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寓言作文3篇【热】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寓言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寓言作文1
长期不照镜子,弄得灰头土脸,自然不够文明。每天频繁照镜,搞得非常自卑,难免与世隔绝。一天照镜一次,洗去仆仆风尘,走路容光焕发。这个故事说明,照镜贵在有度,自省虽然必要,自卑却不可取,前进才是目的。
尹喜观察星兆,知道圣人将至。他斋戒并沐浴,在路两旁烧香,沿途打扫干净,专门等候圣人。老子主张无为,本来不想写作,但被诚心感动,于是作《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尹喜反省自己,及时加以改进,于是得圣人言。
孔老夫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他的`自我要求,是圣人的标准,或许有些太高;但适度的反思,见不贤内自省,还是有必要的。随着社会发展,女士带面小镜,随时随地补妆,已经司空见惯。有的单位里面,在员工必经处,专门悬挂大镜,以供整理仪表。
有则报道曾说,歌舞明星费翔,每天刷牙六次。还有报道曾说,郭富城为成名,每天对着镜子,练眼神数百次。李玉刚为表演,也经常照镜子,以便男扮女装,取得惊人效果。作为公众人物,维护自身形象,当然非常必要。而作为普通人,每天刷牙六次,恐怕会误了事。照镜子练眼神,也非常人任务。而著名的演员,有化妆师服务,也属正常现象。
狄更斯为创作,可以衣衫褴褛,装成乞丐讨饭。欧亨利为创作,可以蓬头垢面,体验水手艰难。汤显祖为创作,可以托身柴堆,多日沉于哀婉。郭沫若为创作,可以满地打滚,亲密拥抱地球。照镜其实次要,成功才是目标。
由于月球引力,发生日全食时,光线会有弯曲;测量队出发前,爱因斯坦勘误,重新作了计算,结果大获成功。反省宇宙常数,他又追悔莫及。不过这种自省,正是一种伟大。
王安石写完诗,还要不断修改,很普通的“绿”字,因为使动用法,展现无穷魅力。雪琴写《红楼梦》,皇皇几十万言,却能增删五次。文章三分写功,七分皆在改功。产品可以召回,著作可以再版,但未免太麻烦。
真理之于谬误,也许只差一步;天才之于疯癫,也许只隔一念。三人都有镜子,使用频率各异;第一个很适度,后两个走极端。照镜或者自省,程度需要适中。只有不温不火,才能恰到好处。
关于寓言作文2
从前,汝州农村有个老翁,家道殷实,生活十分富有。可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家几辈人下来,都是文盲,就连最简单的字都不认识几个。老翁尝够了生活中不识文断字的苦头,因此到了他儿子这一代,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儿子念书识字。
这一年,老翁从楚国聘请来了一位先生,教他的儿子认字念书。第一天,这个先生用毛笔在白纸上写了一笔,告诉老翁的儿子说:“这是个‘一’。”他儿子学的很认真,并牢牢地记住了,回到家里就写给了老翁看:“今天,先生教我认识了一个‘一’字,然后我照着先生教的样子,在纸上写下来。”老翁见儿子学得用功,非常高兴,连连夸奖儿子。
第二天去学堂,老师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两笔,说:“这是个‘二’字。”这回,儿子不觉得有什么新鲜了,记住了就回家了。到了第三天,老师用毛笔在纸上画了三笔,说:这是个‘三’字。”儿子一听,眼珠一转,仿佛悟到了什么,学也不上了,扔下笔就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去了。他找到父亲说:“认字实在太简单了,孩儿如今已经学成了,还请父亲大人把先生辞退了吧。”见到儿子这么聪明,老翁高兴地准备了酬金辞退了老师。
过了几天,老翁想请一位姓万的朋友来家中喝酒,就吩咐儿子一大早起来给姓万的.朋友写个请帖。儿子满口答应了:“行,这还不容易吗?看我的吧!”
老翁看儿子挺爽地答应了,就放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了。时间慢慢地过去,眼看太阳都要偏西了,还不见儿子把请帖给自己拿来,老翁不禁有些急了:“这孩子怎么还没给我拿来请帖啊?是不是到别处贪玩去了啊?”等了又等,老翁最终实在等不下去了,就亲自来到儿子房里催促。
走进门来,老翁见儿子证愁眉苦脸地坐在桌边,一摊纸垂到地上拖得老长,上面尽是一条条的黑道道。儿子正拿着一把蘸满墨的木梳在纸上画着,看见父亲走了进来,他不禁埋怨道:“天下的姓氏那么多,这个人为什么偏偏姓万呢?我借来了母亲的木梳,一次可以写20多画,但从一大早写到现在,手都酸了,也才写了不到3000画!真的的,这个万字真难写呀!”
关于寓言作文3
齐宣王很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大排场。每次吹竽的乐师都有300人,而且吹完后,官府还管饭。所以,稍微会一点点器乐的人,都想办法混到了吹竽的行列中。南郭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的竽吹得不好,但如果能夹在300人中吹,也可以蒙混过去了。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湣王也喜欢听人吹竽,但他要听乐师一个一个的演奏,而不要几百人一起吹。这么一来,南郭先生就只好悄悄地溜走了。
这位南郭先生也挺不容易的,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但听说给齐王吹竽还管饭,他还是要冒着“欺君”被砍头的危险混进去。如果是不缺吃穿的士大夫,谁愿意做混子冒这份险呀。南郭先生穷得没饭吃,一家老小忍饥挨饿;可这位齐王呢,穷嗜极欲,喜欢讲排场,身边光吹竽的乐师就有300人。这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呀。就是这样的提心吊胆混饭日子也不能长久,因为齐湣王的听竽习惯跟先王不一样,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悄悄地溜走了”,不知后来他们一家又是如何在饥饿线上挣扎的。
我想最早把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事当作笑谈的肯定是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士大夫,穷苦的贫民百姓是不会拿这个故事当笑话来传的,因为他们能体会南郭先生混碗饭吃的不易。
南郭先生既能在古代被称为先生,想必是读过些书的人,而读过些书的人又往往不免迂腐。他们不懂得跑关系、走门路,遇事就六神无措。比如这位南郭先生,你溜什么溜呀,300人吹竽大单位中的混子又不是你一个。何况你还是会吹竽的.,只不过“吹得不好”罢了,人家还没让你下岗呢,自己就先跑了。想要混口饭吃,不跑关系、走门路怎么能长久呢?跟竽班的“竽头”或齐王的近侍拉拉关系,没准儿这临时吹竽工就成为宫里的正式乐工了,将来升为宫里的乐师也说不定呢。有多少人啥都不会却能躲在单位的温床里混饭吃;有多少没有真才实学,却能靠逢迎巴结混得象模象样?社会风气如此,不如此就饿死,你守得什么气节道德,怎么就溜了呢?
【寓言作文】相关文章:
寓言的作文01-09
编写寓言作文02-19
童话寓言作文01-08
动物寓言作文01-08
寓言优秀作文01-14
寓言作文范文01-15
关于寓言的作文01-15
有关寓言的作文02-27
关于寓言作文02-28
寓言的作文(热)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