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文化苦旅》摘抄句子

时间:2025-02-12 09:05:13 小英 余秋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余秋雨《文化苦旅》摘抄句子110句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教授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的作品 ,是余秋雨通过对国内外的文化进行考察和思考,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而撰写的系列散文集。这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他的代表作。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余秋雨《文化苦旅》摘抄,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余秋雨《文化苦旅》摘抄句子110句

  1、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余秋雨 ——余秋雨 《文化苦旅》

  3、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余秋雨《文化苦旅》

  4、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余秋雨 《文化苦旅》

  5、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在流光溢彩的日子里,生命被铸上妖冶的印记。 ——余秋雨 《文化苦旅》

  6、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 ——余秋雨 《文化苦旅》

  7、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余秋雨 《文化苦旅》

  8、虽然不是原来那颗,但种子在,静坐在,守护在,虔诚在。

  9、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 ——余秋雨 《文化苦旅》

  10、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贴;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 ——余秋雨《文化苦旅》

  11、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余秋雨 《文化苦旅》

  12、人类总是缺乏自信,进进退退,走走停停,不停的自我耗损,又不断的为自我耗损而再耗损。 ——余秋雨 《文化苦旅》

  13、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余秋雨 《文化苦旅》

  14、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把绳索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都成了罪孽的化身。

  1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 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余秋雨 《文化苦旅》

  16、人生就是这样,年少时,怨恨自己年少,年迈时,怨恨自己年迈,这倒常常促使中青年处于一种相对冷静的疏离状态和评判状态,思考着人生的怪异,然后一边慰抚年幼者,一边慰抚年老者。我想,中青年在人生意义上的魅力,就在于这双向疏离和双向慰抚吧。因双向疏离,他们变得洒脱和沉静;因双向慰抚,他们变得亲切和有力。但是,也正因为此,他们有时又会感到烦心和惆怅,他们还余留着告别天真岁月的伤感,又迟早会产生暮岁将至的预感。他们置身于人生涡旋的中心点,环视四周,思前想后,不能不感慨万千。 ——余秋雨 《文化苦旅》

  17、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进行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的风,把风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 于是,满眼皆是畅快,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色彩单纯到了圣洁,气韵委和到了崇高。 ——余秋雨 《文化苦旅》

  18、部分文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显现人性、创建文明,本源于他们内心的高贵。他们的外部身份可以一变再变,甚至终身陷于囹圄,但内心的高贵却未曾全然销蚀。这正像有的人,不管如何追赶潮流或身居高位,却总也掩盖不住内心的卑贱一样。 ——余秋雨 《文化苦旅》

  19、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 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 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 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然而,人们日常见惯了的,都是各色各样的单向夸张。 连自然之神也粗粗糙糙,懒得细加调配,让人世间大受其累。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0、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1、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2、它因深厚而沉默,也许,身后正是沉默的原因。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3、也许有人说,都已经要灭亡了,还要什么格调?我说,正因为要灭亡了,只剩下了格调。

  24、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它们为观看者存在,它们期待着仰望的人群。一堵壁画,加上壁画前的唏嘘和叹息,才是这堵壁画的立体生命。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5、受苦最深的人最不想说,说得最多的人一定受苦不多,说得高调的人一定是让别人受了苦。

  26、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这种信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没有一个人能够摆脱这种涡卷,没有一个人能够面对着它们而保持平静。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7、只有走在路上,才能摆脱局限,摆脱执着,让所有的选择、探寻、猜测、想像都生气勃勃。

