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田园诗

时间:2025-03-17 15:00:03 晶敏 陶渊明 我要投稿

陶渊明的田园诗30首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渊明的田园诗30首

  陶渊明的田园诗 1

  1.《归园田居 其一》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归园田居 其二》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3.《归园田居 其三》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归园田居 其四》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5.《归园田居 其五》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6.《饮酒 其五》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读山海经》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8.《饮酒 其一》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9.《饮酒 其二》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10.《饮酒 其六》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陶渊明的田园诗 2

  1,《饮酒 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千古名句: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创作背景:自小不同人交往,一心爱好在六经。行年渐至四十岁,长久隐居无所成。最终抱定固穷节,饱受饥饿与寒冷。破旧茅屋风凄厉,荒草掩没前院庭。披衣坐守漫长夜,盼望晨鸡叫天明。没有知音在身边,向谁倾诉我衷情。

  2,《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创作背景:这首诗也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3,《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千古名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创作背景: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在本诗中陶渊明却勇敢地反对了传统观念,冲破了陈旧的精神枷锁,毅然地告别官场,辞去了彭泽县令,不做劳心治人的“君子”;决然地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地扛起了锄头,辛勤地躬耕垄亩,偏要做个劳力的“小人”。这等无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称赞、钦佩乃至效仿。

  4,《归园田居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千古名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创作背景:从小即无随俗气韵,生性喜爱山川自然。谁知落入仕途俗网,一去便是一十三年。笼中之鸟怀恋旧林,他养之鱼思念故渊。南郊野外开垦荒地,恪守拙性归耕田园。住宅方圆十余亩地,简陋茅屋有八九间。榆柳树荫遮蔽后檐,桃树李树排列院前。远处村落依稀可见,飘荡升腾袅袅炊烟。深巷传来犬吠之声,雄鸡啼鸣桑树之巅。户内庭院清洁幽雅,心中纯净无比安闲。久困笼中渴望自由,我今又得返回自然。

  5,《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千古名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创作背景: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此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6,《饮酒·幽兰生前庭》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千古名句: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创作背景: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分明。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7,《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千古名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创作背景:对于《五柳先生传》的写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

  根据萧统的《陶渊明传》的叙述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魏正申在《陶渊明探稿》中曾提到:“他在二十八写下的《五柳先生传》中,表示了自己的从文志愿。”如果这说少年时所作的话,那么这便不是自传了,有可能是陶渊明在年少时对生活的构想,表明志向,规划未来。

  8,《读山海经·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jù]可待。

  千古名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创作背景:即使在《山海经》的神话世界里,精卫、刑天复仇的愿望,似亦未能如愿以偿。但是,其中的反抗精神,却并非是无价值的,这种精神,其实是中国先民勇敢坚韧的品格之体现。渊明在诗中高扬此反抗精神,“猛志固常在”,表彰此种精神之不可磨灭;“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则将此精神悲剧化,使之倍加深沉。悲尤且壮,这就使渊明此诗,获得了深切的悲剧美特质。

  9,《杂诗》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千古名句: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创作背景:这首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着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全诗用语朴实无华,取譬平常,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10,《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千古名句: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创作背景:与诗人生命交融一体的不仅是草木飞鸟,还有共享良辰美景的朋友,诗人体验到不仅是融入自然的怡然兴致,还有书中带来的时间长河中积淀的.风物赏识,这样的人生快乐,在昏昏然的官场上是无法得到的。诗人在与天地与古今与人与物的交融中,合奏出宇宙运行中至高至美的欢乐篇章。

  此诗貌似信手拈来的生活实况,其实质寓意深远,诗人胸中流出的是一首囊括宇宙境界的生命赞歌。

  11,《归园田居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千古名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创作背景: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12,《移居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千古名句: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创作背景:春秋之季多朗日,登高赏景咏新诗。经过门前相呼唤,有酒大家共饮之。农忙时节各归去,每有闲暇即相思。相思披衣去串门,欢言笑语无厌时。此情此趣岂不美?切勿将它轻抛弃。衣食须得自料理,躬耕不会白费力。

