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诗的代表作品

时间:2025-01-16 18:15:03 银凤 李贺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贺的诗的代表作品

  李贺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十五岁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下面是李贺的诗的代表作品,欢迎参考!

李贺的诗的代表作品

  李贺生平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人。唐皇室远支。因父亲名晋肃,“晋”、“进”同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堵塞了仕进之路,仅作过几年奉礼郎( 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 )。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二十七岁就逝世了。

  李贺早年即工诗,很有才名,受知于韩愈、皇甫湜。他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想象丰富,语言新颖诡异。但由于仕进无路,少年失意,使他生活孤寂,性情冷僻,诗中常带有感伤、消沉的情调。他作诗态度严肃,冥索苦思,命意遣词,都力求深刻、独到。

  李贺主要作品

  《李凭箜篌引》

  【作品介绍】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原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过华清宫》

  【作品介绍】

  《过华清宫》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刻画了华清宫冷落萧瑟的景象,追述了华清宫清寂冷落的开端,暗示了华清宫冷落之原因。前六句极写华清宫满目荒凉的景象,后两句写蜀王消息还未到,而泉水旁已生长了芹芽,意指已非当日景象。全诗包含有深刻的讽剌,但含而不露,深得含蓄的妙处。

  《雁门太守行》

  【作品介绍】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原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梦天》

  【作品介绍】

  《梦天》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古。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诗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往,而在于从非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揭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全诗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换怪谲的艺术特色。俯视人间,时间短促,空间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感喟。

  【原文】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作品介绍】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因病辞职由京师长安赴洛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诗人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全诗设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词句奇峭,而又妥帖绵密。此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特别是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已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曾被毛泽东引用在其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

  【原文】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昌谷读书示巴童

  唐代 李贺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译文

  虫噪灯暗,我的家境是那样贫寒;夜寒药浓,我的身体是那样孱弱。

  茕茕孓立、形影相吊,我是那样孤单;只有你,怜悯我这垂翅败落的苦鸟,不畏艰辛,与我作伴。

  注释

  薄:微弱。

  宵:宵夜。

  君:指巴童。

  垂翅客:诗人以斗败垂翅而逃的禽鸟自比。

  尚:还。

  简析

  虫噪灯暗,夜寒药浓。政治上的失意与贫病交加,令诗人感到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诗人把他的感激之情奉送给了日夜相随的巴童。不难发现闪烁其中的,还有诗人横遭委弃的悲情。此诗可与诗人代巴童作答的诗—《巴童答》对读。“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诗人百般无奈,又借巴童对答来做自我宽慰。

  绿章封事

  唐代李贺

  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绿章封事咨元父,六街马蹄浩无主。

  虚空风气不清冷,短衣小冠作尘土。

  金家香弄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

  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译文

  道士穿着青霓长袍呼请天宫的守护神,鸿龙玉狗听见他的声音打开了天门。

  只见石榴花盛开,布满了溪水两岸,神女采洗石榴花,以涂染天上的白云。

  绿章封事呈给天帝,奏文中向他倾诉:长安六条街马蹄杂沓,失去了主宰。

  目前空气极不清爽,时疫流行,一般人染病而死,化为尘埃。

  金家所在巷道里香气飘荡,车轮轰鸣,扬雄的书屋中冷冷清清,没有世俗的热闹声。

  但愿拿着汉戟招回寒士书生的魂魄,不让他们的尸骨长期被埋在荒草丛中。

  注释

  绿章:又叫青词,道士祭天用的祭文。

  夜醮(jiào):道士祭天的一种仪式。

  青霓(ní):一作“青猊”。

  鸿龙玉狗:守天门的神兽。

  石榴二句:设想天门打开之后,道士看到的景象。

  元父:元气之父。指的是天帝。

  六街:长安。唐朝长安有左右六街。

  虚空风气:空气。

  短衣小冠:指普通人。

  金家:显贵人家。汉朝金日磾是匈奴人,但是归顺汉朝,子孙几代显贵。

  扬雄:字子云,汉朝著名文士,生活贫寒,这里借指一般寒士。秋室:冷落的书屋。无俗声:没有嘈杂的声音,只有读书声。

  书鬼:书生的鬼魂。

  蒿里:死人的墓地。

  赏析

  此诗侧重于对天神世界的描写。诗人有感而发,由道士夜晚打醮而驰骋艺术想象。前四句写仙界之美,描写吴道士身着青霓袍,腾飞入太空,叩头请求守护天宫的神兽打开宫门,看到的是仙女洗石榴花把白云染成彩云,天帝审阅道士发来的奏章,才知道天下大早,天气炎热,死了不少人。作者以此展开议论,认为富人平时享尽荣华富贵,这回热死、干死也已经没有什么遗恨,只是那些寒士书生尚未享受世间的欢乐,就这么热死、干死,实在太可惜,活着的人也会为他们抱恨无穷。这写出了人间之枯荣不等。因此诗人希望能用汉戟招回寒士书生的魂魄,别让他们的尸骨长期被埋在荒草丛中。重人贵生,这是道家、道教学说中最重要的思想,亦是其最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之一。从《老子》所强调的“摄生”、“贵生”、“自爱”和“长生久视”,《庄子》所说的“保生”、“全生”、“尽年”、“尊生”,《吕氏春秋》所说的“贵生重己”,到《太平经》主张的“乐生”、“重生”,以及其它的道书如《老子想尔注》、《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内篇》、《西升经》、《度人经》、《悟真篇》等,始终贯穿着重人贵生的思想传统。这首诗写景写事抒情有机结合,用对神仙世界的肯定来否定现实世界。突出仙界之美,为的是反衬“虚空风气不清冷,短衣小冠作尘土”的人间事实,表面看是写“绿章封事咨元父”的道教科仪,实际上是要揭露社会的不平。“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正表现了道教重人贵生的道教思想。

  诗中运用对比手法,使天宫的清丽和人间的浑浊形成巨大反差,在鲜明的对立之中诉说人间的不平,诗人明知道士打醮是虚妄的行为,不过是随感而发,揭示出京城炎热疠疾作祟、百姓遭殃的情状,也反映出寒士的遭际。诗人将扬雄比况自己,诗思归结到“寒士”身上,最终表达的是感士不遇的普遍主题。

【李贺的诗的代表作品】相关文章:

李贺的诗代表作09-20

李贺作品11-24

李贺的作品07-28

李贺诗12-03

李贺经典的诗11-08

李贺的诗05-24

诗鬼李贺的诗08-10

李贺的诗马诗09-06

李贺的马诗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