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考复读励志文章(通用7篇)
高考复读就是高考之后再读一年,通常是指应届考生不能如愿考上自己满意的学校,再复习一年功课重新参加高考。下面是高考复读励志文章,欢迎参考!
高考复读励志文章 1
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人大的痛苦之中。
这是一段心中藏之,无一日忘记的珍贵记忆,在逆境中,在复读的“高四”生活中,我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前途虽远,扶摇可接。于是心底深处的那些梦想,从不曾磨灭。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我知道自己走进了一个囚笼。
像是那远古时期的楚国遗民,与他们的三闾大夫一样,佩长铗,冠切云,饮坠露餐落英,有着干云的立项满腹的诗书一身的傲气,却也只能任风尘遮蔽一身的白衣,低头走进那座牢笼。
楚囚最是悲哀,我一直固执的这样认为,因为他并非卓尔不群,却一直太过自命不凡。自命不凡者,总是要比凡人承受更多的痛苦。
高三时所有的年少轻狂,都在2008年分数发布的一瞬间化为一场巨大的讽刺。我曾信誓旦旦地说即使是高三,也不值得我放弃所有的兴趣理想去成就一个单薄的分数,于是我的小说本上一年内多出了三万多的字数。可是真正看到分数的时候才知道,计算机荧幕不会体谅你的绝望,也不会理解宣判时的悲凉,那一瞬间,梦想中渴望了十几年的那一片湖光塔影,距离我如此遥远。
没有人会想到我落榜,面对所有人的错愕与惋惜,我却知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切的一切,只能自己背负。
无所谓心情,难过悲伤对于我都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不出门,不接电话,不回短信,不上线,拒绝所有人的关心与安慰。
那就复读吧,如果心里还有梦想,如果,还不愿意向失败低下高昂了十八年的头。
父母都不赞成我复读,妈妈怕我的心理承受不住,爸爸甚至认为以我高三漫不经心的状态,再复读也不会有任何结果,只会比第一次更糟。整整两个月,家里都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我和爸爸不停地吵架、冷战,争论者毫无意义的谁对谁错,眼泪总是替代了一切能发泄出的欲望,而窗外,夏日的阳光正明媚的眩人眼目,我的朋友们正在全国各地享受着属于他们的最长最美好的假期。
最终我还是赢了,如妈妈后来对我说的,从没有人能改变我做出的决定,从我小时候起他们就知道。
要不要回原来的班上,我也曾一度犹豫。
在我看来,愿意复读的人是猛士,愿意来我们班上复读的人是真的猛士,已经在我们班上经历过一年高三深谙其黑暗艰苦还愿意再来一遍的人,就只能用圣斗士来形容了。在后来的高四,无数次,大家在交完卷子筋疲力尽后感叹着对我说,你真的太勇猛了你当初怎么有勇气回来再受一遍折磨啊,我也同样筋疲力尽地哀叹说,我也不知道啊我一定是疯了。
记得同宿舍的舍友曾出给我一个上联让我对:
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
巧妙的事件与人名的结合,张杨兵谏,倚天屠龙,我最爱的金庸。而我对出的下联,出自《射雕》,却是对自己当下处境一场彻彻底底的嘲讽:在我的中学这片旧土上,班主任孙老师没有变化,我也依然待在同一个地方无法向前。
附中故地,孙不二,王处一。
那时我的朋友们已经在大学里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而我在与去年如出一辙的填涂讲评中体验着物是人非事事休,总是想起那本不相干的'一句;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有什么苦是不能吃的?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高四的学习生活,可以此一句话完整概括之。
在同班同学看来,复读生们总是比他们幸福的吧。可以逃学、请假、迟到、早退、上课不听、不交作业还永远拥有睥睨群雄的成绩。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是啊,假如你不曾经历那样的失败,假如你不曾看到在模考中从来没超过你的无数同学们带着比你优异的高考成绩昂首走进大学而且你永远没有翻盘的机会——因为你们再也不会有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的时刻,假如你不曾在回来之后看到初生牛犊般的应届生们依然能够考出比你高的分数。
那种质疑自己价值的恐惧感,没有复读过的孩子们永远不会理解,我也希望你们一辈子都不要理解。
去年冬天我又一次参加了北大的自招,又一次在希望燃起之后遭遇了深深的失望。去年夏天是我先放弃了她,她随即以前所未有的惨淡分数宣判了我变心的代价。于是我回来,从头开始,希望于事仍有裨益,再伤心再沮丧,心底却一直有着最自欺欺人的小小安慰:这是我跟她的缘分未尽啊,我毕竟又多了一次追逐她的机缘。没想到,这次却是她放弃我了,知道自己笔试未过的那一天,我从中午十二点哭到了凌晨一点,一遍又一遍地想,难道从小听到的那些我只应该属于北大的赞誉就只是一个一触即碎的浅薄的玩笑?难道是北大在用最残忍的方式报复我填报志愿时的心志不坚幺?这条看不见丝毫光明的路,我还要、还能坚持下去幺?
