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介绍

时间:2025-07-08 10:06:40 诗琳 李白 我要投稿

诗仙李白介绍

  “诗仙”李白是中国古代诗人中最为大众所熟悉和喜爱的一位,也是一位充满了谜团的人物。李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一生结了几次婚?有几个孩子?他靠什么收入来维持自己的漫游天下?文采超群的李白为什么在政治上却会彻底失败?他最终又是怎样死去的?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康震做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李白的故事。

诗仙李白介绍

  说到李白,就不能不说到盛唐,人们喜欢用盛唐气象来形容那个恢弘浪漫的时代,而李白与他的诗,正是盛唐气象最典型的人格与艺术象征。李白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民间知名度最高的古代诗人。他的诗妇孺皆知,老少咸宜。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等,语言清新明畅,情感强烈执著!千百年来,正是这些言浅意深的杰作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培育着我们对祖国、亲人、朋友,对自然山川的深情厚意。李白不仅是唐朝、唐诗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绝对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他的一篇篇旷世之作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虽跨越千年却光彩依旧。李白又是一个矛盾体,他经历过盛唐的太平盛世,也饱受过“安史之乱”的战争苦痛,他的文学成就与他的仕途经历构成了他人生中的两个冷热极端,命运总是让他在成功与失败间游走。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康震副教授通过详实的史料、客观的分析,为我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李白,一个伟大的李白,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李白。在这个诗歌文化逐渐没落的年代,让我们用这种方式向这位永恒的“诗仙”致敬!

  分集剧情

  李白遭谗之谜

  李白的一生在诗歌上是一个辉煌的顶点,然而在仕途上,却让李白痛苦万分,他62年的人生是一幕离奇的悲剧。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李白,在长安并没有得到唐玄宗的重视,一直处在以诗文侍奉皇帝的御用文人尴尬地位。怀才不遇的李白在长安待了一年多,就离开了。然而在李白离开长安之后,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猜测和疑问,让喜欢李白的人们久久不能释怀,李白为什么要离开长安?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为什么没有重用李白呢?到底是谁向唐玄宗进了李白的谗言?

  李白收入之谜

  李白一生漫游四方,他巨大的经济基础从哪里来?是他的家庭本来就很富庶?还是李白自己会做生意?李白一生慷慨大方,他说“黄金逐手快意尽”,又说“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收入从哪里来?他到底有多少钱?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一生漫游四方,走过数不清的地方。他的经济收入也如同他的人一样,令人捉摸不透。李白二十五岁离开家乡,出道漫游,据他自己说,在扬州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意思是救济落魄公子,花了三十万钱。这三十万从哪里来?是李白从家中所带?还是李白有别的收入?后世的人们对李白的收入有不同的猜测。

  李白信仰之谜

  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多元文化大融合的时期,儒、释、道在这时都得到了空前的交流与发展。道教被当时的统治者定为“国教”,在唐朝的皇家与民间大行其道。李白就是一位道教徒。他曾经专门接受道箓,是一个有文凭的道士。那么作为一名道教徒,李白是如何修炼的呢?

  李白出道之谜

  唐朝长安元年,也就是武则天执政后期的公元701年,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五岁那年,他随家人迁居到四川省江油县定居。从此,一位冠绝中国诗坛的千古奇才从这里走出,逐渐被世人了解与熟悉。李白的诗飘逸隽永,气势豪迈,堪称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诗坛奇才,在政治上却失意重重。人们不禁要问:如此出色的天才诗人,有着极高的政治抱负,又生活在政治相对比较开明的唐朝初年,大诗人李白怎么会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收获呢?李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李白翰林之谜

  唐玄宗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充满政治渴望的李白迎来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机会。这一年,四十二岁的李白接到了唐玄宗的诏书,来到了他日思暮想的都城长安。自以为是超一流政治家的李白认为,这回真的是要大展宏图了,唐玄宗这位明君,就要把他留在身边,请教他如何治理天下,如何使天下太平。事实真的会像李白想像的那样吗?唐玄宗会如何对待这位不同一般的大诗人呢?

  李白交游之谜

  交游是一种书面语,意思是结交朋友,多用于古时人们之间的人际交往。李白作为一位个性张扬的天才诗人,他的交游自然是十分广泛的。而人们对李白交游谈论最多的还是他与杜甫两个人的交往。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生于公元712年,比李白小十一岁。杜甫的诗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诗体则以古体、律诗见长,后世称杜甫为诗圣,称杜诗为诗史。然而杜甫在当时的时代,他的名气还远远不如后世评价得那么高,也远不如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诗仙”李白。那么这两位唐代诗歌史上的“双子星”究竟是怎样相识的?难道真的像有人说的那样,李白有些瞧不起杜甫吗?

  李白死亡之谜

  安史之乱爆发后,永王李璘招兵买马,李白就加入了李璘的军队。但随后不久太子李亨自行即位登基,当了皇上。永王李璘就成了太子李亨讨伐的对象,身在永王军队中的李白最终被捕入狱。后来在御史中丞宋若思的帮助下,李白终于获得释放,开始在宋若思的府上担任幕僚。此时的李白真的是浴火重生,又看到了希望。但是他却又面临着一个更大的灾难,李白要流放了,他为什么要流放呢?