  28、上海人的宽容并不表现为谦让,而是表现为各管各。在道德意义上,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在更深刻的文化心理意义上,各管各或许更贴近现代宽容观。承认各种生态独自存在的合理性,承认到可以互相不相闻问,比经过艰苦的道德训练而达到的谦让更有深层意义。为什么要谦让,因为选择是唯一的,不是你就是我,不让你就要与你争夺。这是大一统秩序下的基本生活方式和道德起点。为什以可以各管各,因为选择的道路很多,你走你的,我走我的,谁也不会吞没谁。这是以承认多元世界为前提而派生出来的互容共生契约。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9、一连串无可超越的绝境,一重重无与伦比的壮美,一系列无法复制的伟大,包围着你,征服着你,粉碎着你,又收纳着你。你失去了,好不容易重新找回,却是另一个你。 ——余秋雨 《文化苦旅》

  30、看了一会儿,听了一会儿,我发觉自己也被裹卷进去了。身不由己,踉踉跄跄,被人潮所挟,被声浪所融,被一种千年不灭的信仰所化。 这样的观看是一种晕眩,既十分陶醉又十分模糊。因此,我不能不在闭馆之后的黄昏,在人群全都离去的山脚下独自徘徊,一点点地找回记忆、找回自己。 晚风起了,夹着细沙,吹得脸颊发疼。沙漠的月亮分外清冷,山脚前有一泓泉流,在月色下波光闪烁。总算,我的思绪稍见头绪。 ——余秋雨 《文化苦旅》

  31、即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汇,聚汇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余秋雨 《文化苦旅》

  32、这种自卫和,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窖,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余秋雨 《文化苦旅》

  33、莫高窟被那些文物拉得很长很长,几乎环绕了整个地球。那么,我们的心情也被拉长了,随着唐宋元明清千年不枯的笑容,延伸到整个世界。 ——余秋雨 《文化苦旅》

  34、山河间的实际步履,使一切伟业变成了寻常风景,因此也使我们变得轻松。人类本应把一切都放下,放下在山河之间。因此我们也就找到了终点,价值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 ——余秋雨《文化苦旅》

  35、万般皆空无喜无悲唯余秋山雨雾缥缈依稀 千载如梭无生无灭只剩月夜鸟声朦胧凄迷 ——余秋雨 《文化苦旅》

  36、以一种色调贯穿始终,比色彩斑斓的人生高尚的多 ——余秋雨 《文化苦旅》

  37、白天看了些什么,还是记不大清。只记得开头看到的是青褐浑厚的色流,那应该是北魏的遗存。色泽浓厚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得如同剑戟。那个年代故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汇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当工匠们正在这些洞窟描绘的时候,南方的陶渊明,在破残的家园里喝着闷酒。陶渊明喝的不知是什么酒,这里流荡着的无疑是烈酒,没有什么芬芳的香味,只是一派力,一股劲,能让人疯了一般,拔剑而起。这里有点冷,有点野,甚至有点残忍。 ——余秋雨 《文化苦旅》

  38、歌女生涯当然是不值得称赞的。苏小小的意义在于,她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再正经的鸿儒高士,在社会品格上可以无可指摘,却常常压抑着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本体的自然流程。这种结构是那样的宏大和强悍,使生命意识的激流不能不在崇山峻岭的围困中变得恣肆和怪异。这里又一次出现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论: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反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西湖梦》 ——余秋雨《文化苦旅》

  39、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他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环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是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余秋雨 《文化苦旅》

  40、他们脚下的这块土地给了他们那么多无告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辛酸,但他们却无意怨恨它,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着它,让他感受文明的热量,使它进入文化的史册。 ——余秋雨 《文化苦旅》

  41、水寒彻骨,浑身颤抖。先砍去那些芦苇,那些世上最美的芦苇,那些离不开太湖、太湖也离不开它们的芦苇。留在湖底的芦苇根利如刀戟,大多数人的脚被扎出血来。浑浊的殷红一股股地回旋在湖水间,就像太湖在流血。 ——余秋雨 《文化苦旅》

