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阅读答案

时间:2025-02-28 15:49:46 欧敏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歌声》阅读答案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歌声》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歌声》阅读答案

  《歌声》阅读答案 1

  原文

  ⑴梅林坳的路是难行的,肩上的负荷渐渐地沉重起来。我们进行在艰难的道路上。

  ⑵那正遭受着残酷践踏的土地——九龙新界的远影,还依稀地在那迷蒙的烟雾中,在那模糊的远山的阴影下,好像一只在荒野颤抖着的受伤的野兽。人们不都是刚从那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的吗?

  ⑶站在山道上回过头去,那久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瓦砾的村舍的旧迹,被砍伐了树木残根……还清晰地显露在人们的眼底,这一切都铭志着这土地的被蹂躏、被残害的过往。

  ⑷仰望山头,路还多么悠长啊!可是,越过这山壁,越过这难行的险道,不就是自由的天地吗?怀着这希望,这确信,谁也不会发出一声怨叹。曾经走到绝望边缘上的人是不会屈服于艰苦的。

  ⑸一刻钟以前,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可是现在,我们竟然平安地转上了通向自己人的土地的路,摆脱了野兽的跟踪。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⑹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是多么地高兴啊!向北望去,一片丰饶的田地,展开在山下,虽然已是残冬的季候,可是,那些成熟了的麦子,那些将近开花的蔬菜,绿得多么诱人啊!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⑺微风轻拂着我们发红的脸,阳光从云隙里伸展下来,温暖着我们,有如一条金色的被子。多么明朗的天气啊!我们多久不曾在这样明朗的天空下呼吸过了啊,三十天以来,在我们的记忆中似乎搜寻不出一个明朗的天气。那些日子,天空总是那么阴沉。战烟和阴雾混合着,低低地压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那时,我曾经想:“香港的天气难道向来是这样的么?为什么一向不曾发觉呢?”可是,现在,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我们又能轻快地呼吸清新的空气了!

  ⑻经过了十几分钟的休息,一天行旅的疲劳,似乎很快地洗清了,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未尽的旅程。

  ⑼下坡路特别地好走,人们的脚步都轻松了起来。有人轻轻地唱起歌来:

  ⑽“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歌是太熟悉了、不大容易在人们的心里唤起感动。可是,现在,这同样的歌声,却多么地叫人感动啊!

  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不曾听到过这歌声,谁还敢唱这首歌?侵略者不是正在窥视着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企图以一声歌或一句话来屠杀的罪犯吗?我还清楚地记得:在圣诞节次日的那个恐怖的早晨,邻家的三岁的`孩子曾经为着唱了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遭到她母亲一顿打。当她母亲变了脸色,用手扪住她嘴的时候,她挣扎着,带哭地问:“为什么不许唱呢?”

  ⑿大人们也只能含着泪沉默地望着她,谁能说唱这歌是有罪的呢?三岁的孩子是不能了解这一夕之间的巨变的,她有什么理由要抑制这唱歌的欲望呢?

  ⒀可是“现在”我们又重新听到了这歌声!一个人低声地开始,于是第二人,第三人……不自觉地随和起来,于是这低声的吟哦终于成了壮大的歌声……叫人激动、颤栗的唱歌!

  ⒁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可是却不再感到疲困,因为我们终于越过了那生和死的界山,踏上了自己人的土地!

