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原文

时间:2025-02-11 15:29:42 嘉璇 滕王阁序 我要投稿

《滕王阁序》原文(必备)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都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滕王阁序》原文

《滕王阁序》原文(必备)

  滕王阁序(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 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mè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zǐ) 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序注释赏析

  第一段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南昌: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为汉豫章郡治。唐代宗当政之后,为了避讳唐代宗的名(李豫),“豫章故郡”被窜改为“南昌故郡”。所以现在滕王阁内的石碑以及苏轼的手书都作“南昌故郡”。

  洪都:汉豫章郡,唐改为洪州,设都督府。

  〔2〕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据《晋书·天文志》,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二星相邻。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衡:衡山,此代指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

  庐:庐山,此代指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3〕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襟:以……为襟。因豫章在三江上游,如衣之襟,故称。

  三江:太湖的支流松江、娄江、东江,泛指长江中下游的江河。

  带:以……为带。五湖在豫章周围,如衣束身,故称。

  五湖: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又一说指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在鄱阳湖周围,与鄱阳湖相连。以此借为南方大湖的总称。

  蛮荆: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引:连接。

  瓯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地区。古东越王建都于东瓯(今浙江省永嘉县),境内有瓯江。

  〔4〕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物华天宝:地上的宝物焕发为天上的宝气。(新课改课下注释为:“物的精华就是天的珍宝”)

  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之宝剑的光辉。牛、斗,星宿名。墟、域,所在之处。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5〕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徐孺子的省称。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列:雾,像雾一样,名词作状语。喻浓密、繁盛,雾列形容繁华。“星”的用法同“雾”

  采:“采”同“寀”,官员,这里指人才。

  (7)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枕:占据,地处

  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经-尔雅-释地》:“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华山之金石。”后用“东箭南金” 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8〕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都督:掌管督察诸州军事的官员,唐代分上、中、下三等。

  阎公:名未详,时任洪州都督。

  棨戟:外有赤黑色缯作套的木戟,古代大官出行时用。这里代指仪仗。

  〔9〕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宇文新州:复姓宇文的新州(在今广东境内)刺史,名未详。

  懿范:好榜样。

  襜帷:车上的帷幕,这里代指车马。

  〔10〕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十旬休假:唐制,十日为一旬,遇旬日则官员休沐,称为“旬休”。

  胜友:才华出众的友人

  〔1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孟学士:名未详。学士是朝廷掌管文学撰著的官员。

  词宗:文坛宗主。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

  〔12〕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紫电清霜:《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西京杂记》:“高祖(刘邦)斩白蛇剑,刃上常带霜雪。”《春秋繁露》亦记其事。

  王将军:王姓的将军,名未详。

  武库:武器库。也可能是指西晋军事家杜预,即杜武库。

  〔13〕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家君作宰:王勃之父担任交趾县的县令。

  路出名区:(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第二段

  〔1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在。又有一说此字为语气词,不译。

  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15〕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潦水:雨后的积水。

  〔16〕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俨:“俨”通“严”,整齐的样子。(新课改上译为使动,使....整齐)

  骖騑:驾车的马匹。

  上路:高高的道路。

  崇阿:高达的山陵。

  〔17〕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婴。有版本为“得仙人之旧馆”。

  长洲:滕王阁前赣江中的沙洲。

  〔18〕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飞阁流丹:飞檐涂饰红漆。有版本为“飞阁翔丹”。(新课改上对“流丹”给出的注解是:朱红的漆彩鲜艳欲滴)

  临:向下看。

  〔19〕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鹤汀凫渚:鹤所栖息的水边平地,野鸭聚处的小洲。

  萦回:曲折

  即冈峦之体势:依着山岗的形式(而高低起伏)。

  第三段

  〔20〕披绣闼,俯雕甍

  披:开 绣闼:绘饰华美的门。

  雕甍:雕饰华美的屋脊。

  〔21〕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闾阎:里门,这里代指房屋。

  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舸:《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

  迷:通“弥”,满。

  青雀黄龙:船的装饰形状。

  轴:通“舳”,船尾把舵处,这里代指船只。

  〔2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销:“销”通“消”,消散。

  彩:日光。

  区:天空。

  彻:通贯。

  〔2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好似齐飞。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句式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日本遣唐使抄写版为:“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版有研究价值。