  42、直到近代,吴侬软语与玩物丧志同义。 理由是简明的:苏州缺少金陵王气。这里没有森然殿阙,只有园林,这礼拜不开战场,徒造了几座城门。这里的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弹唱有点撩人。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女人太俏,这里的书法过于流利,这里的绘画不够苍凉遒劲,这里的诗歌缺少易水壮士低哑的喉音。 ——余秋雨 《文化苦旅》

  43、还历史以真相, 还生命以过程。 ——余秋雨 《文化苦旅》

  44、人这个字倘若总被大写,宽大的羽翼也会投下阴影。时代到了这一天,这群活活泼泼的生灵要把它析解成许多闪光的亮点。有多少生灵就有多少亮点,这个字才能幻化成熙熙攘攘的世界。 ——余秋雨 《文化苦旅》

  45、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反而是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游。 ——余秋雨 《文化苦旅》

  46、自然的最美处, 正在于人的思维和文字 难于框范的部分。 ——余秋雨 《文化苦旅》

  47、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 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 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甚么呢? 如果辉煌的历史 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身心负担, 那么再过千年, 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压得喘不过气来? 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 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 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 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 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 ——余秋雨 《文化苦旅》

  48、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著人性的大合理, 而这种大合理的实现方式 又常常怪异到正常的人们所难以容忍。 反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 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 ——余秋雨 《文化苦旅》

  49、世间具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入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 ——余秋雨 《文化苦旅》

  50、人类总是缺乏自信, 进进退退,走走停停, 不断地自我耗损,又不断地为耗损而再耗损。 结果,仅仅多了一点自信的李冰, 倒成了人们心中的神。 ... 人们在虔诚膜拜, 膜拜自己同类中更像一点人的人。 ——余秋雨 《文化苦旅》

  51、我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52、因此,庐山可以证明,中国文人的孤独不是一种气质,而是一种无奈。

  53、他们脚下的土地给了他们那么多无知的陌生感,那么多绝望的苦涩,然而他们并不想怨恨它,而是用温暖的双手抚摸它,让它感受文明的热度,让它进入文化的史册。

  54、花儿长得越来越密,越来越茂盛,很快就长出了树枝。走近一看,仿佛是一只活泼的小喇叭,是在鼓声的努力下吹响的。

  55、山与水之间的实际步骤使所有伟大的事业成为普通的风景,使我们变得轻松。人类应该放下一切,放下山川之间的一切。所以我们找到了终点,价值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

  56、站在柳树丝轻拂西湖向外眺望,只见南湖和北湖三面叠放,山峦起伏,一山一片绿,一山一片绿,一山一片厚,一山一片亮,真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57、无论我走到哪里,我的身体总是承受着沉重的历史压力,这让我无地自容地感动,无地自容地抱歉。

  58、这些云,在夕阳的照耀下,瞬间变成了银灰色、橙黄色、红色、紫色,像一个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晃动着五彩缤纷的锦缎。

  59、我不敢为我们太大的文化祈祷,但我希望我的写作能有苦涩的回味,理解后的焦虑,放松后的沉思,年轻后的苍老。让唐朝的灰尘和宋代的风吹走了青春最后的一点英气。

  60、一些文人之所以能在流亡的苦难中彰显人性,创造文明,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崇高。他们的外在身份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改变,即使是终身监禁,但内心的高贵也不会完全被侵蚀。它就像有些人,无论多么时尚或地位高,也掩饰不了内心的自卑。

  61、读不下去的咒骂传世,只剩下柱子上的对联。没有更多的慷慨将被发现,只有少数两个都是致敬其余的展馆。不再期待历史的战栗,只有威风凛凛地坐着望孤山湖。

  62、在这里,狂欢是自然的秩序,释放是人格的才华,艺术的天堂是自由的殿堂。

  63、你行走在文化的长河中,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印记,感受着岁月的沉淀

  64、在漫长的文化旅程中,我们汲取着前人的智慧,也书写着自己的故事

  65、我们总是为了太多遥不可及的东西去奔命,却忘了人生真正的幸福

  66、人们常常在旅途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却忘了旅途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67、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

  68、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那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69、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70、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贴;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

  71、万般皆空无喜无悲唯余秋山雨雾缥缈依稀

  72、千载如梭无生无灭只剩月夜鸟声朦胧凄迷

  73、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

  74、人类总是缺乏自信,进进退退,走走停停,不停的自我耗损,又不断的为自我耗损而再耗损。

  75、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76、向往巅峰,向往高度,结果巅峰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不能横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时俯视之乐,怎可长久驻足安坐?

