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翻译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原文:
何人劚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
一弹决破真珠囊,迸落金盘声断续。
飘飘飖飖寒丁丁,虫豸出蛰神鬼惊。
秋鸿叫侣代云黑,猩猩夜啼蛮月明。
潏潏汩汩声不定,胡雏学汉语未正。
若似长安月蚀时,满城敲鼓声噒噒。
青山飞起不压物,野水流来欲湿人。
伤心忆得陈后主,春殿半酣细腰舞。
黄莺百舌正相呼,玉树后庭花带雨。
二妃哭处山重重,二妃没后云溶溶。
夜深霜露锁空庙,零落一丛斑竹风。
金谷园中草初绿,石崇一弄思归曲。
当时二十四友人,手把金杯听不足。
又似贾客蜀道间,千铎万磬鸣空山。
未若此调呦呦兮啁啁,嘈嘈兮啾啾。
引之于山,兽不能走。吹之于水,鱼不能游。
方知此艺不可有,人间万事凭双手。
若何为我再三弹,送却花前一尊酒。
译文
不知何人用刀削制的这一琵琶,三尺春天的冰一样难得,而且五音俱全。
一但弹起来时,好象把真珠袋撕破,真珠迸落在金盘中发出时断时续的圆润声音。
弦音飘荡发出冷冷的声音,蛰伏的小虫惊醒,神鬼听后都惊起。
象秋鸿鸣叫呼喊伴侣北方代地的云变黑,象猩猩夜啼把南方蛮地月亮变得更明亮。
象潏潏汩汩水流的声音不固定,又象北方的胡人学汉学一样,语言朦胧不清。
好象长安月蚀时,引起满城百姓噒噒敲鼓声。
听起来会感到峨峨的青山飞起,但没有压抑感,听起来又象有野水流来,有种润湿人的感觉。
曲调中听起来会伤心地想到南朝陈后主,在春殿中酒至半酣时看着细腰女在跳舞。
又象有一百只黄莺在相向唱歌,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上,有雨水般的伤心泪水。
感觉到娥皇女英二妃哭处山重重,娥皇女英死后云势盛大翻动。
夜深霜露很大把娥皇女英空庙封住,只留下一丛斑竹在风中摇曳。
石崇的金谷园中初春草色刚刚绿,象是他的一段思归曲。
当年金谷园二十四友,手把金杯听不够。
又像商人走在蜀道间,很多的铎磬在空山中敲响。
不一会儿,此调象鹿鸣呀禽鸟鸣,众声喧杂呀众鸟鸣。
弹奏声传入山中,群兽驻足不愿走。
弹奏声飘到水面上,鱼儿听的入迷而忘记游了。
现在才知道此种演奏技艺其他地方是没有的,人间做很多事都是靠一双巧手而为。
再为我弹几曲,怎么样?在花前送你一杯酒。
简析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古诗。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细腻描绘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美,展示了它的魅力与深远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高超技艺的赞美、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这使得诗歌具有了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性。
牛殳
牛殳为唐代诗人,生活年代大致处于中唐以后 。其生平事迹留存甚少,资料匮乏,导致后人对他的了解极为有限。
牛殳擅长创作长篇歌行,这种诗体篇幅较长,形式较为自由,能够较为灵活地叙事、抒情与表意。在《全唐诗》之中,仅收录了牛殳两首诗作,且这两首诗均出自《文苑英华》卷三三四 。他的诗作题材较为多样,从不同角度展现出其文学创作的才华与特色。
以《琵琶行》为例,这首诗虽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同名,但风格与侧重点截然不同。牛殳在诗中着重描绘琵琶演奏技艺,通过生动形象的笔触,如 “何人劚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一弹决破真珠囊,迸落金盘声断续”,将琵琶弹奏时的美妙音色、灵动节奏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琵琶演奏的独特魅力。诗中 “方知此艺不可有,人间万事凭双手” 一句,更是借助对琵琶技艺的感慨,巧妙传达出依靠自身双手努力奋斗的观点,体现出牛殳对技艺的尊崇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另一首诗《方响歌》同样别具一格,诗中对乐器方响的描写新奇独特,展现了牛殳丰富的想象力与对音乐敏锐的感知力。尽管留存作品稀少,却依然能从中窥探出牛殳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深厚功底与独特艺术风格,在唐代诗坛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 。
【琵琶行翻译】相关文章:
《琵琶行》 翻译08-09
琵琶行翻译10-21
琵琶行的翻译10-11
《琵琶行》的翻译10-22
《琵琶行》翻译05-24
琵琶行的翻译及原文06-13
琵琶行翻译及原文08-04
《琵琶行》翻译全文10-14
《琵琶行》作品翻译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