  最早实出自“夫麟风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

  〔2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穷:穷尽,引申为“直到”。

  彭蠡:古代大泽,即今鄱阳湖。

  衡阳:今属湖南省,境内有回雁峰,相传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返。

  浦:水边、岸边。

  第四段

  〔25〕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登高望远,胸怀顿时舒畅,超逸的兴致迅速升起。

  〔26〕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爽籁:清脆的排箫音乐。籁,管子参差不齐的排箫。

  遏:阻止,引申为“停止”。

  白云遏: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27〕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睢园绿竹:睢园,即汉梁孝王菟园,梁孝王曾在园中聚集文人饮酒赋诗。《水经注》:“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凌:超过。

  彭泽:县名,在今江西湖口县东,此代指陶潜。陶潜,即陶渊明,曾官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樽:酒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有酒盈樽”之句。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今日盛宴好比当年梁园雅集,大家酒量也胜过陶渊明。

  邺水:在邺下(今河北省临漳县)。邺下是曹魏兴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诗。曹植在此作《公宴诗》。

  朱华:荷花。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光照临川之笔:临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代指即谢灵运。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宋书》本传称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28〕四美具,二难并

  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另一说,四美: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之美。刘琨《答卢谌诗》:“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二难:指贤主、嘉宾难得。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王勃说“二难并”活用谢文,良辰、美景为时地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赏心、乐事为人事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

  〔29〕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睇眄:看。

  中天:长天。

  穷睇眄于中天:放眼长天

  〔30〕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宇宙:喻指天地。《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来今曰‘宙’。”

  迥:大

  〔31〕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日下:京城。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吴会(kuài):秦汉会稽郡治所在吴县,郡县连称为吴会。吴郡,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云间:江苏松江县(古华亭)的古称。《世说新语·排调》:“陆云(字士龙)华亭人,未识荀隐,张华使其相互介绍而不作常语,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

  〔32〕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南溟:南方的大海。事见《庄子·逍遥游》。

  天柱:传说中昆仑山高耸入天的铜柱。《神异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北辰:北极星,比喻国君。《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3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关山:险关和高山。

  悲:同情。

  失路:仕途不遇。

  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34〕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帝阍:天帝的守门人。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此处借指皇帝的宫门

  奉宣室,代指入朝做官。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汉文帝复召他回长安,于宣室中问鬼神之事。宣室,汉未央宫正殿,为皇帝召见大臣议事之处。

  第五段

  〔35〕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冯唐在汉文帝、汉景帝时不被重用,汉武帝时被举荐,已是九十多岁。《史记·冯唐列传》:“(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李广难封:李广,汉武帝时名将,多次与匈奴作战,军功卓著,却始终未获封爵。

  〔36〕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屈贾谊于长沙:贾谊在汉文帝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圣主:指汉文帝,泛指圣明的君主。

  梁鸿:东汉人,作《五噫歌》讽刺朝廷,因此得罪汉章帝,避居齐鲁、吴中。

  明时:指汉章帝时代,泛指圣明的时代。

  〔37〕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机:“机”通“几”,预兆,细微的征兆。《易·系辞下》:“君子见几(机)而作。”

  达人知命:通达事理的人。《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38〕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当益壮: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坠:坠落,引申为“放弃”。

  青云之志:《续逸民传》:“嵇康早有青云之志。”

  〔39〕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

  处涸辙:干涸的车辙,比喻困厄的处境。《庄子·外物》有鲋鱼处涸辙的故事。

  〔40〕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语意本《庄子·逍遥游》。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日出处,表示早晨,引申为“早年”。桑榆,日落处,表示傍晚,引申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1〕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孟尝:据《后汉书·孟尝传》,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奉公著称,后因病隐居。桓帝时,虽有人屡次荐举,终不见用。

  阮籍:字嗣宗,晋代名士,不满世事,佯装狂放,常驾车出游,路不通时就痛哭而返。《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第六段

  〔4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微命:即“一命”,周朝官阶制度是从一命到九命,一命是最低级的官职。

  〔4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终军:据《汉书·终军传》,终军字子云,汉代济南人。武帝时出使南越,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时仅二十余岁

  等:相同,用作动词。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称“弱冠”。

  投笔:事见《后汉书·班超传》,用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宗悫:据《宋书·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年少时向叔父自述志向,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因战功受封。

  〔44〕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簪笏:冠簪、手版。官吏用物,这里代指官职地位。

  百龄:百年,犹“一生”。

  奉晨昏:侍奉父母。《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昏定而晨省。”

