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古诗《相思》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古诗《相思》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古诗《相思》教案 1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学习连贯地讲述图意,丰富词汇:遥远、枝芽、郁郁葱葱。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五言绝句的韵律美,体验诗中所包含的思念之情。
活动准备:
ppt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老师今天带来了图片,请小朋友们看一看。
二、逐幅细致的观察每幅图片,理解图意。
1、你们最喜欢哪一幅?我们来看一看。
2、图上有什么?你认识吗?红豆生长在哪里?南方远吗?用一个词来形容。
3、请幼儿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幅图片的意思。
4、教师总结并引出古诗中相对应的一句。
5、依次观察其余几幅图片,并讲述。
三、欣赏古诗。
1、古代有个人叫王维,他看到这些景象后就写了一首诗,流传至今,我们来听一下。
2、教师朗诵古诗。
3、诗中有几句?每一句有几个字?
总结:这样五个字一句的叫五言。
4、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
5、配上好听的'音乐来朗诵古诗。
四、配上音乐来唱古诗,并分享不同的思念表达方式。
附:
古诗《相思》
王 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大班古诗《相思》教案 2
活动目标
理解古诗内容,感受五言绝句的韵律美。
通过观察红豆实物、互动游戏,体会“相思”情感。
能用动作、语言表达诗意,增强情感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红豆实物、红豆生长过程视频或图片。
古诗插图、轻柔背景音乐(如《琵琶语》)。
“相思树”纸板、彩笔、黏土等手工材料。
活动过程
1. 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摸一摸,猜一猜:出示红豆实物,请幼儿观察颜色、形状,猜测用途。
文化小课堂:讲述红豆象征“相思”的由来,播放红豆生长视频,结合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直观感受。
2. 互动学习,理解诗意
配乐朗诵:教师用古筝曲配乐朗诵,幼儿跟读,注意节奏和押韵。
动作模仿:分组游戏,一组幼儿表演“采撷红豆”动作,另一组朗诵对应诗句。
3. 创意表达,情感升华
制作“相思卡”:用黏土捏红豆装饰卡片,送给同伴并表达思念。
“相思树”留言:在纸板上写下或画出对家人、朋友的.思念语,布置班级“相思角”。
4. 延伸活动
亲子任务:与家长共读古诗,用红豆制作手链作为纪念。
环境创设:在图书角摆放红豆盆栽,营造诗意氛围。
大班古诗《相思》教案 3
活动目标
理解并背诵古诗,积累“生”“枝”“采撷”等词汇。
通过配乐朗诵、绘画创作,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感知。
联系生活经验,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活动准备
古诗PPT课件(含插图、动画)。
古典风格背景音乐(如《阳春白雪》)、绘画纸、彩笔。
幼儿生活照片(与亲友互动场景)。
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引发共鸣
回忆分享:展示幼儿与亲友的合照,提问:“你想念他们时会怎么做?”引入古诗主题。
动画赏析:播放PPT动画,演示红豆生长和采撷场景,逐句讲解诗意。
2. 语言学习,韵律感知
趣味朗诵:教师示范朗诵,强调韵脚“枝”“思”,幼儿跟读并拍手打节奏。
词汇拓展:利用图片解释“采撷”“相思”,鼓励幼儿用动作模仿“采”的动作。
3. 艺术表现,创意想象
配乐接龙:分组接龙朗诵,配合轻柔音乐增强韵律感。
绘画创作:根据诗意绘制“红豆相思图”,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大胆想象。
4. 情感升华,家园共育
作品分享:幼儿展示画作,讲述自己的'“相思故事”。
亲子互动:录制幼儿朗诵视频发送给家长,邀请家长分享自己的相思经历。
评估与延伸
多元评价:观察幼儿朗诵的流畅度、情感投入;评选“最具创意相思画”。
文化拓展:延伸阅读其他咏物诗(如《咏柳》),比较异同;结合重阳节开展“为长辈送红豆”活动。
大班古诗《相思》教案 4
活动目标
理解古诗《相思》的基本内容,认识诗中“红豆”“相思”等关键词。
通过图片观察和故事讲述,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诗句,尝试角色扮演体验诗中情感。
活动准备
红豆实物、红豆树图片(展示红豆生长环境)。
古诗《相思》音频、动画视频。
角色扮演道具(如红豆枝、小铲子)。
活动过程
导入环节:观察红豆,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红豆实物:“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红豆)它像什么?(小火苗、小宝石)”。
展示红豆树图片:“红豆生长在南方的树上,春天发芽,秋天结果。古代诗人王维看到红豆,写下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
理解环节:听故事,学古诗
“红豆生南国”:红豆生长在南方。
“春来发几枝”:春天红豆树长出新枝。
“愿君多采撷”:希望朋友多摘红豆。
“此物最相思”:红豆最能表达思念。
故事导入:“王维有个好朋友去远方,他很想念朋友,看到红豆就写了这首诗。红豆代表‘思念’,就像你们想妈妈时的心情。”
逐句讲解:
互动环节:角色扮演,体验情感
一组扮演“种红豆的人”(用铲子埋“种子”)。
一组扮演“春风”,挥手让“红豆树”发芽。
一组扮演“采红豆的人”,送出红豆表达思念。
分组表演:
集体朗诵:配上轻柔音乐,幼儿模仿诗人想念朋友的表情朗诵古诗。
活动延伸
家庭任务:让家长带孩子找一找家里的红豆,观察形状和颜色。
手工活动:用红豆粘贴画,画“我的`相思树”。
活动反思
通过实物观察和角色扮演,幼儿能直观理解“红豆”和“思念”的关系。
需注意部分幼儿对“君”的含义(朋友)理解较模糊,后续可用生活场景举例(如“送给小伙伴红豆”)。
大班古诗《相思》教案 5
活动目标
感受古诗《相思》的韵律美,能有节奏地朗诵并尝试配乐演唱。
通过手势舞、创意动作表达诗意,培养艺术表现力。
理解“相思”的情感,尝试用不同方式(语言、绘画)表达思念。
活动准备
《相思》古诗音频、手势舞视频。
背景音乐(古筝或轻柔钢琴曲)。
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韵律感知:听古诗,找节奏
播放古诗音频:“大家听一听,这首诗有几个字一句?(五个字,叫五言绝句)”。
拍手打节拍朗诵:“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感受节奏。
创意表达:手势舞+动作模仿
学习手势舞:播放视频,幼儿模仿“红豆生长”“采红豆”等动作。
自编动作:分组讨论,为每句诗设计动作(如“发几枝”用手比划树枝生长)。
情感升华:唱古诗,画相思
“画一画你心中的《相思》:红豆树、采红豆的'人,或你想念的人。”
分享画作:“我画了红豆送给妈妈,因为她出差时我很想她。”
配乐演唱:播放背景音乐,幼儿用“啦”轻声哼唱旋律,替代诗句。
绘画创作:
活动延伸
亲子朗诵会: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朗诵并录制视频。
“我的相思故事”:鼓励幼儿用简单语言讲述自己思念他人的经历。
活动反思
手势舞和配乐演唱能增强幼儿对古诗韵律的感知,但需控制音乐音量,避免干扰语言学习。
绘画环节发现幼儿对“思念”的理解多限于家人,后续可拓展至朋友、老师等社会关系。
【大班古诗《相思》教案】相关文章:
王维《相思》古诗教案05-06
相思的古诗09-18
相思的诗句古诗07-03
思乡的古诗:相思09-18
相思王维的古诗07-04
《相思》王维古诗10-16
古诗相思的诗词09-19
《相思》王维 古诗11-21
表达相思的古诗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