可退路已经被自己截断了。
记得曾经听一个同是复读生的姐姐说,复读生是原地踏步的,没有改变,没有进步,所以大家听课的时候我可以睡觉,大家做题的时候我可以看小说,重来第二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
我发誓,若我像她一样,彼时已经拿到自招加分,我也一定是这样的想法,并且从那一刻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不再用菜夹馍和煎饼委屈自己——那是我将近一年的中午饭和晚饭,为了节约时间。可是我没有她那么优秀,所以我只有更加努力,中午离开教室的时间从十二点半拖后到十二点四十五,大家睡觉的时候我要听课,大家看小说的时候我要做题,早已不是为了成绩在拼,而是无论如何让,都要守住心底的尊严。
重来第二次,有什么苦是不能吃的。
我习惯中午独自一个人留在教室,习惯在自习室坐到很晚,中午十二点半,凌晨十二点半,这两个遥遥相对的钟点每日与我相伴,身边总是安静无人,手边永远做不完的习题象是一场无人倾听的诉说,明知无益,却不愿停下。
我总是在做题的空隙莫名地走神,想一些荒谬而漫无边际的事,想曾背过的那些哀感顽艳的诗词,想朋友们转身离去的背影,想曾有的那些轻歌巧笑和惘然若失,想晚上放学后仰头望见的长安月,想西安这座历尽荣耀与伤痛的城,想文化的继承祖国的复兴,想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想看不见的远方河岸边的芦苇丛,风过时萧萧寥寥,静悄悄吹起一档芦花如雪。
向人含笑背人咳,小恙轻随懒自呵。
总是难过。
后来我想。就当着本不该有的高四是一场跋涉,我在冰冷的原野上追逐它前行,义无反顾。若是失败了,就只当这千里的跋涉,是来做一次甚至无法的相间的告别,只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却终究抵不过时间。
这里的“它”早已超过了北大的定义,而是我随自己的全部自许和自期,以及逆境中不曾磨灭的梦想。
于是我奋斗在高四看不见尽头的路上没有停下,掩藏起所有的伤痛,依旧可以对着每一个人笑得灿烂。
这次咱们拼了
幸运的是我有着一群能相互依靠的同学。
大厦倾覆,沧海横流的时候,我们是一群相濡以沫的涸辙之鲋。
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大家同气连枝,像同一条战壕中的战友,我们之间的竞争,也已被那相惜之情捂成了微暖的温度,成为熨帖胸口充实记忆的别样的心情。
还有宿舍的舍友,这群最亲密的“战友”,天上神仙府,人间三零五(我们是305宿舍),这是我调侃时为宿舍写的对联。我们在这方小小的空间里,意外地收获了幸福。
我们付出了多少,没有人能列举得清。我只知道我们宿舍在自习室的人总是最多最齐时间也最长,我们合起来考过五次年级第一和无数次的前五前十,我们六人最终两个北大两个清华两个中财聚首北京,为了各自的梦想,我们舍弃了太多。
每一次回宿舍时,我都会在楼下抬头先看我们的窗口是否有灯光,像是,一年灯火要人归,家一样的温暖。我总是回来得很晚,但即使灯黑着也从来没有慌张过,因为我知道推开自习室的门,你们一定在。
记忆中最深的,是305朝阳的大窗,每天早上买饭回来的人拉开窗帘叫大家起床,睁开眼时,阳光洒满一室,漫漫长夜的伤痛化作满心满眼的温暖。我一次次地想起来我喜欢的那句歌词,每一天睁开眼看你们和阳光都在,那就是我要的未来。
我们是一群在涸辙中相濡以沫的鲋鱼,每一群涸辙之鲋都有着相忘于江湖的梦想,但在那之前,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拼出那条拼向江湖的水道。