  〔45〕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非谢家之宝树:指谢玄,比喻好子弟。《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见刘向《列女传·母仪篇》。据说孟轲的母亲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最后定居于学宫附近。

  〔46〕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鲤,孔鲤,孔子之子。趋庭,受父亲教诲。《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孔)鲤趋而过庭。(子)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

  喜托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47〕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杨意,杨得意的省称。凌云,指司马相如作《大人赋》。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经蜀人杨得意引荐,方能入朝见汉武帝。又云:“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钟子期的省称。《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第七段

  〔48〕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兰亭:在今浙江省绍兴市附近。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与群贤宴集于此,行修禊礼,祓除不祥。

  梓泽:即晋·石崇的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

  〔49〕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临别赠言:临别时赠送正言以互相勉励,在此指本文。

  〔50〕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恭疏短引:恭敬地写下一篇小序,在此指本文。

  一言均赋:每人都写一首诗。

  四韵俱成:(我的)四韵一起写好了。四韵,八句四韵诗,指王勃此时写下的《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51〕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这里形容各宾客的文采。

  翻译:

  豫章原为旧时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设的都府;天空正值翼星、轸星分野,地域紧接衡州、江州两处;三江为衣襟五湖做束带,上控着荆楚下连着东瓯。物产华美有天生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着斗、牛之间的辰位;人物英俊而山川灵秀,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著特设的客榻。雄伟的川郡像云雾从大地上涌起,杰出的人材如流星在夜空里飞驰。城池雄踞于蛮夷与中原相交之处,宾主囊括了东南地区的俊美之土。洪州都督阎公有着高雅的声望,他的仪仗从远方赶来;新州刺史宇文公具备美好的风范,他的车驾在这里暂驻。十天一旬的休假日,好友聚集如云;千里喜迎宾客,良朋坐满宴席。文采腾蛟起凤,孟学士是词章的宗师;宝剑紫电青霜,王将军收藏于自己的武库。家父在交趾做县令,我探亲途经这一胜地,年轻人有什么才能知识,却参加这豪华的盛宴。

  时间是九月,季节在三秋。地面的积水消尽而寒潭清澈见底,晚霞的余光凝聚而暮山紫得透明。驭马驾车在大路上奔跑,寻访美景去高耸的山岭,亲临皇子水边的长洲,找到仙人旧日的馆阁。层叠的山峦耸立起翠绿的屏障,直入青云;凌空的高阁闪动着艳丽的色彩,俯临深渊。白鹤漫步的沙滩,野鸭栖息的洲渚,岛屿的安排极尽萦绕迂回的情致;桂木建筑的殿堂,香兰装饰的宫室,楼阁的布局依照冈峦起伏的地势。打开那彩绘的阁门,俯视那雕饰的屋脊,山野辽阔眺望无极,川泽浩茫触目惊心。城中房舍遍地,有不少显贵高门;渡口船只泊满,见许多雀舫龙舟。彩虹隐没而雨过天晴,日光普照这万里云空。晚霞与野鸭一起天际飞舞,秋水和长天相映澄碧一色。暮色里归舟传来声声渔歌,飘荡到鄱阳湖畔;寒风中大雁发出阵阵惊鸣,消失在衡阳水滨。

  漫声长吟俯临山川多么舒畅,满怀的逸兴在云间飞腾。萧管奏鸣引来徐徐清风,歌声缭绕逗得白云欲停。盛宴可比睢园中竹林聚会,酒兴压倒了陶渊明;雅情恰似邺水畔的建安风流,文采超过了谢灵运。“音、味、文、言”的四美全都具备,学通古今的贤哲齐集一堂。极目远眺那无际的长空,尽情游乐在短暂的假日。苍天高远,大地辽阔,更觉得宇宙浩渺无垠;兴致消尽,悲哀涌来,认识到盛衰它自有定数。西望京都远在夕阳之下,东指吴郡隐现云雾之间。地尽东南啊南方大海幽深,天高西北啊北极星辰高悬。关山万里,难以跋涉,迷路游子谁来同情?流水浮萍,偶然相逢,全是他乡陌生之人。怀念着宫门而不能相见,回朝为官谁知在哪年?

