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

时间:2025-02-22 10:24:54 晶敏 劝学 我要投稿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 1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下列句子中词语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但当涉猎(应当) B.见往事耳(了解)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3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小题3】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

  【小题3】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像仲永,先天聪明,由于后天的不接受教育,最后却沦为普通人。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复: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中“岂欲”“为”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结合,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阐释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 2

  【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书:写信。②让:责备。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4.解释词语。(3分)

  (1)治经为博士邪( ) (2)见往事耳( )

  (3)及鲁肃过浔阳( ) (4)即更刮目相待( )

  (5)肃遂拜蒙母( ) (6)唯傅修期耳( )

  15.翻译句子。(2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

  16.出自本文的成语有两个,它们是: 和 (2分)

  17.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1分)

  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1分)

  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参考答案:

  乙文译文: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地,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14.(3分,每题0.5分)①“邪”通“耶”,语气词②了解③等到④重新⑤于是,就⑥罢了

  15.(2分,每题1分)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杂来推托。②你说事务繁杂,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

  16.(2分,每空1分)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17.①(1分,意对即可)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②(1分,意对即可)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③(2分,一点一分,意对即可)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武人,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长进。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 3

  《孙权劝学》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木兰当户织B.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C.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蒙辞以军中多务或以钱币乞之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D.自以为大有所益

  【小题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B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D中二者都是“用”;A:应当/对着;B:去/完成;C:了解/认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A中“卿”B中“孤”D中“自”都为人称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B中“邪 ”通“耶”;C中“贴” 通 “帖”;D中“扳”通“攀”。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B中应是“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也进一步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 4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翻译下列句子。(4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小题2: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方法: 。

  目的: 。

  小题3:从吕蒙的变化中,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学习本文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小题2:方法: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目的: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小题3:(1)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后天学习很重要。(从吕蒙角度)⑵ 以自身经历委婉向别人提出建议或批评。(从孙权角度)⑶看待事情或人要用发展的眼光。(从鲁肃角度)(三点中的一点并能结合自身经历,言之有理,表达流畅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句子时要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本题翻译时,要注意这一句是反问句,另外还要注意“岂(难道)、治(研究,专攻)、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博士(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业名称)、为(当,作为的意思)、邪(yé,通‘耶’,语气词)”等字的意思,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方法“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和“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围绕“吕蒙的读书经历”来谈悟出的学习道理即可。如: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或者: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 5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填空题

  本文选自 《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 北宋 政治 家、史学 家 司马光 主持编撰的一部 编年体 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二、解释下列词语

  1权谓吕蒙曰(对-----说 )

  2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权、当道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事务 )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代王侯的自称)(哪里、怎么 )( 研究 )(通耶,语气词 )

  5但当涉猎( 粗略的阅读 ) 6见往事耳( 了解)( 指历史 ) 7孰若孤( 谁)(像 ) 8蒙乃始就学( 于是、就)9及鲁肃过寻阳

  ( 到了-----的时候 )( 到 ) 10卿今者才略( 才干和谋略 ) 11非复吴下阿蒙( 不再是 )12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 1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认清事物 ) 14肃遂拜蒙母( 于是 )

  三、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反问语气,吗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限止语气,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啊

  四、解释成语

  1 吴下阿蒙 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 。

  2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问答题

  1 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

  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与情不自禁的赞叹。

  2 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

  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

  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

  4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孙权终于成功地劝吕蒙学习。

  5 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6 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 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

  7 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

  8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9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0 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使人感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 神态、心理。

  11 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 开卷有益

  12 文中的“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蒙乃始就学 ”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 侧面描写 的手法。

  13 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

  见往事耳 但当涉猎

  14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发?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 6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今者才略,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选出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孙权动学突出的是“善劝”,鲁肃与吕蒙的话,突出的是鲁肃对吕蒙的“赞叹”。

  B.吕蒙“就学”之后其长进之快,大大超出了孙权当初对他的期望。

  C.吕蒙“就学”之前是一个缺少常识、才干和谋略都不突出的人。

  D.本文描写了三位人物,其中以吕蒙为主,孙权、鲁肃次之。

  2.下列句中加粗的.意思相同吗?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他正在北大攻读博士。

  3.文中哪些语句表明吕蒙读书已经有了长进?这属于什么描写?

  4.从孙权的语言看,你认为孙权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5.联系课文试从“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阐述孙权是如何劝学的。

  参考答案

  1.D

  2.不同。

  (1)句“博士”为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2)句指学位的名称

  3.又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昔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些描写属于侧面描写。

  4.孙权善于劝说,对吕蒙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君主的身价。

  5.吕蒙因其“当流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接着用自已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孰若孤?……大有所益”指出“学”的可能性。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 7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

  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1)当道、当权

  (2)粗略的阅读

  (3)推托

  (4)到

  4、(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赏析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吕蒙的谦虚好学,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相关文章:

孙权劝学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07-13

《孙权劝学》阅读及答案03-29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07-16

孙权劝学阅读及答案11-20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11-03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11-22

《孙权劝学》的阅读答案11-01

《孙权劝学》 阅读答案08-08

孙权劝学和炳烛夜谈阅读附答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