很没来由的,我想到我的班主任孙老师,想我对他痛恨切齿的高三和感激涕零的高四,像一场很荒谬的虚拟:我希望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有一个人一直守在我身边,不离不弃,为我的每一点进步由衷地欣喜,也安慰我每一次的失落,只要看到他,我就有走下去的勇气,并且欣然的笑容满面。我一直以为没有这么一个人,过后回头才发现,这个人一直都在,却是我的班主任。
他曾在所有同学怨天尤人的抱怨中面不改色的发试卷考试,也曾在地震时的剧烈晃动中如山岳般屹立在讲台上安定每一个人的恐惧绝望,他让无数学生在毕业后感念起他的好。然而,我感念他的是他在一次单独谈话中对我说:王欣怡,这次咱们拼了。
这次咱们拼了。
回想高四经年倥偬,人浮于事,然而,这句话却让我始终铭记于心,并照亮我的前程。我想,有时候,人是可以为了一件事而付出全力的。
送给高四复读生们的话: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许多美好的东西,往往在心灵经历沧桑之后成为永恒。那么就此结束吧。我已在燕园,已在十余年牵系的未名湖畔,愿所有人安好,愿前路风景如画。
高考复读励志文章 2
凌晨五点的教学楼,走廊尽头的声控灯被脚步声唤醒,课桌上堆叠的试卷比去年高出半尺,笔芯消耗的速度是从前的两倍。有人在背后议论 “复读就是浪费时间”,但只有你清楚,当去年在志愿填报系统前点击 “确认” 时,心里那声不甘的叹息有多响亮。
选择复读的那天,你把去年的准考证折成小方块塞进笔袋。第一次模考成绩出来时,比去年同期低了 15 分,你躲在操场角落给妈妈打电话,强忍着眼泪说 “挺好的”。可现在再看成绩单,排名已经往前跳了 42 名 —— 这中间,是你把数学错题本翻烂后又重新整理的 3 个版本,是英语早读时把完形填空里的固定搭配抄在手腕上反复记忆的坚持,是历史老师办公室里那把被你坐热的木椅。
上周遇到去年的同桌,她兴奋地讲着大学社团的趣事,你没有丝毫羡慕。因为你知道,每个人的时区不同,有人 20 岁开花,有人 25 岁结果。就像那位三次复读才考上心仪医科大学的学长说的:“多走的路不是绕远,是为了在终点站稳脚跟。”
新年前的最后一次班会,老师让每个人写下目标大学。你郑重地写下那个曾让你望而却步的校名,笔尖划过纸张的`力度,藏着破釜沉舟的勇气。这一年的缓冲,不是给懦弱的逃避,而是给梦想重新起飞的机会。当明年六月的阳光洒在考场上,你会感谢今天这个不肯向命运妥协的自己。
高考复读励志文章 3
第三次模考成绩公布那天,你盯着成绩单上纹丝不动的排名,把笔狠狠摔在桌上。明明比去年更努力,为什么分数就是上不去?直到同桌的错题本不小心滑到你脚边 —— 第 58 页的物理题旁,用三种颜色的.笔标注着:“2023.10.15 错因:摩擦力方向判断错误”“2023.11.2 同类题陷阱:匀速运动不一定受力平衡”“2023.12.5 秒杀技巧:将斜面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
你突然想起自己的错题本,只记了答案和解析,从来没认真分析过错误原因。就像第一次做英语七选五时错了 4 个,第二次遇到类似题型还是错 3 个,因为你始终没发现自己总在 “代词指代” 这个考点上栽跟头。
去年考上 985 的学姐返校分享经验时,特意带来她的错题本。那本被胶带粘补过的笔记本里,不仅有错题,还有每次错误后的反思:“这次是计算失误,下次草稿纸要写清楚步骤”“这个知识点老师强调过三次,必须当天背会”。她用红笔圈出的 “高频失误点”,后来成了全班传阅的复习资料。
现在你的错题本也开始有了温度。数学错题按 “函数”“几何” 分类,旁边贴着对应的知识点便利贴;语文病句题旁画着主谓宾结构图;文综大题则标注着 “采分点关键词”。上周做去年高考题时,你惊喜地发现,曾经让你卡壳的难题,现在能一眼看穿命题陷阱。
