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阅读答案合集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阅读答案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1)往来无白丁( )
(2)斯是陋室( )
(3)可以调素琴( )
(4)惟吾德馨(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文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_______和_______比喻陋室,用仙和龙比喻________的人。
(2)提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认为作者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赞同这种选择朋友的.方式吗?你结交朋友的原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2)这(3)不加装饰(4)只
2.没有杂乱的音乐使耳朵受到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受累。
3.(1)唐 刘禹锡 有仙之山 有龙之水 品德高尚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作者追求的是一种坚守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5.示例:赞同。有名句可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好人学好人,如果与水平高、品行好的人交朋友,能提高自己的修养。不赞同。荷花能出淤泥而不染,我们有自控能力的人也能做到。我们要积极地用自己的行为和知识去感化教育他人。我结交朋友的原则是真诚。
《陋室铭》阅读答案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1、翻译下面句子。
(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到哪三位古人?为什么要写这三位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从环境的清幽、交友的品位、情趣的.高雅、远离世俗官场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意对即可)
3、诸葛亮 子云 孔子 写这三位古人,用于证明只要住的人品德好,陋室就不显得简陋了。(意对即可)
《陋室铭》阅读答案3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分)
A.董宣廉洁,死乃知之B.孔子云:何陋之有C.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D. 无案牍之劳形
12.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题。(2分)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的作用是:
13.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2分)答: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参考答案:
11.D 12.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衬托莲之高洁。(如果答“对比”或“衬托”也给分)
13.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14.C
15.(1)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2)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当然是很多了。
《陋室铭》阅读答案4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窒,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日:“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④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⑤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⑥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⑦,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长进。 ③损:减损。 ④说:谈论。 ⑤视:看,比照。 ⑥化:融和。 ⑦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2)谈笑有鸿儒
(3)无案牍之劳形
9.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1分)
A.每天,一天天也 B.白天 C.日子 D.太阳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不知其人,视其友。
《陋室铭》《孔子家语》比较阅读答案
11.简答题。(4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8.(3分)(1)所以,因此 (2)博学的人 (3)使身体劳累
9.(1分)A
10.(2分,每句1分,酌情给分)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2)不了解一个人,可以看他所交往的朋友。
11.(共4分)
(1)(2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2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
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1分,语言1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1分。
例一:我认为朋友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
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
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
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陋室铭》阅读答案5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斯是陋室
(2)苔痕上阶绿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3分)
(1)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
(3)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德馨”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这 (2)长到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小题1(1)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可以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
(3)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评分:共3分。每小题1分。
小题1①安贫乐道 ②高雅情趣 ③效仿先贤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陋室铭》阅读答案6
阅读文言文,回答第1013题。(共10分)
【甲】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孔子家语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的弟子。 ②益:长进。 ③损:减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 ⑤说:谈论。 ⑥视:看,比照。 ⑦化:融和。 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劳:____________ 居:_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2.【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除陋室外也出现了两个芝兰之室,是哪两个?(2分)
13.【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乙】段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友的话题。你怎样看待他们这种交友方式?(2分)
参考答案:
10.使劳累 居住 评分标准:每个词解释准确1分,共2分。
11.(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评分标准:答出反问语气,语序正确,语句流畅2分。
(2)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评分标准:语句流畅,意思对即可2分。
12.诸葛庐,子云亭。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1分,共2分。
13.示例1:他们的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应该与那些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2分。
示例2:第二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应该与那些有道德的人(好人、善良的人等)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而第一种交友方式有看不起平民之意,这样的交友方式不可取2分。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语言通畅,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
《陋室铭》阅读答案7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
小题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小题3:、简要回答问题。(每题2分)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高尚的语句是哪句?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4:、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提示:注意个别字词的解释。益,越发;植,立;亵玩,玩弄。
小题3:(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衬托莲之高洁。
小题4: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环境雅雅,主人品德高尚。可从陋室环境、交往人事等方面分析。
《陋室铭》阅读答案8
《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多高,有神仙(居住)就能声名远扬。水不在于多深,有龙(居住)就能显得有灵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的痕迹蔓延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我的陋室就像那)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阅读]
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2)交友的标准关于人格质量和生命质量。《陋室铭》中,刘禹锡在描述陋室生活的同时,也谈及了子他的交友原则:
2、陋室的环境怎样?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为什么交待陋室主人的朋友都是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鸿儒”?
