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邯郸学步成语寓言故事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成语吧,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那么,都有哪些经典成语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邯郸学步成语寓言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邯郸学步成语寓言故事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
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成语“邯郸学步”就是从这个故事概括出来的。它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在学习上只知生硬地摹仿,而不是去借鉴创新,结果非但学不到人家的长处,反而把自己的长处也丢掉了的人。
【汉字】邯郸学步
【拼音】hán dān xué bù
【基本释义】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贬义词
【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近义词】西颦东效、寿陵失步、东施效颦、邯郸匍匐、衣冠优孟、寿陵匍匐
【反义词】择善而长、独辟蹊径、标新立异
邯郸学步 成语接龙
【顺接】:步人后尘 步履如飞 步履安详 步履维艰 步履艰难 步履蹒跚 步态蹒跚 步斗踏罡
【顺接】:卬头阔步 昂头阔步 昂首阔步 才高七步 得步进步 东行西步 东趋西步 鹅行鸭步
【逆接】:
【逆接】:邯郸之梦 邯郸匍匐 邯郸学步 邯郸躧步 邯郸郭公 邯郸重步
典源出处
《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 (欤)? 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成玄英疏:“寿陵,燕之邑; 邯郸,赵之都。弱龄未壮,谓之余子。赵都之地,其俗能行,故燕国少年远来学步。”《汉书 ·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释义用法
燕国寿陵的少年到赵国邯郸去学那里人走路的姿态,没有学会,反而把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掉了。只好爬着回去。后用此典形容一味模仿照搬他人,不仅没有学到别人的本领,而且失去了原有的技能。
用典形式
【学步】唐 ·骆宾王:“昔予迷学步,投迹忝词源。”宋·苏轼:“广眉成半额,学步归踔踸。”
【失本步】唐·李白:“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失步人】唐·胡曾:“青娥莫怪频含笑,记得当年失步人。”
【寿陵步】唐·刘禹锡:“空愧寿陵步,芳尘何处寻?”
【邯郸步】宋·陆游:“蹉跎已失邯郸步,悲壮空传敕勒歌。”清 ·黄鷟来:“多年学试邯郸步,未抵诙谐对马曹。”清·吕履恒:“后来者谁可与言,东里之颦邯郸步。”
【矜学步】唐·李绅:“耻矜学步贻身患,岂慕醒狂蹑祸阶。”
【羡邯郸】清·蒲松龄:“我自有故步,无须羡邯郸。”
【邯郸匍匐】金·元好问:“著脚绳桥已足忧,邯郸匍匐更堪羞。”
【邯郸学步成语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的成语10-12
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成语10-28
寓言故事的成语11-18
寓言故事成语09-16
成语寓言故事精选06-15
成语寓言故事09-05
成语寓言故事09-01
是寓言故事的成语09-13
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