  说明:本文选自《旅程记》,作者以群,写于l942年4月。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后,我党组织护送一批知名文化人离开香港,经由广东沦陷区到达抗战大后方。本文所写,即为这次行动的一段生活。

  阅读题:

  1.(3分)第⑷段中“自由的天地”在文中是指① 。

  ⑸⑹两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② ;例: 。

  ③ ;例: 。(6分)

  2.第①段文字中多次写到“明朗的天气”,表达了作者 的心志;“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既指 ;又指 。(3分)

  3.“这同样的歌声”现在为什么“叫人感动?”(3分)

  4.文中第⑾段划横线的文字对第⒀段的描写起到了 作用。

  5.(5分)从全文看,⒁段连用“依然”一词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

  1、①抗战大后方

  ②排比。例如: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③反问(或比喻)。例如:反问: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 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比喻:摆脱了野兽的跟踪。

  2、向往光明,追求自由;战烟和阴雾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敌占区人们被蹂躏、被残害的内心感受。

  3、经受被奴役的痛苦,才觉得这歌声的感人。

  4、反衬。

  5、①呼应开头。

  ②为突出“踏上了自己的土地”,获得自由时的欢快心情。

  《歌声》阅读答案由YJBYS文学网小编整理,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歌声》阅读答案 2

  《小站歌声》原文

  子夜时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静谧。苗兰老师提着行李来到站台,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

  她本想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山村的,但是没想到全班四十多个孩子全站在这里为她送行。

  站牌下,放着一篓子山核桃,篓面上贴着个红双喜字。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

  三天前,她去趟县城,回到山村,她对孩子们说,要和远离千里的男朋友举行婚礼,婚后,她就在那里定居了,不会再回来了。

  孩子们舍不得她,却没张口将她挽留,因为他们知道,那个千里以外桃花盛开的地方,才是他们老师的归宿,他们只能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泪珠洒下。

  远处传来了火车的长鸣。

  四十多个学生含着泪水,像一棵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一样,悲凄地立着。

  班长说:“咱们为老师唱一首歌吧。”

  歌声响起:“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就在身边。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这歌声,低沉而悠扬,热情而悲伤。

  夜在颤抖……

  列车徐徐向前开动着,孩子们像一阵旋风随着车跑着,唱着:

  “好人一生平安……”

  歌声让泪水滤过追诉 。

  车上,苗老师失声痛哭。

  ……

  可是有谁知道,她不是去结婚。两天前,去县城体检,得知她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旅途上,她只有半年时间了。

  阅读练习

  1、说说“歌声像让泪水滤过似的”这个比喻句的含义

  2、为什么“孩子们舍不得她,却没张口将她挽留”?他们以怎样的方式对待苗老师离开他们的

  3、这篇短文只写了一个无声的场面(如果不考虑歌声),一个浸透泪水的场面。你读了之后,感觉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4作者写到了孩子们为苗老师唱《好人一生平安》的歌送别,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借这首歌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5将自己精心选择的最合适的古诗诗句献给苗老师

  答案

  1、歌声中含着泪水,泪水里融入了深情,这种至真至切的感人场面实在令人动容。

  2、因为孩子们以为老师是去结婚,他们为了让老师幸福所以没有阻止,他们用自己最真诚的声音送别老师

  3、一个送别的场景,孩子们满含深情的送老师的场面令人感动

  4、孩子们带着对于老师浓浓的爱唱出这首饱含深情的歌曲,祝福老师好人有好报,也是暗示作者对于老师的祝福,表达了大家对于老师深深的祝福之情。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第三题这个场面要告诉我们什么或让我们深思什么

  第三个场景是送别的画面,让我们联想到一位恩师即将远行离开她所亲爱的学生们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1)她本想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山村的,但是没想到全班四十多个孩子全站在这里为她送行。 (2)因为他们知道,那个千里以外桃花盛开的地方,才是他们老师的归宿,他们只能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泪珠洒下。 (3) 是师生之间的情感,即:学生对老师的热爱、理解和尊重,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不想让他们受到打击。

【《歌声》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朱自清《歌声》阅读答案10-14

《远去的歌声》的阅读答案08-16

《父亲的歌声》阅读答案10-08

《远去的歌声》阅读答案10-14

关于歌声的阅读答案11-12

《父亲的歌声》 阅读答案09-25

夜莺的歌声阅读答案11-11

父亲的歌声阅读答案09-24

《破晓歌声》阅读答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