  77、人这个字倘若总被大写,宽大的羽翼也会投下阴影。时代到了这一天,这群活活泼泼的生灵要把它析解成许多闪光的亮点。有多少生灵就有多少亮点,这个字才能幻化成熙熙攘攘的世界。

  78、你踏遍千山万水,寻觅那文化的根脉,每一步都触动心弦

  79、我们在文化的长河中穿梭,品味那历史的厚重,收获心灵的富足

  80、在文化的长河中徜徉,你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

  81、我们在文化之旅中寻觅,感悟生命的真谛与智慧的火花

  82、读文化苦旅,品人生百味,句句入心,字字珠玑

  83、文化苦旅,不仅是一次心灵的远行,更是一场灵魂的洗礼

  84、在漫长的文化苦旅中,我们寻觅着历史的足迹,感受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

  85、人生就是一场苦旅,我们在旅途中不断遇见,又不断告别,终将学会坦然面对一切得失

  86、你在旅途中的每一步,都踏过了历史的尘埃,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也是心灵深处的回响

  87、我穿梭在古老的街巷,寻找那逝去的时光,每一块青石板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厚重

  88、在文化的长河中徜徉,每一滴水都映照着历史的辉煌

  89、寻觅千山万水的文化印记,感受它深深镌刻在心灵的每一寸

  90、正如家常饮食不宜于排场,可让儿童偎依的奶妈不宜于盛妆,西湖排场太大,妆饰太精,难以叫人长久安驻。

  91、它贮积了太多的朝代,于是变得没有朝代。它汇聚了太多的方位,于是也就失去了方位。它走向抽象,走向虚幻,像一个收罗备至的博览会,盛大到了缥缈。(西湖梦)

  92、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

  93、书房的完满构建总在学者的晚年,因此,书房的生命十分短暂。

  94、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道士塔)

  95、夜航船,山村孩子心中的船,破残的农村求援的船,青年冒险家下赌注的船,文化细流浚通的船。

  96、我眯缝着眼睛向窗外看去,兜眼竟是一排银亮的雪岭,昨天晚上下了一夜大雪,下在我无梦的沉睡中,下在岁月的沟壑间,下得如此充分,如此透彻。

  97、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98、我们不能因为古铜鼎绿锈斑剥,把日常器皿也都搞脏。

  99、这是一截截生命的组接,当买书者的自然生命消逝之后,这些书就成了一种死灰般的存在,或者成了一群可怜的流浪汉。

  100、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

  101、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102、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在流光溢彩的日子里,生命被铸上妖冶的印记。

  103、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贴;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

  104、人类总是缺乏自信,进进退退,走走停停,不停的自我耗损,又不断的为自我耗损而再耗损。

  105、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106、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

  107、以一种色调贯穿始终,比色彩斑斓的人生高尚的多.

  108、它因深厚而沉默,也许,身后正是沉默的原由。

  109、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反而是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游。

  110、文化苦旅是对人类文明的献礼,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余秋雨《文化苦旅》摘抄句子】相关文章:

文化苦旅余秋雨摘抄11-16

余秋雨《文化苦旅》简介及摘抄09-27

余秋雨文化苦旅摘抄-550字07-25

文化苦旅余秋雨07-03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11-16

余秋雨 文化苦旅07-24

余秋雨文化苦旅09-18

余秋雨作品文化苦旅10-04

余秋雨文化苦旅好句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