别小看那些在错题本上写下的批注,它们就像暗码,正在悄悄拼接出未来录取通知书的模样。当你把每道错题都变成 “一次性错误”,进步就会像春天的藤蔓,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悄悄生长。
高考复读励志文章 4
周末的校园只剩下复读班的灯亮着,你啃着冷掉的面包刷数学题时,手机弹出初中同学的朋友圈 —— 他们在大学的银杏道上笑着比耶,配文是 “最好的青春”。你快速划过屏幕,却在草稿纸背面无意识地画了个小小的哭脸。
这种被热闹抛弃的孤独,其实是成长给你的特殊礼物。就像那位每天早上五点半和你在操场偶遇的女生,你们从不说话,却会在对方忘带课本时默默递过去;那位总在晚自习后留到最后关灯的男生,会把走廊打扫干净再离开,你们用默契代替了寒暄。
上个月的生日,你以为会像去年一样冷清,却在晚自习时收到全班同学签名的笔记本。班长说:“我们都在,只是没说出口。” 那天晚上,你们第一次在课间聊起各自的梦想,有人想当医生,有人想研究航天,那些藏在心底的火苗,在彼此的注视下越烧越旺。
去年落榜的学长说过:“复读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只能一遍遍地洗。” 那些独自走过的晚自习,那些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的.知识点,那些对着镜子给自己打气的清晨,都在悄悄锻造一个更强大的你。
当你在孤独中学会与自己对话,会发现内心的声音越来越清晰。你开始知道自己的强弱项,懂得在烦躁时用跑步释放压力,明白熬夜刷题不如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这种在孤独中沉淀的力量,终将在六月的考场上,变成你最坚实的铠甲。
高考复读励志文章 5
第五次模考失利后,你在操场跑了八圈,汗水混着眼泪砸在跑道上。手机相册里存着去年的高考分数,对比现在的排名,你第一次怀疑 “复读是不是错了”。办公室里,老师指着你的成绩单说:“你看,你的弱势科目进步了 12 分,只是别人的优势科目进步更快。”
去年以 620 分考上心仪大学的学姐,曾在复读时经历过四次模考排名下滑。她的日记本里贴着每次的成绩单,用箭头标注着 “波动上升” 的曲线。她在日记里写:“模考就像给庄稼浇水,有时看着没变化,其实根在往下扎。”
记得第三次模考后,你发现自己的历史选择题正确率总在 60% 徘徊。于是你把近五年高考题的历史选择题分类整理,发现 “中国近代史” 部分错误率最高。接下来的三周,你每天花 40 分钟精读课本,把时间线画在墙上,对着镜子讲解重要事件的`影响。下次模考,这部分正确率提升到了 85%。
其实模考的意义,不在于排名高低,而在于帮你找到知识的盲区。就像航海时的指南针,它不会告诉你已经走了多远,却能提醒你是否偏离航线。那位每次模考后都认真分析 “错题知识点分布” 的男生,虽然排名起起落落,但最终在高考中超常发挥,比平时多考了 30 分。
别让暂时的排名波动打乱节奏。把每次模考当作 “体检”,重点关注 “哪些知识点还没掌握”“哪些题型需要加强”,而不是纠结于 “为什么别人比我考得好”。当你学会在波动中稳步前进,就会明白:高考这场马拉松,笑到最后的人,往往是那些懂得调整呼吸的人。
高考复读励志文章 6
凌晨一点,你还在和一道解析几何题死磕,眼皮打架时就用冷水洗脸。可第二天数学课,老师讲的椭圆性质你一个字也没听进去,笔记上画满了歪歪扭扭的线条。这种透支精力的学习,其实是在做无用功。