  啊!时气不好,命运坎坷;冯唐那么容易衰老,李广是那么难得封侯;贾谊贬于长沙,并非未遇着圣贤的君主;梁鸿避居海角,岂是没逢到清明的时代?好在仁德的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贤人了解命运;年纪老迈而情怀更加豪壮,哪里能改变白发之人的心愿?境遇艰难而意志越发坚定,决不会坠掉直凌青云的志向;喝着贪泉的水啊而神志却觉清爽,躺在涸辙之中啊而心情依然乐观。北海虽然遥远,展翅乘风便可以到达;旭日东升般的青春年华虽然已经逝去,夕照桑榆似的老年岁月却并不太晚。汉代孟尝品德高洁,却难以实现报国的雄心;晋朝阮籍放达不羁,岂能学他遇穷途而痛哭。

  我是一个身分低微的文弱书生。虽然与年轻的终军同龄,却没有机会去请求捆缚南越王的长绳;也怀着壮志要投笔从戎,很羡慕那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心。如今抛舍了人生百年的富贵爵禄,万里迢迢去探省远在交趾的父亲。虽不是玉树般的谢家子弟,却也愿学孟母以贤者为邻。不久便要“趋庭鲤对”承受严父的教导,今天有幸“喜登龙门”拜见高雅的主人。如果碰不到举贤的杨得意,就只能抚摸着凌云之赋为自己惋惜;既然遇见了知己的钟子期,奏起那流水之曲而心有何愧。

  唉!美好的景致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也难再遇,兰亭修禊的雅兴久已消逝,金谷园林的楼阁早成废墟。临别之时谆谆赠言,在这盛大的饯别宴会上侥幸蒙受都督的恩遇。登临滕王高阁要撰写华美的诗赋,期待着诸位先生各显奇才。我竭尽自己卑陋诚意,恭谨地写成这篇短序。一言定题,齐来赋咏,四韵八句,我挥笔而成:

  壮美的滕王阁俯临着江边的沙渚,佩玉鸣,驾铃响,歌舞已经结束。

  雕花的栋梁晨光中缭绕着南浦的白云,彩绘的朱帘暮霭里卷收起西山的阵雨。

  阴云投影深潭,每日里悠悠飘游,人物换,时光移,已过了几度春秋。

  楼阁中游乐的滕王如今又在哪里?

  门槛外大江水却依然寂寞地奔流!

  文言现象

  通假字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散)

  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接孟氏之芳邻 (“接”通“结”,结交)

  古今异义

  千里逢迎 (逢迎:古:迎接;今: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俨骖騑于上路 (俨:古:整齐的样子;今:庄重)

  俨骖騑于上路 (上路: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路程)

  孟学士之词宗 (学士: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学位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古:困厄,处境艰难;今:没有钱,穷困)

  阮籍猖狂 (猖狂:古:狂放;今:肆无忌惮)

  君子见机 (见机:古:事前洞察事物细微;今:看机会,看形势)

  谁悲失路之人(悲: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以…为衣襟,以…为带)

  2、形容词作动词

  物华天宝(华、宝:有光华,有珍宝)

  人杰地灵(杰、灵:有俊杰,有灵气)

  3、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雾:像雾一样)

  俊采星驰(星:像流星一样)

  上出重霄(上:向上)

  4、形容词作名词

  宾主尽东南之美(美:俊美的人,俊杰)

  四美具,二难并(美、难: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主宾)

  5、名词作动词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雅望、懿范:有崇高声望、有美好风范)

  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变成紫色)

  桂殿兰宫(桂、兰:用桂木、木兰建筑)

  目吴会于云间(目:看,遥看)

  梓泽丘墟(丘墟:变成丘墟)

  6、数词作名词

  千里逢迎(千里:千里而来的客人)

  7、使动用法

  腾蛟起凤(腾、起:使…腾飞,使…起舞)

  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

  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窜:使…逃)

  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委屈/屈居)

  8、动词作名词

  穷岛屿之萦回(萦回:曲折迂回的景致)

  一词多义

  (1)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都)

  尽是他乡之客(都)

  潦水尽而寒潭清(消尽,干)

  聊乘化以归尽(完,尽头)

  同归于尽(灭亡)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完全)

  则智者尽其谋(全部用出)

  (2)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

  既克,公问其故(原因)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朋友)

  (3)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

  美池桑竹之属(类)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在)

  (4)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副词,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苟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5)即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顺着;随着)

  胡天八月即飞雪(就)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就;就要)

  一触即发(就)

  可望不可即(接近)

  (6)引

  控蛮荆而引瓯越(v,连接;牵制)

  恭疏短引(n,序)

  司马懿引二十万军(v,带领)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v,后退)

  引而不发(拉开弓)

