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别康桥山西方言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山西方言版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下面是山西方言版再别康桥,快来看看吧!
山西方言版再别康桥
齐的溜溜的俄走连,
就或俄齐的溜溜的来;
俄齐齐的卜来了卜来手,
背转云彩掉头就走。
外河沿上的柳树,
就或黑长来阳婆叠的媳妇呀散;
水里头的影影,
在俄心厢忽漾忽漾的。
稀泥上长的水草,
油呼呼的在水里头忽摇;
在康河的咯晕晕厢,
俄啧待就是一根水草!
外榆树荫荫哈头的潭,
卜是齐齐的泉水,
是天上的虹揉烂跌进草草厢,
咯拽拽的就或彩虹的梦呀散。
寻梦?拄上一根竿竿,
咯越沉的草草厢寻,
满满拉上一船宿宿的米亮。
米灯啦水的唱歌。
可是俄卜能唱,
悄悄是走时候的笙;
哈儿的虫也悄悄连,
悄悄哇~今黑夜的康桥。
悄悄的俄走连,
就或俄悄悄的来;
俄卜来卜来袖,
走也卜咯夹一圪瘩云彩。
再别康桥(原版)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赏析
此诗是徐志摩最著名的诗篇之一,抒写了诗人故地重游,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诗人在剑桥留学的两年中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爱、自由、美”的生活理想,追求英国式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理想。然而回国后,诗人屡屡受挫,曾经似“快乐的雪花”般的诗人,变成了“卑微”的“残苇”,发出了绝望的叹息。理想的幻灭更激起诗人对往昔康桥岁月的回忆与珍惜,诗人以这样的心绪再次漫步康桥上。因此诗歌反映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理想幻灭的感伤,更有对母校的挚爱、依恋,以及淡淡的离情别绪。全诗以三个“轻轻的”起笔,将至深的情怀幻化为西天的云彩,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情感表现得真挚、隽永。
这首诗艺术特色鲜明,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人善于从生活中捕捉鲜活、富有个性特征的景物形象,糅合诗人的情感与想象,构成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从而营造了优美、明丽的意境。那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河中的波光艳影,还有那软泥上的青荇……各种物象相映成趣,无不浸透着诗人对康桥的无限深情。尤其诗人的比喻独特而又贴切,手法巧妙,使情与景水乳交融,丰富了诗歌内涵,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本诗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诗歌语言清莹流丽,音节抑扬合度,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可以说是“三美”俱备,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堪称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山西方言版再别康桥】相关文章:
再别康桥山西方言版10-02
再别康桥方言版09-24
再别康桥 方言版10-18
方言版再别康桥10-12
紫阳方言版再别康桥10-18
菏泽方言版再别康桥09-08
爆笑方言版的再别康桥08-15
西安方言版再别康桥11-16
竹山方言版再别康桥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