4、文中即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5、围绕陋室,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6、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手法?
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情操?
8、写出本文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并说明理由。
9、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行为?请结合现实谈一谈。
10、本文短小精悍,仅81个字却数次引用典故,请你谈一谈这种写法有何妙处?
11、本文作者结交“鸿儒”而不结交“白丁”,你赞同这种择友方式吗?谈谈你是怎样选择朋友的?
12、本文作者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由本文作者你还可以联想到哪睦具有相似品质的古代文人?其体现这种品质的作品是什么?
《陋室铭》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陋室铭》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13、《陋室铭》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链接中考]
1、解释加线词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
2、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表。
(3)谈笑有鸿儒。
(4)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阅读训练答案
1、(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台阶上长满了青苔,窗前门旁长满了青草。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苔藓、青草写活了,有精神,有韵味。使人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反而觉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恬静雅致。
3、俗话说:知其人必知其友,知其友亦知其人,由此我们可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并且德才兼备,超凡脱俗。
4、作者运用了正反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表明了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也表明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
5、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呼应了惟吾德馨。
《陋室铭》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文章《陋室铭》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1429422982146.html,此链接!
6、因为诸葛庐、子云亭都是古代君子的陋室,作者借以赞自己的陋室,赞美自己的志趣和品格。这是类比的手法。
7、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需要高兴的精神生活。只有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才能不为利诱,不为势趋。
8、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理由: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让人赏心悦目,以明“陋室”不陋。“上”“入”二字传神,化静为动,既使景物人格化,也表现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9、刘禹锡身居陋室,却不慕荣华,他的高雅淡泊,源于他具有高洁的品格,而这种品格正是一个有才华而又具有广阔胸襟的人所应具有的。在现今社会,为一已之私利而贪赃枉法,贪慕荣华的人还是存在的,因此,提倡刘禹锡的这种不为私利、安贫乐道的精神是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应大力提倡。
10、作者以诸葛亮和扬雄自比,表明自己也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结尾引用孔子的话用反问形式呼应前文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深化主题。
11、赞同。因为“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结交高尚、学识渊博的人也会让自己变得高尚和渊博起来。所以,我选择朋友就选择有学问、品德高尚的人。
不赞同。《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所以,我交朋友的标准不在于他是“鸿儒”还是“白丁”,只要他真诚、善良,好学上进,身上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都会结交他。
12、(1)周敦颐《爱莲说》 (2)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3、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链接中考]
1、(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
(2)鸿:大。
(3)调:调弄,这里指弹奏。
(4)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2、(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
3、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的品德高尚。)
4、示例:(1)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2)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二:
1、文中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居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作者交往对象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古诗词鉴赏
5、写室中生活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互文见义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赏析: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字梦得)所作。《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陋室铭》阅读答案9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下而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可以调素琴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7.下面哪一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是使动用法?(2分)
A.无案犊之劳形
B.凄神寒骨.悄伦幽邃(《小石潭记》)
C.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而举例分析。(2分)
9.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2分)
6 .B 7 .C
8.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苔痕、草色的青翠,表现环境的清幽,可见陋军不陋。
9.刘禹锡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欧阳修追求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陋室铭》阅读答案10
比较阅读((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分)
A.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D.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2】.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题。(2分)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的作用是:
【小题3】.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2分)答:
【小题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衬托莲之高洁。(如果答“对比”或“衬托”也给分)
【小题3】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小题4】C
【小题5】(1)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2)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当然是很多了。