  抛砖引玉(引出)

  (7)穷

  穷岛屿之萦回(v,极尽)

  日暮途穷(到尽头)

  穷且益坚(困厄,处境艰难)

  不忍穷竟其事(穷究,追究到底)

  (8)数

  A,shù

  识盈虚之有数(定数)

  一曲红绡不知数(多少,数量)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技术)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数落,列举罪状)

  不可胜数(计算)

  C,shuò

  数见不鲜(屡次)

  而公子亲数存之(多次)

  (9)趋

  他日趋庭(快走)

  入而徐趋(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今背本而趋末(趋向,奔向)

  使者驰传督趋(催促)

  趋令销印(赶快)

  虚词

  1、而

  襟三江而带五湖(连词,表并列)

  控蛮荆而引瓯越(连词,表并列)

  潦水尽而寒潭清(连词,表并列)

  地势极而南溟深(连词,表并列)

  天柱高而北辰远(连词,表并列)

  烟光凝而暮山紫(连词,表并列)

  爽籁发而清风生(连词,表因果)

  纤歌凝而白云遏(连词,表因果)

  怀帝阍而不见 (连词,表转折)

  酌贪泉而觉爽 (连词,表转折)

  抚凌云而自惜 (连词,表承接)

  2、以

  奉宣室以何年(介词,在)

  处涸泽以犹欢(连词,表转折)

  奏流水以何惭(连词,表承接)

  3、之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孟学士之词宗(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取独,不译)

  其他(结构助词,的)

  4、于

  俨骖騑于上路(介词,在)

  访风景于崇阿(介词,到)

  穷睇眄于中天

  极娱游于暇日(介词,在)

  望长安于日下(介词,在)

  目吴会于云间(介词,在)

  屈贾谊于长沙(介词,到)

  窜梁鸿于海曲(介词,到)

  舍簪笏于百龄(介词,在)

  奉晨昏于万里(介词,到)

  幸承恩于伟饯(介词,在)

  是所望于群公(介词,引出对象)

  文言句式

  1、定语后置

  都督阎公之雅望

  宇文新州之懿范

  2、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极娱游于假日

  奉宣室以何年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幸承恩于伟饯

  3、宾语前置

  童子何知

  奏流水以何惭

  4、判断句

  宾主尽东南之美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非谢家之宝树

  5、省略句

  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

  喜托(于)龙门

  6、 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

  怀帝阍而不见

  创作背景

  《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川泽纡其骇瞩 纡:纡回曲折。

  B.云销雨霁 霁:雨过天晴。

  C.俨骖 于上路 俨:整齐的样子。

  D.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临:靠近。

  2.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秋水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3.对文中运用的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然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嫉俗而放任自流。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5.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接孟氏之芳邻 接:接待。

  B.一言均赋 一言:一句话。

  C.恭疏短引 引:序。

  D.抚凌云而自惜 凌云:天空。

  6.下列句中的词语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梓泽丘墟 B.窜梁鸿于海曲

  C.腾蛟起凤 D.屈贾谊于长沙

  7.下列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B.奉晨昏于万里

  C.都督阎公之雅望

  D.童子何知

  8.翻译文中的句子。

  (1)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2)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阁序赏析

  写作特色

  一、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游玩的时间、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二、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三、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登高临远,意心飞扬,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是本文的文眼。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由人生的离别引发人生遇合的感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四、《滕王阁序》写景四大特点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青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写作技巧

  结构

  第一节点题——第二节近境——第三节远近结合——第四节远境感悟——第五节抒怀励志——第六节自我介绍兼回收题意——第七节收篇致谢。

  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先通过点题,让读者明了当时所处的境况。接下去描写近境,以人的眼目为支点,由近至远,第二、三、四节也就顺理成章的现形出来了,这是一个层次感的问题。这样的处理,条理清楚,而且让人觉得自然。同样,抒怀也是如此,从第四节下半截浅述至第五节加深到第六节先深又转浅,到第七节不着痕迹的收篇。都是充满着层次感。

  作者简介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作品介绍】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唐王勃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滕王阁序》原文】相关文章:

滕王阁序原文06-06

滕王阁序的原文10-24

滕王阁序 原文07-24

滕王阁序原文08-30

《滕王阁序》原文08-01

《滕王阁序》的原文10-26

《滕王阁序》原文08-06

滕王阁序原文11-28

《滕王阁序》王勃 原文06-13

王勃的滕王阁序原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