去年考上 985 的'复读学长分享过他的作息表:每天早上 6 点半起床,7 点到教室早读,中午雷打不动午休 30 分钟,晚自习到 10 点半,11 点准时睡觉。他说:“熬夜刷题就像用信用卡透支,早晚要还的。” 有次模拟考前,他甚至在晚自习时去操场打了半小时篮球,回来后解题思路反而更清晰了。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约为 45 分钟。课间 10 分钟的休息,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为了让大脑重新启动。你可以去走廊远眺,做几组拉伸,或者和同学聊几句轻松的话题 —— 这些看似和学习无关的事,其实是在给大脑充电。
现在你开始学着聪明地学习。制定了 “番茄工作法” 时间表:每 45 分钟休息 5 分钟;晚自习中间安排 15 分钟 “散步时间”,和同学绕着操场走两圈,聊聊轻松的话题;周末早上会多睡半小时,然后去图书馆换个环境学习。
上周日你试着下午给自己放了两小时假,去公园晒晒太阳,回来后做英语阅读,正确率比平时提高了 15%。原来当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思维会变得更敏捷,记忆也会更牢固。就像手机电量低于 20% 时会卡顿,你的大脑也需要适时充电。
别把休息当成偷懒的借口,也别用熬夜证明自己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该学的时候全神贯注,该休息的时候彻底放松。当你学会和身体和解,会发现高效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远比熬夜晚睡的自我感动更有力量。
高考复读励志文章 7
每次公布排名,你总会下意识地在榜单上寻找两个名字:去年考上重点大学的同桌,和班里的第一名。当发现自己还在他们身后时,心里的失落像潮水般涌来。可你忘了,每个人的起点和节奏本就不同。
那个曾经数学只能考 60 分的女生,现在能稳定在 110 分。她的秘诀不是和别人比速度,而是每天彻底弄懂 3 道基础题。她的错题本上,最早的字迹歪歪扭扭,后来越来越工整,最近的页面上写着:“今天终于搞懂了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虽然花了一周,但值得。”
去年复读班的第一名,高考时却发挥失常。后来他说:“总盯着别人的进度,反而打乱了自己的节奏。” 而那个默默按照自己计划复习的.女生,每天进步一点点,最终考上了比预期更好的大学。
复读这一年,你应该超越的不是别人,而是那个遇到困难就想放弃的自己。物理成绩差,就从课本例题开始重新学;英语作文写不好,就背范文、仿写句子,直到形成自己的模板;文综记不住,就用思维导图梳理框架,再填充细节。
现在的你,已经学会在别人讨论模考排名时,专注整理自己的错题;在别人炫耀刷题数量时,认真弄懂每道题的来龙去脉;在别人焦虑失眠时,保持规律的作息。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正在悄悄重塑一个更强大的你。
明年六月走出考场时,你会发现,复读最大的收获不是分数的提升,而是学会了与自己和解 ——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相信持续努力的力量,懂得按自己的节奏前进。这份成长,比任何录取通知书都更珍贵。
【高考复读励志文章】相关文章:
高考励志文章精选11-17
高考的励志文章09-19
励志高考的文章09-23
高考经典励志文章08-31
高考励志的文章11-05
有关高考的励志文章11-09
有关高考励志文章10-22
高考励志文章80011-28
高考励志小文章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