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鲁迅自传的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练习题,做习题在我们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检验学习的效果都是非常必要的,你所了解的习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自传的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鲁迅自传的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1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的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1、按时间顺序给本段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多次提到“走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月辞职”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是什么事件?作者为什么辞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语言文字的`表达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第一层:(……被拒绝了。)写;第二层(……国文系讲师。)革命发生后;第三层:一九二六年后。 层意“略”
2、说明,为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得已,体现了作者无可奈何、失落、惆怅之感。(意思对即可)
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作者认清了蒋某人的反革命本质,不愿在反革命统治区任职。(意思对即可)
4、简洁,感情含蓄深刻 。(意思对即可)
鲁迅自传的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2
阅读鲁迅的《鲁迅自传》,完成1~11题。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捕拿( ) 段祺瑞( ) 厦门( )
2、解释几中加粗的“因”。
(1)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 因:_______________
(2)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 因:____________
3、本文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把它划出来。
4、这段话写作者从日本回国后的活动,主要介绍了自己教学和从政的经历。在这段时间内,他先后到过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加粗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含蓄地交待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鲁迅到广东后,“四月辞职”,这中间也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它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辞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没有地方可去”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不断变更工作,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看,作者为什么总是“走出”,甚至于政府“要捕拿”他而“逃”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bǔ ;qí;xià
2、(1)因为;(2)凭借,靠
3、……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国文 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
4、杭州;绍兴;南京;北京;厦门;广东(广州);上海
5、写出了鲁迅处境不尽如人意,想寻一个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失落、惆怅之感。
6、含蓄地交待了1926年的“3?18”惨案。作者是用轻描淡写的语气来表达的。它表达了作者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反动文人的蔑视,也透露出无声的控诉。
7、它暗含了蒋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鲁迅在这次重大 事件中,看到了更多的血,更残酷的杀戮。他认清了蒋的反革命本质,不愿在反革命统治区任职,因而毅然决然地“辞职”。
8、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反动。
9、动荡不安。
10、因为辛亥革命之前和后来段祺瑞执政期间,中国社会十分黑暗反动,而作者追求救国救民真理、宣传革命道理、抨击黑暗反动统治,这些是当时的社会和反动政府不能容忍的,所以他一次又一次“走”出,甚至要被“捕拿”。
11、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含蓄深刻的特点。
(意思对即可)
鲁迅自传的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3
阅读《鲁迅自传》选段,完成1-4题。(14分)
①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②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2分)
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变化)
2、第①段中,作者提到他们家乡衰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分别指 和 。(2分)
作者走这两条路了吗?从他的这一选择可看出他身上具有什么精神?(3分)
3、从第②段中找出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① 作者决意要学医的目的是什么?(2分)
②作者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2分)
4、作者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出发点是什么?(3分)
【鲁迅自传的阅读练习题附答案】相关文章:
《鲁迅自传》阅读答案07-01
《鲁迅自传》节选阅读及答案07-01
《鲁迅自传》节选阅读答案11-26
鲁迅自传练习题及答案09-01
鲁迅自传节选阅读理解及答案09-02
鲁迅自传语文阅读练习答案07-20
鲁迅自传阅读题及答案08-05
鲁迅《社戏》选段练习题(附答案)08-03
鲁迅自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