  李白家世之谜

  李白虽然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可是由于生前没有人为他树碑立传,李白自己也没有写过详实的自传,因此,对于李白的家世,至今仍存在着很多谜团。目前学术界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李白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着父亲迁居到了四川绵州。而对于李白的先祖究竟是谁?则争议比较大。李白自己说他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创业君主李暠的后代,但唐代人向来喜欢攀附名门,冒充大姓,并以此为荣,李白会不会也是这样呢?他到底真的是李暠的后代,还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而冒充大姓呢?

  李白参军之谜

  公元742年,李白终于等到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受到了唐玄宗的接见,但是唐玄宗并没有重用他。在长安一年多的时间里,李白只是担当了一个宫廷诗人的角色,最后以“赐金放还”结束了他的长安生活,而离开长安后的李白又该如何实现他“欲济苍生”的远大志向呢?他的人生轨迹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诗仙李白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的长江三峡,巉岩氤氲,湍流堆雪,綺霞张盖,舟行若飞,有个人神采欣奕,慷慨吟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便是流放途中刚刚遇赦的诗人李白。豪放的心境寓诗句中空灵飞动,俊逸的风格曝字行间锋棱挺拔。

  有人说人生犹如长江,涓流累积、奔放无惧、曲径阑珊、烟波希声。那么诗人此时正在梦冷处。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出生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市)。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亦云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据史载,李白少聪,弱冠好学,博览群书。同时在蜀中游历,学剑任侠,求仙学道,养成了侠义气质和仙风道骨。二十四岁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览洞庭,游云梦,隐安陆,与古相许圉师孙女结婚,写了不少山水、览古诗。

  李白立志不求小官,欲以布衣一举而为卿相。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在长安献诗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得荐宫廷上层。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四十二岁,被唐玄宗诏翰林。三年后被“赐金放还”。又开始了远游生活。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妻子南奔避难。春在当涂,夏至越中,秋隐庐山。再二年,入永王璘幕府。永王引兵东巡,被肃宗以反叛征剿。李白曾作《永王东巡歌十一首》遗柄,负从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途中遇赦。

  人逢喜事精神爽。李白此时的心情愉悦是可想而知的。但严酷的现实并没有让诗人笑道最后,奔波流离的日子还等着他。上元二年(761年),穷困潦倒的他无奈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时势造就了李白人生的传奇。

  传说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周岁抓阄抓了一本《诗经》。其父吟诗“春风送暖百花开”让其母和他各和一句。结果其母对“迎春绽金它先来”,而他见院里一颗梨树,竟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故此被父亲将诗擷字命名李白。

  相会贺知章更神而有趣。贺知章(659—744年),字季真,会稽人 。在朝廷当过太常博士、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和秘书监。据唐·孟所撰《本事诗》记载:“李太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为‘谪仙’,“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随解金龟换酒,荐白于玄宗,使之从布衣一跃为朝吏。

  李白心高意远,很少有他称许的人,但对贺知章,他尊崇备至,写了许多怀念贺知章的诗篇,有《对酒忆贺监》曰: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李白好友闻名遐迩。

  杜甫小他十一岁,但对杜甫非常敬重。他曾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史载二位仙圣见过三次面,同游同眠,情深切切。杜甫曾写下《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等诗,盼“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与孟浩然情也甚笃。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与孟浩然游识,相见恨晚,作诗《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楫清芬。”

  孟浩然赴扬州,他依依不舍,信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不尽长江滚滚流。

  李白好酒到了痴狂的程度。

  人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传唐玄宗和杨贵妃一日游园,让乐师李龟年召李白赋诗。此时李白已酣醉酒楼,被人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写下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玄宗要他再赋五言诗,他便让宰相杨国忠研磨,宦官高力士脱靴伺候写了十首《宫中行乐词》。以致后来他被“赐金放还”与此不无关系。

  在宣城寓居间,闻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便与隐士汪伦结交。据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卷六《补遗》第十一)载: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也有说汪伦是桃花潭的农夫,家酿好酒,李白游访结识,豪饮寓居多日成友,惜别之时吟歌表意。

  更有离奇传说,述李白晚年被族叔李阳冰收留安顿在当涂采石矶,夜晚在江上饮酒,酒酣跳入水中捉月溺亡,

  李白的诗歌艺术成就极高,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七言歌行大开大合、跳跃跌宕。开头突兀,狂飙骤起;中间转换倏忽,无迹可循;结尾戛止,余韵悠远。绝句则清新明丽,弦外袅音。语言自然豪放,不拘声律。夸张的艺术手法独具神功。难怪白居易叹止:“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李白走了,享年62岁,盛唐由此划上了句号。

  一生颠沛流离,但却豪情奔放,这就是李白,他写下了三千多首诗,流传至今千余阙。他的浪漫主义精神为中华文化发展注入了活力。其实,诗人本身就是一支浪漫的歌。

【诗仙李白介绍】相关文章:

诗仙--李白05-23

诗仙李白09-15

“诗仙”李白10-24

关于诗仙李白07-15

诗仙李白的故事05-28

诗仙李白的古诗10-23

诗仙李白的故事10-11

诗仙李白的烦恼09-04

诗仙李白的由来09-27