《陋室铭》阅读答案11
阅读理解,回答下面问题。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2)子曰:“贤哉,回①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②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释]①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②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加粗的字。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2)惟吾德馨: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中交友之妙境。
4.刘禹锡居“陋室”,颜回居“陋巷”,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出名,著名 (2)品德高尚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
《陋室铭》阅读答案12
文言文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题目:
1、请在上文横线上填写古文空缺的原句。
2、这篇短文出自(《 》),作者是 。
3、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 ) ②惟吾德馨 (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 。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陋室铭 刘禹锡
3、“略”
4、B
5、C
6、①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②惟吾德馨
《陋室铭》阅读答案13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在于,在乎]高,有仙则[副词,就]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惟[介词 ,表原因,只]吾德馨[xīn,香气,这里比喻品德高尚,情趣高雅]。苔痕/上/[爬上]阶绿,草色/入/[映入]帘青。谈笑有鸿[大]儒[有学问的人],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学问浅薄的人]。可以调[调弄]素[古朴]琴,阅金经[佛经]。无丝[弦乐器]竹[管乐器]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乱[扰乱]耳,无案[几桌,几案]牍[dú,书籍,文书]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形[身体]。南阳诸葛庐[房舍],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宾语前置的标志]有[有何之陋]?
陋室铭阅读答案:
1.文中表现陋室环境优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陋室主人交往儒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能提挈全文大意的词是:德馨。
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试分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中的作用。
[答]起兴开头,以虚衬实。
6.试作者分析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答]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7.《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答]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8.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不同意。本文中作者追求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是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以古代的贤士自况,更说明了作者是有远大的志向的,所以本文并没有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
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物质生活丰富了,我们更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物质追求和精神需求要和谐地统一起来。
10.本文对偶句有哪些?
[答]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③调素琴,阅金经。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篇陋室铭阅读答案是由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陋室铭》阅读答案14
《陋室铭》
一.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
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二. 默读,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灵(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4.草色入帘青( ) 5.鸿儒( ) 6.白丁( )
7.无丝竹之乱耳( )( ) 8.调素琴( )
9.无案牍之劳形( )( ) 10.阅金经( )
三. 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
1. 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2. 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3. 默写“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远近( )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3.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7.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阅读答案15
陋室铭(10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请用“/”给划线句子划出层次。(2分)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2分)
有仙则名( ) 惟吾德馨(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小题4: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2分)
小题5: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2分)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出名道德高尚
小题1:(和我)谈笑的人都是博学的人,(和我)交往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小题1:陋室不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就算是陋室,也不显得简陋。
小题1:略
小题1:试题分析:这几句的意思为“闲暇的时候,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经文,没有音乐的声音扰乱耳鼓,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的诸葛庐,西蜀的子云亭,有什么简陋的呢?”根据句子的意思原则,节奏划分为“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试题分析:(1)“名”在此为“动词”,意思为“出名”。(2)“馨”在此指“品德高尚”,不能理解为“香气”等意思。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此句时,注意“鸿儒为博学的人,白丁是知识浅薄的人”,还要补出省略的“和我”一词,同时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流畅性。
小题1:试题分析:这个陋室的主人是“刘禹锡”,从“环境、交往的人、生活情趣”等几个角度来分析出陋室主人“志趣高雅、品德高尚”,所以,判定“陋室”的`“陋不陋”,关键在于“主人”的品德。
小题1:试题分析:本文主要讲的是“刘禹锡的陋室”,通过“陋室”的描写来赞美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崇高品质。所以,根据上联“品千古美文”相对的下联可以为“赏万代文人”。
【《陋室铭》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陋室铭》阅读答案04-23
陋室铭阅读答案07-30
陋室铭阅读及答案08-09
《陋室铭》阅读习题及答案09-26
陋室铭比较阅读答案04-03
《陋室铭》阅读试题及答案10-07
陋室铭比较阅读答案08-11
《陋室铭》阅读附答案06-07
《陋室铭》比较阅读(附答案)06-20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