________
③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__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翁亭记》是我国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山间之朝暮也;B、山间之四时也;
C、酿泉为酒;D、泉香而酒洌
2、①昏暗
②动词,钓鱼
③摆放
④以……为乐
3、①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 ,枝叶成荫。
②树林渐渐暗了下来,鸟儿在树林里上上下下叫着。
4、本选段通过对醉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游人游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5、“略”。(言之有理即可)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8
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醉翁亭记》片段,回答问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伛(qū)偻提携
B.觥(guāng)筹交错
C.树林阴翳(yì)
D.山肴野蔌(shù)
小题2:请解释下列句子加线字的意思。(4分)
A.临溪而渔( )
B.颓然乎其间者 ()
C.负者歌于途()
D.苍颜白发()
小题3:请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小题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C.
小题2:捕鱼 醉醺醺的样子 背 脸色苍老
小题3:⑴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⑵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很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客们的快乐为快乐。
小题4:描写了滁州人民安居乐业,山中游客不绝的热闹场面.山中游玩的人多,反映了太守治理有方.人民生活富足,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淳朴!
试题分析:
小题1:A.“伛”应读yǔ,B.“觥”应读gōng,D.“蔌”应读sù。
小题2:“渔”应译为动词用法,即“捕鱼,钓鱼”。“颓然”要注意“然”的解释不可遗漏。“负”属固定用法,背的意思。“苍颜”中的`“苍”指苍老,需注意。
小题3: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宴酣”“乐其乐”, “宴酣”指畅快地饮酒,“乐其乐”中的“乐”字要注意,分别译为“以……为快乐”“快乐”,“乐其乐”指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根据后面的“滁人游也”可知,是滁州的百姓出游的画面,往来而不绝,非常热闹。通过这个场面我们能感受到,滁州人民安居乐业,这个地方安定和平,这与太守励精图治、治理有方有关。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醉翁亭记》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06-25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阅读答案08-12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08-15
醉翁亭记试题含答案10-23
醉翁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09-23
有关醉翁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09-19
中考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06-13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题目答案07-12
《醉翁亭记》中考真题及答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