  13,《饮酒·其四》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千古名句: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创作背景:公元416年,刘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首发攻克了洛阳,西晋故都得到光复。第二年又攻克长安。长安经过百年沧桑,终于被晋军收复。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刘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

  14,《和郭主簿·其二》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千古名句: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创作背景:《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但这只是单纯取喻说理。屈原《离骚》有“夕餐秋菊之落英”,虽有象征,但只是抒情中的想像借喻,并非景物写实。曹植《洛神赋》中“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是用菊松喻洛神的容光焕发,所比仅在外貌而非内在品质,且仍非写实景。左思《招隐》有“秋菊兼餱粮,幽兰间重襟。”是化用《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和“纫秋兰以为佩”二句,性质亦同。

  15,《饮酒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千古名句: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创作背景:我闲居之时很少欢乐,加之近来夜已渐长,偶尔得到名酒,无夜不饮。对着自己的身影独自干杯,很快就醉了。醉了之后,总要写几句诗自乐。诗稿于是渐多,但未经选择和编次。姑且请友人抄写出来,以供自我取乐罢了。衰败繁荣无定数,交相更替变不休。邵平晚岁穷种瓜,哪似当年东陵侯!暑往寒来有代谢,人生与此正相符。通达之士悟其理。隐遁山林逍遥游。快快来他一杯酒。日夕畅饮消百忧。

  16,《饮酒 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千古名句: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创作背景:据说积善有善报,夷叔饿死在西山。善恶如果不报应,为何还要立空言?荣公九十绳为带,饥寒更甚于壮年。不靠固穷守高节,声名百世怎流传?

  17,《答庞参军》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

  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

  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

  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

  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来?

  千古名句: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来?

  创作背景:就按照《周礼》所说“礼尚往来”的意思,同时也作为别后相思时的慰藉,而写下此诗。相互知心何必老友,倾盖如故足证此言。您能欣赏我的志趣,经常光顾我的林园。谈话投机毫不俗气,共同爱好先圣遗篇。偶尔酿得美酒数斗,悠闲对饮心自欢然。我本是个隐居之人,奔走求仕与我无缘。时世虽变旧友可贵,常常写信以释悬念。情谊能通万里之外,虽然阻隔万水千山。但愿先生保重贵体,将来相会知在何年?

  18,《杂诗 其四》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千古名句: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创作背景:丈夫有志在四海,我愿不知将老年。和睦亲戚相共处,子孙孝敬保平安。面前琴酒终日列,杯里从来酒不干。松带尽情娱乐欢,晚间早睡晨起晚。谁像当今世上人,满怀名利若冰炭。身亡同样归坟墓,用此空名导向前!

  19,《杂诗 其八》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千古名句: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创作背景:做官食俸非我愿,耕作植桑是本行。我自躬耕未曾止,饥寒常至食糟糠。饮食岂敢存奢望,但愿饱食吃细粮。粗布以足冬御寒,夏天葛布遮骄阳。纵然这些也难得,实在令人心哀伤。他人皆已得其所,我性笨拙无好方。天理不通没奈何,举杯痛饮将忧忘。

  20,《九日闲居》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壘,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千古名句: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创作背景:我在家闲居,喜爱“重九”这个名称。秋菊满园,但无酒可饮,徒然地欣赏秋菊,写下此诗,寄托我的情怀。短暂人生愁绪多,世人无不好长生。日月运转又重九,举世人人爱其名。夏去秋来霜露冷,秋高气爽天空明。南去燕子无踪影,北来大雁阵阵鸣。饮酒能消百般虑,品菊可使年寿增。悲哉茅屋清贫士,空叹佳节去匆匆。酒杯生尘酒壶空,秋菊徒然自繁荣。整襟独坐闲歌咏,遐想顿时起深情。隐居闲适多乐趣,难道竟无一事成!

【陶渊明的田园诗】相关文章:

陶渊明田园诗集11-02

陶渊明田园诗句07-27

陶渊明田园诗歌10-22

陶渊明田园诗词10-19

陶渊明田园诗11-14

陶渊明《田园诗》07-15

陶渊明的田园诗整理10-15

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09-03

关于陶渊明的田园诗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